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贫穷的黑麻洼村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只留下七十多位老人“看家”。近年来全村紧抓政策和机遇,沿着畜牧养殖的路线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他们用四年的时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
汽车行驶在通往黑麻洼村的路上,路旁遍是绿油油的玉米,偶尔能看到瓜田和麦地。与记者想象中的“蓝天草地伴牛羊”的画面相去甚远,这仿佛是走进了江南的某个田野。
见到黑麻洼村村支书高根小的时候,他正在家门口教几个孩子骑摩托车,走近他,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张黝黑而布满皱纹的脸。随行的同志笑着介绍说:“看,这就是全国60多万个村官中的一员 ”
黑麻洼村地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舍必崖乡,全村80来户人家,350多口人,是一个非常小的行政村。五年前的黑麻洼是个地地道道的贫困村,这里没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有的只是祖辈留下的黄土地。村里年轻人看不到家乡的希望,纷纷外出务工,有的甚至在外面扎下了根,这更让劳力匮乏的黑麻洼村雪上加霜。
五年前通过村民选举,已经50多岁的高根小当上了村支书。那个时候,村民生活水平刚处于解决温饱的状态,身负全村人的信任与希望,却没有任何办法改变村民的生活,压在高根小肩上的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然而,高根小没有想到,就在他上任不久,一个改变黑麻洼村历史的机遇悄悄降临了。
2001年,呼和浩特市一批肉制品公司和蒙牛乳业公司向当地市场发出了对羊肉和原奶需求的信号,当地政府也针对市场情况开始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高根小认为,带着全村人走养殖路已具备了天时人和的条件。
2001年春天,高根小与一批思想比较进步的村民率先引进了奶牛和小尾寒羊品种,走上了双向养殖的路子。
赶“养牛大潮”。致富路上绕了个弯
当时,正赶上奶牛价格比较昂贵的时候,买一头奶牛要花1.5万元左右,这相当于抽空了一个普通村民多年的积蓄。高根小说,一开始发动大家买牛,很多人不能理解,尽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但村民们谁都不愿掏空自己的家底子。
“这是思想的问题,要跨过这道槛,就要看村干部的工作力度。”一方面,高根小继续发动一批思想比较进步的村民贷款买牛,让他们与普通村民形成可见的收入差距,以带动集体养殖;另一方面,对那些思想上不能接受的村民,高根小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他当日寸曾对村民这样分析:买一头奶牛要花一万五,每头奶牛平均每年能产三头小牛,一头小牛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这样一年下来,便能挣回一头大奶牛。
2002年,全村70%的村民养上了奶牛,蒙牛公司也在村子里设立了收奶站,村民开始了牵着奶牛“上下班”的日子。可是村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奶牛的养殖而变得红火。
黑麻洼村养殖奶牛的时期正值呼和浩特市养牛“热潮期”,牛价的上涨与原奶价格的涨幅远远不成正比,许多地方为了分得一杯“奶羹”,大花力气去追求奶牛养殖数量,而忽视了奶牛品种和市场饱和度。
奶牛品种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有的奶牛一天能产20多公斤奶,有的却只能产几公斤奶。由于过去没有奶牛养殖经验,缺乏相应技术人员,在从山西、河北等地引进奶牛品种时,村民吃了不少暗亏。
随着养殖饲料成本的不断上涨,奶牛养殖的利润空间急剧缩小。
“你们开始养殖奶牛的时候,人人看到的都是‘钱景’,实际效益如何呢?”
“刚开始两年还可以,平均每头奶牛每年能带来3000元的效益,当时我们还打出了‘户养三头牛,奔小康不用愁’的口号,可到了2004年,每家养三头牛只能保持收支平衡。”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只赶上了奶牛养殖的‘末班车’,这几年大家都在养奶牛,伊利、蒙牛公司的奶源早已经达到了饱和,但饲料价格却一直在涨,现在牛奶还没有纯净水的价钱贵。”
由于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直线下降,村民逐渐减少了奶牛养殖的规模和数量,现在,黑麻洼村只有二十多户村民仍在养殖奶牛。他们所养殖的品种相对是较好的,每年还能保持少量收益。这个结果让高根小和村干部们不无遗憾。
瞄准小尾寒羊,规模养殖出效益
相比于养牛来说,养殖小尾寒羊更容易让村民接受,养殖小尾寒羊投入小,风险低,而且收效快。和林格尔县为鼓励农民养羊,还特别推行了“三三制”政策:把买一只羊的价格分为三份,农户出一份,政府出一份,政府为农户贷款一份。2001年底,全村家家都养起了小尾寒羊。
奶牛养殖与小尾寒羊养殖是同时进行的,一方面村民看到养殖奶牛在走下坡路,那对同时养殖小尾寒羊会怎样看呢?
高根小说,当时也有许多村民因为养殖奶牛的下坡路而丧失养羊的信心,但最终没有放弃养羊最主要的原因是看到了养殖带头人的模范作用。
曾做过村委会主任的李介华便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之一,说起养羊,全村他最有发言权了。李介华说,小尾寒羊一身是宝,羊肉、羊皮、羊毛、羊粪都能卖,而且每只母羊平均每年能产三只羊羔。每年附近肉制品公司都会主动来村里买羊,因此村民根本不用为羊的销路发愁。
李介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卖一只小羊的纯利在100元左右,一只大羊每年所产的羊毛和羊粪能卖到50元,以一只母羊每年产三只羊羔计算,一只大羊每年平均能带来350元的收益。
从2003年养了240只羊开始,李介华这几年陆续扩大养殖规模,去年他养羊的收入达到近十万元,今年他更是将养殖规模扩大到520多只。
谈起养羊心得,李介华说,最主要的是主人要受得起罪。“养羊需要花很大精力,规模大了以后,要按羊的大小、体形、怀胎情况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他指着老伴说:“遇到冬天产羊崽的时候,我们两个要轮换着整夜守在羊圈里,现在羊是胖了,可我们却瘦了。”
旁边的村支书高根小颇有感慨地说:“为了致富我们瘦得值得!”
调整种植结构,寻求二次突破方向
过去,黑麻洼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杂粮,村里缺少水源,种庄稼要靠天降水。自从发展养殖产业后,村里对种植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主要以玉米的种植为主,并先后增设了几口机井,基本满足了种植的水源需求。
高根小说,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种养要合理搭配:养殖要为种植提供肥料,种植要为养殖提供饲料,而在这个产业链中,水源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去年开始,黑麻洼村在保证了玉米的种植后,还开始尝试种植其他特色农作物,如西瓜、萝卜、番茄、大葱等适宜本地气候的农产品。高根小说,种植西瓜主要是受邻村的影响,今年刚刚在少量土地上作尝试,主要销往二连浩特和蒙古国等地,收益并不大。而村民却从萝卜、番茄等蔬菜的种植上尝到了甜头。李介华指着门口4亩多地的萝卜说:“这些萝卜能卖到5000多元呢,每天载上一车,去村外的菜场兜上一圈就能卖完。”
如今的黑麻洼,与四年前相比已经完全变了模样,过去全村吃不饱、孩子读不起书的日子已成为历史,现在,村里人均一头奶牛十只羊,每户村民年均收入达2万多元。用高根小的话说,这要感谢当地的乳业、肉制品龙头企业的带动,要感谢政府政策的扶持。
当前,村子所面临主要是养殖品种低、饲料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力资源匮乏等问题,高根小说,今后村子主要工作是一方面更新养殖品种,自主完成饲料加工,扩大养殖规模,另一方面在种植结构上继续探索,以减少劳动力的特色种植为主要向导,打开思路寻突破。
过去,黑麻洼村靠养殖实现了全村命运的转折,如今,高根小认为,村子能否实现二级跳主要要看如何缓解劳动力需求,如何优化种植结构。
高根小说,他打算继续带领村民尝试在多余的土地上种植蔬菜和瓜果。“即使哪一天大伙养不动牛羊、耕不动土地了,但我们还可以摘得动的果实、收得起蔬菜。那时我们黑麻洼村才能算是真正富裕的‘老年村’!”
汽车行驶在通往黑麻洼村的路上,路旁遍是绿油油的玉米,偶尔能看到瓜田和麦地。与记者想象中的“蓝天草地伴牛羊”的画面相去甚远,这仿佛是走进了江南的某个田野。
见到黑麻洼村村支书高根小的时候,他正在家门口教几个孩子骑摩托车,走近他,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张黝黑而布满皱纹的脸。随行的同志笑着介绍说:“看,这就是全国60多万个村官中的一员 ”
黑麻洼村地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舍必崖乡,全村80来户人家,350多口人,是一个非常小的行政村。五年前的黑麻洼是个地地道道的贫困村,这里没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有的只是祖辈留下的黄土地。村里年轻人看不到家乡的希望,纷纷外出务工,有的甚至在外面扎下了根,这更让劳力匮乏的黑麻洼村雪上加霜。
五年前通过村民选举,已经50多岁的高根小当上了村支书。那个时候,村民生活水平刚处于解决温饱的状态,身负全村人的信任与希望,却没有任何办法改变村民的生活,压在高根小肩上的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然而,高根小没有想到,就在他上任不久,一个改变黑麻洼村历史的机遇悄悄降临了。
2001年,呼和浩特市一批肉制品公司和蒙牛乳业公司向当地市场发出了对羊肉和原奶需求的信号,当地政府也针对市场情况开始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高根小认为,带着全村人走养殖路已具备了天时人和的条件。
2001年春天,高根小与一批思想比较进步的村民率先引进了奶牛和小尾寒羊品种,走上了双向养殖的路子。
赶“养牛大潮”。致富路上绕了个弯
当时,正赶上奶牛价格比较昂贵的时候,买一头奶牛要花1.5万元左右,这相当于抽空了一个普通村民多年的积蓄。高根小说,一开始发动大家买牛,很多人不能理解,尽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但村民们谁都不愿掏空自己的家底子。
“这是思想的问题,要跨过这道槛,就要看村干部的工作力度。”一方面,高根小继续发动一批思想比较进步的村民贷款买牛,让他们与普通村民形成可见的收入差距,以带动集体养殖;另一方面,对那些思想上不能接受的村民,高根小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他当日寸曾对村民这样分析:买一头奶牛要花一万五,每头奶牛平均每年能产三头小牛,一头小牛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这样一年下来,便能挣回一头大奶牛。
2002年,全村70%的村民养上了奶牛,蒙牛公司也在村子里设立了收奶站,村民开始了牵着奶牛“上下班”的日子。可是村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奶牛的养殖而变得红火。
黑麻洼村养殖奶牛的时期正值呼和浩特市养牛“热潮期”,牛价的上涨与原奶价格的涨幅远远不成正比,许多地方为了分得一杯“奶羹”,大花力气去追求奶牛养殖数量,而忽视了奶牛品种和市场饱和度。
奶牛品种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有的奶牛一天能产20多公斤奶,有的却只能产几公斤奶。由于过去没有奶牛养殖经验,缺乏相应技术人员,在从山西、河北等地引进奶牛品种时,村民吃了不少暗亏。
随着养殖饲料成本的不断上涨,奶牛养殖的利润空间急剧缩小。
“你们开始养殖奶牛的时候,人人看到的都是‘钱景’,实际效益如何呢?”
“刚开始两年还可以,平均每头奶牛每年能带来3000元的效益,当时我们还打出了‘户养三头牛,奔小康不用愁’的口号,可到了2004年,每家养三头牛只能保持收支平衡。”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只赶上了奶牛养殖的‘末班车’,这几年大家都在养奶牛,伊利、蒙牛公司的奶源早已经达到了饱和,但饲料价格却一直在涨,现在牛奶还没有纯净水的价钱贵。”
由于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直线下降,村民逐渐减少了奶牛养殖的规模和数量,现在,黑麻洼村只有二十多户村民仍在养殖奶牛。他们所养殖的品种相对是较好的,每年还能保持少量收益。这个结果让高根小和村干部们不无遗憾。
瞄准小尾寒羊,规模养殖出效益
相比于养牛来说,养殖小尾寒羊更容易让村民接受,养殖小尾寒羊投入小,风险低,而且收效快。和林格尔县为鼓励农民养羊,还特别推行了“三三制”政策:把买一只羊的价格分为三份,农户出一份,政府出一份,政府为农户贷款一份。2001年底,全村家家都养起了小尾寒羊。
奶牛养殖与小尾寒羊养殖是同时进行的,一方面村民看到养殖奶牛在走下坡路,那对同时养殖小尾寒羊会怎样看呢?
高根小说,当时也有许多村民因为养殖奶牛的下坡路而丧失养羊的信心,但最终没有放弃养羊最主要的原因是看到了养殖带头人的模范作用。
曾做过村委会主任的李介华便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之一,说起养羊,全村他最有发言权了。李介华说,小尾寒羊一身是宝,羊肉、羊皮、羊毛、羊粪都能卖,而且每只母羊平均每年能产三只羊羔。每年附近肉制品公司都会主动来村里买羊,因此村民根本不用为羊的销路发愁。
李介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卖一只小羊的纯利在100元左右,一只大羊每年所产的羊毛和羊粪能卖到50元,以一只母羊每年产三只羊羔计算,一只大羊每年平均能带来350元的收益。
从2003年养了240只羊开始,李介华这几年陆续扩大养殖规模,去年他养羊的收入达到近十万元,今年他更是将养殖规模扩大到520多只。
谈起养羊心得,李介华说,最主要的是主人要受得起罪。“养羊需要花很大精力,规模大了以后,要按羊的大小、体形、怀胎情况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他指着老伴说:“遇到冬天产羊崽的时候,我们两个要轮换着整夜守在羊圈里,现在羊是胖了,可我们却瘦了。”
旁边的村支书高根小颇有感慨地说:“为了致富我们瘦得值得!”
调整种植结构,寻求二次突破方向
过去,黑麻洼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杂粮,村里缺少水源,种庄稼要靠天降水。自从发展养殖产业后,村里对种植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主要以玉米的种植为主,并先后增设了几口机井,基本满足了种植的水源需求。
高根小说,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种养要合理搭配:养殖要为种植提供肥料,种植要为养殖提供饲料,而在这个产业链中,水源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去年开始,黑麻洼村在保证了玉米的种植后,还开始尝试种植其他特色农作物,如西瓜、萝卜、番茄、大葱等适宜本地气候的农产品。高根小说,种植西瓜主要是受邻村的影响,今年刚刚在少量土地上作尝试,主要销往二连浩特和蒙古国等地,收益并不大。而村民却从萝卜、番茄等蔬菜的种植上尝到了甜头。李介华指着门口4亩多地的萝卜说:“这些萝卜能卖到5000多元呢,每天载上一车,去村外的菜场兜上一圈就能卖完。”
如今的黑麻洼,与四年前相比已经完全变了模样,过去全村吃不饱、孩子读不起书的日子已成为历史,现在,村里人均一头奶牛十只羊,每户村民年均收入达2万多元。用高根小的话说,这要感谢当地的乳业、肉制品龙头企业的带动,要感谢政府政策的扶持。
当前,村子所面临主要是养殖品种低、饲料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力资源匮乏等问题,高根小说,今后村子主要工作是一方面更新养殖品种,自主完成饲料加工,扩大养殖规模,另一方面在种植结构上继续探索,以减少劳动力的特色种植为主要向导,打开思路寻突破。
过去,黑麻洼村靠养殖实现了全村命运的转折,如今,高根小认为,村子能否实现二级跳主要要看如何缓解劳动力需求,如何优化种植结构。
高根小说,他打算继续带领村民尝试在多余的土地上种植蔬菜和瓜果。“即使哪一天大伙养不动牛羊、耕不动土地了,但我们还可以摘得动的果实、收得起蔬菜。那时我们黑麻洼村才能算是真正富裕的‘老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