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 20 世纪 60 年代后,基于人道主义医疗领域越来越重视对患者的临终感受,希望人们生命的最后一程能够更加温暖与平和, 希望能够帮助临终者降低痛苦即寂寞之感,从而衍生出了一种新型医疗设施和卫生保健服务,既临终关怀。这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也是医疗领域服务理念转变的标志,而在临终关怀中会涉及到诸多伦理学问题,本文将结合伦理学角度针对临终关怀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临终关怀;探讨
人类在回归自然前必然会经历痛苦与不舍,在临终阶段患者与家属都需要通过适当的关怀与鼓励来缓解心理压力,尤其是在中华文化影响下,大部分人对于死亡都存在着回避与消极心理,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积极的面对死亡,因此更需要临终关怀帮助缓解其心理负担。从伦理学角度出发,临终关怀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家属乃至医护人员与社会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死亡,是逝者能善终,留着能善待。基于此,应该从临终关怀中的伦理学问题出发, 对临终关怀的具体落实展开深入探究。
一、临终关怀的内涵
最初,临终关怀本意是一种场所,泛指招待、所收容所、济 贫院等,在欧洲地区主要是修道院为朝圣者、旅行者所准备的休息 场所,后来因常常接收到濒临死亡或重病的商旅或信徒的求助,而 修女与牧师会给予该类人治疗与照顾,同时会处理逝世者的善后问 题,所以被医学领域引用为代指对无法痊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鼓励 与支持的护理服务。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 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维护患者的个人尊严,给予弥留患者以温暖 与慰藉,并且疏导家属的心理情绪及思想负担,让患者能够安详平 静,具有尊严的走完最后一程,让家属能够更快的走出失去亲人的 阴影。而从文化角度出发,临终关怀是打破传统死亡与文化观念的 重要依凭,也是一种针对生死关系的社会教育。
二、临终关怀的几个伦理问题思考
2.1 加强死亡教育,逐步改变消极的死亡观念
中国人的死亡观主要受儒、法、道、墨、佛等学派的影响, 虽然这些学派的观点中也存在着积极正面的死亡观,但是大部分国人死亡观仍然停留在消极逃避层面上,这主要体现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死亡等话题及字眼都较为避讳。但从伦理学角度出发, 面对死亡医疗应不以延长生命为目的,用以减轻身心痛苦为主旨, 而从科学死亡观出发,在临终阶段应该帮助患者及家属行程良好的心理适应,而临终关怀就是一种帮助患者、家属乃至医护人员形成心理适应的护理服务。由此可见,其针对的对象不仅仅是患者,更重要的是家属,因为对于患者来说死亡的到来也许可能是痛苦的解脱,但对家属来说却是更大痛苦的开端,若不能形成心理适应将会导致其工作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顾海兵也曾提出,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只具有生的教育而缺乏死的教育,在人生观中过于推崇生的崇高,而忽视了死的荣光。但对于人类发展来说,死亡是必须且伟大的,若没有死亡,所有生物数量无限扩大,资源终有枯竭一天,所有物种必将灭绝。因此,在临终关怀中应强调对人们死亡观的转变, 让人们意识到对生命的尊重包含正式死亡、尊重死亡,使人们形成自然归宿的信念,能够以更加坦然的心态迎接死亡。
2.2 迎接护理挑战,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就当前我国的人口结构来看,未来我国势必会成为人口老龄 化最为严重的国家,这对于医疗卫生工作而言是极大的压力,可能 面临诸多困难,老年人群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存在大量的慢性病患 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应用在老年病的预防与治疗上,成为当下比较棘手的问题,而从这一角度上讲针对这些危重症和不治之癥,是 做好治疗更重要还是搞好临终关怀更重要呢?在护理人员急缺的 情况下,如何将其投入到临终关怀事业中呢?对此尚没有明确的定 论。
张朝霞等在对 215 例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期医疗费用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期的医疗费用十分惊人,而已知这 些患者明明患的是不治之症却无法救活,那么救治过程中是遵循什 么原则呢?这种无价值的救治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而且是 否符合医学伦理道德呢,如果能够将这些资源应用于临终关怀的发 展,是否更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呢?建议我国当前的情况想要建立起 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其实是不现实的,而且很难在大范围内进行推 广,中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居家护理等一系列的形式, 还在大力发展过程中,作为医务人员中的一份子,护理人员通常习 惯于和医生合作,尽可能的从疾病中挽救病人生命,而如果在突然 间承认对某些疾病的无能为力,难免会对医疗职业能力造成怀疑, 这对于医务人员一直以来坚持的救死扶伤的心理,是不可避免的震 撼,甚至会使其潜意识中意识到临终关怀,就是说医疗能力的不 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这对于护理人员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 挑战,如何能够将护理学知识独立的应用到临终病人的护理上,护 理人员群体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3 改善伦理环境,实现医疗保健体系的统一性
实际上也存在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社会卫生保健体系中预 防治疗,临终关怀,无病则防有病,则治是相互关联的基本组成部 分,如果从伦理环境的角度上来看,则是指在整个大环境下人应该 做什么?实际上反映出了周边环境对于某一种伦理行为价值观的 理解,而临终关怀,在整个医疗保健系统内没有形成统一的伦理大 环境,这对于未来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而言是比较消极的,如果仅 凭医生护士来建立临终关怀的伦理大环境,实际上远远不够,它需 要整个系统人员,上至领导下至基层的共同努力。
总结
总而言之,临终关怀这项伟大的事业一定能够造福人类,当人们能够正视死亡,认识到死亡的人生中也是一段体会,顺应自然, 在人生旅程的最后部分安详度过,找到生命的归宿,就真正的活出自我,超脱生命。
参考文献
[1] 李军 , 刘佳玉 , 李义庭 .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0):59-62.
[2] 杨雅清, 古津贤. 制约临终关怀发展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0):1300-1304.
[3] 臧 芮 . 关 于 临 终 关 怀 问 题 的 伦 理 探 讨 [J]. 戏 剧 之家,2018(24):241.
[4] 梁丽君 , 张改改 . 中国大陆临终关怀现状研究 [J]. 实用老年医学,2018,32(01):20-22.
(赣州市人民医院北院 江西赣州 341000)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临终关怀;探讨
人类在回归自然前必然会经历痛苦与不舍,在临终阶段患者与家属都需要通过适当的关怀与鼓励来缓解心理压力,尤其是在中华文化影响下,大部分人对于死亡都存在着回避与消极心理,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积极的面对死亡,因此更需要临终关怀帮助缓解其心理负担。从伦理学角度出发,临终关怀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家属乃至医护人员与社会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死亡,是逝者能善终,留着能善待。基于此,应该从临终关怀中的伦理学问题出发, 对临终关怀的具体落实展开深入探究。
一、临终关怀的内涵
最初,临终关怀本意是一种场所,泛指招待、所收容所、济 贫院等,在欧洲地区主要是修道院为朝圣者、旅行者所准备的休息 场所,后来因常常接收到濒临死亡或重病的商旅或信徒的求助,而 修女与牧师会给予该类人治疗与照顾,同时会处理逝世者的善后问 题,所以被医学领域引用为代指对无法痊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鼓励 与支持的护理服务。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 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维护患者的个人尊严,给予弥留患者以温暖 与慰藉,并且疏导家属的心理情绪及思想负担,让患者能够安详平 静,具有尊严的走完最后一程,让家属能够更快的走出失去亲人的 阴影。而从文化角度出发,临终关怀是打破传统死亡与文化观念的 重要依凭,也是一种针对生死关系的社会教育。
二、临终关怀的几个伦理问题思考
2.1 加强死亡教育,逐步改变消极的死亡观念
中国人的死亡观主要受儒、法、道、墨、佛等学派的影响, 虽然这些学派的观点中也存在着积极正面的死亡观,但是大部分国人死亡观仍然停留在消极逃避层面上,这主要体现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死亡等话题及字眼都较为避讳。但从伦理学角度出发, 面对死亡医疗应不以延长生命为目的,用以减轻身心痛苦为主旨, 而从科学死亡观出发,在临终阶段应该帮助患者及家属行程良好的心理适应,而临终关怀就是一种帮助患者、家属乃至医护人员形成心理适应的护理服务。由此可见,其针对的对象不仅仅是患者,更重要的是家属,因为对于患者来说死亡的到来也许可能是痛苦的解脱,但对家属来说却是更大痛苦的开端,若不能形成心理适应将会导致其工作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顾海兵也曾提出,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只具有生的教育而缺乏死的教育,在人生观中过于推崇生的崇高,而忽视了死的荣光。但对于人类发展来说,死亡是必须且伟大的,若没有死亡,所有生物数量无限扩大,资源终有枯竭一天,所有物种必将灭绝。因此,在临终关怀中应强调对人们死亡观的转变, 让人们意识到对生命的尊重包含正式死亡、尊重死亡,使人们形成自然归宿的信念,能够以更加坦然的心态迎接死亡。
2.2 迎接护理挑战,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就当前我国的人口结构来看,未来我国势必会成为人口老龄 化最为严重的国家,这对于医疗卫生工作而言是极大的压力,可能 面临诸多困难,老年人群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存在大量的慢性病患 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应用在老年病的预防与治疗上,成为当下比较棘手的问题,而从这一角度上讲针对这些危重症和不治之癥,是 做好治疗更重要还是搞好临终关怀更重要呢?在护理人员急缺的 情况下,如何将其投入到临终关怀事业中呢?对此尚没有明确的定 论。
张朝霞等在对 215 例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期医疗费用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期的医疗费用十分惊人,而已知这 些患者明明患的是不治之症却无法救活,那么救治过程中是遵循什 么原则呢?这种无价值的救治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而且是 否符合医学伦理道德呢,如果能够将这些资源应用于临终关怀的发 展,是否更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呢?建议我国当前的情况想要建立起 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其实是不现实的,而且很难在大范围内进行推 广,中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居家护理等一系列的形式, 还在大力发展过程中,作为医务人员中的一份子,护理人员通常习 惯于和医生合作,尽可能的从疾病中挽救病人生命,而如果在突然 间承认对某些疾病的无能为力,难免会对医疗职业能力造成怀疑, 这对于医务人员一直以来坚持的救死扶伤的心理,是不可避免的震 撼,甚至会使其潜意识中意识到临终关怀,就是说医疗能力的不 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这对于护理人员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 挑战,如何能够将护理学知识独立的应用到临终病人的护理上,护 理人员群体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3 改善伦理环境,实现医疗保健体系的统一性
实际上也存在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社会卫生保健体系中预 防治疗,临终关怀,无病则防有病,则治是相互关联的基本组成部 分,如果从伦理环境的角度上来看,则是指在整个大环境下人应该 做什么?实际上反映出了周边环境对于某一种伦理行为价值观的 理解,而临终关怀,在整个医疗保健系统内没有形成统一的伦理大 环境,这对于未来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而言是比较消极的,如果仅 凭医生护士来建立临终关怀的伦理大环境,实际上远远不够,它需 要整个系统人员,上至领导下至基层的共同努力。
总结
总而言之,临终关怀这项伟大的事业一定能够造福人类,当人们能够正视死亡,认识到死亡的人生中也是一段体会,顺应自然, 在人生旅程的最后部分安详度过,找到生命的归宿,就真正的活出自我,超脱生命。
参考文献
[1] 李军 , 刘佳玉 , 李义庭 .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0):59-62.
[2] 杨雅清, 古津贤. 制约临终关怀发展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0):1300-1304.
[3] 臧 芮 . 关 于 临 终 关 怀 问 题 的 伦 理 探 讨 [J]. 戏 剧 之家,2018(24):241.
[4] 梁丽君 , 张改改 . 中国大陆临终关怀现状研究 [J]. 实用老年医学,2018,32(01):20-22.
(赣州市人民医院北院 江西赣州 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