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的建设对于学校及学生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高职院校班级在建设中存在凝聚力不强,学风较差等问题。鉴于团体心理辅导与班级建设的最终目标都是大学生的自我提升,因此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班级建设。本文从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中的问题分析出发,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中的策略。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班级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4-167-2
0 引言
中央16号文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班集体可以说是教育化的微型社会。班集体的建设情况决定着班级的班风、学风,影响每位同学的成长成才。
1 概述
笔者对青岛市某高职院校2014级4000余名学生进行了跟踪调研。该校新生心理测评主要使用SCL-90量表及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
SCL-90检出的学生总数是577人,总检出率为13.86%,UPI检出的学生总数是628人,总检出率为15.08%。同时,测量数据表明,该校2014级新生心理问题的因子分布相对还是比较集中。焦虑、精神病性、强迫性、躯体化等占很高的比例,人际关系敏感和情绪化很明显,存在人际交往困扰及在人际交往中对自我没有信心,意志力和自控力不强,环境适应性差、比较容易担忧和悲观和不易集中精力长期从事某项活动即缺乏耐受力等。
数据分析显示,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直接导致在新生班班级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从而使整个大学时期班级的建设缺乏坚实的基础。
但是,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才能为学生身心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班级需要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职能。因此,班级是学校构成的基础单元和重要基石,班级的健康、稳定情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班级建设的重要性。
2 高职院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班级普遍存在凝聚力不强,学风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班级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95后的特点决定着高职院校班级建设存在更大的挑战
95后这一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互联网全面嵌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过程,这对他们获取知识和与人交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种缺省设置。他们线下沉闷,线上活跃,课上寡言,课下的各种讨论互动激烈。正是95后这批网络原住民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和他人相处过于自我,难以换位思考,人际交往中矛盾冲突较多,这些特点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课余时间,作为网络原住民,学生们更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上,对线下的班级活动不积极,对其他同学也不关心,集体意识薄弱,班级归属感不强。
2.2 学习压力较大使学生无心关注班级建设
高职学生由于受到生源质量的影响,高职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自身发展上存在一点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同时社会上的一些观点,比如上高职就不是上大学,只有本科才是大学,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影响比较大,导致学习自信心不足,具有较强的自卑感。
这些问题映射到班级建设中,就是班级学习氛围不浓,学风不强,班级违纪现象比较多,甚至有不少同学虽有鸿鹄之志,却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常常自我否定,自我放弃。有的同学甚至用叛逆的方式引起同学、老师的关注,有的通过违规违纪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这些行为和心态不仅伤害了班集体建设,而且还影响了其他同学,助长了不良风气的形成。
2.3 现行的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隨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和发展趋势,甚至是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传统“填鸭式”灌输教育,已经越来越无法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认可,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无法得到心灵上的愉悦,所以学生就无法发挥积极主动性去参与班级生活和班集体建设。
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一种创设性的情景,通过团体内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不断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等方式来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最终发展成一个良好生活适应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重在提供情景氛围,旨在帮助他人、帮助自己成长。班级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共进,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的一个集体。团体心理辅导与班级建设具有很多相同点和一致性,都是从大学生的自我提升角度出发,改善团体的环境和条件,最终作用于个体,促进个体健康向上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班级建设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3 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的策略
目前,高职学生的生理上基本成熟,但心理上正处在过渡期,目前的阶段是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阶段,可塑性非常强。积极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同时也对班级的建设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及高职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团体心理辅导在引入班级时,要从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三个维度去策划。
3.1 因时制宜
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班级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分为初创融合期、积蓄发展期和成熟高潮期三个阶段,因此,团体心理辅导也需要注意因时制宜。
初创融合期的班级缺乏班级规范,同学们相互之间缺乏了解,处于磨合状态,这时候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就是帮助同学们融合,相互之间迅速了解,培养团队责任感及信任感,同时设立班级的规范及共同目标。 积蓄发展期的班级表现的比较平稳,班级成员度过了磨合期,对于自己及别人的角色有了认同感,这时候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就是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对班级的建设目标和各项规范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便增强班集体的教育引导作用,促进个体健康向上发展。
成熟高潮期的班级具有较高的自律性,班级的各项事务协调发展,班级的管理也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这时候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更多的是向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转变,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和积极主动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统一的班级价值观。
3.2 因人制宜
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建设中引入时,必须关注以人为本,因人制宜。因为大学生的年纪正处于后青春期,部分学生还处于叛逆期,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必须因人制宜。
首先,从指导者的角度分析。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指导者一般为教育者,他处于团体互动中的核心位置,所以指导者必须有以下几种态度作为基础: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这是基调,只有做到这些,才会呈现一种融洽、自然、接纳的氛围,才能消除学生的防御心理。指导者在设计活动目标时,要了解学生,以学生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为主题,指导者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确定出一个可能形成和达到的目标,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才能更好地接受这个目标,从而为达成目标而奋斗。
其次,从参与者的角度分析。参与者一般分为主流学生和非主流学生。主流学生积极参与到团体辅导的活动中来,有积极的心态和开放式的接纳态度,对待这类学生,只需稍加指导,按照常规性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纲要进行辅导即可。非主流学生一般开始时持怀疑甚至是拒绝态度,这类学生往往就是入校时参加心理测评筛选出来的,因此要特别关注,甚至需要为这类非主流学生单独设计团体辅导计划,从而最终达成一个自然班即为一个团体心理辅导团队的目标。
3.3 因事制宜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呈现出时代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因此,班级的团体心理辅导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特征,同时要兼顾日常事件与特殊事件。
班级的特殊事件包括良性事件和不良事件。及时有效的处理特殊事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社会道德观。当班级发生良性事件时,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将有益班级建设的内容巩固并發扬,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同时提升班级班风建设。当班级发生不良事件时,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为同学创设一个较为安全的氛围,让同学们敢说、敢提意见,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说教来解决问题,团体心理辅导创设的安全、平等、积极的氛围更能有效的应对班级的不良事件,使不良事件得以纠正,而且学生更易接受。
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不是新生事物,但是如何更加符合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社会、学校、教育者和学生都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课题,需要更多人去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孙月琴.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班级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12).
[2] 张冬梅.大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探索,2006(4):104-105.
[3] 盆红.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2):100-101.
[4] 强健.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5(4):89-90.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班级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4-167-2
0 引言
中央16号文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班集体可以说是教育化的微型社会。班集体的建设情况决定着班级的班风、学风,影响每位同学的成长成才。
1 概述
笔者对青岛市某高职院校2014级4000余名学生进行了跟踪调研。该校新生心理测评主要使用SCL-90量表及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
SCL-90检出的学生总数是577人,总检出率为13.86%,UPI检出的学生总数是628人,总检出率为15.08%。同时,测量数据表明,该校2014级新生心理问题的因子分布相对还是比较集中。焦虑、精神病性、强迫性、躯体化等占很高的比例,人际关系敏感和情绪化很明显,存在人际交往困扰及在人际交往中对自我没有信心,意志力和自控力不强,环境适应性差、比较容易担忧和悲观和不易集中精力长期从事某项活动即缺乏耐受力等。
数据分析显示,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直接导致在新生班班级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从而使整个大学时期班级的建设缺乏坚实的基础。
但是,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才能为学生身心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班级需要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职能。因此,班级是学校构成的基础单元和重要基石,班级的健康、稳定情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班级建设的重要性。
2 高职院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班级普遍存在凝聚力不强,学风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班级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95后的特点决定着高职院校班级建设存在更大的挑战
95后这一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互联网全面嵌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过程,这对他们获取知识和与人交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种缺省设置。他们线下沉闷,线上活跃,课上寡言,课下的各种讨论互动激烈。正是95后这批网络原住民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和他人相处过于自我,难以换位思考,人际交往中矛盾冲突较多,这些特点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课余时间,作为网络原住民,学生们更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上,对线下的班级活动不积极,对其他同学也不关心,集体意识薄弱,班级归属感不强。
2.2 学习压力较大使学生无心关注班级建设
高职学生由于受到生源质量的影响,高职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自身发展上存在一点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同时社会上的一些观点,比如上高职就不是上大学,只有本科才是大学,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影响比较大,导致学习自信心不足,具有较强的自卑感。
这些问题映射到班级建设中,就是班级学习氛围不浓,学风不强,班级违纪现象比较多,甚至有不少同学虽有鸿鹄之志,却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常常自我否定,自我放弃。有的同学甚至用叛逆的方式引起同学、老师的关注,有的通过违规违纪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这些行为和心态不仅伤害了班集体建设,而且还影响了其他同学,助长了不良风气的形成。
2.3 现行的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隨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和发展趋势,甚至是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传统“填鸭式”灌输教育,已经越来越无法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认可,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无法得到心灵上的愉悦,所以学生就无法发挥积极主动性去参与班级生活和班集体建设。
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一种创设性的情景,通过团体内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不断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等方式来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最终发展成一个良好生活适应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重在提供情景氛围,旨在帮助他人、帮助自己成长。班级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共进,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的一个集体。团体心理辅导与班级建设具有很多相同点和一致性,都是从大学生的自我提升角度出发,改善团体的环境和条件,最终作用于个体,促进个体健康向上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班级建设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3 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的策略
目前,高职学生的生理上基本成熟,但心理上正处在过渡期,目前的阶段是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阶段,可塑性非常强。积极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同时也对班级的建设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及高职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团体心理辅导在引入班级时,要从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三个维度去策划。
3.1 因时制宜
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班级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分为初创融合期、积蓄发展期和成熟高潮期三个阶段,因此,团体心理辅导也需要注意因时制宜。
初创融合期的班级缺乏班级规范,同学们相互之间缺乏了解,处于磨合状态,这时候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就是帮助同学们融合,相互之间迅速了解,培养团队责任感及信任感,同时设立班级的规范及共同目标。 积蓄发展期的班级表现的比较平稳,班级成员度过了磨合期,对于自己及别人的角色有了认同感,这时候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就是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对班级的建设目标和各项规范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便增强班集体的教育引导作用,促进个体健康向上发展。
成熟高潮期的班级具有较高的自律性,班级的各项事务协调发展,班级的管理也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这时候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更多的是向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转变,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和积极主动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统一的班级价值观。
3.2 因人制宜
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建设中引入时,必须关注以人为本,因人制宜。因为大学生的年纪正处于后青春期,部分学生还处于叛逆期,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必须因人制宜。
首先,从指导者的角度分析。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指导者一般为教育者,他处于团体互动中的核心位置,所以指导者必须有以下几种态度作为基础: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这是基调,只有做到这些,才会呈现一种融洽、自然、接纳的氛围,才能消除学生的防御心理。指导者在设计活动目标时,要了解学生,以学生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为主题,指导者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确定出一个可能形成和达到的目标,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才能更好地接受这个目标,从而为达成目标而奋斗。
其次,从参与者的角度分析。参与者一般分为主流学生和非主流学生。主流学生积极参与到团体辅导的活动中来,有积极的心态和开放式的接纳态度,对待这类学生,只需稍加指导,按照常规性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纲要进行辅导即可。非主流学生一般开始时持怀疑甚至是拒绝态度,这类学生往往就是入校时参加心理测评筛选出来的,因此要特别关注,甚至需要为这类非主流学生单独设计团体辅导计划,从而最终达成一个自然班即为一个团体心理辅导团队的目标。
3.3 因事制宜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呈现出时代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因此,班级的团体心理辅导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特征,同时要兼顾日常事件与特殊事件。
班级的特殊事件包括良性事件和不良事件。及时有效的处理特殊事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社会道德观。当班级发生良性事件时,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将有益班级建设的内容巩固并發扬,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同时提升班级班风建设。当班级发生不良事件时,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为同学创设一个较为安全的氛围,让同学们敢说、敢提意见,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说教来解决问题,团体心理辅导创设的安全、平等、积极的氛围更能有效的应对班级的不良事件,使不良事件得以纠正,而且学生更易接受。
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不是新生事物,但是如何更加符合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社会、学校、教育者和学生都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课题,需要更多人去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孙月琴.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班级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12).
[2] 张冬梅.大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探索,2006(4):104-105.
[3] 盆红.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2):100-101.
[4] 强健.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5(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