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僧兵的英雄传奇和民族精神寓言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湖南省文联和湖南省戏剧家协会联合推出了两集广播剧《铁槟榔》,尽管是作为主旋律打造的献礼作品,但是该剧所取得的艺术成果是不容忽视的,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结合较好的作品。该剧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湖南广播电台播出后,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一、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佛教传入我国后,以达摩为祖,历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六代,禅宗遂成为中国佛教主流。《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第十”称这是,“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后又有称达摩祖师为“一花”,禅宗的五个流派即伪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为“五叶”的。不管哪种说法,意即禅宗经过曲折发展,最终获得圆满结果,在华夏大地上广泛流传开来,势不可挡,盛极一时。孰知千年之后,在湘潭地界涌现出一支英勇的僧侣兵,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传奇。为纪念他们的历史功绩,今有广播剧《铁槟榔》问世,很好地回应切合了佛祖东渡,开花结果的开谕,为佛门再上一道金字招牌。人民总理周恩来就曾为其题过“上马杀贼,下马学佛”八字,由此可见一斑。
  这部广播剧何以取名《铁槟榔》?原来是因为这部剧的主角,领头的和尚马阳德外号就叫“铁槟榔”,他戴的是一串槟榔佛珠。此其一。其二,是因为他的经历和性格。湘潭人爱嚼槟榔,世代以来形成“槟榔”脾性。遇到伤心事,嚼一口槟榔,就挺过去了。因而赋予了“槟榔”坚挺的文化寓意。马和尚就是这么一枚响当当的“铁槟榔”。他是地道的湘潭人,父母早年死于日本浪人毒手。于是投在南岳觉悟大师席下,一边勤奋礼佛,一边潜心习武,矢志复仇。1940年,当日本铁蹄践踏家乡厚土、无恶不作时,他忍无可忍,怒火中烧,不计身家性命、不顾个人安危,带头拉起抗日救亡队,几次痛击日本鬼子,大快家乡人心。他成为卡在日本龟田司令口中吞不下吐不出、又辛又辣劲道足的“铁槟榔”。
  另外,剧中人人都是“铁槟榔”。先是有马和尚师弟义真,因亲人全都被日军飞机炸死成了“铁槟榔”。后来有一向胆心怕事、个性软弱的大师兄弘莲,也因方丈师傅被龟田烧死,而义无反顾发誓要成为“铁槟榔”。方丈师傅更是一枚不折不扣的“老槟榔”,他以达摩祖师降妖伏魔、护法成佛晓谕成立“抗日僧侣队”的合法性在先,起到号召作用,以“杀贼不是杀生”同龟田辩论拖延时间,为359旅顺利过江北返,而舍身成仁在后,着实感人至深。剧中更有一枚运筹帷幄、美丽神奇的“女槟榔”,她就是“湘中抗日救亡指挥所”负责人湘菱。抗日僧侣队就是在她的带领下,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影响,打出了百年功勋。
  由此可见,全剧通过语言和声音媒介,把这佛门师徒4人和红军传奇湘菱全都塑造成为了铁骨铮铮的“铁槟榔”形象。“铁槟榔”在剧中被赋予成为一种“坚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符码。“铁槟榔”精神,就像月映万川一样,在他们五位主角身上闪耀,这刚好构成一幅“一花开五叶”图案。是巧合,还是构思?广播剧《铁槟榔》主旨如此凝练集中,并一以贯之,线索清晰,同时还是一部表现抗日民族精神的寓言,其艺术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二、说白以说书,情真意又切
  《铁槟榔》全剧共有14次说白。说白是广播剧帮助听众了解剧中情景和人物的动作状态的解说,一般以客观冷静叙述居多。但是《铁槟榔》的说白全部是以说书的形式来替代的。不仅交代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预叙,设计悬念,增加剧目的吸引力,而且加以评述,把对乡亲的爱,对日寇的恨,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很好地增加了剧目的感染力。其情真意切的表现力丝毫不亚于人物对白产生的效果。在听《铁槟榔》的时候,不由你不有时潸然泪下,有时咬牙切齿,有时义愤填膺,有时扬眉吐气,这很大一部分情绪体验,实际就是以说书来说白产生的艺术魅力。
  在上篇“巧取宋家枪”后的说白是这样的:“方丈作法,湘菱帷幄,马福运筹,终于赢得这场特殊战斗。尔后武装起来的僧侣游击队,逐渐壮大,发展到了300多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巧战饶笋岭,智取杨梅洲,横夺潭衡路,消灭鬼子800多人。从此,铁槟榔的名声大振,鬼子闻风丧胆。且听:游击队有个铁槟榔,大智大勇抗倭狼。麻雀战、破袭战、辣椒战、石灰战,左一战、右一战,战得鬼子心打颤。”我们看,这段说白,采用的是典型的传统说书方式,那就是对历史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作出评说。当然,在听到如是“声情并茂”的评说时,我们感觉是相当过瘾的。同时这也是一次很好的艺术尝试和突破,在广播剧里,把红色革命题材和传统说书艺术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做好头和尾,裁剪见匠心
  《铁槟榔》的结构也非常巧妙。除了上文说到的以“铁槟榔”的文化和精神寓意来贯穿和统领全篇之外,该剧在选材和取舍上也是非常见功力。剧目时长90分钟,分上下两篇。实际上各篇重点只讲了一个故事。上篇讲的是“夺枪”的故事,下篇讲的是“过江”的故事。两处虽然没有直接写到激烈的战斗,但是却把铁槟榔游击队的大智大勇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展露无遗。“夺枪”之前交代敌机轰炸的惨绝人寰,“过江”之时龟田焚烧的惨无人道,都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铁槟榔的英勇。主题一样得到体现,只是这样安排,更加注重详略和轻重的处理,更加符合广播剧的体裁要求,显得结构简单而包容丰富。
  另外,该剧把“智取杨梅洲、奇护达摩石”这个故事放在上下两篇中穿插来讲,上篇设悬念,下篇有呼应,显得有伏有起,脉络清晰,结构完整。而把巧战饶笋山、横夺潭衡路等战事,只点不讲,既激发读者兴趣,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这是深谙“留白”之道、得布局之机的。全剧首尾呼应、中间荡开一笔,结构匀称而又跌宕起伏,情节紧凑而又充满生气,不失匠心独具。
  四、和尚打鬼子,处处显特色
  一是题材上,抗战打鬼子,该剧写出了传奇色彩,鸭摆迷魂阵、篾片当战刀……和尚上战场打鬼子,还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尚且还建立起一支队伍,那是奇上加奇,奇中见奇,比奇更奇了。打法也奇特:法力胜过刀枪、达摩石显灵退兵、谈佛论道巧掩护……都是借和尚来说事,以传奇为特色。
  二是地域上,湘潭上爱吃槟榔,吃槟榔上瘾。该剧紧扣槟榔来做文章,不仅写出了槟榔的精神气质,还把办槟榔节融进了故事里,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湘潭的民风民俗,突出了地域特色。
  三是文化上,做到了佛教文化、槟榔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该剧很好地解决了三个问题:和尚能不能出现在战场上?槟榔和抗日有什么关系?民众抗战的动力从哪里来?按理说,和尚是出世的,是不会去打打杀杀的,槟榔是世俗文化的表征,出家人和普通民众是走不到一块的,这三者着实扯不上关系。可是,当异族入侵、日寇逼近,家国沦陷、亲人涂炭、性命难保的时候,这三者又有了内在诉求的一致性。民众普遍具有强烈的、要为亲人报仇雪恨的社会心理,僧人要为信仰护法驱魔,日本军队彼时已经成为阻碍他们信仰的最大邪魔,如是那就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对付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把把他们赶出国界,除此没有出路。而槟榔恰巧具有直面痛苦、不惧困难、坚忍不拔的象征意义,能够给予团结起来的僧民抗日救亡队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他们无往而不胜。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佛教文化、槟榔文化、大众文化就能够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显然是符合逻辑和艺术规律的。同时也可以说,这样的融合,是湘潭之幸、民族之幸、历史之幸,也是我们艺术家之幸,因这为我们创作经典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不要忘记,广播剧《铁槟榔》是根据1940年前后,活跃在南岳衡山一带,以马福和尚为首组建的“僧侣抗日游击队”的真实事迹加工创作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文联)
  责任编辑 孙 婵
其他文献
今年的诗歌是好是坏?新诗百年我们如何予以有效地总结和反思?新媒体形成的文本形态(文本电子化)、阅读心态(临屏阅读的即时性快感)和诗歌生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歌文体认知的局限何时才能突破?诗歌如何在分歧巨大的舆论中取得共识?诗歌如何在社会转型的节点上有效地介入公共空间和精神生活?诗歌能在“少数人的写作”与“多数人的阅读”之间取得有效平衡吗?这些疑问让我想到鲍勃·迪伦——“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
期刊
“翠翠”是沈从文《边城》故事里长在山野田间,纯真善良、美丽动人的一位姑娘。1994年,当湖南省歌舞剧院决定将这位大自然的女儿呈现于舞台的那一刻,杨霞就与翠翠相遇在文字间、舞台里,至今,二十二年。不知是翠翠给了杨霞追问生命意义的动力,还是杨霞赋予了翠翠真实生命的氧气。感恩的心、感恩的情、感恩的责,这些简单的词,朴实的语,都已深深地镶入了杨霞生活和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里。  1984年,杨霞从湖南省艺术学
期刊
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70后”作为一种崭新的写作身份标识开始进入文学的内部场域。1995—1997 年《山花》《钟山》《大家》《作家》四家刊物开设“联网四重奏”栏目,推出了三十七位六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的作品。1998年7 月《作家》推出了“七十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小说专号”。这种在市场经济逻辑用力下文学媒介的推介行为,表面上看似一种文学新力量新元素的加入与新变,而其深在的意义却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对八
期刊
说来惭愧,作为研究者,以往我阅读李少白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不多。也就仅止于在高校儿童文学教学中选讲过《猩猩开店》《山大王、海大王》等少数几篇作品,当时的印象是李少白的虚拟性作品处于童话和寓言的中间地带,带有跨文体特色。  此次阅读李少白的系列作品,很快就为他文字里那种清新自然的格调、丰润鲜活的想象、明晰深邃的蕴含所吸引。李少白这次推出的作品有七本之多,涉及了童谣、儿童诗、童话三种体裁。每一门类的创作都
期刊
李少白童谣集中在三本书里:《蒲公英嫁女儿》(2016,248首)、《我把梦儿拍下来》(2014,169首)、《诗路花雨》(2005,96首),三本总篇数513首,重复123首,童谣篇数390首。李少白写作儿童文学的体裁样式多,并都有佳作。这在当前儿童文学界并不多见,尤其是对童谣的写作,和众多的作家区别开来。李少白童谣是湖南童谣乃至中国童谣在当代的代表。还没有哪位作家能数十年来长期坚持写作童谣,并取
期刊
她是一名出色的舞蹈家,曾凭借在舞剧《边城》中对“翠翠”形象的精彩诠释,登上个人艺术生涯的巅峰。她又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领头人,集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以及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她参演和策划、创作的舞蹈作品广为传播,深受好评。提及舞蹈,她深情感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于舞蹈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对于湖南舞蹈的责任与担当。  《创作与评论》:众所周知,您策划
期刊
杨霞并非出生于艺术世家,她的父亲1950年代初毕业于广州中山医学院,一生行医,治病救人无数。在杨霞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对病人非常有责任心的人,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只要有需要,父亲都会义无反顾地出门看病。虽然父亲不是艺术家,但是父亲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杨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对于杨医生来说,他从没想过杏林世家会走出一位舞蹈家,并将中国舞跳出国门,为祖国和家乡赢得荣誉。  杨霞的老家在湘阴,那
期刊
《墨雨》以1920年代大革命时期湖南湘中小镇杨柳镇农民运动激烈的矛盾冲突为背景,“钩沉大革命漩涡中乡土社会无从逃避的撕裂与疼痛”,展现了那场席卷华夏大地乡村革命的残酷与惨烈。它“有一种天机被泄露的感觉”{1},又让人感到谁都逃不掉屈辱的命运。它无论在思想或艺术上都可堪称一部“全景式”的“史诗作品”。  一、历史叙事的乡土风情与史诗品格  《墨雨》是一部政治历史的乡土风俗画。  小说真实地描绘了上世
期刊
主持人语:  在80后青年批评家中,傅逸尘别具风采。他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后来又从业于《解放军报》,特殊的求学经历和职业身份为他的批评奠定了独特的边界,他长期致力于军旅文学的阅读、观察和研究,对当下的军旅文学的创作,尤其是新生代军旅文学有不可置疑的发言权。除此之外,他也汲汲致力于当下文学写作的整体性考察,并将个人的思考和经验的体温带入其批评的实践。傅逸尘的批评既有学理的脉络,又有整全的格局,并以
期刊
中国的先锋派话剧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它不同于荒诞剧的天马行空、逻辑混乱。先锋派话剧源于生活,试图以生活作为角本,还原于生活的繁琐、苦闷、挣扎,来抒发情感,撕开现实的缺口,找到生存的意义。孟京辉《恋爱的犀牛》无论从写作的意旨上还是艺术特色上,都既承接了先锋戏剧的特点,又有创新与突破。  一、“犀牛”的意象:生活中人人都有犀牛的盲目与执着  尽管孟京辉以重笔开场第一幕来描述爱情的期望与美好,然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