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和大陆岩石层构造

来源 :世界地震译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不同研究人员对岩石层的理解有不同的内涵。根据地震学的观点,通常取地震波低速层的上界面作为岩石层的底面,那里有部分熔融区,或物理性质至少有可察觉的变化,或可能还有地幔物质矿物成分的变化。根据电磁研究资料,特别是深部大地电磁测深(ГMT3)资料分辨出软流层为高导层,它的上缘位置相当于岩石层的底面,现代认为它与地质构造的年龄有关。根据地热观点Лaxeнσpyx和Cacc认为,岩石层底面是那样的界面,该处深部等温线与无水玄武岩固液相曲线相交,而
其他文献
一台预警系统的样机在1989年10月28日投入运行。该系统对1989年10月17日洛马普列塔7.1级地震后一系列余震(M≥3.7)的强地面震动在加州旧金山和奥克兰地区提供了几十秒钟的预警时间。该样机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即置于震中区的地动传感器、中央接收机、无线电中继器和无线电接收器。其中一台无线电接收机10月28日放置在位于已被破坏的加州奥克兰I-880高速公路赛普里斯路段的加州交通指挥总部大楼内,
期刊
本文描叙了估测地壳应变固有特征的方法。运用阿拉木图地球动力学试验场激光测距的资料分析了在时间上的特征。
期刊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径迹蚀刻法和射气测量法)可记录到土壤气体和地下水中氡的时空分布。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地震规划,在阿姆利则的一个地方和坎格拉谷(喜马偕尔邦)的4个地方建立了氡观测台站。用径迹蚀刻法测得氡一周或两周的累积量,而射气测量法可用于土壤和地下水中每天氡活动性的测量。乌塔尔卡希地震(m_b=6.5,M_s=7.0)于1991年10月20日(世界时10月19日)发生在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加瓦尔(30.
期刊
4.破裂和分形表面4.1分形表面和破裂能量密度分形是一种新的几何学思想(Mandel-brot,1982),其最初目的是想用于描述大量无规律的、粗糙的,在各种尺度上均具有不规则性的自然结构,而这种不规则性彼此之间具有某种特殊的标度关系(Man一delbrot等,1984)。受到挤压的碎块被压碎成不规则的、具有粗糙破裂面的碎片,破裂面也是分形的一种类型(Mandelbrot,
期刊
在美国地质调查局,境况正在改变。该局正在转而面对更多的用户,焦点是面对国家变化着的需求和国际固体地球研究界的动向。直至最近,在美国,包括在美国地质调查局完成的大多数科学研究都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国家安全的主题。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增长,社会要求科学不仅要切合民众,而且还要与全球经济和其他一些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相适应。与紧缩的财政时期联在一起的是,这些优先项目的转移意味着美国地质
期刊
依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信息中心地震目录资料的分析,表明有可能划分出全球地震活动性的三个组成要素:1)地球各半球和一些巨大地区普遍具有的全球性要素(T要素);2)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镜像对称要素(M要素),其特点是南半球的地震活动性增强时,北半球的地震活动性减弱,反之亦然;3)反映地震活动性长期减弱或者增强的线性活动性要素(L要素);4)对于最强的地震(M≥5.5)全球性要素(T)表现最为显著,在研究弱
期刊
基于主观判断和有限资料解释的概率地震危险性研究的输入(地震震源区、地震发生率、衰减函数等)都是不确定的。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我们要考虑:(a)如何“合理地”确定单值概率地震危险性图中所标示的地震运动水平;(b)计算得到的地面运动水平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图上可以明确地表达到何种程度。如果单个震源区的地震发生率、古登堡-里克特公式中的b值,以及最大震级的最佳猜测估计值被看作是不相关的并且每一参数中的不确定性
期刊
1992年6月28日的兰德斯地震之前,位于靠近震中北面约11×23×15km体积内曾出现地震活动率下降75%。此异常从1988年1月开始,直至主震发生持续了4.5年,其中包含了各种大小震级的地震。位于震中南面的一个更小的体积(7×14×15 km),从1989年11月开始地震活动率减小75%。同一天发生的大熊地震之前地震活动率下降了100%,这是在围绕震源的一个约13×22×15 km的体积内出现
期刊
我们研究了由近震得到的地震走时资料估计地震波速度三维结构的反演方法。这种方法由同时确定速度界面的二维深度分布、三维速度分布、台站校正和震源来表征。速度界面的深度分布和慢度扰动的分布以纬度、经度和深度的幂级数来拟合。这种三维地震结构的表示不仅有助于减少未知参数的个数,也有助于解析地求取界面深度、速度和走时关于未知参数偏导数的值。连接震源和台站之间的射线轨迹,是在具有确切界面深度分布的简化的速度分布条
期刊
加州东部剪切带(ECSZ)的应力状态,由于1992年约书亚特里M_w6.1地震和兰德斯M_w7.3地震的发生有了重大变化。为了量化此变化,用1975年的高尔韦湖序列、1979年的霍姆斯特德谷序列、1981年至1991年的背景地震活动以及1992年兰德斯序列的震源机制资料进行了应力状态的反演。在所有的情形中,中间主应力轴(S_2)保持垂直,应力状态的变化包括最大和最小主应力轴(S_1和S_3)的走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