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国内慧远思想研究综述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学界对慧远思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体现在:一方面,出现了单独研究慧远思想体系的专著;另一方面,慧远思想的研究呈多维度展开.梳理发现,40年来学者研究慧远思想有四个特征:其一、厘清慧远思想特征是学者研究的基本立足点.其二、从思想史角度探求慧远思想的意义是学者研究的基本思路.其三、将慧远的思想同相关的思想进行对比研究是学者研究的基本视野.其四、对慧远思想的跨学科解读是学者研究的基本趋势.总体来看,慧远思想的特征研究及比较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而慧远思想的思想史意义以及跨学科研究则略显薄弱.
其他文献
早期道教选择性地接受了先秦时期的混沌意象,将其改造成道教的至上神.《山海经》中的浑敦;《庄子》是为"中央之帝"的浑沌及浑沌氏之术;加上《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一内涵极度宏大的宇宙生成论,使道教徒对之借鉴、思考的同时,也进行了积极的理论建构,将恍惚若存却又抟之不得的"道",也即混沌,附着于历史人物老子的身上,使抽象的"道"具象化,形成了混沌、道、老子三位一体的道教理念,确立了以老子为创教宗主的具体形象.唐宋时期,由于内丹术的兴盛,混元气的重要性得以凸显,道教徒将抽象的混元气等同于创教
期刊
本文所谓"底层女仙"是指《真诰》中存在的后天得道、与人间关系较为密切的女仙.因为她们都处于上清道教神仙谱系的中下层,故谓之"底层女仙".《真诰》中的"底层女仙"来源有三:一是真实存在的女性,二是经《真诰》统一整理设计的女性,三是《真诰》从别处继承而来的女性.这种来源分类上的区别,所体现的是不同时期女仙身份设计理念的差异,其背后反映的则是南方道教上层化改造程度的不同.
期刊
汉末太平道的领导者为张角、张宝、张梁兄弟及张牛角、张燕、张饶等人;五斗米道的领导者是张陵、张衡、张鲁祖孙及张脩、张普等人.东汉一朝,在谶纬和泰山道士的鼓动下,张满、张丰、张举等人相继反叛割据.这种在道教组织之中独尊张氏的局面,并非偶然形成的.汉代张姓高道以张良为旗帜,将自己的血脉和道术传承都上溯至张良.汉初名臣张良受黄石公兵法为帝者师,名登谶纬,子孙繁衍.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张良后人在汉代组织起一个道教团体,至少从西汉末年活跃至东汉末年.
期刊
自觉"了真"说,或奉师命隐居说,皆不足以解释王处一为何未随重阳西行.王处一是个大孝子,未随重阳离乡,更多是因为孝母的缘故.重阳很看重他,并曾有过七子的说法,但在携四子西行后则又改为了四子说.未随重阳离乡云游,未尽弟子义务,是丘刘谭马将王郝孙视为"异派"的主要原因.马钰东归前,王处一基本无所作为,在受到马钰的责问后,才积极投身教门.因为精通医术,常治病救人,王处一道医之名渐播,促成了金廷的宣见.在金廷的干预下,王处一可能曾经掌教,但丘处机却因此从最初将其视为与四子等同的法眷,转而强调代表着正统嫡传的
期刊
自然是道家哲学最为重要的思考对象和范畴,汉末六朝宗教性质的道教兴起,自然在宗教观念中依旧充当了规范性、指引性的意义聚合点.决定了四时节气的日月可谓自然法则最突出的两种力量.从早期上清派到唐宋之际内丹兴起,我们发现在将日月援引至丹道实践时,道士们对日月的表象和把握有许多不同的面向及前后变化.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相关经文,探讨对日月的想象和认知如何参与了道教修炼,宇宙景观如何与身体景观对应,日月的光热及运转特征通过怎样的修炼方式被内在把握.这一考察也会使我们更具体地看到道教对先秦观念遗存的吸收,佛教传入对其产生的
期刊
盛唐高道吴筠在传统隐逸文化及高士类传记、诗歌等文学创作的基础上,以大型咏史组诗的形式创作了《高士咏》五十首.这一组诗的出现不仅在体例上改变了传统以传记为主的叙述方式来刻画高士群像,而且也在传统人物品藻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美学意义:人物选录标准体现出不同于前人的思想倾向,人物品评视角传达出与前人不同的审美取向,人物品藻风格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期刊
本文从林希逸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与友人交往等方面探寻其与道教的因缘际遇,藉此考察其对道教的认识和态度.林希逸从小生活环境中的道教氛围十分浓厚,其友人中有不少从事道教丹法修炼,他常以丹法术语运用在诗文中,表达自己对丹法的感触.从林希逸对道家经典的注疏中可以了解到他对道教炼养有深刻认识,认为道教炼养之法源于《老》《庄》,他将道教丹法等炼养法术的逻辑原点归入老庄思想.林希逸曾经有过对丹法的追求,却"还丹无诀"而"幸触除",他坚持了儒家的精神信仰,力图在思想理路上将道教之学统一在儒家纲领之中.
期刊
《太上感应篇》经清顺治帝推崇以后,成为具有"觉世牖民"功效之善书,众多学者纷纷为其作注作序以广其流布.惠栋在此背景下,带着个人的宗教情怀引经笺注《太上感应篇》,他所引经典包含经史子集多个方面,体现了他的汉学修养;他将自身对于汉易的理解发挥在注解《太上感应篇》的过程中,并通过引经诠释的方式倡导君民之道.惠栋以特有的身份注解《太上感应篇》的行为对于《太上感应篇》在清代社会的流传起到了促进作用,不过惠栋注本言语较为古奥晦涩,由此也使得文化层次较低的读者阅读困难.
期刊
道教"洞天福地"思想对韩国汉文小说影响至深,无论是韩国汉文小说中的"三神山"描写,还是"洞天"意象的蕴含,或是"桃源"情结的展现,都折射着这一思想.其中,小说中的"三神山"描写,不仅将中国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山看作是"三神山",还把朝鲜舆图上的金刚、汉挐、智异三山附会此说;小说中的"洞天"意象包含避乱功能、田园牧歌式生活场景和修仙之所三方面内涵;而小说中的"桃源"情结,一方面与"洞天"意象融合,阐释战乱中的人们渴求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另一方面与隐逸思想结合,表现文人出世
期刊
意大利汉学家玄英采用译研结合模式,在综合参考中国学界多家注本并借用当代道教学者的解经思路基础之上完成系列道教炼丹文献译介.以玄英翻译的《悟真篇》英译文本为例,添加学术型导言、阐释性注解和批判性评论,甄选并翻译中国学者的术语阐释作为译本的文外注释均为译者合理利用和转化道教炼丹知识的主要途径,借此重构源文本产生的文化语境,最终指向源文本文化价值和文化事实的忠实传译.道教炼丹文献文意晦涩,本身具有深度语境化的解读诉求,作为一种典型的阐释之再阐释实践活动,玄英的道教炼丹文献译介模式既是西方汉学实证、求实的学术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