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普惠养老: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但是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仍需要相关法律的保驾护航
  
  中国自古就有“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传统社会理想,但在政府把农民养老纳入责任义务的范畴之前,这只能是无法企及的梦想。在国庆60周年到来之际,这一梦想开始照进现实的曙光。
  8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中国农民年满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国家先选择10%的县(市、区)试点,然后全面推开。据悉,试点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启动。
  “有‘新农保’之称的农民普惠式养老,较之上世纪90年代‘老农保’的农村养老保险,最大的亮点是中央财政出了钱,目前的方案,基础养老金是每月55元。起点虽不高,但力求低水平广覆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现在各地申报试点的积极性非常高,试点有望超过10% 。
  
  破茧而出
  
  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酝酿已久。
  早在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曾指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与准备,2008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我国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指导意见》上报国务院审批,指导意见体现了“会安排部分中央财政,用于农民养老保险”的主导思想。
  2009年6月底,国务院召开常务工作会议,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老有所养”的新农保体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表示,该政策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30多年,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社科院对此的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家庭规模越来越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家庭结构还呈现出以核心化家庭为主,小家庭式样日益多样化的趋势,比如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正在构成中国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
  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农村老年人的冲击显然更大。
  唐钧也表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的青壮农民工填补城市劳动力短缺,使得中国社会老龄化的不良后果,基本上会落在农村。估计大概10到15年之间,农村的养老问题就会更加凸显出来。
  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据农业部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农民还将以每年850万的速度向城镇转移,预计今后20年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将达3亿。
  “养老保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对所有国民实行普惠本身就是该制度的一种内在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小映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农村“补贴”城市多年后,国家把农民养老纳入责任义务的范畴也是理所当然的。
  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2亿,而此前中央财政对农民养老的投入几乎为零。
  从经济实力和财力角度讲,中国已经具备了对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的物质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秦中春研究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08年,中央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6000亿,较之上世纪90年代实行“老农保”时每年4000亿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
  曾设计和推进“老农保”制度的唐钧表示,当时设计让国家财政投入是不现实的。民政部从1990年开始在部分农村地区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两年后向全国推广。高峰时全国大约有8千多万农村人口入保,但这一数字从1998年开始下滑,目前只有5千多万人,停滞不前。农民中断投保的原因是集体补助、国家政策扶持难以实现,致使绝大多数参保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社会保险演变为个人储蓄保险。
  
  制度尚需继续完善
  
  即将试点的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究竟如何设计?面临哪些现实考验?会否像“老农保”一样停滞不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媒体宣传部门对此问题给予《中国新闻周刊》的回复是,具体实施细节尚在探讨之中。
  不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前述会议上介绍,“新农保”较之“老农保”最大的区别,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55元,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缴费以当地县级行政区上一年农民人均收入为缴费基数,原则上费率为4%
其他文献
来自192个国家的普通民众与政府首脑齐聚哥本哈根。12月上旬,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召开。这是人类为了拯救自己而进行的一次超大规模的集会    走进贝拉    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全球与会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在哥本哈根最大的会议中心——贝拉中心召开。丹麦人为了这个全球性的会议,似乎为可容纳1.5万人的贝拉中心准备好了一切可想象的措施。可是,开幕当天到场的3.4万人用超出一倍多的数字挑战
广州内涝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憧憬巴黎可通车舟的地下排水系统。而专家认为,排水系统建立在城市可控性之上。巴黎百年前的设计是基于对城市百年后发展的一个合理预期,而对于中国大多城市而言,城市发展是难以控制的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   这首代代传唱的民间童谣曾是广州人儿时的集体记忆。水浸,这个似乎专门为广州发明的词汇,如今再次被高频率提及时,却并没有唤起人们的美好回忆
几乎在转眼之间,被众多弟子奉为神仙的李一,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江湖骗子。在此之前,他的身份不可谓不尊贵:重庆北碚缙云山绍龙观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道家养生委员会主任,以及重庆市政协委员。令人难以想象,在这些耀眼的光环的背后,他其实是一个玩魔术的小混混,表演的“通电疗法”和“水底闭气”,是毫无技术含量的骗局。  打假是媒体喜欢干的事情,往往成为一场舆论狂欢。不过每一次狂欢过后,我们都
一个巨大的不锈钢人体雕塑,双膝跪地作出叩头的姿势。转到身后是那张熟悉的玩世泼皮的笑脸——艺术家岳敏君的著名符号。从这个泼皮笑脸人的腋下望过去,三个换班的执勤武警正在互相敬礼,其中一个对着门外的车辆做出禁止的手势。  这是8月18日的中国美术馆门口。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被驱逐、被怀疑、自我挣扎和市场成功之后,终于昂然进入了由国家机器把守的国家级美术馆。    一次意义大于内容的展览    岳敏君这个巨
——专访“南澳一号”水下考古队领队孙键    孙键,男,45岁,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水下研究员。1987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进入国家历史博物馆做文物征集工作。1994年开始从事水下考古工作。10余年来曾参加过辽宁绥中元代沉船水下考古、福建碗礁一号水下考古、西沙华光礁水下考古、广东阳江“南海一号”水下考古。孙键是此次“南澳一号”水下考古队的领队之一。  中国新闻周刊:此次“南澳一号”水下考古与我国
雨果是个下水道的观察者,他说,下水道是个愤世嫉俗者,它控诉着世间的一切。   如今,南方暴雨成灾,现代城市显得尤其脆弱,我们通过来自广州地下的控诉,看到了这个城市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的良心和智慧。与日新月异的地上世界相比,这个城市的地下世界更像一个积重难返的病人,而且被我们时常忽视。   政府9亿元治理“水浸街”的效果,已被广为质疑。百年一遇的雨灾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常年积弱
谁有合法持有枪支的权力?这些公务用枪的管理又存在什么漏洞?      在中国——这个武器管理最为严格的国家里,枪支仍在威胁着人的安全。  危险一方面来自 “黑枪”——私造或私藏的枪支,2006年6月到9月,公安部在全国开展的集枪治暴的行动中收缴了11.7万支,这超过了一个集团军拥有的枪的数量;另一方面来自“明枪”——那些公务用枪,因为保管不善丢失,甚至成为最有威慑力的作案工具。  1996年颁布的
在一份稳定的工作之外,再谋一份自己喜欢的第二职业,这已经成为一些白领的生活方式。而这份第二职业到底算工作还是算玩乐,身处其中者也往往难说清楚。他们清楚的是,在这另一份职业中,可以寻获一种久违的自由与从未体验过的人生——一种在职业中玩乐的人生,于是,有人给取了个名字叫做“职玩”,而这些兼职的白领们则成为了“职玩”者。    电视是生存 电影是理想    大学毕业15年了,李东说他在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
自陈水扁竞选“总统”的那一天起,围绕扁家族及其亲信的涉案,明里暗里的司法和政治斗争一直在持续。起诉,只是新一轮攻防的开始    陈水扁又重出江湖。  8月12日下午3时1刻,特侦组的新闻记者会一如预期,宣布了将陈水扁等14人提交法院起诉的消息。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此前一晚,特侦组灯火通明,检察官赶写起诉书至凌晨才陆续返家,而“检察总长”陈聪明在12日上午还亲往特侦组,为侦结前的最后两个问题做定
“我们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可以分给13亿民众。”11月5日,在“财新峰会”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语出惊人。  许小年的话再次挑起人们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注的神经,在经过长达三年的“折中”“平衡”的博弈之后,央企红利的“提比”“扩围”之争已见分晓。  1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将五个中央部门(单位)和两个企业集团所属共1631户企业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