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商业街交通整治规划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大街地区位于常州市核中心,大规模的人流密集、人车混杂,造成该地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影响市中心商贸区的城市形象。本次整治规划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现状交通问题剖析,二是针对现状交通问题提出改善措施。现状交通问题分析包括行人过街设施、公交站点设施、非机动车停车场地等问题,分析南大街地区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整治措施包括规划两处立体行人过街设施,优化公交线路、调整公交站点,规范非机动车停车,完善停车诱导系统,以及对南大街街区进行交通组织设计等。
  关键词:中心区,商业街,交通整治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经济高度集中的地区,汇集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设施,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大量的人流车流汇集于此,从而也是交通问题的多发地带。尤其是中心区商业街,大规模的人流密集、人车混杂,造成该地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不仅给购物者带来了不良的出行体验,而且严重影响了市中心商贸区的城市形象。而高效率的交通可以提高中心区商业街的可达性,增强中心区商业街的活力,提高运转效率。因此对城市中心区商业街进行交通整治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本文以常州市南大街为例,对城市中心区商业街交通整治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索。
  2 城市中心区交通整治对策[1~5]
  2.1 城市中心区交通现状分析
  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它不但交通发生量大,且对全市具有极大的交通吸引力。随着城市车辆的日益增加,中心区的交通矛盾更加突出,究其原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以私家车为主的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私家车出行所占比重过高,直接对中心区的交通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城市机动车主干道布局与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性质布局在中心区叠加在一起,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机动车交通穿行商业发达的地区。
  3)道路网络存在问题。城市中心区特别是在老城区路网容量不足,现有路网标准低,道路通行能力低下;路网组成不合理,主干道缺乏次干道及支路的配合。
  4)交通辅助设施落后。机动车停车位严重不足,行人过街辅助设施和机非分离设施也严重匮乏。
  5)交通政策不合理。交通政策的合理性是保证中心区交通通畅至关重要的因素,分头管理、缺乏统筹和集中調控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急需改革。
  2.2 城市中心区交通整治一般措施
  不同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的根源各不相同,需因地制宜采取整治措施。常用整治措施如下:
  1)运用适当的政策调控手段,采取综合交通组织措施,对中心区机动车交通需求总量加以调控,加强与恢复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活力,引导交通结构向优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并与城市中心区相结合,在中心区实行公交优先措施,形成舒适安全的公交服务体系,使公交枢纽与中心区连为一体,引导中心区客流采用公交方式出行。
  2)改善路段的交通组织和管理。包括组织单向交通,以减少车流量;分时段限制拥堵路段交通,根据不同路段交通状况,组织车种行驶;在机动、非机动车不同高峰时段变换、借用车道;设置专用车道等。
  3)优化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与管理。通过对现有的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改造扩容,增加进出口车道,分配交叉口通行权,通过物理或非物理分离措施,尽可能降低机非混行干扰,提高道路网络各交叉口的综合通行能力。具体措施包括交叉口车道的渠化设计,调整交叉口的停车线位置和慢行过街位置,改善交叉口交通组织,如增设导向岛、分流岛、安全岛。
  4)完善中心区道路网络。明确道路功能,保障中心区交通与土地利用性质的协调发展,在中心区道路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道路资源应首先保证满足中心区集散交通的需求,在中心区外围开辟通行条件较好的机动车专用道路,避免大量机动车交通穿越中心区;调整路网结构,满足公交优先发展的需要,增加支路路网密度,实现周边道路机非分流,改善中心区内部非机动车出行。
  5)加强商业街的静态交通的组织与管理。如在商业街控制公共停车位的数量,在商业街外围适当多修建一些公共停车设施,在导向上将汽车交通引向商业街外围;加强区内停车管理,规范停车秩序,对违规停车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取缔乱停车现象;建立较高服务水平的公共交通系统,并与建筑等相衔接,方便人流活动;增设地下人行通道或过街天桥,解决大流量人群过街问题。
  6)在商业街内建立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代表的慢行交通系统,设置步行优先街道,限制小汽车进入,节约机动化空间增加公共休闲空间,提高街道舒适度,辟建自行车道;或将商业街彻底改为步行街,将一切机动车排除在外。
  3 常州市南大街地区交通系统现状问题与分析
  南大街地区位于常州市核中心,地处延陵西路和南大街交叉口的南边地区,目前南大街商业街和莱蒙都会商业区合成了常州市的商业核心区。大规模的商业为本地区带来大量的人流和物流,对南大街地区的城市道路带来较大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大规模的人流密集、人车混杂,造成南大街地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南大街地区的客流集聚,影响市中心商贸区的城市形象。
  
  
  图1南大街区域图
  3.1 现状南大街过街客流分析
  对南大街的行人交通进行了调查,调查地点选取南大街地下过街通道以及百货中心的行人过街斑马线,考虑之间行人交通出行目的为购物,调查时间选取为周末高峰时间(16:30-19:00)。据调查目前穿越南大街的高峰人流达1.2万人次/小时,周末过街人流基本为连续流,简单的平面过街已无法满足。
  3.2 现状公交分析
  目前南大街设有公交港湾站点一对,线路十二条。由于公交站台短、候车区小、线路多、客流大,致使乘客在车行道候车,公交车辆无法进站停靠。高峰时刻有10多辆公交车进站停靠,南大街西侧停靠站车辆排队至延陵西路交叉口,排队较长。
  3.3 现状非机动车停车分析
  南大街高峰期间停放非机动车3500辆,其中地面非法占道1100辆,现有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5处,其中2处被完全挪用,3处被部分挪用。规划提供停车泊位2500个,实际停放1000辆。莱蒙都会高峰期间停放非机动车3800辆,其中地面非法占道1300辆,现有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3处,规划提供停车泊位9700个,实际停放2200辆,存在少量挪用现象。大量的地面非机动车停车,严重侵占了步行空间,既影响了城市景观,也造成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相互抢占空间,带来了交通混乱和安全隐患。
  3.4 现状行人过街分析
  南大街过街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等现象严重,大量行人交通流与机动车交通产生冲突,致使南大街交通秩序混乱,通行效率低,安全隐患大。
  4 交通整治措施
  4.1 修建行人立体过街设施
  南大街现状机动车交通达到饱和状态,随着莱蒙都会的建成,有大量的行人交通穿越南大街,预测高峰小时有2.1万人次/h,对机动车交通产生较大的干扰,因此需设置非地面步行交通系统,分离机动车交通和行人交通,确保行人的安全。
  结合南大街两侧商业建筑布置两处行人立体过街设施,并保留双桂坊-南大街交叉口和青果巷-南大街交叉口两处行人过街斑马线,方便行人过街,减少人车冲突,消除安全隐患。一处位于南大街与铁市巷交汇处,设置“L”字型天桥,东与南大街二层商业街进行沟通,西端近期直接入地,并保留远期与莱蒙都会的二层进行沟通;另一处位于南大街与双桂坊交汇区偏南的位置,设置“一”字型天桥,东端直接入地,西端近期直接入地,远期保留与百货大楼二层进行沟通。
  
  
  图2规划天桥位置图
  4.2 调整优化公交系统
  针对南大街公交线路多、复线系数高、客流集中导致南大街公交站点乘客驻足区不足的矛盾,调整部分公交线路途经路线,增加公交线路的覆盖面。调整23路、210路、220路和302路4条公交线路走向,由原来途经南大街改至途经青果巷、公园路走向;调整58路、258路2条公交线路走向,由原来途径南大街改至途径杨柳巷、西瀛里、早科坊走向;保留其余6条公交线路的走向。
  针对目前公交站规模小、客流多的特点,调整现有公交站点的位置,向南建筑后退红线较宽的位置偏移,并设置港湾公交停靠站,从而改善公交站点的条件,扩大了候车乘客的驻足区,方便公交车停靠以及乘客的上下客。
  4.3 规范非机动车停车
  将挪用非机动车库全部恢复到位,并免费对外开放,规范地面非机动车停车,坚决取缔地面乱停、乱放车辆。南大街设置非机动车停车泊位3900个(其中地下2500个,地面合法停车泊位1400个),满足高峰3500非机动车停车泊位的需求。通过取缔所有地面非法占道停车,减少地面非机动车停车1400辆。莱蒙都会地下停车泊位完全能满足非机动车停车需求,禁止地面停放非机动车。
  4.4 规范行人过街
  在建设两座行人过街天桥的基础上,设置2处行人过街斑马线,其余路段采用护栏隔离,规范行人过街,禁止行人随意穿越南大街。通过对行人过街设施优化,南大街行人过街平均间距低于150米,行人过街便捷。
  4.5 完善交通组织
  4.5.1 路段交通组织设计
  1)机动车交通组织
  南大街路段上采用一块板的道路横断面布置型式,双向三车道,由南往北两车道,由北向南一车道,机非部分采用划线区分车道,部分机非分隔栏隔离。南大街(延陵西路至青果巷段)全长550米,设有南大街-延陵西路、南大街-青云坊、南大街-铁市巷、南大街-双桂坊、南大街-青果巷等五个交叉口,鉴于交叉口间距短,南大街车道少,全路段仅在南大街-双桂坊设置了一个北进左转车道,其余路段均为禁左车道。另外路段全线禁止临时或长时间停车。
  2)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南大街全线采用划线区分机動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宽2.75米;人行道是以高于非机动车道并加铺路缘石的方式自成一个系统,宽度为4米,且结合南大街沿线建筑退让一并设置了宽敞的人行道,保障商业区的密集行人通行的顺畅。为了规范沿线行人交通,对沿线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中间设置行人栏杆。
  3)路段出入口交通组织
  为保障南大街交通的通畅与安全,控制南大街上的出入口数量,南大街沿线仅设置一处机动车出入口,位于铁市巷北,进行右进右出交通管制。
  4.5.2 交叉口渠化设计
  1)进、出口车道数与车道宽度
  增加交叉口处的进口车道数,空间分离各个流向交通流,可以显著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另外,车辆在进入交叉口车速一般都比路段低,所以可以适当缩减进口车道的宽度。南大街全线交叉口保证进口道和出口道宽度在3.0米以上,南大街-延陵西路、南大街-双桂坊和南大街-青果巷三个交叉口进行信号灯控制;南大街-青云坊交叉口做路段处理,封闭青云坊对南大街的开口;南大街-铁市巷“T”字型交叉口为无控交叉口,对铁市巷路口进行右进右出交通管制。
  2)停车线位置确定
  良好的停车线设计可以保障机动车流运行顺畅,也可以为非机动车和行人提供安全的通行空间。停车线和人行横道结合设置,南大街全段的设计中停车线设在人行横道后1.5m的位置。
  3)非机动车与行人过街组织
  根据南大街与相交道路的情况分析,在三个信号交叉口处,非机动车过街过街与机动车同相位,行人设置单独相位。其他路段及无控交叉口,非机动车禁止过街,行人通过立体过街设施过街。
  4.5.3 公共交通组织设计
  南大街设置了公交站点一对,东站台结合南大街-双桂坊交叉口设置,西站台结合立体行人过街设施上下楼梯设置。采用港湾公交站点设置,渠化一个2.75-3米的公交停车带,以减少公交进站对其他社会车辆的影响。
  4.6 加快古运河南北通道建设
  加快实施规划中的横兴弄桥、民丰桥,以及晋陵路南延等工程。通过增加核心区南北通道,降低南大街的过境交通量。
  
  
  图3周边通道建设示意图
  4.7 其它设施的设计
  为方便非机动车停放,加强非机动车管理,建议在南大街地区主要路段设置非机动车停放指引标志。在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处设置非机动车停车标识,在南大街所有的交叉口进口处均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库)指引标志。
  在南大街地区设置停车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南大街地区各停车场剩余车位情况。在南大街-延陵西路和南大街-青果巷两处交叉口设置南大街地区停车库电子显示屏。在交叉口进口处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库)指引标志,指引机动车有序停放,避免车辆迂回。
  5 整治效果
  南大街交通整治措施已逐渐落实到位,整治后南大街的交通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两座人行过街天桥有效分担了大量的过街客流,由行人过街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调整后的公交站台可容纳更多的候车乘客,乘客候车秩序井然,公交车进站有条不紊;落实非机动车停车管理后,非机动车停放整齐有序,乱停车现象消失,南大街风貌景观有了明显的改善;落实了优化后的交通组织后,机动车通行顺畅,拥挤拥堵现象较之前大大减少。
  
  
  图4交通整治效果——人行天桥
  
  
  图5交通整治效果——公交站点改善
  
  
  图6交通整治效果——规范非机动车停车
  6 结语
  本次南大街地区交通整治规划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通过各种交通方式综合协调整治南大街街区交通;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以方便商业街区行人交通为主,并将公交、非机动车、出租车、机动车交通与行人交通相协调;通过远近结合,针对近期行人过街不便、公交站点驻足区太小,解决引起交通混乱的主要问题;远期提出过街天桥与建筑相结合、优化公交组织、交通诱导组织,使得南大街交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交通整治的可实施性强,近期整治措施已全部落到实处,并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缓解南大街地区交通混乱问题。商业街区交通整治规划尚属首次,可作为国内其他城市商业区交通整治规划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戴继峰,张国华等.三亚市综合交通规划及老城区综合交通整治[J].城市规划通讯,2012.4
  [2] 陆涛.城市中心区交通改善对策研究[J].建筑设计,2007.1
  [3] 董向峰,曹国华.城市中心区交通改善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06.7
  [4] 王双文.城市中心区交通特征与交通组织研究[J].山西建筑,2006.12
  [5] 于连莉,王宁,牛雨.城市中心区交通发展对策研究[J].规划师,2006(2)
  作者简介:黄国栋,男,(1979-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工程师,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道路规划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  以生物預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多组合,处理水量为5m3/h的中试组合工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试斜管沉淀池矾花周期性上冒的成因,提出三种主要积泥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沉淀池运行的不稳定,而温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也会加重积泥因素的影响作用,针对相应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稳定运行措施,为试验研究和生产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运行管理;斜管沉淀池;组合工艺;微污染水  中图分类号:E835
期刊
摘 要:在某高速公路沉降观测实践的基础上,探讨适合于公路软基沉降观规范化问题。提出沉降观测的精度指标、观测频率、水准测量等级及沉降观测测的实施的具体要求,作为高等级公路正确掌握沉降观测标准的建议。  关键词:公路软基理论沉降观测指标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高等级公路软基路段的沉降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建设单位为确保质量成立了专门的机构
期刊
【摘要】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运用,对调度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作者在分析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安全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高速铁路调度是铁路日常运输组织的指挥中枢,承担着确保运输安全、组织客货运输、保
期刊
摘 要: 下文主要阐述的是桥梁施工中的移动模架制梁设备的施工和技术应用。  关键词 :简支箱梁 关键技术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江苏省内某大桥全长 1 232. 6 m。桥梁宽 13. 4 m,梁长28. 6 m,检算跨度为 30. 1 m,其中全桥除去( 70 + 2 × 100 + 70) 段连续刚构外,其余部分全为 30 孔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公共道路事业是运输事业发展的基础,是运输事业发展的载体,因此公共道路的路基的安全和质量问题是确保交通运输业畅通的重要保证。本文基于工程建设的技术层面进行阐述,并为强化公路路基建设质量,提出若干技术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路基;压实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摘要:碎石注浆桩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综合砂石桩、高压注浆两项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地基处理方法。由于它具有施工设备简单、施工时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移位灵活方便、转速快、桩同心度好,桩位偏差小等优点,在当前铁路的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中铁四局南京铁路枢纽土建工程NJ-3标项目经理部五工区区间路基为工程实例,具体研究碎石注浆桩的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检测方法、质量标准、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
期刊
摘要:通过对隧道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方法的优化对比分析,选择一种适应实际隧道情况的开挖方法既能够保证施工工期,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和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笔者旨在希望对于我国公路隧道施工能够确保安全地施工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及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 隧道;不良地质;施工方法;优化比较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开挖地段的区域地质所呈现的构造较为复杂,且地质构造的裂隙
期刊
【摘要】:小二型水库是水库中最小的一种类型的水库,但是若出现问题其影响仍是相当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小二型水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二型水库;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水库是在山谷的狭口处,筑一道拦水坝,堵住山溪或河流的水流,把上游积水面积内的来水拦蓄起来,为农田灌溉、生活用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难度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而且建筑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必须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手段,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和加强,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分析了影响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探讨了加强建筑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期刊
【摘要】:本文以建昌县朝阳路景观绿化工程为例,介绍了园林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的程序、技术要求及后期的验收和养护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掌握工程管理知识,又要熟悉指导绿化现场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按工期完成工程,同时较好地把技术性、科学性、艺术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出实用、经济、美观的园林作品。  【关健词】:园林绿化;施工准备;施工程序; 技术要求;养护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