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匆行者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cheung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四月初,周兵导演指派我参与敦煌洞窟的拍摄工作。当时妻子已经有五个月的身孕,家里又在装修,本不想接手这个任务,但是迫于团队需要也只能动身了,没想到恰恰是这趟不愿出的差影响了我的今后的事业选择。
  
  洞窟的拍摄手段
  
  原计划使用大摇臂,但根本进不去,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不能用。小型摇臂由于不稳定也放弃了,这样对于洞窟相对位置和内部空间的表现手法,就只能使用轨道了。
  因为技术指标需要,我们采用的记录格式是25P模式,这并不是我们以往制作台里节目常用的格式。对于运动镜头的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快摇,尽量慢速移动,否则画面会产生明显的拖尾,这也对轨道和云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最先到现场的轨道让我一眼望去就几乎“内牛满面”——凹轮的折叠轨道和小车。一个中焦上去就像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的抖晃效果了,这让平时不太挑器材的我也几乎当场发飙。好在制片及时从兰州电影厂调来了全新的一套轨道才算让我们能够正常开工。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在现有设备条件下,如何在几十上百的洞窟拍摄中,用尽量丰富的镜头运动方式来表现如此多的内容,同时又避免产生千篇一律的效果呢?当时对于我们来说无异于一次头脑风暴了!日后回想起来,这次拍摄积累的经验直接作用于我在巴黎卢浮宫的拍摄,以及近些年许多摄制工作中。
  根据洞窟的拍摄内容和空间结构的不同,我们采用渐进式的拍摄手法,全、中、近、特的推进拍摄,这也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工作方式。由于所有分集导演只提供了壁画和造像的名单,所以我们根本没有任何脚本,所摄素材也不知道给哪一集用,同一内容也可能在不同的片子里重复出现。为了避免单调的重复,就使得我们只能用尽量丰富的手法拍摄更多的素材。举个例子来说,拍摄一个重要洞窟的时候,先要把她的门口编号和大门相对位置交代清楚,这是阐述洞窟现状的需要;然后根据场地情况拍摄一组穿越进洞的轨道移动镜头,因为这样的镜头可能会用在有主观运动视角的段落;在有甬道的大型洞窟,会分别在轨道上拍摄四组镜头,分别是向前、向左、向右和仰拍,有时还会边移动边变焦的镜头,甚至采用影视剧才会出现的反抽镜头,这样就给导演充分的选择余地。而对于壁画的拍摄,则着重于情节性的拍摄,由现场导演权衡把握壁画的具体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渐进拍摄,从空间位置到整体内容到细节特写无一疏漏,有时对整面墙这种大面积垂直壁画的拍摄还会使用长镜头。笔者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拍摄一个突出建筑规模的壁画时摇了一个五分钟的视角跟踪镜头,长焦增倍到头,边摇边跟焦,期间在稳定平摇的时候因为极度疲倦竟然失去意识了(睡着了),惊醒后居然还在摇摄,忙问导演焦点如何?没看出有问题!自己都觉得自己彪悍得很!不过没敢再犯,再有疲惫的无法支撑时就让助理掌机了。
  对于雕塑题材的拍摄则是最让笔者感觉痛快的!那些精美的造像矗立在那里,配合灯光的造型效果,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完美而且栩栩如生,只要简单的运动,产生空间透视变化就比较容易出彩了。在这类拍摄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拍摄佛祖涅槃像时,把云台托板拆下横置,变成俯仰为Z轴,这样先从面部近景拉开后修正,在播放时就产生了从立到躺的效果,佛祖涅磐安详从容的庄严法相尽览无遗,而这组镜头在后来作为片头和片花被广泛使用。
  
  自制器材
  
  接手敦煌的拍摄时几乎没有任何准备,完全是按照传统拍摄习惯配置的设备,但是随着拍摄的进行,我们发现现有设备不能够完全满足拍摄需要了,而等待设备更换的周期漫长,其他的许多小配件又根本没有,于是就开始自己动手改造器材。
  地锅(香炉脚):把小摇臂支架的球碗部分拆下,让木匠锯了个木槽订上底板就凑合用了。
  斜台:为了垂直拍摄洞顶和大型佛像,普通型的云台无法实现,笔者就又让木匠给做了一个斜坡型的木制支架,用医用橡皮筋将其捆绑固定在三角架云台和摄像机之间,虽然粗糙了些,但是效果没的挑!后来NHK的老摄影师赤平勉在看到后非要给拆了,然后拿来一个富士造的金属斜台来给我用,被我婉拒了,咱们的土炮也是原创的呢。
  
  关于工作者们
  
  每天的作息时间基本上是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吃饭,八点到现场,中午半个小时的午饭时间,下午继续工作。为了不出意外,通常到天黑收工,但是有重要洞窟要兼顾开放的时候就只能等到下班后开工到半夜啦!每每到此时,我最喜欢的就是趁调整灯光或是机位的时候跑到洞口望天,看着满天星光,感受自己和这千年前的历史的时空交错重叠。恍惚间看到那些僧侣、工匠、画师和信众们的熙来攘往。
其他文献
我在一家电视制作公司长大,我家人都是20年不断地忙一种电视节目,所以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就是1997年拍一部关于香港回归的纪录片的时候。我对那种片子稍微有点感觉和了解。  最近几年以来国内的影视行业不断地“创意”关于旅游的作品,我觉得大家都认识到了旅游卫视在这个方面做出的贡献和努力。海南旅游卫视是国内唯一的一家以旅游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卫星电视频道。旅游卫视于2002年开始播出,我是2002年来到中国
期刊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全世界均大力倡导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创作出什么档次的电视综艺节目,是显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层次的标准。“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将电视文艺创作的地位提高到文化与文明传承、艺术与审美提升的高度,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文艺观,澄清文艺领域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混乱思想,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近年来,受到市场法则的影响和对高收视率的盲目追求,各地出现了一些宣扬畸形人生观和
期刊
“2011年3月22日,‘年保玉则乡村之眼’系列纪录片的首映式在云南大学举行。兰则拍的《牛粪》是这次巡回展上最闪亮的明星。因为有很多纪录片爱好者和专业摄像师到场,这个片子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牛粪》的作者真的是第一次拍纪录片吗?’  开片的气势即抓住许多观众的心:远望密密的牛群在山下,被踩起的腾腾灰尘烟雾笼罩,好像某个美国西部大片的开头。剪辑培训老师李听甚至将其誉为‘藏族版的《北方的纳努克》’
期刊
日本肯高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照相器材的公司,其产品覆盖了除相机机身外的所有照相器材,约1万5千多个品种可供用户选择。
期刊
小画幅与大画幅,纪实感与电影感,纪录与表现,全景与特写,包容与赞美,豪放与婉约……左青龙,右白虎,同样得力的,同样不可或缺的影像利器,同样的表达着你我眼中的世间曼妙……
期刊
虚拟演播室的“前世今生”    虚拟演播室(Virtual Studio)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早在1993年,美国西海岸的Ultimatte公司就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虚拟演播室系统,在那之后1994年的荷兰IBC国际广播展览会上,许多公司也都向人们展示了干他们千篇一律的虚拟演播室系统,虽然当时的技术有限,但这并没有减弱业内人士对虚拟演播室系统的热情关注。在后续的几年当中,新的虚拟系统不断地完善早期产
期刊
早在09年伊始我就计划要拍摄一部关于当代青年对现今社会的态度和生活状态与国外青年对生活态度对比的片子。机缘巧合之下,由CNEX基金会赞助支持,使我这个想法得以快速实现,整个片子会在2012年正式拍摄完成,此次拍摄的团队总共四个人,跟以往传统的纪录片可能存在着不同,希望大家届时能够关注。    在拍摄纪录片《爱国90》之前考虑前期设备的便携稳定性,我们选择使用索尼PMW-EX3半肩扛式存储卡摄录一体
期刊
DN-60具有文件管理的功能,也就是说,在日常的拍摄中可以根据更换存储文件夹来分类素材,而不像传统记录模式下的只按照时间顺序存储素材,这样可以方便的保存和管理文件,后期查找起来也是非常的得心应手。
期刊
今年夏天,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携手《数码影像时代》杂志社,席卷一股强劲AVCCAM高清风暴!即日起,凡拥有或使用过AVCCAM系列产品线设备的影像家,只要您认为美的画面,只要是您亲自设置的参数,均能强势角逐Panasonic AVCCAM便携高清首届“金画面”征集大赛!拿起您手中的AVCCAM摄像机加入我们,纪录属于您心目中最完美的“画面”!更有惊喜大奖等你来拿!
期刊
虽然最近两年来我们一直说处于一个高标清过渡的时期,事实上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北京的专业应用市场上,标清摄像机已难觅其踪影。就连北京的中低端婚庆公司都开始要求婚礼视频制作公司更换具有“HD”标识的高青摄像机。由此看来,“HD”就快“深入人心”了。[DVCLUB]产品测评室本期测评的就是一款具有“HD”标识的便携式专业摄像机佳能XA10。    混血儿有真功夫    佳能品牌的便携式摄像机相对来说机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