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视野下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疑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中国学生素养的一个缺陷。究其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定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基于儿童哲学视野,结合数学实验教学案例,从实践层面进行策略架构,在实验课中通过鼓励、批判、问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儿童哲学;质疑能力;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哲学家李普曼创建了“儿童哲学”,其主要的意义是为儿童提供哲学训练,使儿童学会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从日常思维转向反思性思维,从不假思索转向深思熟虑,从常规思维走向批判性思维[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也明确指出教师要经常思考“如何引導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2]。
  基于儿童哲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这样理解质疑能力: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对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能主动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的能力。质疑的产生是探索的开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精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能力,是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开端,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3]。
  那么,在具体的数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为此,我们有必要作一些探讨和实践。
  一、鼓励:为质疑能力的萌发提供土壤
  (一)放飞儿童心灵,细心呵护质疑意识的生发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时常有学生冒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质疑发问。如果教师以成人的眼光看学生,那么学生的很多新颖奇特的质疑都可能被忽视,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将心中的质疑放在头脑里,不愿将它提出来。
  要改变学生这种害怕质疑的现状,就必须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放飞儿童心灵”,不是说说而已,而应落到实处。教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真正站到学生那边去,走进学生的世界,认真倾听,细心体会,做一个欣赏者、引导者和保护者,鼓励并善待学生的质疑发问,让学生在温馨的课堂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和美好。
  (二)善待儿童过错,用心保护质疑因子的生长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指出,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4]。无论学生提出的质疑有无价值,我们教师首先需要做的是对这种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从学生的质疑中找到积极、合理的因素,从而增强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
  依托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你知道吗”,笔者执教了一堂检验性数学实验课“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提出“如果要使六边形不变形,至少需要加上几根拼接条?”这一问题后,笔者让学生先猜想,然后动手验证。汇报时,学生们纷纷拿着“成功”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结果都是“至少需要加上3根拼接条”。正当笔者准备下结论时,“意外”出现了。一位学生举手示意自己找到了反例。怀着忐忑的心情,笔者请他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只见这位学生拿着“反例”充满自信地跑上讲台,边讲边演示:“这是一个六边形(如图1),用一根拼接条连接顶点①和⑤,再用一根拼接条连接顶点①、②、④,像这样添加两根拼接条(如图2),就能使这个六边形不变形……”全场哑然。笔者在一旁,从“惊吓”到“惊喜”,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然后启发全班学生“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反例呢?”通过全班的探讨,大家发现添加的第2根拼接条与原来六边形的一条边重合了,重合的那条边也相当于是添加了一根拼接条,因此这并不是一个“反例”,而恰恰再一次验证了“六边形至少需要添加3根拼接条才能使它不变形”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教师要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学生的各种差错,要肯定他们敢于质疑的勇气,评价在对错之外,重在激励学生探究。如此,在课堂上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才能听到学生思维的真实的声音。
  (三)激发儿童思考,精心守护质疑精神的生成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所有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5]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在学生有疑问,正要提出质疑而苦于不知道怎样表达的时候,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推动思维的发展,让课堂教学在适时调控中推进。
  在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数学实验开展教学,首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用(b≠0)表示分数,用n表示整数,凭直觉,大胆猜想一下,你认为像这样的分数乘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引发学生提出三种猜想:
  对这些猜想,笔者给予了充分赞赏和肯定。此时,有部分学生紧锁眉头,似乎对某个猜想感觉很困惑。于是,笔者便顺水推舟,提出问题:这三种猜想都需要一一验证吗?这时紧锁眉头的学生一下兴奋了起来,提出质疑:“猜想①肯定不合理,因为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式右边还是等于,跟左边不相等。”紧接着,便又有学生质疑:“我觉得猜想③也不合理,根据乘法的意义,等式左边×n表示n个相加,和应该大于,而等式的右边明显小于。”两位学生的质疑赢得了全班学生的热烈掌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质疑和推想,接下来学生们只需综合运用举例验证、反例求证、演绎推理等方法来验证猜想②是否合理。如此基于课堂生成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焕发了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一课下来,令笔者感动不已。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学生不再是按部就班,被教师牵着走,而是在平等、自由、真诚的对话场景中敢于猜想、质疑,勇于探究、实践。
  二、批判:为质疑能力的生长撒下良种
  (一)转变,让儿童从“看客”走向“创客”
  数学学习中,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为由,许多课堂都是以教师的讲解演示居多,学生扮演的大多是看客,没有真正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完整过程,因此便没有了内心真切的想法,质疑能力也就慢慢消退了。而数学实验则是以学生的个别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全员、全程参与到探索和研究活动中去[6]。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对于与自己不同的想法自然便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鼓励“标新立异”,在实验中超越和创造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完成的,而质疑能力是创新的前提和内核。数学实验教学中,我们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精神,还要创造机会,激发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身上的创造潜能,鼓励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放飞他们的“奇思妙想”。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大树有多高”时,直接抛出问题“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有多高?”课前预习过的学生立马回答:“可以利用教学楼的高度与其影子之间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他学生默认。这个问题本身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笔者鼓励学生质疑、思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生想到了很多其他的办法:将每一层楼的高度测量出来后相加;打電话询问建造大楼的设计师;爬到楼顶,然后放卷尺下来测量;放个氢气球上去,到楼顶时给绳子做上标记,再拉下来量一量……学生的想法独特且有创意,不再被教材中的唯一解法所束缚。实践证明,让学生学会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去表达,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发展他们的质疑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保有一颗鲜活敏感的心灵,不断追问下去,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创新也会连续不断。
  参考文献:
  [1]华堂生.儿童哲学的内涵及其哲学预设[J].学前教育研究, 2014(6):4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48.
  [3]陈书芳.浅析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 2015(8):18.
  [4]钱燕.借“错”发挥 精彩纷呈[J].小学教学参考,2018(5):70.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222.
  [6]张辉.数学实验: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视界[J].江苏教育, 2015(17):36.
  [7]乐正克.学记[M].高时良,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6.
  [8]郅庭瑾.为何而教——超越知识与思维之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1:90.
  [9]周鲁辉.生本课堂模式下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 2019(7):84.
  责任编辑:石萍
其他文献
摘要:深度教学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Project板块作为语言综合实践项目,其深度教学比起各单元新授知识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进行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树立全局意识,创设生动的情境,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探索层层深入,使学生能够在深度教学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学习等方式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习得能力,提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教学
摘要:动物题材选文深受学生喜爱,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依据主题可分为道德说理类、科学认知类、生态和谐类三种类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动物题材选文的新变化包含:动物形象更加多样化,动物关系趋于融洽和谐,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化,选入更多“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课文。但同时在选文内容的删改、动物种类的选择、教化方式等方面存在需要思考与完善之处。教育工作者可通过还原动物的本性教育、指导关于动物题材课文
摘要:构建良好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施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当前五年制高职物联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课程项目化程度较低、硬件类实验课程实施困难等问题,采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硬件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实践等课程改革措施,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键词:CDIO;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江苏省各地新建、改建了一大批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或称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等,以下简称基地)。各基地充分整合利用当地的各种教育资源,自主开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实践活动课程,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对统一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
摘要: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了中职学生文明礼仪“做学教合一”教学改革实验,通过教学科研、主题活动、评价考核、硬件建设等途径和方式,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改革;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6C-0034-04  文明礼仪起源于原始社
摘要:为了准确了解职业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从而为有效提升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提供现实依据,从管理者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建设规划能力、信息化环境与资源的建设利用与管理能力、信息化教与学的指导能力、信息化沟通与协调能力、信息化行政管理与评估能力等六个方面对职业学校一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职业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形成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职业学校管
摘要:吴建英的“中国风·母语美”语文教学主张,本乎自觉,是经典“养”出来的想法;基于问题,忧心母语教育的地位下降;源于探索,确立了从美出发,回到经典、回到儿童的立场。她创造了美的课堂,课堂紧贴儿童,洋溢着母语芬芳,蕴有雅致的风格。她建构了美的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经典微课程群等为儿童准备了丰足的精神大餐。她还将项目研究有机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使“中国风·母语美”成为“崇美立人”学校文化的靓丽名片。 
摘要:从近年来江苏省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可见,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得分率与文学类文本、说明类文本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呈缩小趋势。当前,与其他文本的教学相比,小学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存在课标学段要求缺失、教材教学内容缺乏、日常教学研究缺位、学生生活经验缺少等问题。为提高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须在教学中树立课程意识、融合意识、任务意识、策略意识。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为了解
摘要:基于对“行动研究”理论的认识,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多措并举,通过“快通道、灵活化”引进,“阶梯式、团队化”培养,“多平台、双能化”提升,积极打造“研、技双能”型的专业教师队伍。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双能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49-03  近年来,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
摘要: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反应,更是人的内在精神与品质,它关乎个人的人格与素养。通过探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之间的共同因素,使用积极的教育策略,实现中职生从生活习惯向学习习惯的正迁移。  关键词:中职生;习惯;养成教育;迁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C-0036-05  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与动力。实践表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困难很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