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叔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邮局汇完钱出来,看见街口有卖糖葫芦的,我过去买了两串。这糖葫芦蘸得真好,色泽鲜红,晶莹剔透,一咬咯崩脆,和当年来叔的糖葫芦一样好吃……
  二十年前的小镇,卖糖葫芦的并不多。笑眯眯的来叔扛着插满糖葫芦的稻草靶子街上一站,顷刻就围拢一群孩子,纷纷擎着零花钱买着吃。我有时也买,母亲经不住我的央求偶尔会给两毛钱。
  这年冬天,父亲干活的砖窑停了。奶奶治病需要钱,父亲整日愁眉不展的。母亲说,要不你也卖糖葫芦吧。
  蘸糖葫芦的关键是熬糖。父亲没有做过糖葫芦,熬糖的火候总是掌握不好,虽经来叔耐心地指导了两次,蘸出来的糖葫芦不是发黏就是发苦,人们还是爱买来叔的糖葫芦。母亲常常守着剩下大半的糖葫芦唉声叹气,我心里也急。
  不久,村里有传言说,别看来叔做的糖葫芦好吃,可他不爱干净,洗山楂是用洗脚盆哩,人们听了,不免恶心。很快,就没什么人光顾来叔的摊子了。
  镇子里卖不动,来叔只好到20里外的县城去卖。而父亲的糖葫芦越做越好,没有了来叔这个竞争对手,生意更加红火。
  一次,来叔从县城回家,天黑路滑,被一辆疾驰的货车挂入深沟……
  父亲病重,我匆忙赶回家。门口遇到来叔,他把一个厚厚的信封塞给我,就一瘸一拐地离开了。
  信封里是我工作后以一个好心人的身份给他捐赠的所有錢款,还有一张字条,“孩子,别再寄钱了,叔从没怪你……”
其他文献
玉器李的“琦妙斋”开在百泉老镇。老镇的人但凡提到“琦妙斋”,都会点头啧啧赞叹。  近来,玉器李揪心啊!他揪心的事,伙计张成清楚。  张成十一岁那年来的“琦妙斋”,十多年来,看李掌柜鉴玉、收玉、品玉、卖玉,他耳濡目染,也长了本事,对玉器行也就越发上心了。浑身是劲儿的他,开始做起了梦,不可说的梦。他知道玉器李不愁吃喝,不愁去富春院抛银子,可眼瞅着年过花甲,膝下还是无儿无女。  风清月朗的小院,玉器李躺
期刊
黄昏时,她潜进了一个村子。  她在村边一户人家的柴草垛与院墙之间的空隙中蹲伏下来。其实她已筋疲力尽,肚子咕咕响着,胳膊上的伤口灼灼地痛着。但她深吸了一口气,用以支撑自己,眼睛警惕地盯着四周。  这户人家的院门吱呀一响,一个大闺女迈出门槛,向柴草垛走来。这闺女,一根乌黑的大辫子垂到腚下,留着长长的辫梢,红头绳系了有三指宽。她屏住呼吸,看着这根长辫子。她也曾有这样一根长辫子,绸缎一样亮光光油滑滑的,村
期刊
女人刚把菜放进锅里,男人的电话就打了进来:“媳妇,睡没?”  “没,正要热菜呢。”  “不热了,咱出去吃。”  “都半夜了呀。”  “穿好外衣下楼吧,我等你。”男人的语气执拗中又充满期待,女人不忍拒绝了,轻声答:“好。”  女人见到男人后,张嘴就说:“这大半夜的去吃什么饭呀?孩子快上小学了,要多攒些钱,妈身体不好,也要存些钱,还有……”  “不怕,咱就吃碗面。对了,不是说让你先睡,我自己热菜就行吗
期刊
办公桌上,摞着十几本刚刚交接来的案件卷宗,刘保泰拿起上面一本仔细翻阅。  有人从门外进来了。  保泰,听说你来这里当庭长,我撵你屁股后边来了,立个离婚案。卫山西嬉皮笑脸地说,这是韩广德第三次起诉离婚,案子挺简单,开庭直接判离就行。  卫山西是众生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与刘保泰经常打交道,彼此都熟悉。  到书记员那里办立案手续吧!  刘保泰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卫山西有些尴尬。  一会儿,书记员把离婚
期刊
黄庭坚有在画卷上题诗的癖好。譬如,李公麟刚画了一幅《胡儿马挽弓图》,恰巧黄庭坚就在一边站着,看着画上的那片空白,手痒痒了。他捉起一管紫羊毫,沙、沙、沙,就题了一首七绝。黄庭坚题诗,多是四言或者七言的绝句,再长一点儿的诗。就不常见了。  崇宁三年五月,黄庭坚由黔州再次被贬宜州。刚到宜州的那些日子,他就住在城西郊外龙溪畔的“黎秀才宅子”里。这是一处早已荒芜的宅子。院子里的影壁墙已经塌去了一角;天井里落
期刊
结婚快六年了,小朵还从没跟老公生过这么大的气。  说起来还真不是多大的事儿。早晨起来,老公忙着要去田间锄草,因为饭晚了就说了她几句。其实饭做得不及时,这也怪不得小朵,由于昨晚下了场雨,柴禾潮了,填进灶膛干冒烟不起火。小朵被烟呛得像个红眼耗子,不住地咳嗽,心里正不耐烦呢,就忍不住说道,嫌慢呢,你找做饭快的去,我还不伺候你了呢!  老公也来了脾气,没有你,我照样儿有饭吃!说完这句话,把锄头往肩上一扛就
期刊
林员外家贴出一张告示,要招一个会泥瓦活的长工。  告示前倒是挤满了人,可想去的却没有。村里不少人都吃过林员外的亏,干了一年的活儿却被无故辞退,工钱分文不给。  第七天,终于有人登门了。那是一个上了年纪的泥瓦匠,姓陈,带着一个叫“二狗子”的徒弟。  安顿下来后,第二天,陈师傅就带着二狗子开工了。  照例,早餐和午餐可随便点,但到了晚上,主人家就得准备点饭菜,犒劳工匠。晚上,林员外派人送来饭菜,炒肉全
期刊
老板从厢房的阁楼上拿出一个锦缎镶面的紫檀木盒子,从盒子里拿出一些片状的银虎耳草,就着阳光,蹲在人鱼烛旁边慢慢地擦拭。  遥远的门外传来伙计的叫声:“老板,我在西湖边买了刚摘下的鲜莲蓬,快来尝尝!”  老板面无表情地走出门。  伙计立刻切换成话痨模式:“老板,今天什么日子啊?哑舍这么暗?你在鼓捣些什么啊?哇,这么多银叶子,你在炫富啊!”  老板一阵默然,对嚼着莲米的伙计说:“听故事么?”  民国初年
期刊
大发和二发很小的时候,家里仅有的三间破草房倒了,还压死了娘。哥俩决心长大之后学盖房,盖那种压不死娘的房。  从那以后,大发发奋学习,考上了建筑学院,立志搞建筑。毕业之后,他在省城一家建筑公司干设计。后来他发现老板私下篡改他的设计方案,偷工减料,便与老板吵了一架,说他不愿盖那种压死娘的房,老板说他死心眼。两人说不拢,大发愤然辞了职,拉起一帮人单干。大发盖的房从不作假,名声就渐渐大了。短短几年,大发有
期刊
我父亲是个演员。  小时候,我家住在剧团大院里。那个时候,大院很热闹,大门和院墙到处贴满了各色大字报,标语。  父亲原是剧团的台柱子。但少有上台了,家也搬到一个大楼堆杂物的房间。  母亲说外面很乱,要我呆在家不要出门,为了排遣我的孤独寂寞,父亲常常和我做游戏,扮演各种角色,逗我发笑。  一天,我坐在门前等着父亲回家,断黑了,父亲还没有回來,妈妈催我睡觉时,父亲才进家门。父亲头上套着一个纸糊的高帽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