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店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24小时营业只是为了提倡阅读,似乎不一定非要是夜晚,我们不如把它定位为与书为伴的夜店更为合适,这里不只是书店。
  今年7月18日,青岛的首家24小时书店试营业,这家书店位于青岛书城二楼,面积约200平方米,当晚9点左右,店内差不多有七八十名读者在阅读,据统计从9点到次日早晨9点,该书店共迎来送往500多位读者。仅从首日的数据来看,人气还算不错。
  同在7月试营业的24小时书店还有广州的1200bookshop,不同于隶属于青岛新华书店的明阅岛,这是一家民营书店,老板刘二囍算得上是一个文艺青年,因为24小时不打烊让诚品书店这个名字印在他心间,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机会亲自去趟台湾见识诚品书店。后来随着自身从业领域的变换,刘二囍不仅徒步环岛1200公里,对台湾进行了考察,而且后来有了这家1200bookshop。1200bookshop是一个复合型空间,一半情怀一半生意。但凡经营24小时书店的人总要有点情怀,不论他是国营还是民营,但只有情怀显然是行不通。
  近几个月,24小时成了书店行业的热点词汇,这一策略仿佛成为拯救行业的偏锋,吸引了诸多试水者,也博得了太多的关注,以1200bookshop为例,广州媒体给予了连篇累牍的曝光,且无一例外的都是赞叹声,给这家新入行的民营图书馆前所未有的声援,要知道那位文青老板没有主动邀请过一家媒体为其做报道。新鲜感是24小时书店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据了解这也是大多数人愿意去体验一下以读书为主题的夜生活是什么样的首要原因。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24小时书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片段化阅读成为主流的今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安静阅读一本书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弱,这种夜读体验能否成为市民夜生活的一部分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几乎每一个24小时书店都会以诚品书店为榜样,或者是内心坚持的理由,看,诚品成功了。但是这并不代表诚品是可以复制的,要知道诚品书店初到香港铜锣湾也采取24小时不打烊的经营策略,但在一个月后便取消了,每天12点半,地铁末班车会将大批读者带走,以至于后半夜店内颇为冷清,显然喜爱夜读的香港人远不及台湾人多,也可见诚品在台湾的成功是难以复制到其他地区的。
  1989年第一家诚品书店开业,10年后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诚品书店——敦南店成立,该书店的设立源自诚品书店发起的“梦想中的书店”征文活动,活动中有40%以上的人梦想可以有一家24小时开放的书店,可见敦南店拥有相当的群众基础。在诚品,只看不买再久也不会被异样的目光打量,这里营造的是氛围,这一点被许多新进24小时书店模仿,尤其是像1200bookshop这种讲究温情供应、情怀释放的书店,就连国营书店也以此倡导一种以阅读为中心的新的生活方式。不过开业不久的明阅岛已经因咖啡吧工作人员说话声音太大、以及书店内有人喧哗遭到网友吐槽,氛围的营造靠的不仅仅是物,还有融入其中的人。
  三联韬奋书店从今年4月8日开始试运行24小时不打烊,经营状况还不错,作为一个国营老牌书店,此举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此表示大力支持,在给三联韬奋全体员工的回信中指出,这是对“全民阅读”活动的生动践行,鼓励他们打造城市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精神地标无疑是每个城市都需要的,但全民阅读未必一定要靠不眠灯光的引领,倘若后半夜“上座率”不高,灯火通明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有人说要想在台湾偶遇美女就在后半夜去诚品书店,这里是约会的好地方,也是故事发生的地方。在网络渠道的打压下,极少人为了买书去书店,网上不仅折扣给力,而且送货上门,搞得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相较之下,实体书店能够提供人与人相遇,以及情感方面的体验是网络所不能给予的,正如目前正在筹备24小时书店的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黎明所言,“如果不打烊仅仅是将卖书作为主体活动的话,可能不见得有读者。在夜间,书店应该更多考虑需求,提供相应的软件与服务。”诚品的书的售价要比大多数书店贵,它之所以能够扭亏为盈,主要在于他有一批不嫌买得贵的忠实粉丝,而在不嫌买得贵的背后诚品所提供的必须比价格更有诱惑力。
  刘二囍说,24小时营业的书店,在黑暗袭来后,为这个城市提供了一盏灯、一个落脚点,也是一种安慰,一种庇护,这也是诚品书店感动他的地方。如果24小时营业只是为了提倡阅读,似乎不一定非要是夜晚,我们不如把它定位为与书为伴的夜店更为合适,这里不只是书店。
其他文献
在今天,网络和影像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安眠药,年轻艺术家面对着这两大当今社会控制人们时间的利器,在创作中努力寻找对生命自由的注解。  在今天,网络和影像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安眠药,年轻艺术家面对着这两大当今社会控制人们时间的利器,在创作中努力寻找对生命自由的注解。李景湖是广东土生土长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关注的是在时间迁移中沿海都市整体的生存状态;而大多数喜欢孟阳阳作品的人都会在她的画面里找到一种感动,在
期刊
因为他们不再依附于自然也就没有了任何神灵可以眷顾他们,他们的时间取决于资本的持有者和整个市场的需求,他们在工业时间里生产,也在工业时间内消费,自然已经驯服。  日常中的时间  当电脑逐渐进入每个家庭的时候,很多人高呼信息时代来临了,还有很多人正在电视机前思考什么是信息时代的时候,日常的时间地盘就已经被所谓的信息时代占据光了,信息时代来临了,那些奔走相告的先知们早早在国王放弃的空地里播种下了自己的种
期刊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广东蛇口是第一个将“效率就是生命”竖起大广告的城市,很多工人从农村过来,找熟人进厂,与现在工人不愿加班不同,当时很多人在进厂之前就向人打听:“你这个厂加不加班?不加班的话不进。”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一个月下来就一千多块钱,每天工作8个小时之后很多人还会加班5个小时,有时赶工会延长到晚上1点多钟。这些人平时娱乐时间不多,上班一周放一天假或半天假,大家不可能去很远的城市中心,男孩只能
期刊
与同龄人掉入由科技构成各种娱乐当中不同,孟阳阳更愿意选择呆在原地不动面对孤独。  孟阳阳的创作和她所面对的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她说:“科技不能发明感情”或许因为我们不能忍受孤独而选择用“科技”的方式麻醉自我,因此在网络世界里,我们拥有一片可以逃亡的海滩。但是任凭你怎样逃亡,现实的身体仍然在那,心灵的温度不时仍会提示你本来存在的面貌,即使选择不被感知,生长的东西仍在生长。  作为中国独身子女一代
期刊
对时间的体验并不是城市与乡村的差别,而是个体本身所处的工作状态所决定的,并不是去了乡村就有多悠闲,在城市就有多激烈。  左靖  策展人,碧山计划发起人  采访时间:7月23日  采访地点:望京徳泮未来素质馆  在“碧山共同体计划”前言中写到,“在未来5~10年内,回归乡居生活、逆城市化将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潮流。”人们厌倦了单位时间密度过大的城市生活,将希望开始实践新的农业生活方式,左靖正是这种实践
期刊
当代水墨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体验之间找到了新的生长空间,艺术家的创新在于能否面对真实的生活,并转化为艺术形式表述出来。  采访时间:2014年7月11日  采访形式:邮件采访  普通公众对传统水墨和西方油画艺术逐渐理解,但对当代水墨一直以来并不是很了解,你认为当代水墨在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当代水墨与传统水墨之间的区分是很难量化去界定的,水墨在中国本土一直有承传和发展,当代性是在其发展中
期刊
假如我们把塞尚以后的形式自律的作品称为“看”的艺术,那么杜尚和马格利特的艺术更多地转向了“思”,准确地说他们的作品是针对人的“看”之“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达主义艺术出现在瑞士的苏黎世。瑞士是当时战争的中立国家,一群交战国的青年们因躲避战乱而云集苏黎世从事艺术活动,借以发泄和抚慰紧张不安的心灵,他们反思战争的缘由,抵抗政府施加的社会意识形态,在面对着强大的国家机器时所给予的强力形式,反抗
期刊
自然而然地将骨子里的水墨功夫释放出来,凭着对生活与社会的独立思考打造自己的绘画世界,传统与当代的问题会消解在一个融合的画意中,更完美地被呈现。  采访时间:2014年7月14日  采访形式:邮件采访  如何理解新水墨的“新”?  新水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新”意在于整体上的包融性,相对于前辈艺术家们在“实验水墨”、“抽象水墨”、“都市水墨”等学术范畴的阶段性努力,新水墨没有过分明确的学术指向,但
期刊
“新水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不是主题性创作,虽有现代绘画语境却又不会放弃东方文化的滋养。  采访时间:2014年7月14日  采访形式:邮件采访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中国画的?  小学3年级时,看到获奖的孩子画国画,大胆落笔后宣纸的渗化,感到相当“神奇”。至于真正接触中国画则是上初一时参加兴趣小组。  纵观你的创作形式从写实到意象,你是怎么实现这一转换过程的?  1996年大学毕业后认为本
期刊
“你们毕业就等于失业!”7年前,面对一群怀揣艺术梦想、却像走错门般进了美术史系的新生们,年轻气盛的班主任斩钉截铁地说。  舒望是其中之一。为了避免“毕业就失业”,舒望考了本院美术史硕士,以期继续深造能找份好工作,一次性解决户口房子乃至小孩上学问题。当某国字头的博物馆发招聘信息时,舒望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投了简历。笔试、面试、复试,舒望凭着名校毕业证、专业对口、答卷优秀、表现出色,顺利进入复试,然后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