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闳,放眼世界办教育第一人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抚今追昔,拉开中国学生留学海外序幕的是一位被大多数人忘记名字的先行者。百年前,他开启了具有革新意义的留学教育大门。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以及世界文化的涌入中国,也因此跨入一个新阶段。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
  放眼世界,敢为人先
  1828年11月17日,容闳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的贫困农家。
  容闳7岁时,父母将他送往免费提供食宿的澳门马礼逊纪念学校学习英文。
  1846年年底,时任马礼逊纪念学校校长勃朗牧师因病准备返美,临行前希望带学生到美国学习,出国费用皆由《中国邮报》的老板萧德锐赞助。容闳毛遂自荐,跟随勃朗前往美国纽约,进入麻省孟松预备学校学习。出国费用赞助的期限是两年。两年后,容闳不得不面临没有资金继续深造的困境。孟松预备学校有资助贫苦学生的应急基金,但受领者必须签订誓约,答应学成后当教士。容闳近乎走投无路,但还是拒绝了。他说:“我绝不能为贫穷所驱使,以我内心的责任感做代价,去换取暂时的物质利益。”
  最终,非常欣赏容闳的勃朗为他争取到经济资助,使他如愿以偿进入耶鲁学院。为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容闳每天都要苦读到深夜,并多次获得奖学金。1854年,容闳成为取得耶鲁大学学位的第一位中国人。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容闳不顾坎坷,尽一切智慧为这个目标奋斗。
  开启留学新纪元
  1854年,容闳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回国后,他跑遍大江南北了解民情,教育兴国的念头日益强烈。
  容闳凭借才华在上海崭露头角,但他志不在于钱财,而在于积累人脉,寻找实现理想的时机。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容闳和干王洪仁轩探讨改造中国的七条方案,包括组建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创立银行制度等。干王对容闳非常赏识,赠封王爵,但容闳认为太平天国执政者并不具备革新国家的能力,因而拒绝了封赏。
  反倒是湘军统帅曾国藩让容闳实现了理想。第一次被约见时,容闳担心曾国藩是想诱骗他去,追究他和太平天国的过往,故而推脱。曾国藩又托人邀请两次,言明目的,才终于令容闳放心前去。第一次见面,曾国藩对容闳说:“我从你的眼里看到了刚毅之气和统帅之才。”
  在曾国藩的帮助下,容闳前往美国采购“制器之器”,为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立下汗马功劳。他又在制造局内设立机械学校,教授中国青年学习机械工程相关知识,摆脱了工厂对外国机械师的依赖,培育出许多优秀的工程师。
  随着容闳人脉网的扩充,他又与江苏巡抚丁日昌结下友谊。丁日昌建议容闳把一些改良社会的计划拟为文件,借军机大臣文祥之力上奏朝廷。容闳内心激动,很快拟出四则提议:一是拟设轮船合资公司;二是选派中国幼童赴海外留学;三是开采矿产,兴办铁路;四是禁止传教者行使管辖权。但没想到,文祥母親去世,他要守丧,三年不得参与政事,计划就此搁浅。
  容闳仍继续寻找机会。1870年,借“天津教案”的契机,在曾国藩、丁日昌等人的推动下,容闳希望实行的选派中国的幼童留学,终于被朝廷批准。
  1872年夏,第一批30名中国幼童横渡太平洋前往美国。此时,距离容闳理想初起已过近三十年,他的喜悦溢于言表:“至此予之教育之计划,方成为确有之事实,于中国两千年历史中,将开新纪元矣。”
  容闳先于众人一个月前去美国,为安置幼童做准备,并推动在当地建造楼房,用作幼童出洋肄业局美国总部,目的是让肄业局尽可能扎根美国,使中国政府无法撤销此项行动。这批留美幼童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他们中不少人的名字家喻户晓:湘潭煤矿的矿冶工程师邝荣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等。
  “在艰辛的人生旅途,一个人必须是一个梦想家,并非像动物一样只是为了生存而劳碌。”这是容闳多年来执守的信念,想当年他毕业时,曾被力劝留在美国。但容闳认为他的梦想始终和祖国兴亡紧密相连,其爱国之心坚如磐石。
  正如他的朋友杜吉尔讲的那样:“他热爱中国,信赖中国,确信中国有远大辉煌的前程,配得上那高贵壮丽的山河和伟大悠久的历史。”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第二天便写信给当时旅居美国的容闳,诚邀他归国担任要职。然而4月21日,病中的容闳病情继续恶化,抢救无效逝世。他的人生至此落下帷幕,但他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的卓越贡献却名垂历史。
  编辑 王若宇
  2184688888@qq.com
其他文献
夫妻读书生感悟  帅兵生于湖南省常德市,高中毕业后成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的电焊工。后来,帅兵转岗为宣传干事,与同事罗彩云恋爱并结婚。  罗彩云和帅兵共处时,会各自捧上一本书,细细品读。读到绝佳的语句,罗彩云会一边啧啧称赞,一边将书移到帅兵的视线里,与他一起共赏。同样,帅兵读到有深意需要商榷的地方,也会轻轻拍拍罗彩云的肩膀,与她一起讨论。  帅兵和罗彩云感兴趣的书不太相同,罗彩云偏爱散文、小说,帅兵
期刊
莎士比亚说,生命的丰盈在于慈悲和爱心,它能使平凡人成为不朽的灯塔。  近日,一对普通夫妻的故事暖哭了无数网友: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16年来在露天小巷里,给癌症患者家属提供炉灶和厨具,患者家属每做一道菜只收取1元炉具费,大家称这里为“爱心厨房”“抗癌厨房”。  万佐成说:“能让患者家属更方便地护理病人,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病人和家属重拾信心的笑容。”  想吃啥菜就到这儿来做 
期刊
2017年10月10日早晨6点,还在睡梦中的李莉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吵醒,刚摁下接听键,电话那边就传来一阵阵痛哭声……电话是李莉母亲打来的,她带来了一个小时前李莉父亲因病去世的噩耗。  放下电话,李莉来不及多想,迅速坐上了回老家石家庄的车。在车上回忆了许多关于父亲的往事之后,李莉才突然回过神来,自己还未向所工作的绿地证券公司请假就提前离开了。她记得员工考勤制度有规定:所有人员请假,需提前在审批系统
期刊
不喜欢做孩子  “关于我的年龄,外界一直有些争议。”拉格斐在拍摄他的纪录片里说道,“我的出生大约是在1933年到1938年之间,具体是哪一年,我也不知道。”因为母亲出于某种隐秘的理由,烧毁了拉格斐的出生证明,再加上拉格斐喜欢保持这种神秘感,所以直到他去世,依然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年龄。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拉格斐出生于德国汉堡,父亲卖炼乳,母亲在牛奶厂工作。因为战争原因,拉格斐的童年在德国边境的乡
期刊
一  2017年7月,一段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的视频,使一家餐厅一夜成名,日均客流量达1000人次。它就是位于北京的失重餐厅,凭无人点餐、无人上菜、无人收银的“三无”特色,受到食客的热捧。  进店入座,用平板电脑点好菜,扫码付款,短短几分钟后,食物就会沿着半空中的双螺旋轨道,完好无损地送到食客面前,整个过程大约只需要17秒钟,这就是失重餐厅炫酷的服务方式。  “失重”的创意来自于德国的“机械小霸
期刊
江蘇水碧于天、如诗如画的城乡风貌,令人瞩目、振奋人心的发展成就,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奋进姿态,让众多从江苏走向世界的江苏人豪情满怀,面向未来信心倍增。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作为东部沿海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成为全国范围经济增长最快省份之一。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分析报告称,以绝对值计算,自1978年至2018年,江苏GDP总量增长了3343倍。在此背景下,江苏涌现了
期刊
1953年,斯蒂芬?佩里的父亲杰克?佩里作为伦敦出口公司董事长,带领一批英国工商界有识之士,与中国开启了贸易对话。2018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佩里,称赞他的父亲撰写了一段中英友好的佳话。  走在父辈的道路上  1972年,24岁的佩里跟着父亲来中国。“在我们搭乘的飞机上,恰巧有前往中国访问的马耳他总理。当飞机在上海机场降落时,欢迎的鼓声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能量和热情。”在
期刊
我怀念那个憩息在美丽沼泽上的五彩鲜艳的半透明房子。住在里面,黑夜只是一瞬间,白昼漫长而绵绵不绝。巨大的云朵在天空飞快地移动,房子里也跟着忽明忽暗。  我家床底长满了青草,盛放着黄花,屋顶上停满了鸟儿。那些鸟儿的小脚印细碎闪烁地移动着,清晰可爱,给人“叽叽喳喳”的感觉,虽然它们并没有叽叽喳喳地叫。我们在帐篷里愉快地生活,不时抬头看看半透明顶篷上那些调皮有趣的小脚印。它们浑然不觉,放心大胆地在我们头顶
期刊
我离开家乡才知家乡与我的关系深重。我对自己走出去,感觉到高兴,有距离,能更多认识自己和原生地。我用了很多时间去思考我生长的土地。它在我的觉悟里,在我的日子里。这些年我不间断地借助写作、阅读了解和体会它。  时间越久,越理解了生长和断裂合为一体的一些意义,那个过程,有许多不可逆转的因素,无论悲喜,无可动摇。  在家乡,劳动和土地,都是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没有声息和渲染。尊重劳动和土地,尊重那段时间里
期刊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海外华人纷纷捐资捐物援助祖国。大洋彼岸的美国,两名中国女飞行员李霞卿和颜雅清紧锣密鼓地筹划一场慈善募捐之旅。  从1939年3月至7月,她们驾机飞行超过15000公里,造访了美国40余座城市,最终抵达纽约。她们的故事,在美国引起了巨大关注,她们不仅为中国筹集了大量善款,也向海外传递了侵华日军非正义的舆论声音。李霞卿作为这场飞行活动的策划者,更是被誉为“东方蜻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