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天性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hui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美学,最为重要的便是寻找和发现“美”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人东冲西撞地刻意追寻“美”,殊不知,“美”实际上就隐藏在我们的四周,关键便在于我们能否探究内心,去发掘来源于内心深处的天性。
   在我看来,追寻美是人的天性,是人的本能。之所以对美的感知有所不同,原因便在于每个人关于其内在天性的发掘存在差异。比如,大多数人眼中平淡无奇的场景,其实说不定就蕴含着不一样的美。“天静伤鸿尤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是苏轼看到的悲伤之美,“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是张爱玲无比精准的人生之美,《断臂的维纳斯》是大卫心中人的神性之美。其实都只是平平常常的场景或经历,但在那些善于捕捉的人眼里,他们则成为了神奇的异样的美。
   作家毛姆关于“美”的感性认知建立在他发掘作家的敏锐天性之上,于是便在精神世界中灵敏地捕捉到各种各样的美。不管是老渔夫临死时他的喜悦,还是长江之上半夜时刻的离奇境遇,其实都只不过是不同形式的美。老渔夫的生命交响曲与大海合奏,最终他的高潮也在大海的悲鸣声中走向极致,走向落幕。无关乎伦理,无关乎道德,毛姆的狂喜并不是对老渔夫逝去的病态的快乐,而是对这样一幅自然造就的巨型油画阐述自己的观后感,对生命的伟大表达自己的敬意。而对中国之行所出现的狂喜,那则是万籁俱寂时,毛姆及其灵魂与大自然的共鸣。长江的阔大无比,天气的寒冷使其对于美的嗅觉被放大了,于是他窥得黑暗中寂静、神秘的美,如一只纤细脆弱的蝴蝶,转瞬即逝。
   又如蒋勋曾在《孤独六讲》中谈到暴力美学,他认为暴力是人的本性。但在社会普遍价值观的束缚下,人们无法自由宣泄,只好将就所谓“合法的暴力”。暴力美学将一些暴力场景的血腥和残忍模糊化,反其道而行之,用多种艺术手段去表现,使得充斥着暴力的画面竟显得那么唯美,令人入迷。这使得人们自以为在欣赏美,其实不过是在满足自己暴力的欲望,人们深陷暴力的泥潭,却浑然不知,或者说装作不知。只因为有美学这样一块遮羞布。暴力美学将两者完美结合,以一种相对于杀戮缓和得多的形式换取精神的满足。
   美的本质其实是人的感知范围内所展现出的閃光点。这种感知的对象不一定为物,不一定为景,只不过是看你能否用感性抑或是理性进行感受。毛姆说这种思维上的认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之所以更多人难以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挖掘精神之美,原因便在于我们当中多数人并不具备毛姆那样的捕捉能力,所以即便看到同样的场景,众人多觉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他却能感受到漫步其中的神奇美感。但这并不是什么宿命论,意在表明谁能捕捉而谁不能。寻找美是为人者皆存有的天性,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本能。
   大自然创造美,然后他赋予我们发现美的天性,然后我们发现美。
其他文献
“民胞物与,念兹在兹。”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世界千变万化的洪流冲击中,我们中华民族上下要做到永铭初心,用始终如一的奋斗精神让我们的国家更富有活力与创造力。   初心是什么?初心是信念,是我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保持对党和人民赤子之心的忠诚;初心是宗旨,是我们立足本职、淡泊名利、踏实干好每一项工作的热情;初心是理想,是我们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
期刊
【前言】   悠悠梦,梦悠悠,转眼已经和这个班的孩子们过了整整4年的大好时光。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是静待花儿自然开放的过程。520班目前有44朵正待开放的花儿,我愿耐心地静待花儿们开放,或快,或慢,或深,或浅……愿孩子们能自然展露他们的笑脸。“一朵,两朵,三四朵……”我会尽量用文字记录下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孩子们在慢慢地成长,我也在逐渐地成长着……   【故事】   为了美化我们的教室,我日思
期刊
你我都曾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它把自己的全部无私地奉献给这里的我们,滋润我们成长。那里早春的花香会带给守候故土的人们希望;那里盛夏的雨会带给离家在外的人们力量;那里深秋的风会带给属于这里的人们温情。这个地方就是故乡,这个地方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各具模样。   在回忆里,故乡可以变化成幼时的沙包与方格,可以变化成童年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可以变化成少年时的红领巾与动画片,可以变化成青年时的课本与操场。故乡有
期刊
每个与你相处的日子,我的心都繁花燎原,布满春光。   竞绿赛青的千山万壑间,我的心因你的存在而满载春意。爷爷的背佝偻得像个大虾米,我只好一步步搀着他上了公车。每上一级台阶,他便会费力一些,我搀扶的手便多了分重量。他对那位给他让座的小伙笑着点了点头,才颤巍巍地坐下。一路上,樱花明灭掩映,窗玻璃上映出他的容颜,和煦的笑容比那阳光还灿然,轻声轻语地与我聊天。   回到家后,他在柜子里翻了许久,才从里面翻
期刊
我走在前往学校的路上,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看见着急上班的大人们,看到眼前再熟悉不过的校门。重新系了系脖子上的红领巾,一番修整后,我慢悠悠地踏进学校。那一年的我,五年级,十一岁。   走进教室,我放下书包,看了看黑板上挂着的钟表,心中不免有些小窃喜。片刻后,铃声不紧不慢地响起来,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同学还是那些同学,就连黑板上的板书也好似和昨天没什么区别。我百无聊赖地用双手支着头,将目光从密密麻麻的粉
期刊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都彼此相连、彼此依靠。   ——约翰·多恩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许多人,而自己也在被他人需要。人的一生是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不断攀登,也是点亮心光、温暖周遭的善意旅程。   静静坚守、默默付出的人是被社会需要的。正如白岩松说的那样,“我们之所以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拼尽全力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的确,何曾有那么轻易
期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春雨时分,仿佛连人心都被洗涤净了,雨过天晴后,余下的,仅是清爽的舒畅……   清明,本就是个让人心生凄楚的节日,奈何老天仿佛是故意的一般,一早便飄起了小雨,更是平添了一丝悲凉我与母亲一大早便启程回老家,一路上风景秀丽,车在乡间小路上摇摇晃晃,不知不自觉我便睡着了,醒来便已经到达目的地。   在外公的陪同下,我与母亲扫完了墓,本想着启
期刊
“知行合一”是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相结合,既要学习道理,也要在行为上有所体现。用另一句话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就像是一把成功的金钥匙,很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只能做到“知”、“行”其中之一。只“知”不“行”就是空有理论知识,这样的人很容易会成为说大话的人;只“行”不“知”就是空有行动力,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很可能做很多无用功。所以,我认为只有“知行合一”才是成功的关键。
期刊
传统文化,是通往历史的道路,是我们与过去连接的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过去的种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在历史的经验中修缮自身。   古语有诫,“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亦当慎重,不应只汲汲于符号,对其进行表面的追求。富商巨贾为标榜自身,不惜用千金购置瓷器名画,可纵使其别墅富丽堂皇,但自身的精神世界仍破败不堪。景区纪念品大同小异,换个包装就可以穿越千
期刊
国庆节期间,我们全家一起去了北京,开始了我们的北京之旅,旅途期间,我们都被北京那浓浓的文化气息感染了,独特的京腔,精致的美食,宏伟的建筑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一起领略着帝都的风情与韵味。   北京人有俗话:到北京不吃烤鸭就白来了。于是当晚,我们便在全聚德品味这道北京的美食。我们享受的是被周总理称为国宴的“全鸭宴”。十二道菜都各有风味,但最受欢迎必然是烤鸭。冒着油光的烤鸭在师傅们的刀下仿佛会变戏法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