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守护千年魂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_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代敦煌文明的守护者们,穷其一生,
  只为守护着千年文明的“魂”。
  
  有人说,敦煌是在佛光的庇佑下,获得了千年新生。
  也有人说,敦煌是在信徒的孜孜坚守下,焕发了荣光。
  然而,在这个方圆20公里都荒无人烟的戈壁孤洲上,佛光改变不了“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现状,能传达声音的似乎只有风沙。来采风膜拜的信徒数量虽然很多,但鲜有人能呆久,只有楼阁角上的风铃叮当叮当地提醒大家时间的流逝。
  千年敦煌的美,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但大半个世纪的事实告诉我们,能守护它的不再仅仅是“佛”,而是三代敦煌文明的守护者。守护者们以超越“信徒”的魄力与毅力,穿越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穷其一生,只为守护着千年文明的“魂”。
  
  将守护文明的意志扎根敦煌
  
  “如果来生再到人世,你将选择什么职业?”
  “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生’,但如果真的再一次重新来到这个世界,我将还是‘常书鸿’,要去完成敦煌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
  “敦煌守护神”常书鸿这样回应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的提问。这个早年留学法国的杭州人,将一生奉献给了“沙漠中的美术馆”,这不仅仅是个故事,还是一个包含着各种戏剧色彩的传奇。
  1935年,常书鸿在巴黎塞纳河畔一个旧书摊上,偶然看到由伯希和编辑的一部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约400幅有关敦煌石窟和塑像艺术的照片令他十分震惊。在国外引起了巨大轰动的效应后,身处其境的国人却依然不为所知,这是一种多么复杂的心情。学美术的常书鸿毅然带着妻儿踏上回乡之路,他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复活敦煌之美,唤醒国人的心灵。
  当亲眼看到254号窟内的北魏早期壁画《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图》,常书鸿认识到,没有舍身饲虎的勇气,就做不好敦煌的事业、没有对千年佛教艺术的献身精神,就不可能庇护好这些无比珍贵的艺术瑰宝。常书鸿沉下心来,开始融入这个千年艺术世界里。
  在1964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周总理特意问常书鸿:“你的孙子也在敦煌吗?”常书鸿答道:“我还没有孙子哪。”周总理笑着说:“我的意思是:敦煌的事情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够做成的。”在这一刻,常书鸿知道了应该如何把自己的一生和祖国、民族的生命结合起来:守护敦煌的历史责任非他莫属了。
  常书鸿赢得了“敦煌守护神”的称号,他不仅将自己的儿子常嘉煌带到了守护敦煌文明这个大潮中,还以他的意志,培养了合格的文明守护者。晚年到来,经历了家庭破裂、严寒酷暑等磨难的常书鸿,却在佛国阳光中写下了“面壁”二字,并开始进入“化境”的思想境界。
  他心满意足地指着脚下的土地说:“我太喜欢这个地方了,我死以后,一定要把我葬在这个地方。”“敦煌守护神”最终安静地将自己的灵魂埋在了这个地方。
  
  九层楼对面有座圣洁却简陋的墓地
  
  在二十一世纪初,“这个地方”还是一片低矮的坡地,它正对着莫高窟的标志——九层楼。这寸草不生的坡上埋着十几个人,他们生前,在敦煌研究院工作;死后,依然守望着莫高窟。
  埋在这里的除了常书鸿和爱人李承仙,还有第二代敦煌守护者段文杰及其妻子的墓穴。
  1944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将自己临摹的敦煌壁画带到四川举办展览,段文杰看后异常激动:“看到张大千先生的临摹作品后,我着了魔,所以我到了敦煌。”
  1945年7月,刚毕业的段文杰来到了魂牵梦萦的敦煌。放下行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洞窟。在洞窟里,段文杰惊喜万千:壁画原作比临品更美,美得令人震惊。但他同时更加心痛:风化脱落、烟熏火燎、手划刀刻……自然与人为的伤害令这些绝世的艺术品逐渐凋零。于是,他暗下决心:“不能让它再支离破碎了,不能让它再损毁失散了。”正是在这惊喜和痛心之间,段文杰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莫高窟。
  从1946年开始,段文杰前后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340多幅,创下了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的多个第一。尤其是他所临摹的《都督夫人礼佛图》更是复原临摹的典范之作,称得上传世之作。
  1994年,在段文杰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牵引下,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有来自16个国家的2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变,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时光是英雄的敌人,与常书鸿几乎前后脚来到异乡敦煌的段文杰,还是选择将灵魂留在了守护文明的墓地里。敦煌三危山下、宕泉河边那个不起眼的荒地,他与常书鸿一起开始“守望”——为之奋斗终生、魂牵梦绕的莫高窟。
  
  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的时代瞭望
  
  前辈们安静地离开,后辈们前赴后继地传承着意志。
  “一个原因促使第三代敦煌守护者樊锦诗来到了西部,那就是常书鸿精神。”
  同为杭州人的樊锦诗,经历与常书鸿父子的经历完全不同,但他们来到敦煌、融入敦煌文化后的感受和心态,以至于以后走过的道路却完全相同。二十五岁来到敦煌的她,不久后便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敦煌研究院以她为原型,制作了一个雕像,取名《青春》。
  岁月的磨砺,使原本身体并不好的樊锦诗,变得坚韧而执著。顶着“敦煌女儿”光环的她,也开始为保护文物寻找创造性的方法。站在时代的肩膀上,她创造性地提出了“数字敦煌”的创想。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被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现在,游客“足不入洞”就能欣赏到莫高窟壁画360度的清晰展示,一举解决了旅游开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问题。
  樊锦诗在敦煌一待就是五十年。期间,她曾经与丈夫分开二十三年,二儿子出生五年,才从老家接回身边。最终,丈夫拗不过樊锦诗对敦煌的情,与她一同“腻”在了敦煌。
  日出三危,日落鸣沙,大漠的风沙吹白了樊锦诗的双鬓,但敦煌莫高窟却在樊锦诗和她前辈们的手中,洗尽尘沙,重新容光焕发。
  于右任先生说过:“选择敦煌莫高窟,就选择了牺牲。”
  百年转瞬即过,岁月或许会让文明的守护,多增伤感,那块圣洁的墓园里也许又将不断地竖起新的墓碑吧。时间流逝,但敦煌不会将他们忘却。与那些傲然镌刻于山石间的璀璨壁画一起,每一块立在风中的墓碑都将保存于文明的长河中。
  百年守护千年魂。敦煌壁画背后发生的这些感人可泣的故事,也将为数千年后的“敦煌壁画”,增添许多感人肺腑的传说。
  编辑 刘芳
  
  
其他文献
不知是青藏高原的天,还是青海湖的盐,令青海湖的水蓝得耀眼,蓝得神秘。鸟类在这里栖居,仓央嘉措在这里沉湖,纯净湛蓝的青海湖里,隐藏着几多美丽,几多神秘。    传说,一抹神秘风韵。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文成公主千里迢迢远嫁吐蕃国。一路上顶着酷暑冒严寒,风尘仆仆,整整走了三年。途经日月山口时,文成公主回首长安,思乡情愫悲然而生,禁不住潸然泪下,晶莹的泪珠滚落山下,汇成了
期刊
多年前,敦煌曾是我到达过的最西之地,颠簸几天的行程,在绿皮车上吹着西域的风,看着窗外的景色一点点由绿变黄,由熟悉变辽阔。我们用铅笔在地图上一点点画出走过的路程——几乎横跨了大半个中国,耳朵承受着青藏高原带来的高度压力——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湖会让刚到那里的人们耳朵像塞了一团棉花,在莫高窟,我们的电子设备都被暂时没收——我们只能用眼睛记录那些斑斑风痕却也掩盖不住色彩的艺术奇迹。  是的,这里是
期刊
[摘 要]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中人地关系在不断地演化,在梳理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文章构建都市近郊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发展人地关系嬗变概念模型,挖掘旅游驱动型乡村振兴的演化过程、驱动要素和内在机制。结果显示,都市近郊传统村落的乡村旅游嬗变分为3个阶段:原真性阶段、变异性阶段和创意融合阶段;居民主体逐步从原生性农民,逐步向仿生性市民演变,最终成为回归性居民;旅游资源客体从原生性的旅游点逐
期刊
[摘 要]贸易效率是评估货物与服务贸易市场开发程度的有效指标,对识别其市场潜力与揭示其全球贸易发展格局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文章以2011—2017年我国入境旅游118个客源地的年度数据为样本,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别引入7个自然因素和8个人为因素作为贸易引力模型和非效率项的解释变量,采用STATA 15.0进行估计。结果发现:我国入境旅游贸易效率总体均值为0.5989,效率损失较大,且
期刊
其实,鸟岛是两个岛,一个叫蛋岛,一个叫鸬鹚岛,看到名称自然可想而知。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海西山地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0.11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7.6米。岛上鸟类数量多,五、六月份的时候,岛上有棕头鸥、斑头雁、鱼鸥、鸬鹚等近百种鸟,最多的时候达到16万多只。在蛋岛,四处散落着数量惊人的各色鸟蛋,这些蛋是到鸟儿们的希望。其实来到鸟岛,
期刊
伫立三江源头,感受它不动声色的力量。  容颜易老,而江河永远不老。     打开一张中国地图,目光聚焦西北。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有一块迷人的土地。三条孕育华夏文明的大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从这里发源。滔滔江河之水奔流入海,养育着下游超过六亿的人口。  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同时,这里还扮演着中国和亚洲最主要的
期刊
[摘 要]成年子女支持父母出游在我国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但这种支持行为产生并重复延续的内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该研究通过对31个受访者的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探究我国成年子女支持父母出游现象,以子女的多重期望、行为限制、支持行动、行为反馈和行为功效为5大要素,構建了中国成年子女支持父母出游的行为机制概念模型,研究发现:子女在多重期望的推动以及5类限制条件的约束下,会从经济、行动和精神3个方面
期刊
如果你曾被电影《可可西里》里那种苍凉纯净的美所震撼,那就不妨打起背包亲自穿越可可西里,去感受圣洁,感受残酷。2010年5月,我有幸与两名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一起来到了这片向往已久的圣洁雪域。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古老而又完整的原始生态环境之一。这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
期刊
[摘 要]旅游产品特点与决策的高投入与高风险性决定了影响旅游者决策的因素众多,现有对旅游目的地决策的研究多关注不同要素对赴某一特定目的地的出游行为倾向的影响,而鲜有关注到旅游目的地决策的过程。文章基于建构主义,运用叙事分析的方法,对基于在线旅游平台大数据筛选出的17位有出境旅游经历的中国千禧一代旅游者进行了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结果证实了目的地决策是一个受决策者所处语境和情境影响的复杂的过程这一观点
期刊
这里拒绝闪光灯,  需要的是来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倾听。    “不得了!比我想象中不知伟大了多少倍。原定计划是来此三月观摩,恐怕留下来半年都还不够 。”  见到敦煌石窟中的壁画,就连国画大师张大千也难掩激动。石窟是佛教建筑的最老古形式之一,发源于印度,大多依山崖开凿,许多石窟寺洞窟密集,常有“千佛”之称。  中国的石窟艺术绵延不绝数千年,雕刻和绘画是最为常见的艺术形式。中国石窟的开凿始于4世纪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