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门神真假门神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中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宝宝
  过年啦,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春联,有的还贴上了门神,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快来看看左右两个门神吧,左边的是真门神,右边的是假门神。你能像孙悟空一样用火眼金睛找出假门神和真门神有哪些不同吗?一共有五个不同点哦。
  目标
  A.让宝宝感受春节贴门神的习俗。
  B.通过仔细观察两幅图,锻炼宝宝的连续观察和比较观察能力。
  任务卡
  准 备
  铅笔,橡皮。
  行动依据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4~5岁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贴士
  可以从形状、颜色、元素的增减、变形等方面来找不同点。
  问题
  春联要在哪一天贴呢?
其他文献
立冬后,空气果然变得清冽起来,一场北风刮过,远处的山在云雾中着了黛青色,落日下,山峰染上一缕缕淡黄,让人一时想不起那山原本的样子。认识一座山,认识一个人,认识任何一种事物,包括认识自我,都是极难的。要历经千山万水,经受时间的洗礼,或许能管窥一斑,但也可能一无所获。读小说《良户》最为深刻的感受莫过于三代人对于生命底色的追寻和叩问。  小说在开篇就写:“二月里,丹河解冻,积攒了一冬的冰开裂消融。已经暖
期刊
黄果树瀑布  第一次看见这闪光的天才之水  像天上的银河开了一个口子  第一次听到这充满灵感的轰响  像海底的鲸鱼跳出海面吹起的口哨  第一次感觉空气也可以似水  万千游客像鱼游动在空气的大海  吐出的万千口音  也带着浪花的飞溅  我尝试用翅膀扑打这悬崖之雪  一架天琴的回声  在水底下搅动,像很久前的心愿  ——给我留着  在我途经它的每个地方——  无穷的水,“在太阳下合唱”  夜游田庐  
期刊
秘密  我不知天梁河在哪  也不知天梁河是条什么样的河  更不顾风高浪急  只想陪你在天梁河散步  我们不说话  不是无话可说  而是怕一旦说出  天梁河就不再是天梁河  幸好远处的危崖替我们说出了  脚下的乱石替我们说出了  说得最好的是野草  把我们一生的秘密告给了天梁河  我每天用一小会时间想你  树叶落地  我想是你小小的脚在走  风吹门铃  我想是你的纤指在弹琴  鸟鸣窗前柳  我想是你
期刊
在《都市》举办的2020度“名刊名家对话太原作家座谈会”上,长江文艺杂志社选刊版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鄢莉老师,谈及当下中国文坛的乡村题材的小说时,特别提到了苏二花的小说《良户》,她用了“惊艳”来评价这篇小说。  乡村题材小说,最容易陷入“优秀的平庸”,所谓平庸,就是选用的题材浮于表面,什么陈规陋习、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家庭矛盾、情感纠纷等等陈旧老套的故事,不新颖无创意,缺少辨识度,不能给读者带来眼前
期刊
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常教导我们:以国为家。这四个字,是他从我爷爷身上传承下来的。  我的爷爷布学宽1876年出生在山西祁县巩家堡村,他出生后不久,便遇到华北五省大旱。据史料记载,当时天下大旱,谷穗朝天,颗粒无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悲惨之景随处可见。  在这样的荒年中,我爷爷开始了他艰难的童年生活。10岁时,他初学完《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因家境困难,不得不早早结束去私塾读书的生活。1891
期刊
我的父母都是山西人,20世纪50年代,他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山西太原来到内蒙古,支援边疆建设。从那时起,他们的青春和热血,都留在了这里。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后人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我的父亲叫赵俊宝,母亲叫霍桂花。他们相逢相识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的志向,让他们成了革命伴侣,工作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照顾。  我的父亲曾是一名铁路职工,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他在从太原到阳泉的列车上做值乘工作。那时
期刊
那天,在荏苒的时光里,公园的月季花开了,一只又一只蝴蝶不断出现和消失在赏花人的眼睛里。  他们的母亲,和蝴蝶一起徜徉在花丛里。那天是工作日,与热闹的花相比,公园里的人很少。他们的母亲看着四周无人了,突然弯下腰去。第一棵月季花太过结实,断了。她立刻转移了目标,第二棵生在水洼中,她很完整地拔出了那棵月季花,她接着又拔出了三棵,竟然都成功了。她面无表情,用塑料袋把月季花的根部缠好,大摇大摆地走到公园对面
期刊
宗白华认为“艺术的目的不在实用,而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根据这一判断,戏剧的起源是不是由于“纯洁的精神的快乐”呢?不得而知,笔者也无力去考证,中国民间有看戏的传统,在电视电影等现代媒体技术出现以前,看戏几乎是人们唯一的文化娱乐方式,甚至于成为普通民众接受教化的重要途径。20世纪初五四文学革命,陈独秀等领军人物在大力推进白话
期刊
很高兴见到大家!由于我自身是一名编辑,而且主要是做选刊的编辑,所以我每天都要阅读大量作品,今天侧重于从阅读经验出发,来与大家分享一些在乡土写作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希望能对大家的实际创作起一点催化作用。  为什么想讲乡土写作这样一个话题?给我启发的是山西青年作家,也是《山西文学》编辑苏二花的一个中篇小说《良户》。这篇小说她投给我,原名叫作《梅花鹿》,经过我们的协商后,改名《良户》。这个小说在编辑部顺利
期刊
聂尔先生虽大名鼎鼎,但于我这个文学的圈外人却是陌生得很。识得他仅及三年,写这个“印象”似不恰当,也不够资格。但三年来心里却一直有种冲动,时不时会冒上来。很为晚岁余生得他这一知己友人感到幸运和感激。所以在思想尚可飞扬,灵魂还能感动,指尖也还能在键盘上敲下字符之时,写下这篇必定终要湮没于尘埃的文字,只为情动于衷的欣然。于他读之能有一分的喜悦,我当然也是很高兴的。  三年前,源于早先对文学的热爱,我曾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