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华:见证新疆抗战大潮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33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唇亡齿寒的道理都懂吧!我是亲眼见证了新疆人民是怎么支援抗战的!年轻人应该多了解了解抗战的历史。”
  “你看,抗战都过去七十多年了,现在还有不少年轻人说,新疆和抗日战争没有多少关联,隔得那么远。”卓华说,他一听到这样的言论就很生气,“太无知了!年轻人应该多了解了解抗战的历史。”
  学习英语、拉小提琴、用ipad看新闻……
  今年87岁的卓华把晚年生活过得时尚而饶有兴致。
  5月中旬,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卓华老人的家,此时,卓华正在用ipad看新闻,卓华对时事新闻保持着多年不变的高度兴趣,尤其对中国同日本、美国、俄罗斯这些国家的关系。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唇亡齿寒的道理都懂吧!我是亲眼见证了新疆人民是怎么支援抗战的!年轻人应该多了解了解抗战的历史。”卓华说。
  上街拉募捐新疆老太一次捐出3000银票
  “我是老新疆人,我的曾祖父卓麟举是清兵派驻新疆军队的管带(相当于营长),随左宗棠一起过来的。”卓华说,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已经是第四代新疆人了,记得小时候,他经常到阜康、木垒的城墙上,骑着大炮玩,那些大炮都是清兵留下来的。
  在卓华的印象中,童年过得无忧无虑,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1937年7月,时年9岁的卓华还在阜康上小学,有一天,学校通过有线广播告诉大家,日本鬼子打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家要联合起来,一致抗日!卓华看到了一幅幅描绘日本鬼子杀中国人的宣传画,其中,一幅画深深刺激了卓华年少的心,是一个日本鬼子举起刺刀哈哈大笑,刺刀上,挑起一个中国小孩。卓华说,他当时眼泪都掉下来了,恨不得上前线杀鬼子。
  没多久,学校组织学生上街游行,每人手上拿着一面小旗子,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虽然,新疆离北平相隔遥远,但此时,越来越多的新疆人通过有线广播、报纸、以及满街的游行了解到战争的残酷和紧迫。
  从那时起,卓华每天都在关注抗战的信息:上海813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血战杭州湾……
  随着战火急速蔓延,抗战前线需要大量必备物资,中央政府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为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贡献一切能贡献的力量。
  在卓华的记忆中,大概是1938年秋天,学校组织师生上街拉募捐,号召大家为抗战前线捐款,“我们来到一个店铺,一位小脚老太太,我们就给她讲鬼子是怎么杀中国人的,前线士兵有多么艰苦,大多穿着草鞋,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卓华说,大家说着说着,看到老太太靠在走廊的柱子上,用袖子擦眼泪,老太太问他们,“要捐多少?”卓华他们回答,“根据你的情况来,自愿捐赠,一块钱也不算少。”老太太当时就说,捐3000新疆银票,这个数字把卓华他们吓了一跳,这在当时可是巨款,但老太还是执意捐了出来。老太太说,如果亡国了,这些钱留着也没用,还不如拿出来支援抗战。卓华说,当时看来,那个老太太看起来并不阔绰,那些钱估计是老太太的积蓄了,此举令大家特别感动。
  战火逼近西北 新疆人走向前线
  战火一直在持续,卓华依然每天在关注局势的变化。
  1942年,卓华考上了迪化师范学校(今新疆教育学院),中专学制。
  在卓华的印象中,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来到新疆,有天津的、河北的、还有东北的,有商人也有贫民,一些人拖家带口地跑到新疆就是为了躲避战乱,当时,内地不少城市都沦陷了,有很多新疆人担心,鬼子会不会打到新疆?
  卓华说,记得一个天津人告诉大家,“鬼子号称三个月灭亡中国,真是鬼扯!我从天津到新疆都走了半年,新疆这么大,鬼子来不了,估计走到半道上就要撤了。”
  实际上,鬼子离新疆越来越近了,当时,卓华通过广播和报纸了解到,日军的陆军已经打到了陕西的潼关,日军的空军多次轰炸甘肃兰州的“中山铁桥”,“中山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相继侵占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封锁了我国大部分出海口。西北、西南成为关系抗战全局的战略大后方。作为西北交通枢纽,由新疆入境的苏联援华物资大多经甘新公路运抵兰州集中后,再由西兰公路等转运到各抗日前线。而“中山铁桥”是甘新、西兰两条东西大通道上唯一的一座横跨黄河、连接两条道路的桥梁,其军事、经济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一座为抗日战争提供后勤补给的关键性桥梁。
  抗战期间,兰州不仅是抗战大后方、国际援华物资中转站,而且是中国空军的训练中心之一。为此,1937年11月至1943年6月,日寇对兰州进行了长达6年的疯狂轰炸。“中山铁桥”就是他们轰炸的重要目标。
  “记得1944年,中央在新疆招收1000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青年军支援抗战,要18岁以上,高中学历。”卓华说,当时,他去报名,但因为年龄不够,没被录取,他觉得特别遗憾,最后,他和同学们,以及好多市民在乌鲁木齐为青年军送行,青年军来自全疆各地,各民族的都有,当时,他们是坐汽车到甘肃、兰州、西安、潼关、双十堡,最后再到四川等抗战前线。那时候,太平洋战争还在持续,日本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大家都觉得战争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胜利在望。
  送钱送粮送马,新疆人民倾力支持抗战
  1945年1月,毕业后的卓华被分到了直属中央“联合勤务总司令部驻新疆供应局”,主要工作任务是:为抗战前方和各战区筹集各类物资并转运到战区各地。
  供应局缺少文职人员,卓华一进去就任文职官员,少尉军衔。当时的局长是郝家骏中将,组长是曾凯少将。新疆供应局下属三个分局,即南疆分局,驻地阿克苏。迪化分局,驻迪化(今乌鲁木齐)。北疆分局,驻玛纳斯。
  在供应局工作期间,卓华参与并见证了新疆人民是如何支援抗战的,比如,把南疆产的粮食和棉花运到抗战前线;把新疆人民为抗战捐赠的寒衣送到前线;转运从印度经过喜马拉雅山口、由毛驴托运到新疆的由盟国支援的汽车轮胎,然后,再把轮胎运到抗战前线。
  在卓华的印象中,战时所需,中央号召新疆捐献战马,因为新疆的马匹品质优良,当时,新疆计划为抗战捐献4000匹战马,但因为各种原因,只在哈密的巴里坤征到了优良战马1000匹,由于当时的运力有限,这些战马,由战士徒步送往抗战前线,因为路远,以及水土不服,战马在途中损失过半,到前线时,只剩下了两三百匹。
  此外,卓华还见证了三个营的新疆青年军被送往内地支援抗战,每个营大约有1000人。青年军坐汽车到甘肃,然后到西安,再到达重庆,成都,潼关等地参加抗战。
  1945年8月15日晚,这个夜晚对卓华来说,终身难忘,“那天晚上,乌鲁木齐沸腾了,好多人涌上街头欢呼抗战胜利,好多人都在哭,大十字那里,整夜在放鞭炮,有商家把自己的布匹和茶叶拿出来贱卖。”卓华说,那晚,他也在欢呼的人群中,眼泪流个不停。第二天早上,大十字的鞭炮屑红彤彤铺了一地,堆到脚脖子那么高了。
  1948年6月,卓华考入黄埔军校第23期第一总队(辎重兵独立中队)学习。在黄埔军校学习不到一年,分到了四川的国民革命军部队,不久随部队在四川起义,1951年参加朝鲜战争,任司令部参谋,归国后回到新疆参加工作。
  如今的卓老,喜欢唱歌、绘画、书法、学英语、拉提琴。他说,和平年代,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活到老,学到老,充实到老。
其他文献
家乡变化太快,我都不敢想象未来它会以什么模样出现在我面前。不过有一点我坚信,它只会让我因身为一个新疆人而更加骄傲。  ——曹豫  “在我离开的时候,我没有想到家乡会发展得这么快,变得这么漂亮。”在广州从事移动网络通信行业的曹豫感慨道。  2015年,是出生于新疆克拉玛依的曹豫在广州生活的第13个年头了,他爱和身边的朋友们介绍新疆的一切,在他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南方朋友来到新疆、爱上新疆。曹豫很自豪,
期刊
“哇!达林塔叔叔又来看我们来了!”4月23日,伊·达林塔携手他的“一小步幸福”公益团队,带着慰问品来到巴州儿童福利院看望孩子们,正在康复训练器械室的孩子们一见到他,便放下手中的器具,跑过来缠在达林塔的周围。有着同样身世的他,这个大家庭让他很有“家”的感觉。早在2008年,这座儿童福利院成立之时,达林塔在此助养了一名孤儿,转眼间这个孩子已经大学毕业了。  带着军人身份踏上公益之路  达林塔从小生长在
期刊
“湖南有个‘八千湘女上天山’的事,那时湘妹子为了建设新疆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个传奇,我也想为这片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张乐说。  新疆的美食、新疆的朋友以及新疆的患者,这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乐来说,已成了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第八批援疆干部,虽然来新疆不到一年,但他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7月5日,记者见到张乐时,他刚从内地参加完一个会议回疆,来不及休息,张乐就披着白大褂来医院工作
期刊
他,细瘦中等个头,操着一口甘肃口音,威望甚高,入伍12年,带出2个“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4个一等功臣,4个二等功臣。  他,临危受命,从一窍不通到排爆专家,是官兵心中的“传奇”,连“死神”都绕着他走。  他,一次次穿越死亡,荣立战功,因超龄提干无望,但当任务来临时,他无怨无悔,即便脱下军装也毅然选择参加战斗。  他,就是新疆总队四支队特勤中队上士,甘文杰。一个把使命永远扛在肩上的老兵,一个用生
期刊
“迅速疏散周边群众,谈判民警务必稳住嫌疑人情绪,狙击手占领制高点,一组做好强攻准备,二组从屋后迂回包抄,随时做好接敌战斗!”……这样的生死镜头不知多少次出现在喀什边防支队司令部参谋长张永周身上。  枕戈待旦为打赢  “战斗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我们就是要把自己当作一颗子弹,出膛的子弹不回头!”。在一次“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交流会上,张永周《出膛的子弹不回头》的发言赢得了官兵们的阵阵
期刊
在滇缅公路这个战场上,“南侨机工”是抗日运输队的尖兵,1200多人为了这条抗战命脉的畅通,永远长眠在了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  “飞虎队、中国远征军、驼峰航线”,这是我们熟知的中国抗战史中的人群和事件。还有一群人,他们在祖国山河破碎之时,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和幸福的家庭,义无反顾地从南洋回到祖国,他们只为做一件事,为祖国而战!  1938年,由“华侨领袖”陈嘉庚招募的3200多名华侨汽车司机和汽车修
期刊
他叫杨积新,从克拉玛依油田,到长庆油田,再到中原油田,他转战多个油田,干了一辈子驾驶员,直到退休。  56年前,他在克拉玛依工作时,曾和队友们在行车途中被困雪山,绝望之中,单位领导及时请求支援将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从此以后,他用同样的方式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他叫杨积新,从克拉玛依油田,到长庆油田,再到中原油田,他转战多个油田,干了一辈子驾驶员,直到退休。  开了33年车,杨积新的行程达到14
期刊
24年前,湖南作家陈沸湃曾在且未县工作过6年,在他的内心里,新疆就是第二故乡。  近日,内地的一对作家夫妇自费邀请10位新疆农民游北京的事情,引起各方关注。湖南卫视新闻、红网、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媒体都做了报道,作家陈沸湃、曾丽娟夫妇也进入公众视野。那么,这对作家是如何与这些遥远的喀什乡亲结缘的?  为什么他们夫妻俩愿意花近10万元,资助10位喀什乡亲去北京呢?  陈沸湃说:“原因很简单,这些质
期刊
他们用速度换生命,用生命保畅通,一次又一次的抢通了生命救援通道,在抗震救灾一线展现着应急救援国家队的风采。  灾难的到来总是出人意料。在珠穆朗玛南侧地心的一次晃动,引来的不仅是几次雪崩,还有让人山崩地裂的心痛。瞬间,大地无情的震颤摧毁了家园,毗邻尼泊尔的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樟木镇、吉隆县吉隆口岸受灾严重,突如其来的灾情牵动着人心。  地震救援的通知下达后,武警总部王宁司令员、孙思敬政委立即作出重要指
期刊
雨伞、挎包、手机壳、抱枕……一场名为“爱我,你就抱抱我”的微信快闪,超过200 75人次的浏览和转发量,将众多蕴含艾德莱斯元素的创意产品拉进了公众视线。  清晨的吉亚乡十分爽人,没有城市的躁动,感觉弥漫在空气中的,全是绿色植物充满生命的味道。  和田市吉亚利人艾德莱斯手工丝绸厂门前,厂长肉孜麦麦提·麦提吐地正忙着接待游客,每一天他都会这样站在厂子门口接待游客。走进那扇古香古色的木质大门,是分布在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