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何去何从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guo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1日,北京偏锋艺术空间刚从索家村移师到草场地,便在其第二个展览中隆重推出一位八零后青年雕塑家张宁的个展。这个展览,不仅得到了瞿广慈、曹晖等知名艺术家的捧场,而且引来了一些京城拍卖行负责人的关注。偏锋艺术空间负责人王新友向记者介绍说,在前些年中国当代艺术持续增长的势头下,雕塑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实际上它的价值远远被低估,成为一块完全没有被挖掘的具有强劲升值潜力的板块。据他推断,雕塑市场将会在五年内得到充分发展。
  虽然王新友对雕塑抱有很强的市场信心,但今年中国当代艺术受全球经济和自身发展规律影响,明显步入调整期。市场走弱,对于原本就不温不火的雕塑来说,会由于相对绘画来说十分低廉的价格成为藏家“转战”的新领域,从而得以逆势发展?还是随着艺术大盘的跌落而更加陷入一种“未开垦”境地?中国当代真实的雕塑市场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张建华:越南人性本质雕塑作品不惧市场变迁
  
  北京的艺术家喜欢群聚,所以,在张建华位于“壹号地”附近的工作室旁,就是陈文令、任思鸿等雕塑市场热门艺术家的工作坊。可与后者颇具直观的当代性不同,张建华作品的观念从看似写实的体量中缓缓渗透。当记者来访时,张建华正在为自己“矿难”作品被韩国某官方展览拒绝而颇感无奈。但这并不出乎他的预料,因为这个由26件人物作品组成,反映了一次真实矿难的雕塑群,不仅涉及题材敏感,而且其中6件作品触目惊心地反映了6具“遇难尸体”屡屡遭到国内各大展览的拒绝。“今年这件作品在上海某艺术馆刚做展览,就有一些所谓的‘密探’告知有关部门,差点被封。去年在北京某艺术节展了两天,作品中涉及‘尸体’的部分就被勒令取消,只准展览表现矿难中‘活’着的人。”张建华为了创作这件作品,曾经十几次地扮作矿工进入煤窑,不仅与矿工同吃同住,还幸运地躲过了一次矿难,并和工友一起,将遇难者尸体从井下搬运上来。
  


  矿工系列是张建华艺术创作的第二个高峰,他最早被人熟知是几年前一批农民形象的作品。“我从小在农村长大,那批农民作品的很多原型就生活在我的周围。”在北京798摆放着一件6米高的张建华作品《村长》,与此相同的另一件《村长》被安放在了上海五角场800号艺术区,它们都毫无例外地成为两个艺术园区的标志型作品。“这个作品的原型就是我小时候村里的村长。这样的村长在农村很多,他们没有多少文化背景,却认为‘天高皇帝远’,自己是天下最大的官。他们贪污、鱼肉百姓,‘坏到了极点’。”张建华在向记者描述《村长》的时候,依然按捺不住内心对这一群体的厌恶。他指着自己的作品说,“我们这个村长,平时就喜欢摆个八字步,昂首挺胸地站着,并学当时的领导人穿着中山装。脸上满是目空一切的盲目傲慢。”
  张建华还有一件近期的农民系列作品《归来》被放在白领成群的SOHO现代城建筑群中的广场上。记者在他的工作室中看到了这件作品的“背影”。那是一个佝偻着身躯的农民背影,和两手空空的《村长》不同,他的手中提着一块“鲜嫩的五花肉”。张建华说,这件作品反映了“国家对于‘三农’政策的第六个一号文件出台后,农民终于不用交税了。”谙熟农民心理的张建华,在诠释这一现象时,觉得农民最本质的庆祝方式便是“买一块五花肉回家!”可以说,这看上去“土得可以掉渣”的农民形象因为有着最本质的状态表现,在时尚的sOHO圈中,给人的冲击并没有“顶级乡土和顶级现代”的强烈对比,而是有着原始的心灵碰撞,人们甚至可以读出当代的意境。果然,在张建华随后向记者展示的资料中,我们看到了一件同样农民题材的作品伫立在法国的时尚街头。张建华也因此获得“巴黎荣誉市民”的称号。
  因为作品被很多美术馆、机构收藏,并保持着固有的客户收藏渠道,所以即便当代艺术步入调整期,张建华也积累了足够的资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创作。除了两名助手,他的工作室还雇有几位工人,在一间类似小型厂房的工作问中不停地翻模、做后期加工,俨然一幅手工间的忙碌景象。和许多雕塑家一样,在雕塑完全没有市场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张建华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做城市雕塑。这一现在被大多雕塑家不愿提及的“活儿”,虽然名声欠佳,但却为那时参与其中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厚的资本积累,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近几年回归到原创雕塑时,即便没有太多市场,也能维持生活需求。而现在的张建华,除了大型作品外,有时也会将比如《村长》等代表作品翻制成小比例摆件,一方面满足了普通藏家的收藏,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自己的经济来源。张建华不担心自己的作品是否会被人们接受,他认为,只要是直击人们心灵的创作最终都会被市场认可。反倒是自己作品中一些敏感的元素,由于受到种种限制而不能全部展出,往往令其惋惜不已。张建华最近的一个题材,反映了又一个特殊人群一一妓女,他给这件由20多个“妓女、嫖客、妓院老板”形象组成的雕塑群起名为“夜来香”。可是,在即将展开的“798艺术节”中,这件作品只被容许展出很小的一部分。“只有一辆破旧的面包车,车上有一个司机和两个嫖客,妓院女老板在车外正在为他们拉开车门。”张建华略显无奈地说,没有其它作品的诠释,这一小部分完全不能表现出是在“妓院”,突兀地摆在那里,“完全给人莫名其妙的感觉”。
  和张建华很少以拍卖形势进入市场不同,早在2002年,瞿广慈的雕塑作品就进入了中国嘉德的秋拍现场,当时,其作品《青稞酒》以2.2万元人民币成交。5年后,香港苏富比秋拍将瞿广慈作品《最后的晚餐一一忧伤》拍到了其个人作品的最高价,约合人民币99.67万元,有了近50倍的价格增率。因为雕塑属于公共空间艺术,创作出来的作品不是挂在私人的墙上,更多地会出现在街头、美术馆等。瞿广慈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雕塑就像开会时坐在主席台上的发言者,听众永远都会知道台上是谁在讲话。”正因为如此,和绘画艺术家相比,雕塑艺术金字塔的尖端更加窄小,一旦登顶,价值将会更高。可是,中国雕塑艺术家能够“登顶”的原本就不多,即便像展望、隋建国、瞿广慈、向京、曹晖等居于塔尖的艺术家,作品价格也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段位。据公布的资料显示,在拍卖市场中,雕塑作品价格最高的依然是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以约合人民币324.675万元推出的向京作品《彩虹》。而这件作品的另一编号在匡时国际去年春拍中获得了286万元的高价,并成为当时价格处于低迷状态雕塑界的一剂强心针。“在国外,村上隆最贵的作品不是其绘画,而是一件雕塑。这件作品已经从10年前的50万美金涨到现在的1500万美金。”
  


  
  刘礼宾:雕塑群体可以分为2%,3%和5%
  
  对雕塑市场颇有研究,曾主持过“青年艺术季70、80后艺术论坛”的中央美院博士刘礼宾在和记者谈到中国雕塑现状时,着眼点并不在于价格的低迷,或者市场的上升空间。作为评论者,他看到更多的是外力对雕塑创作空间的挤压。“雕塑界外延正在缩小,一方面受 到绘画界的挤压。现在一些知名绘画艺术家将自己作品中的代表性符号创作为雕塑。而且这些雕塑也不是他们亲手完成,基本是请一些助手加工。严格意义上说,这样的符号化翻制不能称为雕塑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也远远没有达到这些艺术家绘画的成就。可是市场由于认同了他们的绘画成就,也就认同了这些符号化的雕塑,每一件作品成交价格也十分不菲。”
  除了绘画的挤压,雕塑的原创空间还受到符号化的冲击。“一些作雕塑的,自己制造一种符号,然后将这种符号迅速蔓延,比如孩子、红色、抛光等等。这就是雕塑的点子化。”这类符号化的作品也有自己的市场消费群体,并不愁销路。但是张建华认为,“这些符号主要是迎合了一些小资情调,带着工艺特制的作品,有一点调侃。符合了小资们的消费习惯。但是除了能卖点小钱外,就艺术本身而言,并没有任何益处,符号化的雕塑作品,只能离艺术越来越远。”在符号化的趋势下,诸如向京、瞿广慈等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也被作为一种符号纷纷模仿。瞿广慈回忆,自己曾和向京参加了一个雕塑展,里面的作品全是模仿向京的“少女系列”。
  刘礼宾曾经参加了雕塑艺委会组织的一个研讨会,会上很多艺术家表示感觉承受的压力除了来自绘画家、符号化以外,装置的迅猛发展也正在漫漫消解雕塑的概念。“本来雕塑就具有跟风、假、大、空等艺术大环境的缺陷,内部还存在着自身特有的缺陷。比如,如果坚持实验艺术创作,那么雕塑走入普通藏家的道路会很漫长。但如果强调普及化,必然会带来雕塑的工艺化、世俗化。”所以,好的雕塑艺术家会坚持自己的实验创作,同时会通过别的经济途径维持创作。“雕塑群体可以分为2%,3%和5%,2%的群体是这个领域的精英,5%的群体没有什么创作理念,3%的人有才气,但是也是最容易被分化的人群,如果能耐住创作的寂寞,便可能成为日后的精英,反之,则会随着市场的波动,随波逐流。”
  
  张宁:甘于寂寞的新生代雕塑家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雕塑系的张宁便是刘礼宾所说的3%中一员。北京偏锋艺术空间负责人王新友在第一次踏入张宁工作室的时候,便敏锐地觉察出其作品中掩饰不住的灵气和才华。很快,在王新友的策划下,北京偏锋艺术空间推出了“石头青年一一张宁个展”。这是张宁人生的第一个正式个展。记者看到,在宽敞的展厅中,分别展示了张宁毕业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作品。“学生时代的作品反映了青春懵懂中的爱情、孤僻和略显忧伤的自我情感。而毕业后的作品,更多地读到了初入社会时的徘徊和不稳定状态。”张宁向记者坦言,这两个时期的作品都反映了自身的状态,随着阅历的增长,他的视角会在下一阶段触及自身外的社会、人文。
  


  张宁大学就读的班级共有10人,毕业后,只有两人成为职业雕塑艺术者。虽然并没有完全走入市场,但在大学时期,张宁的作品便有一些藏家以几千元的价格收藏。现在,他的生活依然保持着这样的状态。对于张宁来说,最大的开支来源于每件雕塑作品约为三四千元的投入。但他说,自己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雕塑市场虽然有着和绘画一样的种种问题,但在当代艺术整体放缓的脚步下,也许通过潜心的挖掘,能够找到市场轮动中最后一块的“宝藏”。
其他文献
原生态民族婚嫁,是华夏大地五十六个民族婚俗文化的全景展现,是人类情爱开花结果的记录写生。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中国这个幅员广大的民族大家庭里,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婚姻习俗:她们典雅而充满韵致,神秘而传奇,朴实而喧闹,浪漫而又华丽美妙……这些,既是中华民族婚俗文化魅力的展现,也是婚俗文化的核心灵魂。  这期原生态民族婚嫁写生专辑,以汉民族婚嫁为主线,将全国各地区的少数
期刊
在这个日渐全球化的语境中谈中国式结婚,其实基本上处于失语的状态。  跟所有文化中对婚姻的祝福一样,中国式结婚也是在和美长久的祝福里开始的。中国的新郎和新娘也都是在对未来的欢欣期待中走进人生这一崭新阶段的。  放眼四海,全世界的恋爱都是一样,全世界的婚姻也都是一样;而全世界的恋爱和婚姻都是不同的两个东西,是人生的两个阶段。  婚姻这东西,无论在哪里,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群,其实质都是一样的,是在恒久忍耐
期刊
图/时夹    中国农历大年初十,这天下午1时,一支迎亲队伍从周庄人家走出来,赶往周庄镇的北栅桥,阵阵锣鼓,声声唢呐吸引了周庄人和上千名游客前来观看。  这是一场在周庄举办的跨国婚礼,主角是周庄本地姑娘王薇和法国小伙浸会·路易,他们选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举办婚礼,用古老的方式来纪念他们生活中这个美好约时刻。    一个周庄姑娘的跨国婚恋故事  王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周庄人,自小起就一直是个乖女儿,聪明懂
期刊
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院士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因此我们的民族建筑也同样是最古老、最长寿的。  一个时代或一代人离去,它们把自己最大的创造——建筑留在世界上。然而,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先人留下的可供使用的房子,同时它还是历史的空间。许多重要的驻足于历史的事件发生于此,许多建筑的细节清晰而确凿地记忆着历史的细节。先人说过的话、脚步声、喜怒哀乐,以及呼吸的气息,全都散布在这些空间里。  漫长
期刊
“轰隆,轰隆……”村口传来三响礼炮和阵阵鼓乐,新娘子进家了。  依照风俗,新人要先拜天地。随后,把象征丰收和幸福的米斗抱入洞房。米斗不但装满粮食,还放了一面镜子、一杆秤和一把尺。镜子是辟邪的“照妖镜”。尺和秤的寓意是:希望新人为人处世,要像尺那样有分寸,似秤一般平准。然后,酒宴开始。    经过一番“折腾”,新娘终于可以脱身,和新郎一道向亲友、宾客们敬酒交际了。  宴毕,新人被唤到礼桌旁,恭候拜见
期刊
春节前几天,有朋友打电话说,离他家不远的小程村,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有一场婚礼要举行,尽可能沿用传统方式。这个消息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于是农历腊月二十二那天,我们动身前往延川县小程村。    准备  新郎雄雄的家坐落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小山坡上,一排窑洞面向黄河,窑洞前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院子里垒起了两个灶台,一个灶台上有人在煮菜,另一个灶台上支着油锅,正在炸油糕,窑洞里,院里院外挤满了帮忙、看热闹的亲
期刊
傅抱石(1904—1965年),原名傅瑞麟,号抱石斋主人,江西新余人。我国著名的国画家、金石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研究和绘画理论家。  傅抱石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西路132号,是一幢民国建筑。解放前,这里是程天放寓所。(程天放,年龄不详,历任伪安徽省教育厅厅长、伪江苏省秘书长、伪驻法国大使、伪四川大学校长、伪中央政治总校教育长、立法委员、中央监察委员等伪职。后逃入台湾。解放后,这里由军
期刊
图/易图网 罗 军    塔城——座离国界线很近、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它地处塔尔巴合台山以南,额敏河以北。市区居住着十几个不同的民族,其中有不少塔塔尔族人。在这里,我有幸参加了一对新人的婚礼,了解了别具一格的塔塔尔族婚俗。  塔塔尔族婚俗的特点是,先把新郎“嫁”出去,然后再“娶”回来。婚前照例是经媒人三番五次登门求亲,女方家长若允诺,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礼,称为“库拉克绥云切”,即给新娘从头到脚的整套
期刊
西风东渐,人们在向外求变的过程中,丢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传统与我们渐行渐远。“不见红妆满眼白”成了今天婚礼的写照。  近百年来,西方及东方的日本、韩国等国一直对他们本土传统文化的创新革命着,实现着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伴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大同,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大量的西方文化撕开并介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融入了东方元素的创意产品、品牌,涌入中国,并已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韵味悠长
期刊
一、“十万佛窟”炳灵寺    久久地徘徊在敦煌厚重的历史中,乍见“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色,心情一下子完全放松了。从刘家峡大坝乘船,经过烟波浩渺的水库湖面,向西拐进峡口,沿黄河古道逆水而上。峡壁上累累的凿关痕迹向人们诉说着大禹率众“导河自积石”的艰辛与不易。如今,一湾一曲水的历史早已随着脚下的河水滔滔东去,水平如镜的刘家峡水库碧波万里,宛如黄河上一块碧绿的翡翠。狭长蜿蜒的库区,两岸高山对峙,营造着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