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怒斥一名加拿大记者无端指责中国人权问题的视频火爆中外社交媒体,各界人士纷纷为他点赞。作为中国偶像级外交官,王毅以其犀利的言语再一次引爆媒体。
6月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访问加拿大期间,与加拿大外长迪翁举行了首次中加外长年度会晤后出席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开始后不久,一个名叫阿曼达·康诺丽的女记者向迪翁一口气提了三个问题:“关于中国如何对待‘人权倡导者’的担忧”,“中国对南海的领土‘野心’对区域稳定产生的影响。”“加拿大为什么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你计划如何通过这种关系来促使中国改善人权和安全状况?”
据了解,康诺丽提出的问题事先经过了加方几家媒体机构的商量。
迪翁回答完后,王毅表示有话要说,他对康诺丽说:“你的提问,充满了对中国的偏见,和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傲慢,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你了解中国吗?你去过中国吗?你知道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面貌,让6亿以上人摆脱了贫困吗?你知道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人均8000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吗?如果我们没能很好地保护了人权的话,中国能取得这么大的发展吗?你知道中国已经把保护人权列入到我们宪法当中了吗?最了解中国人权状况的,不是你,是中国人自己。你没有发言权,而中国有发言权。所以,请你不要做这种不负责任的提问。中国欢迎一切善意的建议,但是我们拒绝无端的指责。”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现场不少加拿大人鼓掌。在中国网络上,网友纷纷为王毅外长义正言辞、有理有据的回应点赞。
这种直接的、带着情绪的、充满个性的、强硬的外交辞令,改变了过去人们对中国外交语言一贯绵软无力、打官腔的刻板印象。
有人说,中国的外交辞令,动辄就“深感震惊”“强烈谴责”“深表遗憾”,但是却感受不到其中的力量,不提气。这次王毅怒斥加拿大女记者的话,让人看到中国外交风格的一种转变。像生气、怒斥这样的外交表现,就要用在刀刃上。中国不喜好咄咄逼人,但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领土问题就是,人权问题也是。
北大荒走出的“大龄”大学生
在外交部不少新人眼中,王毅谈吐严谨,喜怒不形于色,让人难以琢磨他的想法。但了解王毅的人,说他“非常聪明,头脑清醒,条理分明”。这可能源于王毅早年的个人经历。
1953年10月出生在北京的王毅,年仅16岁时就前往北大荒,曾在东北建设兵团做了8年战士,度过了艰苦的知青岁月。
1977年秋,王毅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北京二外日语系现任主任秦明吾教授当年曾是王毅的日语教师,在他看来,王毅这一届大学生,整体素质都非常高。秦明吾说:“‘文革’后第一次高考,考生有应届的,也有老三届的,除应届的外,其他人参加考试,没有一定的积累,是很难考中的,他们肯定要在正常的工作、劳动之外,额外地多承担一些东西。他们平时就注意学习。在当时,他们也不知道要恢复高考了,能够考中,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王毅的同学邱华盛介绍,像其他北京青年一样,王毅政治敏感,忧国忧民,对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都颇为忧虑。在北京二外期间,王毅读了很多文史书与外语书,掌握了极具功底的文史知识。
邱华盛与王毅都是一般家庭出身,而其他同学,则多是“高干子弟”,有几位还来自于外交官家庭。
北京律师王小平是王毅当年的同班同学,他说:“王毅在‘文革’期间被耽误的时间比较长,在兵团时学习条件不好,年龄又大,从学外语方面讲,他的条件并不好,但文笔很好。”
当时王毅已经非常“成熟”,相貌端庄,举止稳重,与众不同,在这方面明显超过了其他同学。
在王小平的印象里,王毅的毕业论文写了两篇,一篇是把中国历史与日本历史相比較,一篇则是写日本语言和中国朦胧诗的比较。王小平说:“他的视野不仅仅在日语专业上。”据说当时老师都没办法对他的这两篇文章进行评判。秦明吾教授也说,王毅的毕业论文质量非常高。
1981年毕业后,王毅被分配到外交部亚洲司,自此,王毅开始了职业外交生涯。2001年,他成为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新京报》评价称,他经历的每个职位几乎都创下了“外交部该职位的最年轻纪录”。
笔头好“升”得快
王小平说,他曾为王毅设计过毕业后的发展路径,但是,王毅后来的选择,令他意外。
在王小平看来,二外时期的王毅已很有头脑,主见极强,不随大流,对政治问题理解很深,见识广,文采斐然,综合素质很强。因此,王小平判定:王毅毕业后肯定要做干部,而且要做那种能自己说了算的干部。
但王毅毕业后却入外交部亚洲司做了一名科员,这大大出乎王小平的意料。王小平出身于外交官家庭,深谙外交部情况。他说:“外交部是个要求绝对服从的单位。我认为,王毅进外交部,会把他的才干埋没了,当时我觉得很可惜!”
令王小平再次感到意外的是,在外交部,王毅还是脱颖而出,成了外交部“升”得极快的一个官员。根据公开的资料,从亚洲司科员升到亚洲司司长,他只用了13年,到外交部副部长,也只用了19年,而第30个年头,他成了中国外交部部长。
外交部接近王毅的工作人员说:“在外交部,王毅部长一直是很有名的!”
在王小平看来,王毅在外交部“有上有下”时基本上都上去了。王小平说:“这跟他的能力有关。王毅上升极快,绝对不是他被哪位高官看上的问题!”
外交部是个极其看重“笔头”的部门。王毅在这方面的特长在这里得到了发挥。王小平回忆,1980年代,胡耀邦任总书记后第一次访问日本,当时王毅还是外交部亚洲司日本处的一个科员。胡耀邦在日本某场合的一个讲话稿要由王毅来起草。当时王小平戏问王毅在外交部“干什么活”,王毅说经常给领导起草这类稿子,王小平开玩笑说:“你成天写这种官样文章多没意思啊!”但是这个讲话稿,被王毅写出了名堂。
6月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访问加拿大期间,与加拿大外长迪翁举行了首次中加外长年度会晤后出席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开始后不久,一个名叫阿曼达·康诺丽的女记者向迪翁一口气提了三个问题:“关于中国如何对待‘人权倡导者’的担忧”,“中国对南海的领土‘野心’对区域稳定产生的影响。”“加拿大为什么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你计划如何通过这种关系来促使中国改善人权和安全状况?”
据了解,康诺丽提出的问题事先经过了加方几家媒体机构的商量。
迪翁回答完后,王毅表示有话要说,他对康诺丽说:“你的提问,充满了对中国的偏见,和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傲慢,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你了解中国吗?你去过中国吗?你知道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面貌,让6亿以上人摆脱了贫困吗?你知道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人均8000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吗?如果我们没能很好地保护了人权的话,中国能取得这么大的发展吗?你知道中国已经把保护人权列入到我们宪法当中了吗?最了解中国人权状况的,不是你,是中国人自己。你没有发言权,而中国有发言权。所以,请你不要做这种不负责任的提问。中国欢迎一切善意的建议,但是我们拒绝无端的指责。”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现场不少加拿大人鼓掌。在中国网络上,网友纷纷为王毅外长义正言辞、有理有据的回应点赞。
这种直接的、带着情绪的、充满个性的、强硬的外交辞令,改变了过去人们对中国外交语言一贯绵软无力、打官腔的刻板印象。
有人说,中国的外交辞令,动辄就“深感震惊”“强烈谴责”“深表遗憾”,但是却感受不到其中的力量,不提气。这次王毅怒斥加拿大女记者的话,让人看到中国外交风格的一种转变。像生气、怒斥这样的外交表现,就要用在刀刃上。中国不喜好咄咄逼人,但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领土问题就是,人权问题也是。
北大荒走出的“大龄”大学生
在外交部不少新人眼中,王毅谈吐严谨,喜怒不形于色,让人难以琢磨他的想法。但了解王毅的人,说他“非常聪明,头脑清醒,条理分明”。这可能源于王毅早年的个人经历。
1953年10月出生在北京的王毅,年仅16岁时就前往北大荒,曾在东北建设兵团做了8年战士,度过了艰苦的知青岁月。
1977年秋,王毅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北京二外日语系现任主任秦明吾教授当年曾是王毅的日语教师,在他看来,王毅这一届大学生,整体素质都非常高。秦明吾说:“‘文革’后第一次高考,考生有应届的,也有老三届的,除应届的外,其他人参加考试,没有一定的积累,是很难考中的,他们肯定要在正常的工作、劳动之外,额外地多承担一些东西。他们平时就注意学习。在当时,他们也不知道要恢复高考了,能够考中,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王毅的同学邱华盛介绍,像其他北京青年一样,王毅政治敏感,忧国忧民,对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都颇为忧虑。在北京二外期间,王毅读了很多文史书与外语书,掌握了极具功底的文史知识。
邱华盛与王毅都是一般家庭出身,而其他同学,则多是“高干子弟”,有几位还来自于外交官家庭。
北京律师王小平是王毅当年的同班同学,他说:“王毅在‘文革’期间被耽误的时间比较长,在兵团时学习条件不好,年龄又大,从学外语方面讲,他的条件并不好,但文笔很好。”
当时王毅已经非常“成熟”,相貌端庄,举止稳重,与众不同,在这方面明显超过了其他同学。
在王小平的印象里,王毅的毕业论文写了两篇,一篇是把中国历史与日本历史相比較,一篇则是写日本语言和中国朦胧诗的比较。王小平说:“他的视野不仅仅在日语专业上。”据说当时老师都没办法对他的这两篇文章进行评判。秦明吾教授也说,王毅的毕业论文质量非常高。
1981年毕业后,王毅被分配到外交部亚洲司,自此,王毅开始了职业外交生涯。2001年,他成为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新京报》评价称,他经历的每个职位几乎都创下了“外交部该职位的最年轻纪录”。
笔头好“升”得快
王小平说,他曾为王毅设计过毕业后的发展路径,但是,王毅后来的选择,令他意外。
在王小平看来,二外时期的王毅已很有头脑,主见极强,不随大流,对政治问题理解很深,见识广,文采斐然,综合素质很强。因此,王小平判定:王毅毕业后肯定要做干部,而且要做那种能自己说了算的干部。
但王毅毕业后却入外交部亚洲司做了一名科员,这大大出乎王小平的意料。王小平出身于外交官家庭,深谙外交部情况。他说:“外交部是个要求绝对服从的单位。我认为,王毅进外交部,会把他的才干埋没了,当时我觉得很可惜!”
令王小平再次感到意外的是,在外交部,王毅还是脱颖而出,成了外交部“升”得极快的一个官员。根据公开的资料,从亚洲司科员升到亚洲司司长,他只用了13年,到外交部副部长,也只用了19年,而第30个年头,他成了中国外交部部长。
外交部接近王毅的工作人员说:“在外交部,王毅部长一直是很有名的!”
在王小平看来,王毅在外交部“有上有下”时基本上都上去了。王小平说:“这跟他的能力有关。王毅上升极快,绝对不是他被哪位高官看上的问题!”
外交部是个极其看重“笔头”的部门。王毅在这方面的特长在这里得到了发挥。王小平回忆,1980年代,胡耀邦任总书记后第一次访问日本,当时王毅还是外交部亚洲司日本处的一个科员。胡耀邦在日本某场合的一个讲话稿要由王毅来起草。当时王小平戏问王毅在外交部“干什么活”,王毅说经常给领导起草这类稿子,王小平开玩笑说:“你成天写这种官样文章多没意思啊!”但是这个讲话稿,被王毅写出了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