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应成为“终结要务”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86914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主体应该必备并较好适应发展和社会要求的品格和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它是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方方面面在内综合性的表述。其核心就是要促使学生主体是“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本文作者根据核心素养的三大组成要件,对高中数学课堂实施“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文化根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探讨
  “核心素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也是高中新课程标准修订施行的时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主体应该必备并较好适应发展和社会要求的品格和能力,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表现,包括了知识、技能、情感等方方面面,归根结底就是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专家指出,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改革步入了“3.0时代”,必将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的方向,提供的遵循。课堂是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场和主阵地。近年来,我校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主线进行了教研实践,笔者有幸参与,在其实践进程中获得些许感悟和体会。现将本人在此方面的教研所得进行初步闡述。
  一、注重数学知识素养讲解,让高中生积淀丰厚知识根基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首要任务就是要增长学生群体的文化素养和学习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进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将文化根基培养和增强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任务,强调高中生的人文、科学等多方面、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锤炼和培养。在其实际教学时,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融入到平时的点滴教学活动之中,抓住高中生主体能动特性,组织好、开展好数学新知、数学问题、数学事例的讲解、传授等教学实践活动,让高中生深度参与其中,亲身进入其中,成为课堂教学重要一员,对所学、所探知识点、问题等深刻认知和有效探析,掌握其核心要义和关键,不断提升和增强高中生对数学知识架构的理解和掌握,积淀深厚文化根基。如“等比数列”一节课教学中,教师根据该节课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将“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等知识点讲解作为其基础性工作、根本性任务,通过设置师生交谈式、生生探讨式以及合作探析式等多样融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和推动高中生由浅入深,对该节课所呈设的定义、性质、定理等进行深入探析、理解,从而全面感知和深刻理解知识要义和使用方法,“积小胜为大胜”,逐步形成完备、丰富的数学知识体系,建立深厚的数学文化素养根基。
  二、注重自主探究活动开展,让高中生获得更大自主发展
  核心素养体系明确指出,“自主发展”相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强调学生具备和树立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和素养。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各种思想潮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侵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高中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思想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管好自己”、“自主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明确正确的人生方向,发挥自己的潜力,用辛勤努力成就人生。笔者教研实践认为,要实现“自主发展”目标,就必须让高中生获取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和时间,注重他们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既“放手”让高中生自行其是,进行自主独立的学习实践活动,完成教师交付的数学探知和解析任务,锤炼自己的学习技能和学习品质。又“收手”做好他们探析过程的监控,第一时间走进其中,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探究实情,及时做好过程指导,保证高中生解析思维活动有序、深入推进,取得实效。如“已知tanθ=2。求:(Ⅰ)tan(θ-■)的值;(Ⅱ)sin2θ+sinθcosθ-2cos2θ的值”案例解答中,教师采用生探师点的方式,高中生自主探析认识其案例设计意图及其解题涉及知识点分别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值,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等考点的理解。”并开展案例解析思路的探析活动,教师走进高中生合作探析过程之中,发现存在“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值的步骤应用不够灵活”的不足。教师及时予以课堂指导,明确指出:“要正确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以及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值的步骤”。高中生根据指点重新认知和归纳解题思路,获得其正确解题路径。这一教学过程,为高中生自主探析数学案例提供了丰富舞台,同时借助于教师有效指点,保证其自主探析的顺利深入开展,有效培养和提升了高中生的自主发展技能和素养。
  三、注重实施互动协作教学,让高中生深入参与集体活动
  学生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个体,所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离不开班级其他学生个体的合作和协作,特别是即将进入社会大熔炉的高中生群体,更加需要树立互助协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科学处置好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遵守相应的规则和准则,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要实现“社会参与”这一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课堂集体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无论是教师数学课堂讲解活动,还是学生实践探知活动,都要摒弃以往“背对背”、“相互割裂”的单个活动,而应该组织开展具有交流互动性、合作探讨式的集体活动、协作活动,处理好个人自学和集体协作二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责任感,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自身的协作意识和集体思想,以个人力量和集体力量双重叠加,推动学教活动进程,提升高中生的参与和担当意识。
  总之,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高中数学教师在其具体践行过程中,要创新教学理念,活化教学形式,紧扣核心素养体系内涵,科学施教,以期达到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全面发展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志华.谈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要义的探析及其培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2]刘达伟.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误区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生、发展过程及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搭建数学世界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合理有效的渗透数学史成为人们关注重点.下面笔者通过对比国内三个现行版本教材的对数函数这一章节数学史部分引入的内容特征、编排顺序、学习要求等方面异同,以望以点带面的总结几个版本教材数学史引入的异同点和侧重点,对数学教学尽一丝绵薄之力。  【关键词】数学史;学生;教材;对数函数  一、
期刊
【摘 要】本文通過一道高考题,分析动静转化解题策略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寻求较优解的具体应用,得出了一类高考压轴难题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动静转化;换位思想;优解
期刊
【摘 要】通过类比的方法,从圆到球,从平面到立体,研究多面體的内切球和外接球,关键确定球心。  【关键词】多面体,球,内切,外接
期刊
【摘 要】在践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注重培养思维敏捷、解题熟练的高素质人才,而且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以自身幽默的语语言诱发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以全新的命题理念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以促膝谈心的沟通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主观成因,并阐述了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难度比较大,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一种有趣的学习途径学习知识,那么知识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将会是一种比较痛苦的事情。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应该通过有效提问方式逐渐启迪学生数学思维,进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改革深化,数学素养培养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的关注,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互动的具体体现,不仅能够反馈教学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实时学习状
期刊
【摘 要】高校助学金体现国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是在其评选和发放过程中出现贫困生评定标准难以确定以及评选过程比较主观等问题。以J大学为例,在揭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助学金;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数量和所占比例也随之扩大。为帮
期刊
【摘 要】角色游戏作为幼儿较为喜爱的游戏类型之一,对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入手,结合“菜场购物”的实际游戏过程,分析了角色游戏在培养幼儿符合道德观念的语言行为及动作行为中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幼儿道德教育的相关工作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角色游戏;道德行为;语言;动作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孩子们喜欢游戏,游戏中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枯燥的说教
期刊
【摘 要】数学大体上围绕两个概念进行提炼、演变、发展,进而展开,那就是“数”与“形”。而“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抽象难懂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在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等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可以使相对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形结合;概念教学;计
期刊
【摘 要】复习是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方式,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构建知识体系,也是解题能力的提高的关键。文章针对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复习=昨日知识的重现”的弊端,提出数学复习不应等于昨日的再现的论题和观点,并针对习题的设计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主要策略  复习课旨在“温故而知新”。可是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常常存在两个弊端:一将昨天的概念、公式等走马观花“过一遍”;
期刊
在乘法的运算律中,乘法分配律是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难在对其意义的理解及灵活运用。尽管教学时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实例作表象支撑,但学生在概括乘法分配律的定义时,总不如概括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顺畅和准确。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要达到抽象化和精致化,就需要在学习中有一个不断积蓄的过程,要让乘法分配律不再成为难点,就需要幫助学生建立乘法分配律的不同结构,逐渐建立起意义层面上的理解。教师不能只把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