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tc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程是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家长与学校愈发重视对小学生的体育培养。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均相对落后,根本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性教学,这也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跳绳为例,对分层教学的优势进行简要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希望可以实现小学体育的精准教学。
  精准教学是实现差异性教学的必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情况,为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向最近的发展区进步,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班级作为单位进行整体教学,这无疑会超过或者无法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也就不能收获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1 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符合核心素养下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层级,并布置差异化的训练任务,帮助学生制定一个稍加努力就能完成的训练目标,这能够降低学生的锻炼难度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小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能够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体育锻炼并主动锻炼。其次,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的以课堂为单位的整体教学模式,会让一部分体育素质优秀的学生缺乏挑战性,难以激发他们的奋斗欲望;而对于体育素质薄弱的学生,则会认为教学任务过于艰难,教学目标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教学的最终效果只是能够提升一部分学生的体育水平。如果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法,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差异性的练习内容,帮助学生制定适合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走访不難发现,很多小学生的体育锻炼都局限在体育课堂中,也就是说体育课堂是他们锻炼的主要场所,在生活中很少积极的开展体育锻炼,而且锻炼时间也远远小于教学指导要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自主锻炼欲望低落;二是学生对自己的锻炼计划感到迷茫,不能合理布置锻炼任务。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分层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观察不同层级学生的训练内容与训练方法,积累更多经验,为课后自主制定训练内容提供参考,这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
  2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1 深入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设计
  对学生的情况摸准摸透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以跳绳为例,教师一定要清楚的知道每一位学生的跳绳基础和跳绳能力,明确他们的薄弱环节和特长,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够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值得一提的是,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够单纯的依靠测验成绩,而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全方位的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确保将学生分配到最合适的层级中。
  例如,在进行跳绳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花样跳绳、双人跳绳等教学内容明确学生的跳绳基础、跳绳速度以及体能等,然后综合分析学生的多种因素将其分配到合适的层级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全部学生分为三个不同层级:能力拔高层、培优层与基础层。拔高层对应着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能力拓展的锻炼内容,例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提高跳绳速度、加深花样跳绳难度等;培优层对应着班级内的绝大多数学生,这部分学生跳绳能不相上下,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要侧重于对这部分同学的强化训练,引导他们朝向能力拔高层发展;基础层对应着跳绳能力较弱的同学,这部分同学的跳绳基础并不稳固,甚至没有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进而不断提高跳绳速度。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层级的学生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实现班级整体跳绳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短绳速跳时,教师在讲解了基本的跳绳要领后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必定有一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快速掌握了跳绳方法,也必定有一部分学生依旧茫然无措,速度无法提升,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表率作用,让小学生留心观察身边跳绳好的同学,并且深入思考他为什么跳得快、失误少,以此为鉴找到自身的不足,基础好的同学也要及时分享动作心得,帮助班级同学共同进步。
  2.2 利用情境教学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分层
  小学生活泼好动并且思维活跃,为了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跳绳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利用不同的问题情境,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教师也可以利用情境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分层,让小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激发学习内驱动力,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例如,在进行竹竿舞跳绳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前浏览竹竿舞教程视频,并在课堂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脚能够快速躲避竹竿不被竹竿夹住?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在讲解完基本的动作要领后,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竹竿舞跳绳练习,用跳绳代替竹竿。拔高层的同学很容易在训练中找到竹竿节奏,并将经验及时分享给其他同学;对于培优层的学生来说,在教师的稍加点拨后,也能够理解竹竿舞的教学本质;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跳绳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可以适当放慢跳绳速度,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强化训练。
  2.3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目标分层
  对学生分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设计与自身能力相符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范能力范围内,以最好的学习状态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那么必定会超出或者无法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会影响班级学生的整体进步,那么分层教学就失去了原有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教学目标就是需要掌握基本的跳绳方法和跳绳要领,通过跳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体育基础,这有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和畏难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培优层的学生来说,在掌握基本跳绳要领的基础上,教师要适当训练他们单脚跳绳以及行进间跳绳,强化他们的跳绳技能;对于能力拔高层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花式跳绳,并留给学生充足的练习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进行跳绳的探索与创。总的来说,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跳绳动力、明确训练方向,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跳绳训练中来。   例如,教师在进行跳绳的八字接力训练时,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有哪些八字接力的制胜法宝。有的学生认为应该让中等个子的学生排在第一位,小个子的学生排在最后一位,这样不容易出错;有的学生认为在接力训练时旁边的同学不应该大声加油,因为加油的声音会导致同学分心,而且声音节奏与跳绳节奏并不一致,所以更容易出错。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同时教师也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如果一些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但是他们的聆听节奏能力与思维能力很强,也可以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构建完善的评价模式,为分层教学提供动力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能够帮助小学生明确体育训练的优势与不足,帮助他们找准训练方向,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中曾明确指出:教学评价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元化、动态化、过程化的评价体系,并且以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作为评价的出發点。首先,评价语言要以激励为主。对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要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帮助学生克服在体育运动中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建立向困难挑战的勇气,从而实现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动学习;其次,评价要重过程,轻结果。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训练时,要重点关注小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训练方法,注重对过程的培养,要做到重过程,轻结果,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确保分层教学能够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为小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积极在课堂中发现小学生细微的进步之处,并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小学生建立体育自信,激发体育兴趣,最终促进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跳绳练习中,跳绳技巧和跳绳速度只是教师评价的一个方面,教师更应该看重学生在练习跳绳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以他们的努力程度,并对此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能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爱护,从而激发内驱动力,激发出更好的学习状态。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已经成为核心素养教育下的必然选择,分层教学的优势也日渐明朗。这就说明这也就说明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分层教学法有着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并能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分层教学策略,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层,然后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科学的分层教学目标,最后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体育潜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达到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区域性中心医院住院医师进行急救规培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60名来自于不同区域性中心医院的住院医师,分别采用OSCE项目和标准指导下的重技能为主教学方式(30人)和传统面授方式(30人)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按统一标准进行考核并进行比较.结果 OSCE项目和标准指导下的重技能为主的培训组学员的心电图、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考核和执业医师考试成绩优于传统面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1年4月7-9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等承办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15场——临床分子诊断暨第二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此次会议规格高、规模大、意义重大。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副院长樊代明、秘书长白玉良以及重庆市副市长吴刚、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尚红、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雷寒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讲话。
期刊
体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很容易受伤,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差,好玩,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受伤的几率非常大,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重安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体育教学也受到了高度关注。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学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对相关学科特别是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通过分析我国实验动物学课程建设的现状,结合实验动物学学科的发展,联系医学院校相关学科的特点,就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建设作了一定的探讨。
遗体捐献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但目前其情况不容乐观。通过对重庆市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及随机访问,了解现阶段制约遗体捐献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类似的无偿献血活动的开展,从中寻求同类公益活动的开展经验,进而促进遗体捐献相关工作的完善。
提出了逆向职业教育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该模式增进了其对于这一领域工作的了解,并促使更多的学生愿意今后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同时,通过对上海市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负责人的调研,了解其对于学院毕业生的评价,并获得公共卫生人才所必备能力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培养公共卫生人才。
根据小儿神经专科进修医生自身的特点和进修目的,结合医院和科室的师资、设施以及病员优势,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尤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临床与基础理论知识的融会提高;提升临床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医德医风培养和医疗法规学习。全面提高小儿神经专科进修医生的临床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取得了良好效果。
体育教学应贯穿于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体育教师通过趣味、有效的教学措施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新课改背景下,在开展体育教学方式创新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体育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对创新方式和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体育教学也进行了一
2010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召开。在公布的“2009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共有13种入围,包括:《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
期刊
调查医学研究生的时问管理倾向,为科学有效地培养医学研究生提供参考。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774名2009年选修压力应对课程的在读医学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来自农村、县镇、城市等不同生源地研究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研究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研究生时间管理方面的培养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