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III类错牙合的下颌形态研究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来探讨骨性III类错牙合下颌形态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恒牙初期骨性III类与Ⅰ类错牙合患者头颅侧位片各30张,描记下颌的16个标志点,数字化后采用Procrustes重叠法、薄板曲线法、欧式距离矩阵法和常规头影测量法,以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作为对照组,对骨性III类错牙合与Ⅰ类错牙合进行两组间t检验从而对其下颌形态进行比较。结果:III类错牙合与Ⅰ类错牙合相比,下颌形态有差异(P<0.05),III类错牙合组髁状突长度、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增加,颞颌关节、颏部都靠前,下切牙舌倾。结论:III类错牙合的下颌形态有其自身特点,并影响III类错牙合的形成。
  [关键词]III类错牙合;下颌形态;几何形态测量法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4-0565-04
  
  Mandible morphometric study of class III malocclusion
  LIU Yang,HOU Lu,MU Ming-kui,HU Narisu,LU Xiao-li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The Secon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01,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Geometric Morphometric Analysis was introduced in the field of orthodontics to explor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of mandible in class III malocclusion.MethodsThe lateral cephalograms of 60 skeletal classⅠand class III malocclusion were selected randomly. The cephalograms were described and sixteen homologous landmarks on mandible were identified and digitized. Procrustes superimposition, thin-plate spline, euclidean distance matrix and conventional cephalometrics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se. T-test was used in treatment group(class III) and control group(class Ⅰ) to find differences in mandible morphology.ResultsCompared with class Ⅰ, the mandible morphology of class III had difference(P<0.05).The lengths of processus condyloideus and mandible,the height of rami ascendens were increased in class III. The position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d mental region changed forward. The lower incisor leaned to lingua. ConclusionThe mandible morphologies in class III malocclusions had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The mandible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 III malocclusion.
  Key words:Class III malocclusion;mandible morphology;geometric morphometric
  
  安氏III类错牙合是我国儿童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被认为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畸形逐渐加重的疾病。下颌骨作为颅面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构成了面下1/3的大部分,对III类错牙合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以往对安氏III类错牙合下颌骨的研究多采用的是传统的头影测量,并以事先确定的参考平面为标准,反映的是相对参考平面的位置关系,而忽视了物体自身形状的表达。近年来几何形态测量学被引入到正畸领域,其结果输出更为全面直观。
  本研究采用几何形态测量与传统头影测量两种方法,对骨性III类与Ⅰ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形态进行对比研究來探讨III类错牙合的下颌形态的特征,以明确下颌形态与错牙合的关系。
  
  1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5月~2009年9月在哈医大二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Ⅰ类错牙合和III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的X线头颅侧位片各30张,男、女比例1:1,年龄12~16岁,平均14岁。纳入标准:①汉族,身体健康,发育正常,无先天发育畸形,无口腔不良习惯;②无正畸治疗史,无面部外伤史,无颞下颌关节病史及症状;③X线片要求清晰,分辨率高;④Ⅰ类错牙合要求:磨牙为中性关系 0°  1.2 几何形态测量法
  1.2.1 数字化及定点:用同一扫描仪以1:1的比例对所有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扫描后,将其转化为JPG格式的图形文件,然后在电脑上用APSDigit2.42软件对图像进行定点。共选出18个标志点(如图1)。
  1.2.2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rocrustes Superimposition,PS):为了使两组头颅侧位片上的各同源标志点间距离最小,采用APSDigit分析软件分别将两组头颅侧位片进行等比例放大、旋转重叠等方法处理,以相应标志点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为重叠标准,重叠后各标志点的平均位置称为一致点,连接所有一致点便会得到一个平均图形,该平均图形也是后续EDMA和TPS分析的基础。对残差(各样本标志点与一致点的距离之差)进行方差分析,可看出两组间是否有差异。
  1.2.3薄板曲线法(Thin-plate Spline Analysis,TPS):用数学方法扭转标定有标志点的方格图[1],使各同源标志点尽可能地靠近,最终得到下颌骨的变形方格图,来直观的显示出骨性Ⅰ类和III类错牙合的下颌骨形态。
  1.2.4 欧式距离矩阵分析法(Euclidean Distance Matrix Analysis,EDMA):用WinEDMA软件处理在最小平方和重叠法中得到的平均图形,得到的平均图形的标志点间线距比例矩阵可反映出两组间下颌形态的特征。
  1.3 常规头影测量分析:8个线距、8个角度、1个线距比被用来评价两组间下颌骨的形态差异。在同一亮度下,用硫酸纸定点描绘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测量项目进行测量。经SPSS13.0统计软件对Ⅰ类和III类错牙合组的测量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
  
  2结果
  2.1 最小平方和重叠法:对骨性Ⅰ类和III类错牙合的两个平均图形的残差矩阵进行F检验,下颌图形残差2.835×10-3(P<0.05),提示Ⅰ类错牙合与III类错牙合的下颌形态有差异。
  2.2 薄板曲线法:进行Ⅰ类错牙合和III类错牙合的下颌形态比较,Ⅰ类骨面型的下颌平均形状显示,背景方格的直线是相互平行的,表明为规则性变化(如图2)。与Ⅰ类错牙合病例的下颌平均形状相比,III类错牙合病例下颌平均形状发生以下变化(如图3)。
  通过对比以上两图,可以看出方格直线发生扭曲变形。所有反映髁突的标志点都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压缩、垂直方向上延伸。Co、Co1、Ar向上向前移动,Co2向前下移动,从Co到Go区域方格发生明显延伸,反映出升支高度变长,观察Id、Li点区域发现方格直线在水平方向发生压缩,且Id、Li点向后移动,Go、Po点前移。
  2.3 欧式距离矩阵分析法:Ⅰ类错牙合和III类错牙合的颅底平均形状经EDMA软件分析,以Ⅰ类错牙合对照组为分母,III类错牙合组为分子,分析结果见表1。
  线距比值:在髁突、升支、下颌体部、颏部、牙槽突处两组间有明显差异。相对于Ⅰ类错牙合组,III类错牙合组的髁突宽度(Co1-Co2)减少了0.9%,髁突长度(L1-Co1)增加了1.2%,升支高度(Co-Go)增加了2%;III类错牙合组较Ⅰ类错牙合组在牙槽突矢状向上(Mn-Id)减小了0.7%,(Mn-Li)减小了1.1%,(L1-Po)增加了1%。
  2.4 传统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经过对头颅侧位片的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如下(见表2~4)
  结果显示,两组错牙合的升支高Ar-Go,下颌体长Go-Po,下颌总长度Ar-Gn,III类错牙合组比Ⅰ类错牙合组明显变大,而III类错牙合组的ī-MP、ī-NB角、颏角IdPo-MP显著变小;相对于Ⅰ类错牙合组,III类错牙合组的下颌角Ar-Go-Me、SNPo变大,Po-NB线距也显著变大,而ī-NB线距显著变小,Id-Me颏高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升支高/下颌体长两组间也有差异。
  
  3讨论
  3.1 几何形态测量与传统头影测量:本研究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中的3种方法(Procrustes重叠法、TPS法和EDMA法)与传统的头影测量进行比较发现,应用几何形态测量法进行研究时,不需要确定参考平面,因此可避免传统头影测量法在确定参考平面时产生的不足,达到最佳的重叠;并且几何形态测量法所用的标志点的权重是相同的,不会因为某几个权重较大的标志点的位置误差而明显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其输出结果也更加直观,有助于分析下颌骨形态差异。
  3.2下颌形态的特点:下颌骨是颅面部唯一可动的骨,其生长发育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它的大小、形状、位置对形成个体协调的面型具有重要的作用。通常认为颅底结构决定髁状突的位置,而髁状突的生长方向能影响下颌的生长旋转[2]。而临床上采用传统头影测量方法时,最常用的SNB角只能反映出下颌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关系,而很难全面定量的评价出下颌骨形态的差异。因为个体的下颌骨形态多变,除了在大小、形状方面有差异外,位置和旋转因素也常对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有必要采取以坐标向量为研究基础的形态测量法对其进行全面描述。HP.Chang,PH.Liu等[3]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下颌前突的下颌骨形态做了研究,结果显示上颌小且后移,下颌骨长且前移。Nanda等人研究[4]发现上下颌骨水平关系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下颌骨水平生长量的个体差异,而与上颌骨水平向生长无密切关系,III类错牙合主要表现是下颌前突而上颌相对正常。本研究结果显示, 恒牙初期骨性III类错牙合的下颌体长度、下颌总长度、升支高度、髁状突长度明显增加,升支高/下颌体长显著变小,说明了下颌骨水平向过度生长超过垂直向生长,这与Singh的研究结果相同[5]。与Ⅰ类错牙合组相比,III类错牙合组的下颌骨形态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下颌角变钝,下颌角点位置前移。关节点Ar、髁顶点Co位置前移表明颞下颌关节位置前移,颞下颌关节位置前移造成了下颌前伸,这与国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6]。III类错牙合组的颏部形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颏角变小,Po-NB距显著变大表明骨性III类错牙合组下颌颏部骨量充分,颏部发育过度,这又进一步加重了III类错牙合骨面型,而下切牙代偿性舌倾可以掩饰已存在的颌骨畸形。
  本研究结果证实III类错牙合的下颌形态有其自身特点,并影响III类错牙合的形成。
  
  [参考文献]
  [1]Kendall DG.A survey of the statistical theory of shape[M].Statistical Science,1989:87-120.
  [2]Dibbets JMH. Morphologi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ngle classes[J].Eur J Orthod,1996,18(2):111-118.
  [3]Chang HP,Liu PH,Yang YH,et al.Craniofacial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mandibular prognathism[J].J Oral Rehabil,2006,33(3):183-193.
  [4]Nanda R, Biomechanic and esthetic strategies in clinical orthodontics[M]. WB Saunders Co,Philadelphia, PA 2005
  [5]Singh G.D.Spline analysis of the mandible in human subjects with class malocclusion[J].Archs Oral Biol, 1997,42:345-353.
  [6]Cohlmia JT, Ghosh J, Sonha PK, et al. Tomographic assessment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in patients with malocclusion[J].Angle Orthod,1996,66(2):27-35.
  
  [收稿日期]2010-02-01 [修回日期]2010-03-11
  編辑/何志斌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补精活血颗粒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采用补精活血颗粒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90%,颜色基本消失,评分法计算治疗后指数下降≥0.8;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60%,颜色明显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指数下降≥0.5;好转:肉眼视色斑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开张式双牙合垫治疗磨牙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对48例磨牙症患者应用自制的开张式双牙合垫治疗,随访9个月。结果:戴用1个月停止磨牙率为37.5%,戴用9个月停止磨牙率为47.9%。戴用后平均每夜磨牙时间减少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开张式双牙合垫是治疗磨牙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牙合垫;磨牙症;张力弹簧;生物反馈   [中图分类号]R783.
期刊
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阳光中的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是一种非常显著的环境因子,它主要作用于人的皮肤。适量的UV照射对皮肤维生素D的光合成是必需的[1],而过度刺激可引起多种皮肤变化,如引起皮肤红斑、炎症反应、产生光老化和诱发皮肤肿瘤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UV照射也是造成世界各地皮肤癌的重要原因[2]。目前,中国在非洲的维和任务区大部分位于赤道低纬度地区,UV辐射强烈,日光性皮肤病
期刊
老年性皱纹是由于组织、结构老化引起的皮肤松弛及萎缩等组织学、解剖学改变,包括面颈部、乳房、腹部及四肢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等部位的松弛和萎缩性变化等。治疗面颈部这类改变的外科技术称为除皱术[1]。  面颈部的老化主要是面颈部皮肤弹性降低、皱纹形成、松弛下垂的退行性变过程。主要表现为皮肤弹性降低,各种皱纹形成加深(如额横纹、鱼尾纹、鼻唇沟等),松垂改变(如眉与上眼皮松垂、颊部松垂)。由于重力和退行性变引起
期刊
32P是由人工合成的放射性核素,放射性32P衰变类型为β衰变,具有发射纯β-粒子的特性,半衰期为14.26天,射线平均能量0.69Mev[1]。在组织中的最大射程为8mm,穿透1mm组织剩余能量为28%,穿透2mm组织剩余能量为11.4%,穿透5mm组织能量仅剩0.9%。应用于皮肤疾病的32P,主要有两种理化性状:一是澄清溶液的Na2HPO4,用于敷贴治疗;另一种是胶体状的Cr2PO4 。后者是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红/蓝光照射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2例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窄谱红/蓝光局部照射,对照组单纯照射窄谱蓝光,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痊愈率为8.0%,有效率为62.4%;对照组痊愈率(4.6%)及有效率(45.3%)均低于试验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睑裂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提高临床效果。方法:小睑裂综合征9例,采用mustarde法内眦成形术、Von Aminon法外眦成形术、额肌瓣悬吊或提上睑肌缩短矫正上睑下垂。结果:术后外观有明显改善,睑裂长度和高度显著增加,内眦间距显著缩短。结论:根据小睑裂综合征的具体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小睑裂综合征;内眦赘皮;上睑下垂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对人眼周皮肤皱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29名健康受试者,左右侧眼周皮肤随机给予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导入治疗(治疗侧)及蒸馏水导入治疗(对照侧),每日1次,共2周。于治疗前后,医生进行主观评价、仪器检测皮肤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及角质层含水量,于治疗后由受试者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侧导入治疗2周后,医生评价明显改善者0例,中度改善者6例(
期刊
[摘要]目的:研发基于激光扫描的颅面三维形态自动测量系统,分析该测量系统的精度。方法:采用激光扫描获取颅面部软组织三维信息,研发颅面形态三维可视化自动测量软件系统。通过对30名志愿者的颅面部直接测量和激光扫描自动测量的对比研究,分析三维自动测量系统的精确度。结果:本系统能对面部软组织进行52个标志点的定位,129个项目的三维自动测量;本系统与直接测量的比较研究表明基于激光扫描的颅面三维测量精度较高
期刊
眼球摘除后眼球组织完全缺失,眼眶内数年没有填充植入物易于使眼窝发生明显凹陷,失去正常外形,严重影响眼部外观;单纯义眼片佩戴仍可发生明显的上睑凹陷,加之眼球活动度差,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外观及面部美容。为了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改善缺陷的面容,从2003年2月~2009年7月我科对门诊就诊的67例(67只眼)眼球摘除患者选用国产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实行了II期HA义眼座植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