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心电图P波极向对儿童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的定位分析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4891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极向对儿童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起源位置的解剖定位。

方法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连续住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40例局灶性房速患儿,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8±3)岁。回顾性分析40例患儿12导联体表心电图P波极向特点,以T-P间等电位线为基准,P波极向分为正向、负向、等电位及双向;分析对应的心房起源位置,对P波极向与起源位置进行χ2检验。

结果

儿童局灶性房速心电图P波区分左、右心房起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导联为V1、Ⅰ(χ2=23.509、14.315,P=0.000、0.001);源于左心房的房速P波于V1导联均为正向或等电位;源于右心房的房速P波于Ⅰ导联均为正向或等电位。心电图P波极向区分心房上、下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导联为Ⅱ、Ⅲ、aVR、aVF(χ2=26.447、23.974、19.613、17.415,P均=0.000);源于心房上部的房速P波于Ⅱ、Ⅲ、aVF导联多为正向,分别为95%(21/22)、86%(19/22)、95%(21/22),于aVR导联多为负向,为73%(16/22);18例源于心房下部的房速,12例P波于Ⅱ、Ⅲ、aVF导联为负向,11例于aVR导联为正向。儿童局灶性房速病灶主要分布于右心耳(23%,9/40),冠状静脉窦口(18%,7/40),左心耳(15%,6/40),右上肺静脉(10%,4/40)。

结论

儿童局灶性房速多起源于左、右心耳,冠状静脉窦口、肺静脉等位置。心电图的P波极向区分左、右心房起源有显著预测价值的导联为V1及Ⅰ导联;区分心房上、下部起源有显著意义的导联为Ⅱ、Ⅲ、aVR、aVF导联。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直立后血压变化对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远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于2005至2011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并确诊为POTS的患儿90例,男41例,女49例,平均年龄为(11.8±2.7)岁。所有患儿均应用盐酸米多君治疗。依据初诊时患儿直立后血压变化值分为两组,即有效组(55例)和无效组(35例)。随访时间53~130个月,研究不同随访时间两组患儿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的价值、安全性及家庭营养实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自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进行肠内营养的患儿的疾病谱,肠内营养途径、制剂、速度与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转归,配对t检验法分析肠内营养前后患儿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患儿47例,男27例(57%),女20例(43%),中位年龄0.8(0.3,4.0)岁。其中诊断为机械性或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