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汉字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m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溯起来,早在殷商奴隶社会时代,华夏这片大地上就有了甲骨文。这是中华民族最初的文字——象形文字,汉语言文字的渊源和雏形。
   美术老师说过,商周时代的青铜制造业非常发达,有模具法,用来在铸造铜器时铸上文字。古代的酒杯、鼎,内壁都是有文字的。
   听了不禁暗自惊讶——内壁!那,现在读得出来那些文字吗?
   曾听说有“司母戊方鼎”。只要提及青铜器,说道甲骨文,就一定会想到“司母戊方鼎”。然而,这如雷贯耳的名字,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错”。啊?错的?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还蹙着眉头,是谁骗了这么久?其实并不是谁,而是甲骨文的造字字形——“司与后”。在甲骨文这一种族中,构造、形态相似,只是开口的方向不同。然而,考古学家在把字拓出来的时候,却无端忽视了上面的字左右都是反的,理所当然地照着左右颠倒的字,自然而然地称它为“司母戊方鼎”。其实,不然。
   不禁心中不断地称妙。如果换成了英文字母,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这种美丽的“历史误会”的吧!
   汉字,正为司,反为后,正反不分,由此便构成了一个几十年的美丽错误。最美,也最奇妙的,不过是那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吧!
   在初中的时候,老爸总是让我练字。在书店令人眼花缭乱的字帖旁,还在对着楷书、对着隶书、对着瘦金体不知所措的时候,却被老爸的一个电话召回了家。
   刚进门,就看见老爸眉飞色舞地看着手里的字帖,“快來快来,看我找到了什么宝贝!”循声望去,桌上正躺着一小撂破旧的线装字帖。不就是几本破古董嘛,有什么好激动的?我心在嘀咕。“你看!你看!”啊,原来是柳体帖和颜体帖,比书店里那些正宗的三无字帖可好看多了!
   都说“颜筋柳骨”,今天一看,果然这样——颜真卿的字,圆润,饱满,有一点球形;肉肉的,很有质感样。柳公权的字,下笔有力,坚硬,细细的笔画,顿笔有力的折点,好似一个仙风道骨、骨骼清奇的隐士,立在面前。真的是各有千秋,各有所美。字母文字,只分为打印体、花体,只是形式上的不同,也只是为了追求外表美。而如此的颜筋柳骨,是书法家的心定神凝之物,集心中之力与文字体验感受于笔尖,心中刚劲之“力”与毛笔柔软的“毛”相结合——用力干道,以柔笔展示“笔锋之有力”,显得形柔实刚、刚柔相济。这也与“中国精神”相结合。
   忖度再三,选择了柳体。常言道——“字如其人”。铮铮傲骨,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代代传颂的元素。我也要力争“人如其字”。
   现代,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积极地参与了“选美中国字”活动。认真地想一想,在人类世界上,在地球社会上,最美莫过汉字了吧!
   汉字之美,不仅美在字形,还美在奥妙,更是美在它的亦柔亦刚上。与“中国精神”相结合。这是日本文字、韩国书艺等所望尘莫及的。
   确实——最美的,不过是中国汉字!自豪吗?得意吧……
其他文献
你我都曾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它把自己的全部无私地奉献给这里的我们,滋润我们成长。那里早春的花香会带给守候故土的人们希望;那里盛夏的雨会带给离家在外的人们力量;那里深秋的风会带给属于这里的人们温情。这个地方就是故乡,这个地方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各具模样。   在回忆里,故乡可以变化成幼时的沙包与方格,可以变化成童年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可以变化成少年时的红领巾与动画片,可以变化成青年时的课本与操场。故乡有
期刊
每个与你相处的日子,我的心都繁花燎原,布满春光。   竞绿赛青的千山万壑间,我的心因你的存在而满载春意。爷爷的背佝偻得像个大虾米,我只好一步步搀着他上了公车。每上一级台阶,他便会费力一些,我搀扶的手便多了分重量。他对那位给他让座的小伙笑着点了点头,才颤巍巍地坐下。一路上,樱花明灭掩映,窗玻璃上映出他的容颜,和煦的笑容比那阳光还灿然,轻声轻语地与我聊天。   回到家后,他在柜子里翻了许久,才从里面翻
期刊
我走在前往学校的路上,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看见着急上班的大人们,看到眼前再熟悉不过的校门。重新系了系脖子上的红领巾,一番修整后,我慢悠悠地踏进学校。那一年的我,五年级,十一岁。   走进教室,我放下书包,看了看黑板上挂着的钟表,心中不免有些小窃喜。片刻后,铃声不紧不慢地响起来,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同学还是那些同学,就连黑板上的板书也好似和昨天没什么区别。我百无聊赖地用双手支着头,将目光从密密麻麻的粉
期刊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都彼此相连、彼此依靠。   ——约翰·多恩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许多人,而自己也在被他人需要。人的一生是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不断攀登,也是点亮心光、温暖周遭的善意旅程。   静静坚守、默默付出的人是被社会需要的。正如白岩松说的那样,“我们之所以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拼尽全力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的确,何曾有那么轻易
期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春雨时分,仿佛连人心都被洗涤净了,雨过天晴后,余下的,仅是清爽的舒畅……   清明,本就是个让人心生凄楚的节日,奈何老天仿佛是故意的一般,一早便飄起了小雨,更是平添了一丝悲凉我与母亲一大早便启程回老家,一路上风景秀丽,车在乡间小路上摇摇晃晃,不知不自觉我便睡着了,醒来便已经到达目的地。   在外公的陪同下,我与母亲扫完了墓,本想着启
期刊
“知行合一”是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相结合,既要学习道理,也要在行为上有所体现。用另一句话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就像是一把成功的金钥匙,很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只能做到“知”、“行”其中之一。只“知”不“行”就是空有理论知识,这样的人很容易会成为说大话的人;只“行”不“知”就是空有行动力,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很可能做很多无用功。所以,我认为只有“知行合一”才是成功的关键。
期刊
传统文化,是通往历史的道路,是我们与过去连接的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过去的种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在历史的经验中修缮自身。   古语有诫,“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亦当慎重,不应只汲汲于符号,对其进行表面的追求。富商巨贾为标榜自身,不惜用千金购置瓷器名画,可纵使其别墅富丽堂皇,但自身的精神世界仍破败不堪。景区纪念品大同小异,换个包装就可以穿越千
期刊
国庆节期间,我们全家一起去了北京,开始了我们的北京之旅,旅途期间,我们都被北京那浓浓的文化气息感染了,独特的京腔,精致的美食,宏伟的建筑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一起领略着帝都的风情与韵味。   北京人有俗话:到北京不吃烤鸭就白来了。于是当晚,我们便在全聚德品味这道北京的美食。我们享受的是被周总理称为国宴的“全鸭宴”。十二道菜都各有风味,但最受欢迎必然是烤鸭。冒着油光的烤鸭在师傅们的刀下仿佛会变戏法一样
期刊
关于美学,最为重要的便是寻找和发现“美”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人东冲西撞地刻意追寻“美”,殊不知,“美”实际上就隐藏在我们的四周,关键便在于我们能否探究内心,去发掘来源于内心深处的天性。   在我看来,追寻美是人的天性,是人的本能。之所以对美的感知有所不同,原因便在于每个人关于其内在天性的发掘存在差异。比如,大多数人眼中平淡无奇的场景,其实说不定就蕴含着不一样的美。“天静伤鸿尤戢翼,月明惊鹊
期刊
轻柔地带走了夏天的炙热,秋姑娘拉着风的手,与夏姑娘擦肩而过。它们走过我们的校园时,停住了脚步,仿佛在欣赏着自己带来的美景……   十月的金秋,是最美的。走进校门,眼前的景象仿佛在一夜之间变了装似的。水泥地,变成了一张金黄色的地毯,榕树上掉落下来的叶子,铺满了小路;教学楼上种着的迎春花变得更加稀少,枝条有些无力地向下垂着。   体育课,我们来到操场。旗台两旁,银杏树的叶子已变得桔黄,时不时有一两片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