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以往教师布置作业,思想观念老化,作业形式单一,作业总量超标,作业难度偏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生发展.旧的作业模式已不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把作业的最终目的归位为“应付考试”,造成作业的布置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应由统一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展个性的舞台。因此布置有效的课外作业是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有效途径。布置课外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反馈途径,为教师进行下一节新内容的教学提供依据。以往布置作业大都是教师讲完后,把书翻到××页××题,并且都以书面为主。从新大纲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来看,这种传统的布置作业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补充。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除向学生布置传统作业外,还做了如下课外作业尝试。
一、布置动手作业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枯燥的物理计算不感兴趣。因此布置课外作业应以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动手作业,通过动手操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如:学生学过米、厘米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各种家具的长短、父母
的身高等,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动脑,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一是小制作作业:新课本演示实验较多,课下,教师能有针对性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如:长度的单位教学后布置学生做一把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米尺;学完变阻器一节后,布置学生用铅笔芯做滑动变阻器等。二是修理作业:即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中的简单问题。如;保险丝的更换;电炉子、手电的修理等。
二、布置课外看书作业
看书作业学生往往将它看成是无作业。实际上,看书并不是随便翻翻,而是要带着问题看,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需要教师根据内容,列提纲,提要求,且适时督促和检查,避免学生把看书流于形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使学生会看书。
三、布置实验课的课前准备作业
实验课学生兴趣是极大的。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实验课前布置学生,为实验做些准备。如:压强一节教学,测人对地面的压强,要求学生测自重和鞋底的面积;做光学实验前,要求学生为实验准备火柴、蜡烛等等。这样一方面促使学生考虑实验需准备哪些东西;另一方面又为课堂实验节省了时间。
四、布置观察、分析作业
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分析和实验为基础。观察分析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观察分析,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布置学生观察分析作业是作业的一部分。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教学,结合课后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一只灯泡、胶木盖、闸刀开关及家中未接电源的电器,回答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是绝缘体。又如第6章电压、电阻教学结束后,布置学生观察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等说明书上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弄懂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等。
五、布置评价作业
评价是评定价值的高低,评价作业是要求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对某件事或某篇文章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每次实验完毕,让学生评价本次实验的情况,考试结束后,让每个学生用简短的几句话评价自己的考试和全班的考试情况或本次考试试卷的难、易及知识覆盖情况。经常评价作业布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且有助于学生识别判断能力的提高。
六、布置书面总结作业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他学科的任务之一。物理教学可结合有关内容布置文字性强的书面总结作业。如:撰写实验报告;一节课后的小结;一章结束整理全章知识等。“百学趣为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而多少年来,我们学生的作业基本上是课堂教学的机械补充和延伸;基本上是书面作业;基本上是抄抄写写。机械重复,缺乏趣味的作业,常常使学生深感厌倦,有的学生往往应付了事,甚至干脆就不做。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些教师布置作业比较随意,经常是下课时或下课前几分钟才匆忙布置作业,有的教师甚至随意翻开课本,让学生从某题做到某题,或今天做单号题,明天做双号题。我们不难想象学生在这种情形下所完成的作业,其质量到底是怎样的。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改变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比如可以是文字式的,也可以是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甚至可以是由学生和教师、家长来共同完成的。作业可以以“练习”“思考”“探究”“小实验”等不同的面目出现。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对学科作业产生了兴趣,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新课程的课外作业改革已成为课程文化的创造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成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深化过程。课外作业不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而且是课程与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业不只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学习,而且是师生、学生之间的形式多样的互动;作业不是惩罚、控制和鉴别学生的手段,而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课外作业必须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致力避免无效作业,努力革除低效作业,切实追求高效作业,在“润物细无声”中撷取提高质量之硕果。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布置动手作业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枯燥的物理计算不感兴趣。因此布置课外作业应以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动手作业,通过动手操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如:学生学过米、厘米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各种家具的长短、父母
的身高等,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动脑,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一是小制作作业:新课本演示实验较多,课下,教师能有针对性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如:长度的单位教学后布置学生做一把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米尺;学完变阻器一节后,布置学生用铅笔芯做滑动变阻器等。二是修理作业:即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中的简单问题。如;保险丝的更换;电炉子、手电的修理等。
二、布置课外看书作业
看书作业学生往往将它看成是无作业。实际上,看书并不是随便翻翻,而是要带着问题看,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需要教师根据内容,列提纲,提要求,且适时督促和检查,避免学生把看书流于形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使学生会看书。
三、布置实验课的课前准备作业
实验课学生兴趣是极大的。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实验课前布置学生,为实验做些准备。如:压强一节教学,测人对地面的压强,要求学生测自重和鞋底的面积;做光学实验前,要求学生为实验准备火柴、蜡烛等等。这样一方面促使学生考虑实验需准备哪些东西;另一方面又为课堂实验节省了时间。
四、布置观察、分析作业
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分析和实验为基础。观察分析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观察分析,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布置学生观察分析作业是作业的一部分。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教学,结合课后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一只灯泡、胶木盖、闸刀开关及家中未接电源的电器,回答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是绝缘体。又如第6章电压、电阻教学结束后,布置学生观察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等说明书上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弄懂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等。
五、布置评价作业
评价是评定价值的高低,评价作业是要求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对某件事或某篇文章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每次实验完毕,让学生评价本次实验的情况,考试结束后,让每个学生用简短的几句话评价自己的考试和全班的考试情况或本次考试试卷的难、易及知识覆盖情况。经常评价作业布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且有助于学生识别判断能力的提高。
六、布置书面总结作业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他学科的任务之一。物理教学可结合有关内容布置文字性强的书面总结作业。如:撰写实验报告;一节课后的小结;一章结束整理全章知识等。“百学趣为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而多少年来,我们学生的作业基本上是课堂教学的机械补充和延伸;基本上是书面作业;基本上是抄抄写写。机械重复,缺乏趣味的作业,常常使学生深感厌倦,有的学生往往应付了事,甚至干脆就不做。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些教师布置作业比较随意,经常是下课时或下课前几分钟才匆忙布置作业,有的教师甚至随意翻开课本,让学生从某题做到某题,或今天做单号题,明天做双号题。我们不难想象学生在这种情形下所完成的作业,其质量到底是怎样的。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改变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比如可以是文字式的,也可以是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甚至可以是由学生和教师、家长来共同完成的。作业可以以“练习”“思考”“探究”“小实验”等不同的面目出现。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对学科作业产生了兴趣,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新课程的课外作业改革已成为课程文化的创造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成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深化过程。课外作业不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而且是课程与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业不只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学习,而且是师生、学生之间的形式多样的互动;作业不是惩罚、控制和鉴别学生的手段,而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课外作业必须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致力避免无效作业,努力革除低效作业,切实追求高效作业,在“润物细无声”中撷取提高质量之硕果。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