揭开“书声琅琅”的面纱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读中感知、讀中感悟、读中感染,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朗读指导以求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效
  一、朗读教学现存问题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笔者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发现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上学生朗读的时间却很少,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在教学第一课时时,对于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课堂上还有不少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或是在品读时,还有不少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中时,教师为了赶时间,又中断了学生的自读品悟实践。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一道程序而已。
  2.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
  在一堂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品读后,教师免不了要让学生再次进行朗读感悟。甲同学读了乙同学、丙同学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个别读了再齐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看似热热闹闹,而很多这样的朗读教师在读前没有提出要求,读中没有进行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漫无目的、有口无心地重复朗读。这样的朗读显然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没有情感的层层深入。
  3.朗读的指导机械匮乏。
  有些教师在朗读指导时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更有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或是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二、解决策略
  1.舍时间——读充分。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如在进行《爱之链》的初读时,由于班上学生朗读水平的差异,有一小部分学生早早就读完了,此时,老师没有示意学生停下朗读,而是要求没有读完的学生继续把课文读完。如此,课堂教学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到个体的发展,也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积蓄能量”。
  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那么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比如《小鸟和牵牛花》一课,老师在学生读懂了小草、凤仙花和小鸟的对话后,先让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然后再师生合作读引领示范,最后再指名分角色表演读。有了足够的朗读训练,学生的表演读自然就能读到角色中去了。
  2.巧评价——读情韵。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当学生读不到位时,教师就应及时通过指导性的评价语或是范读,来引导学生明确改善的方向,以求读得更好。当然教师在评价学生是否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以《西湖》一课为例,在学习山峦这一片段时,通过关键词语“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来感受了山峦之多、之长后,再指名学生读好这两个词语时,第一个学生没有完全读出这种情感,教师没有简单地说“谁再来试试”或是“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而是以导向性的评价语说:“这山峦是那么长、那么多,你能读出来吗?”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朗读时要从什么方面着手才能读好了。而当学生读得比较到位时,教师则借助学生之口,让他们来评一评说说朗读的学生什么地方读得好。这样的一个过程,即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无形之中进行了朗读的指导,一箭双雕。
  3.细品味——读深入。
  要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才能将学生引向文本的更深处。
  以《秋游》一次来说,文中有这样一段: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在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后,再拓展“黄灿灿”、“火红火红”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农田的美。之后教师为了让学生读出农田的美,在学生朗读时也进行了指导,如:“这个‘了’是轻声,我们朗读时要注意”,“这么多颜色的词,课文中只用了一个字,我们要读出节奏来”。如此,学生对这段话的朗读还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在此之后,教师再做如下的指导:“农田里这么多的颜色,真美呀,我们一起读。”学生在多次朗读中加强了对颜色美的体验后,教师再深入:“这些植物都成熟了,农民伯伯们又丰收了,心情怎样啊?”学生在体会到“高兴”、“快乐”后,再引导学生读出他们的高兴之情。这样,不仅读出景之美,还读到人之情,朗读感悟自然也就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必然要突出一个“读”字。学生长期浸染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悟情又悟法,朗读能力逐步提高的同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如此朗读教学的实效才能得以保证,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类比的方法,从圆到球,从平面到立体,研究多面體的内切球和外接球,关键确定球心。  【关键词】多面体,球,内切,外接
期刊
【摘 要】在践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注重培养思维敏捷、解题熟练的高素质人才,而且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以自身幽默的语语言诱发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以全新的命题理念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以促膝谈心的沟通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主观成因,并阐述了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难度比较大,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一种有趣的学习途径学习知识,那么知识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将会是一种比较痛苦的事情。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应该通过有效提问方式逐渐启迪学生数学思维,进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改革深化,数学素养培养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的关注,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互动的具体体现,不仅能够反馈教学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实时学习状
期刊
【摘 要】高校助学金体现国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是在其评选和发放过程中出现贫困生评定标准难以确定以及评选过程比较主观等问题。以J大学为例,在揭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助学金;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数量和所占比例也随之扩大。为帮
期刊
【摘 要】角色游戏作为幼儿较为喜爱的游戏类型之一,对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入手,结合“菜场购物”的实际游戏过程,分析了角色游戏在培养幼儿符合道德观念的语言行为及动作行为中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幼儿道德教育的相关工作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角色游戏;道德行为;语言;动作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孩子们喜欢游戏,游戏中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枯燥的说教
期刊
【摘 要】数学大体上围绕两个概念进行提炼、演变、发展,进而展开,那就是“数”与“形”。而“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抽象难懂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在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等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可以使相对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形结合;概念教学;计
期刊
【摘 要】复习是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方式,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构建知识体系,也是解题能力的提高的关键。文章针对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复习=昨日知识的重现”的弊端,提出数学复习不应等于昨日的再现的论题和观点,并针对习题的设计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主要策略  复习课旨在“温故而知新”。可是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常常存在两个弊端:一将昨天的概念、公式等走马观花“过一遍”;
期刊
在乘法的运算律中,乘法分配律是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难在对其意义的理解及灵活运用。尽管教学时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实例作表象支撑,但学生在概括乘法分配律的定义时,总不如概括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顺畅和准确。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要达到抽象化和精致化,就需要在学习中有一个不断积蓄的过程,要让乘法分配律不再成为难点,就需要幫助学生建立乘法分配律的不同结构,逐渐建立起意义层面上的理解。教师不能只把目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主体应该必备并较好适应发展和社会要求的品格和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它是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方方面面在内综合性的表述。其核心就是要促使学生主体是“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本文作者根据核心素养的三大组成要件,对高中数学课堂实施“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文化根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探讨  “核心素养”一词,在
期刊
【摘 要】微信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为网络化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从微信的功能出发,阐述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和特点,探讨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设计,从而充分利用微信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微信作为新兴的社交媒體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为网络化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微信以互联网为媒介,支持发送文字、图片、视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