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看得透的人心,看不透的历史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iawe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唐名将裴行俭出身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著名的“河东裴氏”,他的父亲裴仁基和哥哥裴行俨都是隋唐之际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人物。裴仁基本是隋朝大臣,在隋末乱局中当机立断,和儿子裴行俨一起,投靠了河南瓦岗军首领李密,使李密实力大增,一跃成为反隋各路义军盟主。后来李密被隋将王世充所败,裴仁基父子又被王世充俘获。但他们并不甘心,暗中策划扶立傀儡皇帝越王杨侗,诛杀王世充,结果被王察觉后先下手为强,父子皆死于洛阳。
  有此敢作敢为、当机立断的父兄,裴行俭自然也非池中之物。隋唐之际,沙场璀璨,将星云集,但如裴行俭一般,对人心目光如炬、洞若观火,进而成就一番功业的,却是寥寥无几。裴行俭一生建功无数,最为人称道的有兵不血刃平叛突厥之乱的功业。

逆袭:“贬谪罪臣”的“咸鱼翻身”


  唐太宗贞观年间,裴行俭官拜左屯卫仓曹参军。此后又得贵人相助,大将军苏定方对年轻的裴行俭赞赏有加,将用兵之术倾囊相授。眼看裴行俭就要大展宏图,一场挫折却不期而至。
  显庆二年,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而立武则天,裴行俭口无遮拦,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班老臣串联议论、担忧国事,结果被人告发。唐高宗和武则天一怒之下,对这班反对派新账老账一起算:长孙无忌被削去爵位,流放地处西南的黔州,不久就自缢而死;褚遂良被贬到桂州,最后也死在了更加偏远的爱州(今越南境内)。
  这两位太宗皇帝钦点的顾命大臣都不得善终,裴行俭自然也没什么好果子吃,同样被贬到西州边陲去做长史。但谁也没想到,裴行俭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不仅没有就此沉沦,反而开启了纵横沙场、建功边陲的华彩人生。

  远离长安的西域土地辽阔,水草丰美,草原民族弯弓走马,纵横驰骋。自秦汉以来,西域就是文臣武将们建功域外的宝地。来到这里,对于家传深厚又颇具才干的裴行俭来说,可谓如鱼得水。没几年,他就因功升任大唐王朝主管西域事务的最高长官安西都护,西北各族“多慕义归附”(《新唐书·裴行俭传》)。裴行俭的政绩重新得到了唐高宗的认可,又被召回长安,升任吏部侍郎,参与选拔官吏的工作。其间,裴行俭充分发挥识人用人之长,设立长名榜和铨注法,作为州县官吏升降评判的依据,结果一经使用便成为定制,“无能革之者。”(《资治通鉴·唐纪十七》)

建功:“狩猎使团”的“闪电行动”


  虽然裴行俭此时已经入阁中枢,封侯拜相只是时间问题,但他的征途,依然是星辰大海。
  上元三年,吐蕃进犯,裴行俭立即被委任为秦州右军,负责加强长安西部守卫。没几年,名义上归顺唐王朝的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和另一位首领李遮匐,暗中联络吐蕃,准备吞并唐朝西域属地。裴行俭焉能袖手旁观?然而面对朝廷的征讨诏令,他并没有立即兴兵讨伐,而是动起了脑筋,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
  恰在此时,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萨珊波斯王朝被新兴的阿拉伯帝国推翻,波斯王朝的末代皇子泥涅师流亡长安。作为出色的战略家,裴行俭在这个国破家亡的异国皇子身上打起了主意。如此这般,他向唐高宗汇报了自己的计划,当即得到了首肯。于是,一台瞒天过海的欺骗大戏就此拉开帷幕。
  不多时,唐王朝中央政府仿佛忘記了迫在眉睫的叛乱,反而派出了一支高规格使团,从长安向西出发了。官吏百姓、域外四夷得到的说法是,皇帝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食(大食是唐朝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使,护送波斯皇子泥涅师回国复位。一路之上,裴行俭一行人风餐露宿,终于到达西州地界。听说裴行俭回来了,心向唐朝、惧怕突厥和吐蕃入侵的西州各族酋长喜出望外,纷纷来见。裴行俭顺势在各族百姓中挑选精壮千余,补入队伍。不动声色之间,使团已经悄然变成了一支军队。同时,他扬言天气太热,打算就在西州停留到秋天,再向波斯进发。意欲叛乱的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遂不以为意,未加防备。
  裴行俭又召集安西四镇酋长,假意说:“想当年我在这里当官,最开心的莫过于四处游猎了。今天一时技痒,你们谁能和我一起去呢?”各酋长心领神会,不多时,又提供了一支由一万多人组成的“狩猎大军”。至此,裴行俭空手套白狼,凭空变出了一支大军,遂星夜兼程,“倍道而进”,不几天,就来到了正在密谋造反的阿史那都支营帐前。
  此时,裴行俭依然顶着“狩猎”的名义,派人前来问候,同时要求对方前去拜见长史大人。满以为唐军秋天才会到来的阿史那都支猝不及防,只得带着五百亲兵前来,结果自然是羊入虎口,当即被擒。裴行俭又一次召集诸部酋长,宣读阿史那都支罪行,并将其押解到碎叶城。首恶伏法,在裴行俭的劝说下,另一位意图造反的突厥首领李遮匐选择了投降。至此,一场内外勾联、蓄谋已久的叛乱被裴行俭兵不血刃,消弭于无形。高宗大喜,认为裴行俭文武兼备,不可多得,遂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身兼将相,荣宠一时无两。

权衡:“万里黄沙”的“三国演义”


  历代史家皆盛赞裴行俭智勇双全,平叛手段高超。
  大文学家杜牧认为裴行俭“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于内,功后成于外”(《注孙子序》)。《旧唐书》的作者刘眗则认为裴行俭是“王者之兵,儒者之将。乐城、闻喜(裴行俭是绛州闻喜人),当仁不让”。明末士人陈子龙,生逢明清易代的特殊时期,对兵不血刃弭平大乱的裴行俭更加推崇,评价他“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希望以他为榜样,创造反清复国的奇迹。   但认真分析当时的历史形势,笔者认为裴行俭实施“斩首行动”自有其不得已之处。
  当时,虽然太宗高宗两代皇帝东平高丽,西灭吐谷浑,北定东西突厥,大唐声威远播万里,“天可汗”的尊号实至名归,但认真分析起来,这一系列功业的基础并不牢固。
  刚刚经过隋末大乱,唐王朝国力还相当赢弱。隋王朝鼎盛时期,人丁之旺亘古罕见,各地粮库堆积如山。而经过隋唐易代,已十不存一。即使经过唐太宗苦心经营、励精图治二十多年的“贞观之治”,在册户口也没有恢复到隋朝鼎盛时期的一半。唐高宗有一次问户部尚书高履行:“隋日有几户?今见有几户?”高履行回奏:“隋开皇中有户八百七十万,即今见有户三百八十万。”(《旧唐书·高宗本纪》)
  除了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唐朝自立国到高宗时的长期征战,也极大消耗了民力,原本行之有效的军事制度也在无休止的战争状态中逐渐扭曲变形。唐朝名将刘仁轨统兵平定高丽之后,在给唐高宗的上书中,痛心疾首地描述了军士多老弱病残、缺衣少食、惟望西归的惨状。同时指出根源:“州县发遣兵募,人身少壮、家有钱财、参逐官府者,东西藏避,并即得脱;无钱参逐者,虽是老弱,推背即来。”(《旧唐书·刘仁轨传》)隋唐时期作用巨大的府兵制受到了严重破坏,已经无力支撑唐王朝平定高丽、争雄漠北、经略西域的一系列战争了。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游牧状态、飘忽不定的突厥必然不时露出獠牙,意欲与太宗故去的唐王朝再决高下。与此同时,吐蕃已经崛起在青藏高原,宣告一百多年唐蕃争霸时代的到来。
  自唐太宗时期以来,在松赞干布和历任赞普,以及论氏家族的主政下,吐蕃王朝吸收了唐王朝的先进文化和制度,立宫室,定官职,发展农牧业生产,扩大兵源,利用青藏高原居高临下的地利之便,对唐王朝及其西北、西南属地展开了源源不断的进攻和蚕食。面对来自吐蕃的威胁,唐王朝在全力平定突厥,控制西域,以重兵驻防安西四镇之后,又不得不建立河西、陇右、剑南等军镇,应对吐蕃的进袭,然而依然是杯水车薪,事倍功半。
  自显庆元年起,吐蕃就频繁进攻归附唐朝的属国吐谷浑,最终将其吞并。史载“吐谷浑自晋永嘉之来,始西渡洮水,建于群羌之故地,至龙朔三年为吐蕃所灭,凡三五0年。”(《旧唐书·西戎传》)以青藏高原和吐谷浑故地为基础,吐蕃于成亨元年发起了对西域的大举进攻。“入残羁縻十八州……于是安西四镇并废。”(《新唐书·吐蕃传上》)面对吐蕃的节节进逼,唐王朝派大将军薛仁贵、阿史那道真、郭待封领兵十余万,征讨吐蕃,结果在大非川之战中全军覆没。唐太宗、唐高宗两朝在西域取得的战略成果至此全部丧失,唐王朝遭遇立国以来最大的军事失利。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的阴谋叛乱。从本质上说,这是突厥乘唐王朝在西域势力衰落之机,夺回优势地位的一次尝试。必须看到,突厥势力的复起,背后是吐蕃的支持和怂恿。因此,此时的西域大地,实际上演的是唐王朝、突厥、吐蕃三国争衡的大戏。裴行俭在出征前,曾担忧地说:“吐蕃叛晶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裴行俭传》)指的就是此前不久,中书令李敬玄、检校左卫大将军刘审礼率兵十八万征讨吐蕃失败,刘审礼被俘死在吐蕃的非常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要平定突厥的叛乱,谈何容易?也正因为如此,裴行俭才放弃了直接出兵力夺,而處心积虑地选择了智取。除了兵力不足,裴行俭更担心旷日持久的平叛战争可能会引来吐蕃的干涉,届时唐军以赢弱之师对阵突厥、吐蕃两大强敌,后果将更加难以预料。
  “闪电行动”的结果虽然是元凶束手,大乱消弭,但这无疑是一场险胜,更多依靠的,还是突厥内部的矛盾,以及大唐帝国在西域各民族中的声望,和裴行俭本人对叛乱首领心理的精准把握。没有大唐天威,很难想象能在短短时间内在西域各族中组建一支万人大军,供裴行俭驱驰。
  由此可见,裴行俭的成功,实际上已经打了折扣。
  两个叛军首脑被押解到长安,但突厥叛乱部族的实力没有损失,吐蕃在西域、河西地区的优势地位和对突厥的支持没有改变,这就决定了这场叛乱必定还会爆发,而且注定能量更强、波及更广、破坏更大。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投机取巧得来的胜利,必然被更严重的失败断送。

代价:“反复发作”的“叛乱之患”


  果然,仅仅过了一年,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就联合阿史那伏念兴兵造反,而且“单于管二十四州叛应之,众数十万”。新任安西都护萧嗣业战死沙场,情况危急!
  唐高宗赶紧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等部三十余万大军,再次北征突厥。裴行俭率军连日苦战,“前后杀虏不胜计”,终于促成叛军内乱,突厥自立的伪可汗泥熟匐为其部下所杀。而裴行俭又趁热打铁,故技重施,利用突厥内讧不断的弱点,以反间计拆散了阿史德温傅和阿史那伏念的联盟。最终,阿史那伏念阵前倒戈,抓捕阿史德温傅,向唐王朝投诚,此次叛乱终于平定。
  然而遗憾的是,这次平叛,裴行俭更多还是依靠对敌方首领心理的把握,利用矛盾拆散敌人联盟。无疑,在突厥民众心目中,此举是彻头彻尾的阴谋,无法真正取信于对方,实现根本的长治久安。
  更有甚者,阴谋者也成为阴谋本身的受害者。
  秘密投诚的阿史那伏念本来已经在裴行俭那里取得了不死的承诺,但裴行俭的功劳在朝中遭到侍中裴炎的嫉恨,因此裴炎对唐高宗进谗,说阿史那伏念是被程务挺、张虔勖等唐军将领的联合打击而兵败投降,并非真心投诚。于是乎,阿史那伏念和被他抓来当“投名状”的阿史德温傅一起,在长安街市被斩首示众。   随着两人人头落地,裴行俭悲哀地发现,自己和唐王朝一起,在突厥民众眼中,都被钉在无信无义的耻辱柱上。他沉痛地预言:“但恐杀降则后无复来矣!”从此称病不出。
  事情的发展不幸被裴行俭言中。永淳元年,十姓突厥车薄再次叛乱,唐高宗第三次启用裴行俭为帅,领金牙道大总管,主持平叛。但64岁的裴行俭已是风烛残年,无力再战。还未出征,就病死军前。高宗无奈,只得另选将领平叛,并赠裴行俭幽州都督,谥日献,为裴行俭的戎马一生画上了句号。
  裴行俭文武双全,智计百出,尤其是识人之明无人能及。他曾经对手下人说“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尚诈”。寥寥数语,道尽带兵征战要旨,堪为至理名言。至今史书中还记载着他将军功赏赐全部分给下属,甚至对损坏宝物的部下不加追究、一笑置之的轶事。他不仅两度平叛,成为唐王朝在西北边陲的擎天一柱,而且还慧眼识珠,选拔培养出了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等出色人才。日后,他们或成为北拒突厥,西御吐蕃、拱卫大唐的著名将领,或成为典兵中枢、左右时局、改写历史的当世豪杰,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笔者看来,裴行俭堪称唐初经略西域第一人。
  然而,在唐朝国力耗损,与吐蕃争霸处于劣势的历史大背景下,裴行俭不得已,对突厥施分化瓦解之智,收各个击破之功,虽然暂时消弭了叛乱,却让“天可汗”的道德声威在突厥和其他部众心中逐渐丧失,也将危险转嫁到了未来。

结局:“阴谋之树”的“历史宿命”


  裴行俭死后,对裴行俭信任有加的唐高宗也在权力被皇后剥夺殆尽后撒手人寰。武则天则以女皇帝的身份建立了武周王朝。
  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唯有阴谋被权力争夺的胜利者武则天发扬光大。
  裴行俭苦心选拔培养的人才一一被她翦除:精明强干的程务挺起初被武则天看中,参与到了废黜中宗、推武则天上位的政变阴谋中,立下大功,却因武则天怀疑他与宰相裴炎串联,私下反对自己称帝,被一纸诏令逼迫自杀。王方冀本是裴行俭之后,唐王朝镇守西域的主要将领,却因为他是武则天政敌王皇后的堂哥,被武则天流放崖州,并在途中被人杀死。大将黑齿常之在平定高丽、抗御吐蕃和突厥的历次战役中屡立战功,威名赫赫,却被武则天手下的酷吏周兴诬陷谋反,最终投缳自尽……
  靠着阴谋和权力,武则天荡平了李唐宗室、功臣集团、功勋武将等公开和潜在的反对势力,巩固了权力基础,但也使整个帝国元气大伤,让周边部众有了可乘之机。早已因唐王朝的背信弃义而心怀怨恨的突厥,以及代之而起的契丹,由于不满武周朝廷和营州(今辽宁朝阳)都督赵文翔的压榨欺凌,终于在裴行俭死去14年后,重新掀起了更大规模的“营州之乱”。失去裴行俭以及一干名将的武周朝廷损兵折将,连连败北,逼得武则天下令将囚犯赦免,组成军队镇压叛乱。最终,不得不联合后突厥阿史那默啜所部,才将叛乱平定下去。
  然而,反抗因子已经在北方各部众心中种下,从此终武则天一朝,直到唐玄宗即位,契丹等部众的叛乱就如附骨之疽般反复发生。唐玄宗主政后,为一劳永逸解决叛乱和侵扰问题,将节度使权限从兵权扩张到地方行政和財政,渐成尾大不掉之势,为更大规模的分裂和叛乱埋下了隐患。平叛一线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硅为了邀功,重用心狠手辣的胡人将领安禄山镇压各北方民族。安禄山变本加厉、不择手段,用诱骗、欺诈等手段残忍杀害契丹、奚族首领,被好大喜功的唐玄宗升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从此掌握帝国北方军政大权。安禄山在自己官位日高.实力日强的同时,也让唐王朝和北方各部族之间的仇恨越来越深,难以弥合。
  最终,野心家安禄山利用这一矛盾,一方面迷惑唐玄宗君臣,一面暗中大量征召契丹、同罗、奚等族战士入伍,巩固自己的军事力量。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统帅各族大军15万,号称20万,自范阳南下犯阙,发动了改变唐王朝和整个中国历史走向的“安史之乱”,大唐盛世被拦腰斩断,从此一蹶不振。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内部一片糜烂,不得不“尽征河陇、朔方之将镇兵入靖国难”(《旧唐书·吐蕃传》)。眼见边备空虚,吐蕃乘机卷土重来,兵锋首指河西陇右。不到十年,陇右、河西诸郡大部分地区为吐蕃所占。安西四镇和伊、西两州、北庭等地与中央政府联系被切断,并相继陷于吐蕃。再往后,吐蕃趁唐王朝平定藩镇割据失败,甚至一度占据了都城长安,“天可汗”的权威和尊严最终沦入谷底。作为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名臣裴行俭,如果在天有灵,看到如斯情景,真不知会作何感想。
  识人之智、用人之明、制人之谋,让裴行俭在人才济济的初唐时期崭露头角,功耀千秋。但他没有能力看透这历史大势,也无法预料在专制王朝中,这阴谋之树将逐渐开枝散叶、盘根错节,最终将整个王朝毁于一旦。
  这是遗憾,也是宿命。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05)01-0103—02  《开放导报》于2004年第1期正式改版,开始了新的飞跃。一年来已出版正刊6期、增刊1期,共发表论文195篇。从方方面面反馈的意见看,广大作者、读者对刊物内容给予了非常积极的评价,普遍认为它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与经济全球化领域的权威学术刊物,又能兼顾政治、文化、社会领域中的重大现
期刊
本季度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指数大幅上升,并再度创下历史新高,达129.95,比上次上涨了4.88点。  本季度贸易联系指数为88.96,比上季度略微—卜降。从具体指标来看,出口内地的港产品占港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在上季度大幅上扬之后,本季度略有回调,至29.87%。来自内地的转口货值占香港总转口货值的比重本季度有较大幅度上升,达60.64%;对香港的进出口额占中国内地总进出口额的比重本季度继续略有上升
期刊
[摘要]产权保护薄弱是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在转型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家职能的衰败和法制环境的薄弱导致了国家对产权的正式保护不足,而历史文化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惯性又延缓了产权保护的非正式制度环境的生成。因此,构建有效产权保护制度体系是转型国家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就需要在产权保护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转型产权保护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  [中图分类号]F
期刊
01  夹金山,邛崃山系西部支脉,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第一座大雪山,国宝大熊猫世代生息之地。  当年的夹金山属穆坪土司地盘,居住着嘉绒藏族和汉族,藏族同胞讲嘉绒语,以农耕为生。由于紧邻内地,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当地人多说汉语,使用汉文。  夹金山群山簇拥,有海拔5000米以上极高峰13座,4000米以上高峰42座,一年里多数时间白雪皑皑。最高峰狮子山,因山形似狮子而得名,海拔超过5300米。 
期刊
文彦博(1006年~1097年),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字宽夫,别称“文潞公”。从翼城知县起步,历仁、英、神、哲四朝,仁宗朝两度拜相,英宗、神宗朝为枢相九年,哲宗朝除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出将入相50多年,在政事、军事、民事、文学、书法上均成就不凡,堪称千古贤相。而其尤为后人所称道的则是虽居庙堂之高,然关注民间疾苦,重视农业生产,以“兼济天下”的心态为百姓服务,为朝廷效劳。  文彦博早年在基层任
期刊
[摘要]25年来深圳特区走的是一条以开放促改革的发展道路,在深圳提出“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的新的发展时期,鉴于深圳在国际经贸关系、区域开放、行业开放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开放的空间,深圳今后发展路径仍然离不开“以开放促改革”,其开放重点应放在区域开放方面,进而全面促进城市综合配套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为此,本文提出“建立深港共同市场”、“开展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成为政治体制改革试验特区”三大战
期刊
[摘要] 本文对一些东亚和拉美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长达20年的经济发展进程做了比较分析,发现东亚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和绩效远远好于拉美国家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保持物价相对稳定;二是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三是制造业发展快;四是收入差距相对较小;五是国家有效干预。而两类国家经济长期发展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忽视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能源和环境问题重视不够。2003年,
期刊
[摘要] 加入WTo后,随着贸易干预手段的减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趋势。然而,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我国又急需发展以装备工业为主体的贫本密集型产业。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就需要把贸易政策落实到具体产业和产品上来,实行以产业和产品为基础的“微型化”贸易政策,即对大多数产业采取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有选择地对少数产业实行适度的进口保护和出口鼓励的措施。  [关键词] 贸易政策 结构调整
期刊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纵观中国书法之发展过程,宛如江河奔流不息。王羲之书《兰亭序》,记叙兰亭山水之美和集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感慨;颜真卿书《祭侄稿》于亲人罹难、“父陷子死,孤城围逼”的情况之下,借其文其书表达对叛贼的痛恨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书文辉映,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苏东坡于困顿之中书《黄州寒食诗》,“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寓忧患之意于点画之
期刊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5)05—0027—05  2005年9月4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联合在北京举办“深圳改革与发展新定位座谈会”,本次座谈会是为纪念深圳特区成立25周年而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探讨深圳·卜一步如何发展,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应该起什么作用。来自中央和国务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