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在影视配乐中的运用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apri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兴的电子音乐技术不断地被运用到音乐创作中,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已有的音乐风格和类型,使得音乐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电子音乐可以在音域、音色、声场等方面弥补传统音乐的不足,而传统音乐可以在人性化和感染力等方面填补电子音乐的缺点。与此同时,随着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有的影视配乐形式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和观众的视听需要。因此,在影视作品中,电子音乐的应用为影视配乐增添了新的动力。
  【关键词】电子音乐;电影配乐;音频技术
  影视配乐艺术是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对影视的感染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准的鉴赏力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欣赏角度已经从单纯地观看剧情发展转变成了从情节、画面、配乐、服装、格调等全方位的观赏。抛开其他方面,单从影视配乐方面来看,随着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引进,尤其是好莱坞高规格的制作水准,在追求各种感官体验的某些场景中,电影配乐需要有强大的表现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调动观众的情绪,配合画面将观众带入影片的意境。电子音乐由于在音色、音域、声场等方面的优势,正好符合了影视配乐的这一要求,极大地增强了传统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感染力。在此方面,好莱坞配乐大师Hans Zimmer对电子音乐技术在影视配乐中的发展和推广是功不可没的。关于Hans Zimmer的配乐作品,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盗梦空间》中,那种层层递进、层层叠加的电子音效,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表达出了时间流逝的意境。我也是从这部电影的配乐开始关注电子音乐技术在影视配乐方面的运用。在此篇论文中,关于电影的结构、发展不做过多赘述,只希望通过对配乐方面的分析研究来探讨电子音乐技术在影视配乐中的运用。
  一、Hans Zimmer简介
  Hans Zimmer(汉斯·季默),1957年9月1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音乐家、电影配乐家、作曲家。
  Hans Zimmer是一位多产的电影配乐家,在电子合成器和传统器乐的结合上,特别是在动作电影配乐方面,揉合了电子乐的炫丽紧凑和交响乐的磅礴气魄。在他乐曲中释放出的能量,能够深深地打动每一位听众。Hans Zimmer曾经多年从事电影音乐的创作与录音工作,因此,在他的音乐中音频技术以及电子音乐创作手法的运用是其最有特色的配乐创作特点。
  “Hans Zimmer创作的音乐方式区别于John Towner Williams(约翰·威廉姆斯)等古典乐派作曲家高超的作曲技法,但他的创作理念却是实验性的。在迈入好莱坞后的作品中,无论是对新音色的探索、还是对音乐技术的开发应用,他都走在前沿;他开拓性地促成了电子乐和交响乐的结合,推动了好莱坞音乐的转型;同时他又能把全世界各处具有民族色彩的音乐元素和西方古典乐派融合,其巧妙手法也令许多乐迷为之称赞的。约翰·威廉姆斯曾被公认为20世纪好莱坞电影配乐的代名词,而在如今好莱坞,汉斯·季默俨然承其衣钵、成为新一代电影音乐的潮流引领者。Hans Zimmer的创作风格,也与他的早期录音师身份有着很大的关系,不断地接触研究音频技术,使之成为最早一批将电子音乐技术运用在电影配乐中的作曲家。”
  二、影视作品中的电子音乐技术
  电子音乐技术的运用,使得影视配乐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仅可以与传统的乐器和音乐风格相融合,而且可还以单独使用;不仅可以渲染场景氛围,而且还可以表现人物的心里情绪;在影视配乐中的电子音乐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有模拟的电子音色、有录音技术的拓展、还有对传统乐器的扩展补充,等等。对于这些电子音乐技术,或者说是表现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电子音色、另一种是电子音效。
  (一)电子音色元素
  电子音色的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电子合成器出现后所产生的对通过电子技术创造的新声音的统称。在当时,电子合成器是一个庞然大物,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输入信息,创造声音,并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高、音量、速度、波形及包络等。电子合成器实际上是一台声音的频率合成仪,可以创造各种新的声音,形成新的音色。最重要的是,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合成器还可以用作电子音乐的音源,通过MIDI系统作为计算机音乐系统里的声音发生器或控制器。
  “图一是1955年,由美国RCA研究室的 Harry Olsen 和 Herbert Belar 所发明的‘ Mark II’合成器。但是,当时的合成器所采用的震荡器、滤波器等器材,整台机器重达200公吨,无法进入一般消费市场。电子合成器之父 Rober Moog①则是开发出以晶体管、二进制数位处理的小型合成器,才正式打开合成器的大门。”②
  电子音色区别与传统声学乐器,它可以打破材质、大小、演奏方式等限制,产生出不同的音色。从电子音色的发展来看,新音色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致力于创造出全新的声音或者音色,二是模拟现实声音或场景。所以,随着电子合成器的普及和应用,为音乐创作领域增添了更多的声音元素。这使得在电影配乐中表现特殊事件、人物和场景有了更为合适的表达语言,也为作曲家们创作新音乐实现了技术上的可能。
  (二)电子音效元素
  电子音效元素是指在原有的声音基础上进行润色、变形,增强声音表现力的一种声音处理方式,从而提高声音的感染力。提到电子音乐中的音效元素,就不得不讲到声音效果装置,这种装置最早出现于电子风琴中,是电子风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不断的创新、发展,效果器开始在不同的音乐领域中得以推广使用。人们又在电子音乐合成器的基础上,设计成功用于各种乐器的合成效果器。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电子音效的应用,同时,使现代电子音乐和其他风格音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图四是机架与单块两种硬件效果器。机架效果器由于造价昂贵、性能突出,多用于专业的音乐制作及影视后期处理。而单块硬件效果器多用于电吉他、电贝司、电子合成器等电声乐器的演出、录音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软件效果器也逐渐问世,这些数字效果器比硬件效果器成本大大降低,并且所呈现的效果也与硬件模拟效果器相差无几。所以,软件效果器的大量使用势必会成为了今后在所有音乐领域中的主流趋势。关于效果器的常用音效,大致可以分为:Distortion(失真)、Compressor(压缩)、Limiter(限幅)、Noise Gate(降噪)、Equalizer(均衡)、Delay(延迟)、Reverb(混响)、Booster(激励器)、Phase(相位)、Pitch Shifter(移调)、Tremolo(颤音)等。由于这些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不再展开赘述。
  (三)电子音乐在影视配乐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两种电子音乐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在电影配乐中所起到的作用。首先,新音色的应用,可以更好得表现出特定环境、人物的特点。其次,声音效果的处理,可以更好得渲染氛围、增强影片的感染力。例如:在电影《星际穿越》,每当出现辽阔宇宙的画面时,所发出的浩瀚深远的声音,可以很好地将观众带入到所观看的情境中。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听到过宇宙的声音。电影中,每当出现宇宙、星空时所出现的声音,我们都会不假思索的认为它就是宇宙的声音,而且毫无不妥。尤其在动画作品中,一些非现实存在的物体、生物或者环境等,使用电子音乐来作为配音和配乐都有着非常和谐的效果。例如:在电影《功夫熊猫》中,大反派雪豹、犀牛士兵的声音变形,使得原本的配音变得更加狰狞、更加符合人物形象。这种声音是我们在传统原声乐器作品中没有听到过的动静,我们听到这种声音时一般联想不到具象的事物,是电子音乐超越传统声学乐器的一个方面。这其实也是电子音乐领域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即声音设计,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电子音乐在影视配乐中的应用。
  电子音乐在表现超现实情境时,有着非常高的融合度,《功夫熊猫》中,在神龙殿场景里,通过混响的声音处理,营造出了一种气势磅礴、宏伟华丽的氛围;电影《盗梦空间》,在进入梦境的场景中,所有的声音和配乐都呈现出了一种悠远、梦幻的情绪。尤其在电影的结尾处,伴随陀螺旋转时的那段配乐,声音经过处理后,营造出了幸福与不安同在的矛盾情感。
  总的来说,电子音乐在影视配乐中的运用,主要是借助音频处理手段和声音设计技术来帮助影视作品营造相应的氛围和情绪。
  三、电子音乐在影视配乐中的具体分析
  (一)配乐《Half Remembered Dream》的创作与电子音乐技术分析
  这首作品出现在影片《盗梦空间》的开头,时间为:0”—40”,电影发售的原声唱片中此段音频比电影中出现的长约32”。根据影片中实际出现的部分,作者剪辑了部分音频素材来作分析(长约40”),从整段音乐的波形图可以看到大致的音乐结构和音响设计轮廓,如图六所示。
  首先,出现的是一个钢琴小三度音程和经过效果处理后的鼓音色,加入了混响、回声等效果。然后是一个伴随着类似气流声的断断续续音效,通过对声音的设计分析,这部分音效是由陀螺旋转的声音通过电子音乐技术进行变形所得。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神秘感觉,然后由低频逐渐地扩大到高频。频谱对比如图七所示:
  这时电影中的画面是WB的片头。钢琴使用的是色彩性音效的用法,形成反差。如图八所示:
  这四个音程也用于该片片尾曲《Time》中,成为该首曲子的主要素材的一部分,不断地循环出现。在第12"钢琴的第三个音程出现后,气流声逐渐增大,低频噪声也不断增加,此处的电子音乐的混响与粒子效果使音乐情绪的紧张感不断蓄积。到第18"钢琴第四个音程出现后,铜管进入,并对铜管乐队的声音做了音效渲染,通过淡入的方式进入到音乐中,这种经过音频技术处理后的铜管音色低频更强烈,音色更粗犷。均衡与混响的调节,再加上低频激励器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音乐的动态和冲击力。但是,这种声音处理并未改变铜管的声音本质特征。接下来是鼓在重拍上的敲击如图九所示:
  之后,铜管高八度的重叠,音头噪声更加明显,打击乐由开始的两小节一次加密为每小节一次,增加了整体的紧张度。同时融入弦乐颤弓,这三种音色的音量同时不断增大,紧张感随之明显增加,预示着一个故事即将开始。到第40"时音乐戛然而止,此时镜头从一直播放片头公司标志切换到海浪的画面,从声音和画面上都给人以极大对比的的感官体验。电子音乐在这首乐曲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一是对传统声学乐器在音色上进行了变形,从而产生了富有科技感的新音色,给人一新鲜感。二是对音频的处理,增加了原有录音的动态及冲击力,扩大了声音的空间感以及声场的变化,这对电影情绪的表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配乐《Time》的创作与电子音乐技术分析
  这首配乐是影片《盗梦空间》里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出现在电影的结尾处,时间为:2ˊ16ˊ41"—2ˊ20ˊ50"。在影片的这部分中,配乐与画面的相互配合有着非常紧密的结合,推进了整体情绪以及情节的进展,如图十一所示。
  这个配乐在电影中,由八个音程组成的框架不断地循环,其间不停地填充各种电子音色使之变得更加丰满,并通过削减一定的声音频段,增加混响,使声音的空间感和声场呈现出飘渺的听觉感受,使之产生了很强的梦幻色彩,与该处的电影情节相契合。在音乐的最后用了声音反转的处理方式,使音量逐渐增大然后突然结束,使观众产生了意犹未尽的感觉,像是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这段声音反转的处理可以通过图十二的声音波形观察出来。
  这段配乐的剧情是剧中人物Cobb为了救回Saito而闯入了迷失域,两人通过对话逐渐地找回了遗失很久的记忆,2ˊ16ˊ41”这时音乐从铜管低沉犹如暗流涌动似的低音和弦乐颤弓互相交织营造出的悬疑紧张氛围中逐渐走向明朗,最后由弦乐拉奏出了主题素材的八个音,如图十三所示:
  2ˊ17ˊ16"随着Cobb的睁眼,镜头切换到他们最初行动的飞机上,Cobb成功救回了Saito,在这个时间点上音乐加入了经过音频处理的大提琴拉奏,音色厚重,填充了主旋律之间的空白,同时低音贝司在底层用进行曲的节奏均匀又隐约的浮现出来,再加上太鼓在重拍上的敲击,给人一种鼓舞激励的感觉。在影片2ˊ18ˊ33”Cobb来到了机场安检通道,一位安检员正在检查他的护照,此时突然音量骤减,只剩下弦乐部分时隐时现地奏出一两句经过音频处理的、增加了空间感飘渺在空中的旋律。通过对打击乐器的声音变形处理,太鼓的声音已经变得有些类似心跳声,与电影的情节相结合,衬托出了Cobb内心的不安。当影片进行到2ˊ18ˊ52”,安检员在Cobb的护照上盖章通过,并说“欢迎回家Cobb先生”,电影情节瞬间明朗了,此时循环拨奏的电吉他通过淡入的方式加入进来,并且逐渐加入了之前出现过的大提琴、贝斯以及新的低频打击乐。这个新的打击乐器,通过音频技术的处理,音色浑厚、音头厚实,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在此处的使用恰到好处。在2ˊ19ˊ45”Cobb见到了来接他的岳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这时音乐加入了高昂的长号,以及逐渐增强的弦乐顿弓传递出了更加轻松明朗的情绪,音乐就这样持续着,直到2ˊ20ˊ13”Cobb见到了他的两个孩子。但他有点不相信,于是拿出了验证真相的陀螺,音乐突然安静,只剩下最初出现的弦乐、钢琴和打击乐轻轻地奏着,此处的音乐中的乐器声都经过了声音处理,弦乐的空间感经过混响的调节有了很大增强,钢琴的音色也融入了电子音乐的效果,音头和延音变得非常轻柔飘渺,而打击乐通过声音变形使本身的动态和低频有了更大幅度的扩张。虽然只有三种声学乐器的进行,但是通过电子音乐技术的处理,它们所呈现出的声音状态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感染力和表现力都得以增强。在2ˊ20ˊ50”采用了电子音乐中,进行声音变形最经典的手法——声音反转,这是为了配合画面中似乎要停下来却又不知道是否停下的陀螺留下的悬念。如果停下来了那这一切就是真实的,但镜头却突然结束,这一处理引起了观影者的激烈争论,究竟是现实还是梦境,恐怕只有导演知道了。   下面对电影原声配乐中的具体手法进行分析,根据《盗梦空间》专场音乐会的影像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这首作品。
  在音乐的开始处出现的是钢琴和低频涌动的低音,还有一层陀螺旋转的铺垫声音若隐若现,因为声音经过了变形处理,声音的中频被削弱,又加上混响的处理,给人以非常辽阔悠远的空间感,此处听到的声音类似于空气流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神秘的不安情绪。从音乐会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只有钢琴一件乐器在演奏,而低频的声音效果是用硬件效果器将钢琴低音进行变形而来的,因为在混响和均衡上进行了调制,形成了一种空旷涌动的效果。乐谱如图十五所示:
  第55"一声音头沉闷混响很重的鼓声出现,大提琴随之加入了进来,和钢琴的高音叠加,而后鼓声是每一小节在重拍出现一次。为音乐增加推动力。1ˊ25"大提琴在两个强拍音中间加入了两个过渡音,如图十六所示:
  1ˊ40"小提琴加入进来,高八度演奏大提琴之前的音符,1ˊ56"中提琴加入进来,填充小提琴和大提琴中间的空隙,音乐变得逐渐丰满起来。如图十七所示:
  2ˊ26”打击乐的密度加大,同时加入电吉他拨奏,电吉他是作为一种中间填充层,一直在循环重复一组音,并且使用了混响与合镶边效果,使电吉他的音头变的圆润,空间感增强。如图十八所示:
  2ˊ57"小提琴和大提琴变成顿弓演奏,一拍一下。使整首曲子变成进行曲的风格,非常有推动力。3ˊ30"加入铜管,这时全曲进入全奏状态。音色的叠加达到一个极限。如图十九所示:
  3ˊ57"多数乐器退出,只剩下钢琴和弦乐在微弱地演奏着,像是激烈斗争之后的渐于宁静。4ˊ28"弦乐退出,只剩下钢琴在高音区的独奏,并加之空间混响,是此处的钢琴音色空洞悠扬,4ˊ59”音频进行声音变形,使用反转效果结束了整首乐曲,形成动与静的强烈对比,给听者带来了很大的听觉刺激。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在声音检测设备中,就能从表格和声音图形中看出电子音乐所表现出的声场和动态,通过乐谱看到电子音乐同传统声学乐器的结合,为音乐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电子音乐在影视配乐中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前景
  (一)电子音乐在影视配乐中的重要意义
  电子音乐技术已经成为目前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手段。为电影语言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方式,无论是在现实题材,还是超现实题材,都有着独特的味道和表达效果。
  通过对以上配乐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电子音乐技术的使用在电影配乐的创作中,是同传统电影配乐一样的,需要有一定的创作手法,以及严谨的设计。要同电影的画面、场景、结构、情绪、格调、节奏等元素有机地相结合。音乐的发展手法与传统是一致的,但是,在音色方面有了更多选择,在声音的丰富程度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从而相较于传统电影配乐有了更多的突破,并且与时代科技紧密结合,在这个崇尚技术与科技的时代中呈现出了科学的诗意。
  (二)电子音乐在影视配乐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运用电子音乐技术来创作音乐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制作方式,尤其在影视配乐方面,它有着无可争议的方便性与可操作性。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伴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更替与升级,以及音频技术的提升,运用电子音乐技术进行创作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学习、研究这一学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电子音乐技术在影视配乐中的运用也已经越来越成熟,能够独立地进行塑造形象、渲染氛围、烘托情绪,也可以同传统配乐,如交响乐相结合,营造出现实或超现实“时空”。电子音乐的优势也在被人们逐渐发现和利用,大众也已经接受了这种新的声音技术和创作方式。纵观当代的音乐领域,电子音乐已经无处不在。它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成为了一种思维方式,时刻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并且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包容,为这个美好世界又增添了一种新的色彩。
  注释:
  ①Robert Moog在六十年代初期,制造了一系列穆格电子音乐合成器,使现代音乐整个改观,被誉为电子音乐之父。他改变了键盘在音乐中的地位,是对电子音乐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音乐家之一。
  ②Wikipedia,RCA Mark II:https://en.wikipedia.org/wiki/RCA_Mark_II_Sound_Synthesizer
  参考文献
  [1]程伊兵.声音合成与制作基础.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
  [2]戴娱,戴岱.电子声音合成手段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发展概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5).
  [3]郭好为.浅谈汉斯·季默电影配乐作品的音乐制作特点.黄河之声,2011(4).
  [4]李鹏云.电影音乐中的电子音乐.音乐生活,2009(9).
  [5]石蕾.电影配乐中电子音乐的运用特点.电影文学,2012(10).
  [6]汤楠,卢小旭,颜东成.电脑音乐300问.清华大学出版社.
  [7]尹丽丽.浅谈电影音乐的表现与选用.电影文学,2011(12).
  [8]张小夫.电子音乐概念界定.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2(4).
  [9]赵晓生.电子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学,1985(01).
  [10]张磊.电影声音设计中的电影音乐创作.当代电影,2010(3).
  作者简介:班建东(1986—),男,汉族,硕士在读,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研究方向:电子音乐作曲。
其他文献
【摘要】在音乐技术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以一个调性为中心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不可能从开始到结尾都是一个调性,中间可能出现多次转调。从而出现了新调与原调之间的远近关系。本文从几本和声著作中对调性远近关系进行阐述,并对这些理论进行比较,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从实践上对调性远近关系应用规律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调性;远关系调;近关系调  转调在表现音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在实践中被广泛的
期刊
【摘要】肖邦,被世人誉为“钢琴诗人”,伟大的爱国钢琴家。他似乎已经成为“浪漫、爱国、悲情”的代名词,这些特质不断从他的音乐作品中流淌而出。肖邦伟岸的形象早已矗立在世人心中,但世人并不是真的能够体会到其真正的内涵。肖邦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流下了大量的钢琴作品,文章以肖邦《c小调夜曲—OP48.No.1》为例,管窥肖邦音乐“何以浪漫”?“何以悲情”?  【关键词】作品研究;肖邦;浪漫主义  引言  时间就
期刊
【摘要】舞蹈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对其研究者灿若星辰,将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者亦不胜枚举。然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武断地、片面的进行其与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类型作比较固然不能展现舞蹈艺术的本质特色。本文就以舞蹈艺术与雕塑为例,将二者外形、表现意义与目的、结构与质料、审美特征等方面进行剖析,分别指出其差异所在,将舞蹈的有限扩为无限。  【关键词】舞蹈;雕塑;关系  舞蹈是什么?这是每
期刊
【摘要】辛笛先生编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弹奏教程》——广东音乐家协会考级丛书”已经问世好多年,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考级教程,又是一本优秀的钢琴即兴伴奏与即兴弹奏教材。教程从钢琴即兴伴奏技术原理出发,根据不同阶段应掌握的音型、和弦、曲目以及弹奏目标都做了清晰的规划,并且在教程的第二部分针对即兴弹奏给出了具体的学习内容、操作方法与考级的要求。  【关键词】即兴伴奏;弹奏;分级教程
期刊
【摘要】音乐科技的崛起,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它们的相结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介绍了2015年音乐科技教育科学实践活动研讨会的大会流程,让我们真正领悟到音乐科技的内涵,而如何使音乐科技更好地在音乐教育运用,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关键词】音乐科技;音乐教育;运用;传统文化  2015年12月16日,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音
期刊
【摘要】2010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来,转企改制后的地方文艺院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生存发展。经过近5年的生产经营实践表明,在演艺尚未形成规模、消费尚未形成市场的区域,地方文艺院团受人才、资金、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难以在市场化演出中获得新生。在党和国家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针政策下,为转企地方文艺院团带来重大政策机遇,指明发展方向。改制后的镇巴县文工团演艺有限公司积极编创演出特色剧
期刊
【摘要】在大学校园里经常看到一些音乐会的举办,如老师们的个人音乐会、夏季音乐会、年末的新年音乐会,还有“毕业季”的毕业音乐会。如何在校园里成功地举办一场音乐会呢?仅有一个好的专业水准是远远不够的,本篇文章可以作为读者的一个参考,让读者对于如何办一场校园音乐会的流程不再陌生、不再手忙脚乱,让读者知道如何得心应手地准备一场成功的音乐会。  【关键词】校园音乐会;举办  谢俊武师生音乐会是我们在2014
期刊
【摘要】阿尔班·贝尔格所创作的《沃采克》是一部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也是整个西方音乐史中极为罕见的伟大作品。为了探讨作品创作的奥秘,笔者从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过程、目的、方法、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揭示了贝尔格为了忠实地反映内心的所思所想,勇敢地冲破各种障碍,大胆地在技法上进行创新,真实地再现了歌剧中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反映了作者灵魂深处惊雷般的呐喊。他的创作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启示,对指
期刊
【摘要】学前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音乐本身具有灵动、舒缓、享受的特性,课堂上音乐可以很大程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学前音乐的教学,不仅使幼儿受到音乐的熏陶,帮助幼儿对音乐形成初步认知能力,还可以通过学习音乐,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提高自身艺术能力的涵养、品质。因次,学前音乐教育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学措施进行探讨,使为学前教育增添欢乐的色彩。  【关键词】学
期刊
【摘要】通过对音乐史近三年的资料搜集整理,不难看出,音乐史的研究是很成熟的。从启蒙时期开始到发展稳定到飞速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而这里笔者主要是对近三年的音乐史进行研究。在音乐史的研究中,有很多人认为音乐史就是对音乐历史的研究,其实不然,对音乐史的研究是广义的一个词语,在笔者所研究的文献中可以清晰知道,对于音乐史研究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对音乐的全方面研究,其中包括音乐的历史、音乐音响学、音乐心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