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不怕作文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tr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正因其重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作文投入了大量精力,如此多管齐下。遗憾的是收效甚微,学生的作文水平并不见提高了多少。面对一次次的作文,学生开始厌倦。于是有的消极被动。出于完成任务的目的,搜肠刮肚作一篇语言苍白、意境浅薄之文;有的回避对抗,胡乱敷衍搪塞,做一篇文不对题之文;更有甚者,干脆不做不交。学生害怕作文,他们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如此作文状态堪忧,作文教学需要寻找出路。
  
  一、正确认识作文教学和作文的目的是首要任务
  
  教师对作文教学目的的正确认识和切实贯彻是解决作文出路问题的钥匙。写作原本应是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抒发,应该是一种心灵的解放。情感的宣泄。其最终结果应是写作者沉重的心情变得轻松,欢乐的心情更加满足。但长久以来。学生心中却认为作文是为老师而写,为家长而写。为取得考试高分,为升学考试顺利过关而写,他们看到的只是作文在所有文科考卷中的占有绝对多数的分数,如此急功近利的目的。又怎能做出好文章?被功利熏染的心,又怎会有真情涌动?对这种错误认识,教师应当及时予以引导更正。但是。相当多数的语文教师非但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在升学率的重压下,在作文教学中刻意地反复强调。作文训练不是创作,是为了应试。作文要合乎考试评改要求。长此以往。作文教学的目的在教师潜意识中被彻底模糊为:作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拿到分数,即使不拿高分,至少要四平八稳地保住基本分。分数成了作文教学唯一的、而且是至高无上的目标。老师、学生都成了分数的牺牲品。这种急功近利的目标怎能让学生提起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的目的究竟应是怎样的呢?其实许多教育家很早以前就已经指出:写作就是生活。既然是生活。那么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学生精神和心灵的释放,在于培养学生精神的个性创造。
  
  二、打破框框,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拥有张扬个性的空间
  
  长期以来,在应试这根魔棒的挥舞下,中学的作文教学立下了框框。中学的作文教学成了“套子”教学。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了许许多多的雷区,总是告诉学生,要这样写,只能这样只能那样,否则你就得不到高分。于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变成了“自古华山一条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作文完全是“克隆”品,千人一面。万人一词。一提到立意主题,学生就被要求要赞美。要纵情赞美现实生活的幸福和发展前景的光明,阴暗面是不能触及的,生活的苦痛是不能叹息的。否则就犯了大忌,被指责没有发展的眼光,没有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样的要求让我们学生的思想停留在生活的表象而毫无深度,情感停留于肤浅而失却了凝重。一提到结构方式,框框就更不敢去打破。哪怕是分分寸寸。不管何种体裁,先熟记一套固定的经过“千锤百炼”的模式在肚中,如此便以不变应万变,于是一写记叙文就是见景、入境、抒情、点题:一做议论文就是开门见山,就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如此大套套小套套。学生原本活跃的思想被牢牢套住了。我们总是喊着学生作文要创新,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打破框框。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一个能够张扬个性的环境,允许学生写任何他们看到的、经历过的事,哪怕是少男少女朦胧的情感,只要写得真,写得好。也并无不可。传统的作文禁锢一旦被打破,学生的个性、才华、心性就会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真正融入生活。用心感悟生活。开启丰富的个人作文源泉
  
  学生害怕作文,他们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其实,生活如此多彩,并非真的没什么可写,真正的原因是学生对作文素材的丰富来源——生活,缺少细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学生常对我说,他们每天过的都是一样的平淡的生活,少有悲悲喜喜的情节,多是平静如水的,每天按照一定的程式流动着的日子。你的和我的,今天和明天都没什么两样,于是就漠然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平常的生活就是一首美丽的诗,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生活中,即使是最最平常的生活,都会有浪花,关键是看学生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没有一颗能领悟生活的心。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当指导学生真正融入生活,要生动而深刻地启发学生领悟人生,自觉扩大自己的生活范围,积累情愫,随时把握灵感的契机。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关注身边的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事,引导学生用自己细腻的心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哲理和智慧。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只有真心热爱生活,才能坚持不懈地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触摸社会的方方面面,才能给自然和社会赋予生命的色彩,才能在自己不长的平常生活中拥有丰富的素材。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昨天可以回忆,今天可以经历,明天可以憧憬。何其芳说:“生活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只要时刻注意引导激情的中学生去关注去体察去感受,学生的作文就会拥有源头活水,就能开启宝藏,就能做出华彩文章。
  
  四、广泛而深刻地阅读。真正拥有作品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来源之一。而书本知识,更是学生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广泛的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书中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敏锐的生活感悟力更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储备,一个封闭浅薄的脑袋,势必迟钝呆滞。要想让学生的作文写好,教师就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广泛而深刻的阅读。教材必须读,还要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更要多读鲜活的时文;文学作品要读,科技文章、经济时事、政治哲学都要有所涉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的词汇量会不断扩大,那么再作文,就会少有语穷词竭之感,而且运用联想比喻的范围会大大拓展。除此外,那些具有杰出价值的名篇、诗文,不仅要求学生读,还要要求学生反复记诵,随着他们的生长,生活阅历的丰富,这些会成为不可估量的财富,更会成为他们文章永不枯竭的资料库。
  要写好作文,除了广泛的阅读,更要引导学生深刻的阅读。要教学生能真正拥有作品,很多学生自感读的文章不少,可一到作文根本用不上,因此他们对广泛阅读产生了怀疑。其实,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是他们读得不精。他们往往盲目阅读,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浅尝辄止。阅读一定要深刻,要真正拥有作品。这样才会对个人写作有帮助。读书,知道它很容易,熟悉它也不难。但这只是两个极浅的层面,要想让阅读对作文有意义,那就必须真正拥有作品。拥有是一种自我融入。只有作品激起了你的感情,引出了你的共鸣,才算真正地拥有作品。只有达到这个层次,阅读才对作文真正起作用,作文才会充满灵性。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作这样的阅读。
  写作能力是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修养等各方面的素质。作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学生个性特点的表现和落实所在。让学生不再怕写作文,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正】 要论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当推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宇治十帖”是它的后十回。在这后十回中,不仅主人公和前四十四回不同,作者的褒贬
高中语文节选《红楼梦》第四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中描写老祖宗贾母对外孙女林黛玉疼爱有加,见面之后一把搂在怀里,叫着“心肝儿肉”地大哭起来。但如果细细研究贾母的语言中就会发现一个大有深意的地方,就是贾母多次在广庭大众之下称呼这个最亲的人为“客”:  第一次是在初次见面之后,贾母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这是贾母对自己的孙女说的话,“远客”是与“姑娘们”相对应的。  第二次是在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仍是目前制约棉花生产的两种重要害虫.应用性信息干扰素防治棉红铃虫、棉铃虫,
素质教育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就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写”(即作文)担负着多种教育功能,是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听、说、读”三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作文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造成作文教学的复杂性,作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作文训练缺乏必要的计划性、系统性,而作文的指导和讲评由于课时所限常常不能落到实处。因此,应采取措施给学生写作以自由的空间,给学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的思想对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和封建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他
从82种添加剂中筛选出12种有较好增效作用的物质进行不同浓度对Bt杀虫效果影响和较佳浓度下的增效倍数测定表明,各添加剂的浓度对Bt杀虫效果影响差异显著,在10g/L的剂量以下
比较了用桃蚜和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东亚小花蝽的效果。用来眼蜂蛹连续饲养的6代东亚小花蝽,其若虫发育和成虫产卵能力均与用自然寄主桃蚜饲养的相同世代的小花蝽没有显著
【正】 在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红楼梦》的艺术结构有异于其他任何一部小说的鲜明特色。但这一特色究竟是什么?应当怎样加以概括表述?红学家们对此曾各持己见,言人人殊。或
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课改工作的进行,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文体淡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淡化文体”的呼声也是愈喊愈烈,并有盲目地发展为狂潮之势,“淡化文体”成为人们议论高考作文命题标准的热门话题  以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标准为例,除天津卷和湖南卷要求写成议论文之外,其他各地命题要求都是“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和以往规定一种特定文体标准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把教师和学生从“文体中心”论中解
【正】 高等学校科技工作是我国科技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基础研究与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与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 收,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高技术产业的开发中,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