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变不离其宗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常教学中,常有语文教师因忽略文本体裁特征,导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有所偏颇。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均会出现人物描写,然而其解读方法与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小说教学必然需要依照小说的文体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小说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挖掘小说主题,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关键词】剖析;人物形象;奥楚蔑洛夫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如何探究小说主题,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是小说教学的重点目标。因此,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感知情节,细品描写,理解人物,探究主题。
  一、情节是土壤
  人们常说,故事情节是人物形象成长的土壤,因此,我们在理清小说情节后,可以初步认识到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特点,可以通过理清他在处理狗咬赫留金这一事件上的反复变化,感知其形象特点。奥楚蔑洛夫对“狗咬人”事件进行了六次评判,每次均是因为狗主人身份的变化导致判定结果的不同:当得知是将军或将军哥哥家的狗时,便表扬狗的伶俐、聪明,怪罪赫留金是敲诈行为;当得知不是将军或将军哥哥家的狗时,便认定这条狗是一条野狗,要弄死狗,要重罚狗的主人。六次判定,五次变化,可见,奥楚蔑洛夫是一个多变的警察。若再深入分析奥楚蔑洛夫多变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我们便能认识到奥楚蔑洛夫的多变其实是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表现。
  二、描写是表现
  通过情节认识人物或许还只是停留在表层,难以让学生深入感受、深刻理解人物形象。如何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人物形象?这就需要细细品味人物描写。有关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及相关细节描写,是人物形象的生动表现,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此,在小说教学中,应细细品味有关人物的外貌等五種人物描写,这样既可以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深刻理解人物特征,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学形象审美享受。《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每次要改变处理结果时,作者契诃夫对其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充分展现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如第二次处理狗咬人事件时,奥楚蔑洛夫这样说,“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你那手指一定是给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学生在细细品味这段关于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描写时,对奥楚蔑洛夫的认识会更进一步,原先只是觉得他多变,这里还能感受到奥楚蔑洛夫的“善变”,当奥楚蔑洛夫听说这条咬人的狗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一是紧张,因为刚才的判定是弄死狗,惩罚狗的主人,此时,奥楚蔑洛夫担心席加洛夫将军知道他刚才的处理结果,因此,说话时断断续续,心虚出汗,让叶尔德林帮他把大衣脱下来。其实,这是用“脱大衣”的方式化解自己的“错误判案”,此时他既心慌又故作镇定,因为他深知越是有麻烦越是不能乱的道理。二是尴尬。刚刚才判定要弄死狗,要惩罚狗的主人,要给赫留金主持公道。若立马“翻案”,不仅显得唐突,而且会暴露自己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因此,奥楚蔑洛夫通过脱大衣来缓解自己的尴尬局面,同时为自己下一步的判定思考与自圆其说延续时间,前面的话语是为“你那手指一定是给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作铺垫,由此可见奥楚蔑洛夫的圆滑与“善变”。细品人物描写可以更加细腻而深入地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三、人物是缩影
  人物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物,人物形象的特征必然刻下社会与时代的烙印,因此,认识人物形象的特点,意味着形成人物形象特点的社会特征也初露雏形。小说中人物形象只是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一个代表,小说家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塑造典型人物。一些经典人物形象一般是众多形象的融合,而非一个独立的自然人。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解读小说的重要过程之一是通过理解人物形象特点,并深入分析人物特点和人物命运形成原因,从而认识小说主题。《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圆滑善变、趋炎附势,折射出当时跟奥楚蔑洛夫身份或一致或不一致的人身上可能全具有一些这样的特点。人物的特征形成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因此,透过人物形象可以了解小说的社会背景,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像《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折射了沙皇警察的特征:圆滑善变、趋炎附势、媚上欺下。如果进行深思:是什么原因让奥楚蔑洛夫一样的警察变得如此圆滑善变、趋炎附势、欺上媚下呢?学生不难想象到当时的社会环境:1884年,俄国处于沙皇黑暗统治下,为了强化反动统治,沙皇政府豢养了一批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爪牙。作者塑造“变色龙”这一人物形象,其目的不仅是讽刺一个普通警察,而且是为揭露沙皇的黑暗统治。
  人物形象是打开小说主题的一把钥匙,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核心过程。它包括提炼人物形象特点,剖析人物形象特征。在小说教学中,对故事情节进行整体感知,对人物描写进行反复咀嚼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特征。理解人物形象不仅需要认识形象特征,而且需要探究人物特征的形成原因,从而挖掘出小说主题。
  附 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初中生学习动力源缺失原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C—c/2016/02/49)。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在高考成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而语文作文教学也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改善作文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应试能力,甚至学生未来的审美能力等都具有关键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现状,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
有一些中国人并不了解和喜爱的项目,只因为它是奥运设项,我们都要插一脚。比如板球,2010年广州亚运会特意为这项目盖了一座场馆,亚运会之后基本上废了。还有壁球,据我所知中国壁球队都是羽毛球运动员转项,是一种内部消化的辦法。  对于这些没有根基也没有市场的项目,最初我们只是想占个位子,看看有没有机会更进一步,最差也能提升一点普及率。夺金这方面,我们有优势项目,轮不到用板球、壁球、藤球等一些很少听说的小
【摘要】各类的文学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人们长时间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他的思想以及文学性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文学作品。阅读名著能够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扩散自身思维,熏陶情操,增强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本,增强了学生将口语向书面语言的转换速度,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学会写作,乐于写作。  【关键词】阅读名著;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
还记得“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吗?如果演奏古典钢琴曲目,当代的理查德?克莱德曼很可能比不过19世纪的钢琴大师弗朗兹?李斯特,但是理查德?克莱德曼避开厚重的古典钢琴曲目,而专门打理轻快的流行钢琴乐章,从而赢得了大众的喜爱。《水边的阿狄丽娜》《秋日私语》《星空》那些脍炙人口的流行名曲谁人能忘?因为细分了“古典”与“流行”,理查德?克莱德曼获得了成功。  当来到中国时,理查德?克莱德曼又对“流行”进
【摘要】小学阶段,写人叙事类文章占的比重很大,这类文章首要价值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品析。教师要引导孩子细细品味人物的语  言、行动描写,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特点,读出人物形象。其次,要学习作者写人叙事的方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中,孩子经历思维碰撞反转、潜心会文朗读、迁移训练表达的过程,能够触碰人物心灵,品悟人物形象,习得人物写法。如此深度阅读,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语言发展
李凌海在外漂泊数十年,挣了好多钱。那一年他叶落归根回乡养老,选中村中一块儿风水宝地要盖一幢大房子。大房子雕梁画栋很是气派,唯一让人感觉格格不入的是与整体极不协调的宽大屋檐——这座大房子的屋檐比一般人家的屋檐长出两倍还多。工匠们对富豪李凌海的审美很是不解,但等到他们清楚了李凌海的想法,不由得肃然起敬,全都竖起大拇指。  李凌海说,宽大的屋檐可以使无家可归的人在下面躲避风霜雨雪。  李凌海的话被工匠们
【摘要】当下,“微”元素正逐渐占据我们的生活,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课等的兴起,使我们进入了“微生活”时代。它正在悄然无声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它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微课这一新型课程资源的使用,必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冲击,为课堂教学带来别样的风景。课改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新要求表明了微课将是流行所向、大势所趋,但是在微课前景一片大好的当下,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与挑战,值
【摘要】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改革节奏,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  出发,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体现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构建高效的课堂环境。教师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了解他们每个阶段不同的语文学习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体现教学方法多元化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探究如何有效发挥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摘要】创新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是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现”“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亚里士多德),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不会提问的学生不会是学习好的学生,更不可能成为创造型人才,“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可见,让学生大胆、勇敢地提出疑问是多么
【摘要】移动学习、微型学习是近年兴起的一些学习模式,目前对该模式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普通正常人领域。本文将从特殊教育领域探讨将移动微型学习法应用到随班就读自闭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本文分别阐述了移动微型学习和自闭症学生的特点,并提出了移动微型学习法应用到自闭症学生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移动学习;微学习;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