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机器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并且有规律可循的,就智能和肢体延伸的意义上可以说:一部机器史就是一部人类史.史前传说中无所不能的神话人物就是人类最早的对机器的想象,人类幻想着自己的肢体也能像神话人物一样无所不能,而肢体就是人类最早的"机器".人类对机器充满了希冀:它无所不能,可以自动生产出人类需要的一切物资、可以代替一切人类手工劳动、甚至可以代替人类去思考.伴随着人工智能(AI)的兴盛,机器已由单纯的生产资料演变成了"劳动者"加"生产资料"的综合体.机器的发展由此走过了"为己之用""为他之用"
【机 构】
: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200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基金项目】
:
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9MSZ006);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南方少数民族民间神话的共性研究"(2021-GMD-090);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计划资助项目(第二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器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并且有规律可循的,就智能和肢体延伸的意义上可以说:一部机器史就是一部人类史.史前传说中无所不能的神话人物就是人类最早的对机器的想象,人类幻想着自己的肢体也能像神话人物一样无所不能,而肢体就是人类最早的"机器".人类对机器充满了希冀:它无所不能,可以自动生产出人类需要的一切物资、可以代替一切人类手工劳动、甚至可以代替人类去思考.伴随着人工智能(AI)的兴盛,机器已由单纯的生产资料演变成了"劳动者"加"生产资料"的综合体.机器的发展由此走过了"为己之用""为他之用""仿己之思"三个环节.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民族文化活态史诗在"走出去"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在"走进去"层面还存在诸多困境.鉴于此,我们主张借鉴文化人类学的传播理论尤其是其中的三大核心要素,来解决我国民族文化活态史诗海外传播困境.具体而言,基于主体"深度调查"的发起、深描法的民族志式深度译介、文化整合的深度传输,采取传播产品深度加工、跨媒介深度传播、对话式跨文化深度传播等系列策略,以期推动我国民族文化活态史诗海外深度传播,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
进入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资源的形成不仅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还将引发一场技术革命,将会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研究表明,在大数据时代,随着数字化服务普及和政府职能转变,地方政府抢抓互联网和信息化机遇,推动政策执行从"碎片化"向"合力化"转变,科学决策从"经验化"向"科学化"转变,管理监督从"封闭化"向"开放化"转变,政务服务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同时,随着互联网、自媒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不断提升政策执行能
本文引入互联网普及率对传统的LA/AIDS模型进行拓展,通过差分等方式解决了原模型中各地商品服务价格数据可获得性差且难以跨类别比较的问题.以此为基础,结合2014—2018年间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法(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就互联网普及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互联网的普及能显著影响消费结构,但其影响在城乡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2)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衣着类的消费比例并提高了交通通讯类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共同期盼,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和必由路径.进入新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奋斗.然而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仍面临城乡要素双向流通不畅、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不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充足、城镇和乡村内部收入差距明显等问题,制约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未来亟需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多渠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面临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脱贫攻坚"攻坚体制"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嬗变.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发展格局,就需要在发展理念上,更加注重可持续性的问题,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在要素配置上,更加注重高质量导向的问题,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在发展动力上,更加注重农民主体地位的问题,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在实现路径上,更加注重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问题,探索"共同行动"与"共同富裕"相统一的有效
安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住区最重要的功能是保障人类的安全.城市作为人类的生息之地,安全韧性人命关天.城市是人类复杂的伟大工程,也是人类的文明标志.人类发明城市、建设城市和发展城市,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安全.经过人类千百年来前赴后继的努力,今天的世界已经是城市的世界,城市世界的扩展势不可挡,虽然能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但也因各种灾害的侵袭使城市始终充满艰辛和曲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SDGs) 2030目标11提出"建设包容、安全、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不断变化和调整的过程.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2003年,以以农促工,城市优先为主要特征.这一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不仅表现在收入上,更表现在基础设施和各种公共服务领域.
在新中国70余年的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当属自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正式开启的大规模的工业现代化建设.经过近70年的奋斗,以工业化为基础,原本一穷二白的古老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化,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不断地以自我革命推动着中国的社会革命与改革.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不仅实现了自身身份的转换,更是依据时代任务的转变而塑造了不同的话语体系.基于整体历史观,深入具体的社会现实,厘清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治理话语间的适时转换与相互联系,不仅能更好地把握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发展,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建构与理论化发展提供借鉴.
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实践问题.建党初期,党非常重视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通过在工农群众中广泛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思想论战;通过创办党的刊物,创办针对工人、农民、青年学生的刊物等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通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以及对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问题的自觉思考,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