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江格尔”探寻邮政人的脚印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ts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老风口,冬季里平均每月都会出现15天左右的大风日,风区平均风速每秒9米,最高风速高达每秒40米,风速之高,移雪量之大,世界罕见。
  聆听着伟大的民族史诗《江格尔》,徜徉在一望无际的巴尔鲁克大草原,仰望着小白杨哨所威武的哨塔,塔城地区的采访让记者看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听到了至情至性的感人故事,每一段崎岖的道路上留下的是邮政人坚实的脚印。
  勇闯老风口
  “老风口”地处塔城地区西北部,位于额敏县与托里县之间,是塔城通往乌鲁木齐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一处令人生畏的风口。长达20多公里的老风口路段,常常刮起十级左右的大风,夏季飞沙走石,冬季大风则卷着积雪横冲直撞,道路经常被一米以上的大雪覆盖,使车辆受阻,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据史料记载,在老风口,冬季里平均每月都会出现15天左右的大风日,风区平均风速每秒9米,最高风速高达每秒40米,风速之高,移雪量之大,世界罕见。
  5月11日,恰逢难得的好天气,风和日丽,暖暖的阳光照在刻有“老风口”三个字的大石头上。对于老风口难得的温情,常年奔波在这条邮路上的塔城县邮政分公司驾驶员刘壮说,5月份这样的好天气不多见。
  今年48岁的刘壮一直记得一个日子,那就是1994年7月28日,这一天师傅带着他开着邮车从塔城出发,途经额敏交接邮件,再到托里庙尔沟,之后直奔克拉玛依完成单趟邮路,这也是这条330公里长邮路上发的第一班邮车。
  在额敏县交接完邮件后,师傅将车停在马路边,并嘱咐刘壮下车捡些大石头放在车上。为此,刘壮感到很纳闷,询问师傅为什么要装大石头在车上,师傅笑而不语,只是告诉他到时候就会明白了。
  装了不少大石头的邮车显得有些沉重,一路前行来到了即将进入老风口的地方,师傅和刘壮将大石头压在厚厚的篷布上。进入老风口,虽然隔着玻璃,呼呼的大风还是让人觉得压抑,刘壮这才明白师傅的用意,装石头的目的一来是将篷布压好不至于被吹开将邮件刮走,二来可以增加车子的重量,在大风中行驶会稳当些。
  “八九级大风在老风口很常见。”刘壮说,那天他和师傅遭遇的就是9级左右的大风。
  如今师傅已经过世,刘壮在这条路上已经坚守了20多年,小伙子成了中年人,他所驾驶的绿色邮车换了一辆又一辆,车况是越来越好了,可是经过老风口还是不免让他有些紧张,冬季里被困在这条道路上已经不是一次两次,遭遇过多少次生死考验已经记不清楚了,每当过了这里刘壮总是习惯性地和家人报个平安。
  20多年的时间里,无论春夏秋冬,塔城至克拉玛依这条邮路上总是有一辆绿色的邮车行驶在寂静的大山里,风雨无阻。
  绿色边防情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部,是塔城地区的一个边境县,也是全疆唯一的蒙古自治县。在蒙语里,“和布克”意为“梅花鹿”,而“赛尔”则是“马背”的意思。从县城到阿吾斯奇边防连这条总长60公里的崎岖邮路,那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这条邮路海拔高,风沙大,气候异常恶劣。每到冬季,皑皑的白雪经常会将道路覆盖。塔塔尔族投递员也尔兰在这条邮路上已经行走了20年。因为也尔兰、那辆绿色的邮车,阿吾斯奇边防连的官兵们有了与外界接触的桥梁。
  走在这条2010年才修通的公路上,尽管满眼的绿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是随着汽车的颠簸,记者已无暇看美景,感受最多的,可以用几个词来形容:坡陡、弯急、路窄。
  也尔兰带着记者来到边防连队后就开始交接邮件了,时不时有人会停下来和他打招呼聊会天。“这儿离县城远,交通不便,大家需要取邮件或购置生活用品,首先都会想到找也尔兰帮忙,这里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搭过他的顺风车。我们都把邮车叫做‘绿色的敞篷车’。”指导员张鹏告诉记者。
  阿吾斯奇边防连的战士李兵涛原本在乌鲁木齐市服役,2012年他来到了阿吾斯奇,看到连队地处荒凉偏僻,最担心的就是家里寄给自己的东西不能送到。2013年11月20日是李兵涛的生日,妈妈算着日子给儿子寄出了亲手织的毛衣和一些好吃的,想着在生日这天刚好到。20日那天偏偏下起了大雪,李兵涛不时地透过窗户寻找也尔兰的身影,以前都是下午2点左右就到了,可是都4点了还没到,李兵涛想着估计今天是收不到了,于是他就干别的事情去了,没想到快5点时也尔兰冒着大雪送来了包裹,妈妈的祝福温暖着李兵涛的心,也尔兰的情意让他备受感动。
  李兵涛的女朋友也是一名军人,在西藏服役。采访时他开心地告诉记者,女朋友马上就要来连队看他了,来了后他要带女朋友到县城里转转,最先要去的地方就是邮局,因为他要告诉女朋友,每一封充满爱意的包裹、每一封写满思念的信都是从那里寄出去的。
  入伍十多年的老兵齐建天和邮政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小时候他就喜欢集邮,在方寸之间了解了大千世界,如今儿子已经4岁了,身在阿吾斯奇边防连的他没有时间陪伴儿子,但他却为儿子准备了一份颇有意义的礼物,他每年都会让也尔兰帮忙带来一本集邮年册,为孩子珍藏起来,他说这是自己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情牵“小白杨”
  裕民县有178公里长的边境线,共有4条边防邮路。从县城到204边防连是其中一条重要的边防邮路,单程150公里。因为它的终点就是最著名的边防哨所——小白杨哨所。
  从县城出发,一路穿过美丽的巴尔鲁克山,连绵的绿色大草原让人心旷神怡。一个又一个的弯道过去,记者一行人来到了小白杨哨所。“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当年阎维文的一首《小白杨》唱响大江南北,一座远在边陲的哨所从此被人们熟知。小白杨哨所原是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塔斯提边防连的常年观察执勤哨。当年那位拥军妈妈为了鼓励孩子扎根边疆、守好边防而让他带去10株白杨树苗,尽管战士们精心呵护,但是因为哨所干旱缺水,只有1棵白杨树顽强地活了下来,日夜陪伴着守卫边疆的战士们,成为官兵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象征。而这个前沿哨所也由此改称小白杨哨所。
  远远望去,一座周身漆着明亮的迷彩哨楼在绿色山峦的包围下显得颇为壮观,一面迎风飘舞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鲜艳。怀着一种崇拜的心情我们来到哨所,远远就看到了那棵歌里唱着的白杨树。当年的小白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如今,随着新哨所的前移,这个哨所已不再驻防,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无论哨所在哪里,邮政人的服务都紧紧相随。
其他文献
他们用速度换生命,用生命保畅通,一次又一次的抢通了生命救援通道,在抗震救灾一线展现着应急救援国家队的风采。  灾难的到来总是出人意料。在珠穆朗玛南侧地心的一次晃动,引来的不仅是几次雪崩,还有让人山崩地裂的心痛。瞬间,大地无情的震颤摧毁了家园,毗邻尼泊尔的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樟木镇、吉隆县吉隆口岸受灾严重,突如其来的灾情牵动着人心。  地震救援的通知下达后,武警总部王宁司令员、孙思敬政委立即作出重要指
期刊
雨伞、挎包、手机壳、抱枕……一场名为“爱我,你就抱抱我”的微信快闪,超过200 75人次的浏览和转发量,将众多蕴含艾德莱斯元素的创意产品拉进了公众视线。  清晨的吉亚乡十分爽人,没有城市的躁动,感觉弥漫在空气中的,全是绿色植物充满生命的味道。  和田市吉亚利人艾德莱斯手工丝绸厂门前,厂长肉孜麦麦提·麦提吐地正忙着接待游客,每一天他都会这样站在厂子门口接待游客。走进那扇古香古色的木质大门,是分布在小
期刊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唇亡齿寒的道理都懂吧!我是亲眼见证了新疆人民是怎么支援抗战的!年轻人应该多了解了解抗战的历史。”  “你看,抗战都过去七十多年了,现在还有不少年轻人说,新疆和抗日战争没有多少关联,隔得那么远。”卓华说,他一听到这样的言论就很生气,“太无知了!年轻人应该多了解了解抗战的历史。”  学习英语、拉小提琴、用ipad看新闻……  今年87岁的卓华把晚年生活过得时尚而饶有兴致。  5月中
期刊
充满了创造性的劳动,是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段名言:“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轻,去做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么我警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很不幸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的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每逢读到,我总是心怀颤栗的感动。  一个人就像是一粒种子,天生就有发芽的欲望。只要是一颗健康的种子,哪怕是在地下埋藏千年,哪怕是到太空遨游过一圈,哪怕被冰雪封盖
期刊
作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肉孜麦麦提·巴克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在同事眼里的他又是什么样的?他们讲述的故事依然精彩。  5月9日,全国劳动模范、民族团结爱岗敬业标兵肉孜麦麦提·巴克同志先进事迹克拉玛依专场报告会召开。  我叫马晓琳,是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五区采油六班的一名采油工。我们班由汉、维、哈、回4个民族23名员工组成,肉孜麦麦提·巴克是我们的班长。  在旁人眼里,我们班是令人羡慕的中国企业班组
期刊
“我为我们村的村民而来,我的梦想是筹集50万资金为村民修一条防渗渠。”村警孙志博在《中国梦想秀》上为村民成功圆梦。  “村警孙志博在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圆梦成功了,并且获得50万元的爱心资助,我们村修建新水渠有希望了……”这条消息在新疆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托万克格西木艾日克村就像是炸锅一样,成为全村所有农民热议的主题。孙志博和父亲孙建军因此成为全村甚至全乡关注的焦点人物。  为村民修防渗渠赴浙江
期刊
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军人,是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发出的伟大号召。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就是要有面对各种困难不惧艰险、百折不挠、决不懈怠的精神,在各种训练及工作任务中体现军人的身份与职责,是平常的永争第一,是关键时候的豁得出去。  新一代军人什么样?本期策划从部队、武警、边防、消防等一线聚焦那些铮铮铁骨的硬汉,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寻找到了答案。
期刊
在一个幽静的院落里,一位清瘦的老人,用一座个人博物馆,想留住新疆达斡尔族文化的根。  在这座3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里,展台上摆放着许多精美的手工制品。这都是达斡尔人用过的工具和乐器,这些手工模型都是自己做的,共有160多件。  在一个幽静的院落里,一位清瘦的老人,用一座个人博物馆,想留住新疆达斡尔族文化的根。  今年73岁的鄂·富常老人的家是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的一个院落。推开门,午后的小院显得
期刊
有一种大爱叫无声,有一种深情是鱼水。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7月3日9时07分,一场6.5级的地震给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各族群众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但并没有震毁人们对生命的敬畏,没有震裂军民众志成城的鱼水深情。  地震发生后,新疆总队第一时间召开救援部署会,命令驻和田地区的武警五支队、和田支队最大限度地调集近400名兵力,深入重灾区实施救援,担负生命搜救、道路抢通和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活秩序任务。 
期刊
精干的个头、白皙的脸庞,略显文弱的阿德力·哈孜话语不多。捋起袖子和裤管,一道道醒目的伤疤赫然入目,与他平静的外表有着强烈对比。  “阿德力的平静之下是颗激昂的心,挑战越强爆发得越烈。”团长冯啊宁这样评价。无论是训练演习还是比武竞赛,阿德力的“爆发”让每一名官兵都钦佩不已。这种“爆发”,无疑就是虎气和血性,是攻必克,战必胜的顽强信念。  起飞:载着希望的梦想  “阿德力,好样的!咱们全家都为你感到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