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量的词语知识积累和句子知识积累,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有利于发展智力和提高语言水平的因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离不开思维的发展。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既重视发展儿童语言,也重视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培养阅读能力,还要加强学生的词语训练
  大量的词语知识积累和句子知识积累,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语文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词语训练主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重视对词语的理解和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把阅读和理解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关联词语的运用,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珍珠鸟》一课中有一句:“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句子的意思学生不能理解,所以我就重点词“流泻”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学生用“流泻”一词口头造句。通过说话,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创新思维的发散。
  2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阅读。我教学古诗《秋思》时,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我准备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有的说:“我准备和同桌比赛背诵,看谁背的快。”还有的说:“我要试着能不能读出思乡之情来。”……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3 在口语交际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和思维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口语交际训练一定要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有利于发展智力和提高语言水平的因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时,为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汤老师精心设计了一次推销一种新型玻璃的口语交际活动:为了迎接3.15消费者权益日,我县将在文化广场特举办一次新型玻璃大型展销活动,玻璃家族的成员听说了这个消息后,纷纷汇集此地,想找一个适合的家庭去施展本领,为人民服务。你愿意帮这些玻璃娃娃出出主意,更好地宣传、介绍自己吗?学生相互介绍,小组推选出一名最佳代表上台示范表演。接着老师顺水推舟——“你们想的主意太棒了,玻璃娃娃们在展销会上大获成功。顾客们听了他们的介绍后,都对新型玻璃非常感兴趣,向玻璃娃娃提出了许多问题。玻璃娃娃为难了,你们好人做到底吧!根据顾客们可能提的问题,编演一出以玻璃娃娃与顾客们之间的交流对话为情境的课本剧。”最后老师说:“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课本剧真精彩!下面,根据你家的环境,说说你家最需要哪种新型玻璃?为什么?”老师水到渠成的引导,让学生畅抒己见,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语言和思维相得益彰。
  4 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
  我们在课本教材上所学的那些文章虽然都是经典,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需要。如有位教师教了《狼与鹿的故事》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这种事情只有这一件吗?”这位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他愣了一下,马上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不,在我们中国也曾经出现过……。”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这无疑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语文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内所学的知识,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充分发挥语文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为孩子们创造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语文活动这个广阔的空间中展翅飞翔。
  参考文献
  1 刘学民.让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河南教育,
   2008.7
  2 倪新年等.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许昌
   师专学报,1999.4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高中思想政治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如何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并不断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时代性 教学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
期刊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把“解放”作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要求学校教育应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这种富有生机的互动教学理论,很快受到各国教育理论界的重视和关注,发展至今逐渐在纷繁芜杂的教育教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互动教学也成为占有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之一。研究者普遍认为:教学过程中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由
期刊
【摘 要】 随着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的广泛开展,人们开始探索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案例教学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广大政治教师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教学策略 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把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
期刊
【摘 要】 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阅读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想象力 教学策略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象,人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而教育则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期刊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育家赞可夫也讲过:“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只有当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时,才能学得主动,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近几年来,我在化学教学中就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了如下的探索和实践,效果很明显。 
期刊
教师在授课前,都会设计理想化的教学“蓝图”,但是,化学世界中物质的千变万化,复杂多样,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都可能增加化学教学课堂上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例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提出教师事先没有准备或准备不足的问题等,这些都会让教师处于尴尬的境地,在教学中也会时常发生。这些情形一旦出现,将会使教师难以按事先的设计顺利进行,此时,就必须要求教师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必须
期刊
【摘 要】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尽量让学生独立表述,多角度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以便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精神。  【关键词】 快乐
期刊
【摘 要】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
期刊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接受的阈限,使个体感官达到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体验。也即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差生中出现较为普遍,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随之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便油然而生,有时甚至产生严重对立情绪。中学阶段,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本来两极分化就严重,倘若差生再产生逆反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