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是一个非政府机构立足和发展的关键”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ba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7年,康晓光开始担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常务理事,2004年担任副理事长至今。这位后来以研究中国发展第三条道路而著称并广受争议的学者,见证了希望工程20年发展中的每一个节点。
  他还曾经从募捐、资助、项目开发、组织发育、社会参与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功能主义社会学以及生物进化论等工具,提出了解释青基会发展的“需求-响应”模式,他认为,放到中国现代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青基会的发展可以说推动了中国第三部门的成长。20年后当中国公民社会已然拥有巨大力量的今天,这位学者又毫不客气的批评青基会社会动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下降,尤其是“大客户战略”对于组织和公众基础的损害。
  《商务周刊》:中国历史上是不是存在一定意义上的民间社会和公共服务?
  康晓光:改革开放之前的新中国,按照当时的人均GDP水平,中国的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普及、农村基础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是很不错的。而早在汉唐时代,中国的民间组织就已经存在,赈灾、抚恤以及鳏寡孤独的照顾,主要是通过民间解决。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宗族内部以及乡绅组织,但从治理看,中国古代乡村公共事务是处于普遍自治中的。到明清后,民间自治才更多与政府管理结合得更紧密。
  《商务周刊》:新中国建立以来,公共空间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呢?
  康晓光:建国初期,中国的公共服务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乡村自治和民间社会被彻底摧毁了,所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公共事务皆统一在政府的领导之下,政府控制了所有社会资源的动员和分配。改革开放后,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尤其在基础教育、基础医疗等领域,很多服务不能普及到全国,那些边远贫困地区更是面临严重的资源缺口。
  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要非常大,而政府却满足不了公众的预期,这就给半官方组织和民间组织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拉力。恰恰这个时候,中国在结社领域的政策开始松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是那个时代成立的一个典型,前后还有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慈善总会、中国残疾人基金会等。在政府力所不逮的情况下,这些“带有政府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开始通过非行政方式动员民间资源和力量,帮助政府解决基础教育资源短缺、社会保障有限等问题。
  《商务周刊》:既然青基会脱胎于体制内,那么在机构管理和项目运行中肯定一直会面临依赖原体制的问题,这点在青基会发展过程中明显吗?
  康晓光:今天的中国出现了很多纯粹的民间组织,但在当时,如果没有官方背景,成立一个非营利机构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类似青基会这样的公募基金会,直到今天,注册成立公募基金组织都是很困难的。
  当时的中国民众也习惯于在传统体制下生活,更相信政府机构,直到今天也是如此。中国青基会成立时,团中央既是发起人,又是业务主管单位,最初基金会人员的工资和保障都是团中央负责的。今天,一方面,青基会仍然是团中央的局级事业单位,其秘书长、副秘书长还都是团中央任命;另一方面它又是在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型基金会,具有社团性质。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青基会肯定要依赖团中央的政治公信力和各级团组织的网络,以解决信用问题和低成本运行,不然,初期大规模的劝募活动很难获得公众认可。但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不同,团中央对青基会的具体业务和管理的干涉非常少,这也使青基会始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
  《商务周刊》:曾经有一段时间,青基会在捐款资金的投资方面受到外界的质疑,现在回过头看,您认为青基会的总体投资效果如何?
  康晓光:今天我们所说的问题,主要也是在投资环节。但这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青基会的投资主要是在1997年前,当时投资机会特别多,但法律制度和投资机构都很不规范,而青基会最初急于追求捐款资金的增值,确实在投资上有些不谨慎,造成了个别投资项目的亏损。但是总的来看,与其他机构相比,甚至与一些专业投资机构的业绩相比,青基会的总体投资收益还是不错的。不能挑出几个案例就说希望工程的投资在整体上是失败的。
  当时有些媒体所说的事实也没有错,但这给了公众一种误导,认为公众的捐款都被拿去投资了,而且血本无归,这当然严重败坏了希望工程的声誉。
  经历了信任危机后,青基会一方面在完善治理结构,也在反思投资战略,并不断收缩投资,直到现在,青基会在资产投资上都非常谨慎,甚至到了有些保守的地步。比如在投资收益很高的2007年,青基会的资产投资收益只有6%,很多理事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青基会很消极。但从内部治理来说,在现有公益机构中,青基会应该说还是最好的。新一届理事会刚刚换届产生,我认为从专业构成上,这是一届最好的理事会,集中了包括财务、投资、审计在内的众多行业人才。
  《商务周刊》:那么中国青基会以及希望工程的示范性实践,对于推动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公民社会前进的意义有哪些?
  康晓光:中国民间社会的发展已经今非昔比。随着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政府职能转变,民间组织的空间逐渐扩张,而民间组织的制度环境也逐步有了改善,个人对政府的依附性日益减少。尤其在过去20年中,中国的民间组织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包括个人公民意识、企业公民意识以及社会组织公民意识都开始崛起。
  作为国内最大的非政府社会项目,希望工程在推动行业内组织建设、内部治理、激发公民意识、动员民间力量等方面起到了巨大推动,而中国青基会也在过去20年确立了其行业的领袖地位。
  《商务周刊》:那么。今天当中国青基会站在新的起点的时候,能在下一个20年保持自己的领导地位吗?
  康晓光:目前中国青基会的行业领头地位当然仍不容置疑,但是其相对地位已经大幅度下降,项目的创新能力、行业领导地位、公益理念的倡导、公众动员能力、对民间力量的推动力都面临下降趋势,而且,早期组织内部那种巨大的激情现在也少了。
  我认为,关键的是在公众动员上出现了问题。早期的希望工程是被公众捧起来的,但是后来希望工程在筹资上向“大客户”倾斜。当然“大客户战略”也没有问题,这样可以保证获得稳定持续性的大额捐款,也可以通过与大公司的合作规范管理和完善制度,但问题是忽视了对公众的动员,项目设计、组织架构都围绕大客户展开,并有走极端的危险。目前,公众动员很不足,我估计,现在零散的公众捐款还占不到总捐款的5%,甚至更低。
  《商务周刊》:公众动员不足的伤害是什么呢?
  康晓光:很清楚,公众基础是一个非政府机构得以立足和发展的关键,没有公众基础和广泛的公众认同,大公司也不会选择希望工程。我们不否认公司公民文化的积极意义,但是,公司捐赠一般还是有较强的功利性,公司公益行为往往与公司商业利益结合在一起,比如公司声誉、公共关系、客户维系、新市场的开发、政府关系、员工自豪感的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等等。如果公益事业没有了公众基础,没有了良好的声誉,大客户战略也走不远。所以目前如何广泛动员公众参与非常重要,而且从推动公民社会来说,做公益不是有钱人的特权,人人都可以参与,每个人都有机会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而不能以钱的多少衡量价值。想想看,如果连公益机构都嫌贫爱富,这个社会还有希望吗?
  另一方面,大客户战略的缺点是让资本的发言权越来越大,公益事业成了跑龙套的,这背离了非政府组织的初衷。
  作为国内5A级的公益基金会,中国青基会都应该调整战略,不能只考虑简单的筹款,应该肩负更大的责任,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事业,培养更多的公民强烈的公益心和参与意识,这样中国的公民社会才能发展起来。
其他文献
风云际会,已经有人在说新能源是“第四次科技浪潮”,因为“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引发产业转型和催生技术革命,世界经济因而获得复苏和繁荣的动力”。  如果真是如此的历史际遇,风险投资家应该是最兴奋的,他们在“第三次科技浪潮”——IT和互联网的舞台上已经越来越感到平淡无奇。  事实上,大多数风险投资早几年就在自己的投资方向上加入了“替代能源”、“环保科技”等类目,还有的干脆以绿色环保能源作为自
期刊
从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的77层望下去,盛夏的陆家嘴仍然人头攒动。站在窗边的加里·瓦特兹(Garry Watts)俯视这片未见萧条的潜在市场,在心中描画着崭新的蓝图。  作为SSL集团的CEO,他此行的目的是参加7月8日旗下品牌杜蕾斯青岛工厂的启动仪式。 是什么,大家知道吧。    SSL国际集团成立于1999年7月,专营消费品牌,旗下拥有包括杜蕾斯、爽健足部护理和鞋类产品以及各类品牌构成的产品组合。
期刊
《商务周刊》:2009年1月,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美国新能源政策,他任命了一批重要官员推进能源事务,包括华裔能源部部长朱棣文等,目前美国国会正在审议“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媒体称这一系列动作为“美国能源新政”,您觉得该新政出台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宣晓伟:此次美国能源新政,主要是为了保证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应对经济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这几大目标而出台的。首先,美国石油对外
期刊
《商务周刊》:不管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发展到什么阶段,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在海外设立驻点,企业首当其冲面临的就是如何选拔外派人员的问题。根据您的经验,企业应该如何做?  郑伟:企业“走出去”的目的不同,在不同阶段要完成的目标也不一样。但不管是小的办事处还是海外分支机构的员工,都必须非常熟悉派出企业的内部运作流程。如果在当地招聘的员工,还要回母公司培养很长时间,因此一般都是从企业总部直接派出员工。对中国
期刊
有一种说法,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由中国人造成的,看起来像天方夜谭,但是说起来津津有味。我看也有几分道理。    中国人了不起。1949年建国,我们学习前苏联老大哥,结果把前苏联学得一定要当世界第一,军事、经济、科技、政治全要世界第一。结果最后没有成就世界第一,却成就了一种自负,前苏联在自以为是中解体了。  1972年我们跟日本建交,我们开始学日本,又复制日本的体制,复制日本的企业榜样,包括看日本的高仓
期刊
在苹果iPhone入华的故事里,人们看到的是产业话语权的转移和游戏规则的改变    “iPhone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两年半了,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款手机在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上只见“水货”,这在步入21世纪的商业社会不能不说是桩“怪现状”。    8月17日,看到国家工信部官网上送检的iPhone图片后,在一家公关公司工作的张丽禁不住在博客上抒情:“像你这样出色的手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像
期刊
年留学日本的王超鹰赴日10余年后回到中国,作为著名文字造型、企业及品牌视觉形象学家,专业从事文字、视觉传达与管理的研究与教学,目前还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艺术教育学会会员、日本符号学会正会员、RIID编委会主编等社会职务。他的工作都与基础研究有关,因为海外生活经历让王超鹰认识到,没有理论支撑的设计就是空中楼阁:“起初,我看到国外的同学边做理论研究边作画时还非常不服气,但后来明白了,将中国的文化传
期刊
● 随着技术平准化手机产业出现价格竞争的环境下,手机的人机交互界面(UI)给手机市场提供新的卖点,同时可以通过各企业固有的UI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因此被认为它是新的产业动力。手机UI的新设计与功能开发是根据各种客户群体的喜好及使用习惯而进行的,随着手机用户年龄层的扩大,性别、宗教、环境、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其开发范围和潜力正在无限扩大;     ● 相比PC的发展,手机的发展凸显了两个特征,很大程度上
期刊
出意外,最新的统计显示,第三季度我国台湾PC制造商宏碁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戴尔公司,跃居全球第二。两者的份额之比以Gartner的数据是15.4%∶12.8%,IDC的数据是14%∶12.7%。  一家非美国制造商进入PC行业前两名,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之前已有不少分析预计宏碁超过戴尔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过去一年多以来两家公司的出货量此消彼长非常明显。  很大程度上,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低迷
期刊
○希望工程对于转型期中国的精神、道德和文化建设带来了积极影响。它极大调动起了公众的热情和公益意识,这也是希望工程为何历经20年不衰的一个根本原因  ○最大限度借助了体制的优势,而没有受到体制的干扰,这是希望工程最大的特点。所以,青基会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项目、进行市场化的项目推广,以非行政化的方式动员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我认为希望工程最出色的创新就是公益营销,这种市场化的操作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