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流转,笔者从师范学校毕业从事音乐教学已有23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岁月在学生纯净快乐的歌声中,在笔者指尖流淌的琴声中不知不觉地走过。而今,记忆深处的那些灵动的教学瞬间、难忘的课堂小插曲总会激发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什么是有效的音乐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丰富和多样,追求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和学生享受音乐学习过程,是笔者为之努力的目标。
多年来,观摩并执教过的一些课题给笔者带来新的思考,这是多年来一直为之努力探讨的课题。当今的学生创新思维很活跃,他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回答,这种源于师生精神境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教学中的案例,把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成功之处呈现出来,谈谈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1 善于沟通,抓住学生情感的切入点实施有效教学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音乐教师非常注重情感教育。但由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一致,挖掘的深浅也就不一致,特别是情感教育切入点的不同,其教育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选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情趣、拓展教学想象空间、加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都有积极的意义。
在执教《友谊地久天长》这一课时,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这首歌曲并不陌生,会唱一两句。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越是熟悉的歌曲越不容易做到高质量地学习。如何避免学生只是泛泛地学唱而没有感情的熏陶呢?为了激发学生带着自身对友谊的理解赞颂声情并茂的歌唱,笔者首先用多媒体播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采用比赛学习的办法,笔者范唱第一段,男生唱第二段,女生唱第三段,大家齐唱第四段,看谁唱得最动听。
音乐开始,笔者充满深情地唱了起来,歌声在教室里回荡。笔者用眼神和学生交流着,此时此刻,他们听得那样专注,仿佛激发起了他们演唱的愿望和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当笔者唱完第一段之后,以为男生会紧跟着音乐唱起第二段,可是第一句的旋律已经奏响,男生却毫无反应,怎么回事呢?笔者赶紧提醒他们,并带着男生一起往下唱,接下来大家完全被激励起来,第三段、第四段,声音越来越好,圆润动听,情感真挚,仿佛还没有听够、唱够,音乐就结束了。
小结这一轮的演唱时,笔者问男生:“第二段的开头一句为什么没唱出来?”这时候大家激动地说:“老师,你唱得太好听了,我们只顾着听你唱歌,忘了自己唱了。”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看,咱们班有个同学哭了?”笔者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个女生的脸上带着泪,原来是想起了小学时的好朋友。音乐,有着如此强的感染力,给学生带来如此美好的情感体验!这一刻,笔者内心是多么的愉快啊,经典的音乐让师生间传递交流的情感如此纯真、畅快,音乐课堂如此精彩,这是深入学生心灵的启迪,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并铭记于心呢?
2 深入发掘教材,精心设计,抓住音乐作品的风格特色进行教学
指导学生唱出音乐作品的风格特色,是音乐教师至高教学境界之一。唱会一首歌曲容易,而唱出味道就不那么简单了。
如何抓住作品的风格特色进行教学呢?在一次音乐教学研讨会上,笔者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跟我一起玩转音乐”,感受颇深。在课的开始,这位教师巧妙设计,用课件播放了印度经典歌曲《吉米来吧》,并要求学生学跳印度舞热身,很好地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在学习新课时,她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先是播放歌曲《印度国风光》,从听觉上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然后播放印度传统乐器演奏视频,启发学生关注西塔尔和塔布拉的演奏及音色,并感受装饰音和变化音在歌曲中的表现。这一环节的问题设计打开了学生对印度音乐旋律风格的关注。接下来教学生演唱了歌曲《流浪者之歌》,教学中她紧紧抓住印度音乐的风格特色,运用对比的手法,让学生体会并唱准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变化音,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速度歌唱,表达一个既乐观又忧伤的流浪者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了作品的艺术内涵。最后在欣赏中国流行歌曲《神奇》中让学生寻找其中蕴藏的印度音乐元素,从而引导学生悟出印度音乐的特点——浪漫唯美,特点鲜明,器乐独特,底蕴厚重,博大精深,值得每个人欣赏。
这节课要想教学生唱会《流浪者之歌》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唱出印度歌曲的风格特色,这是在歌曲学习中的高层次目标,对培养学生感受与表现音乐的能力十分有益。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抓住了印度音乐的风格特色进行教学,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他们饶有兴趣地思考、欣赏和演唱,参与热情溢于言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激趣入境,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
十二三岁的孩子性格天真活泼,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己,喜欢亲近老师,这是对学习音乐有利的方面。但在面对歌唱教学统一音色时,学生个性突出也会令教师遇到小小的麻烦。如何既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声音训练,又不让他们感到困难呢?笔者任教的六年级一班学生个性十分张扬,他们热爱音乐,性格既热情活泼,又带着些顽皮浮躁。一唱起歌来,那可是音色各异,个性十足。声音的不均衡成了一个难题。笔者常常善意地提醒那些大嗓门的男生,要与大家的声音保持一致,并不是自己声音越大歌就唱得越好,整齐、统一、均衡才是班级合唱美的标准。虽然他们心里也知道,可是多年来的演唱习惯使他们一唱起来总难以控制。后来,有一首歌,让这种声音的散乱失衡现象得到了改善。那就是舒伯特的《摇篮曲》。这首歌,歌词细致隽永,曲调柔和抒情,旋律就如母亲温暖的双手抚摸孩子的额头,深深打动着每一位歌者。
在学唱歌曲时,笔者巧妙设计,先不告诉大家乐曲名,也不范唱,只是将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学生听,让他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的旋律、节拍、速度、情绪,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完后,学生纷纷举手,畅所欲言:“音乐十分轻柔”“感觉有一种浪漫的色彩”“好像妈妈在哄小宝宝睡觉,妈妈对孩子的爱是很深的”。笔者真是惊讶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接着,笔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燃起他们心底美好的情愫:“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是妈妈把我们带到人间,我们都在妈妈爱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宁静的夜晚,是妈妈陪伴在我们身边,哼着歌曲陪我们入睡。”笔者又和大家一起带着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朗读歌词,由于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柔美温馨,他们读起来的声音是那样柔和深情,统一均衡,就连平日里的“大嗓门”也在大家爱的感召下柔声顺从。
此时,冬日的暖阳正透过明亮的窗照在身上,笔者以一个母亲的温柔深情地注视着每一位学生,传递爱意,感受音乐的美好境界,大家的声音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自然、和谐,这不正是笔者期望达到的歌唱效果吗?没有繁复的训练说教,没有板起面孔的不满苛责,一首《摇篮曲》带学生走进了统一音色、优美歌唱的艺术境界。
歌声一直伴随着笔者与学生的交流,这点点滴滴的往事,汇成生命中最美丽的感动。通过以上案例进行反思:什么是有效的音乐课堂?笔者想所谓有效性,就是指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并保持音乐的兴趣,享受音乐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活跃思维、载歌载舞、张扬个性、创新发展的青青乐园。
多年来,观摩并执教过的一些课题给笔者带来新的思考,这是多年来一直为之努力探讨的课题。当今的学生创新思维很活跃,他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回答,这种源于师生精神境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教学中的案例,把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成功之处呈现出来,谈谈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1 善于沟通,抓住学生情感的切入点实施有效教学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音乐教师非常注重情感教育。但由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一致,挖掘的深浅也就不一致,特别是情感教育切入点的不同,其教育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选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情趣、拓展教学想象空间、加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都有积极的意义。
在执教《友谊地久天长》这一课时,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这首歌曲并不陌生,会唱一两句。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越是熟悉的歌曲越不容易做到高质量地学习。如何避免学生只是泛泛地学唱而没有感情的熏陶呢?为了激发学生带着自身对友谊的理解赞颂声情并茂的歌唱,笔者首先用多媒体播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采用比赛学习的办法,笔者范唱第一段,男生唱第二段,女生唱第三段,大家齐唱第四段,看谁唱得最动听。
音乐开始,笔者充满深情地唱了起来,歌声在教室里回荡。笔者用眼神和学生交流着,此时此刻,他们听得那样专注,仿佛激发起了他们演唱的愿望和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当笔者唱完第一段之后,以为男生会紧跟着音乐唱起第二段,可是第一句的旋律已经奏响,男生却毫无反应,怎么回事呢?笔者赶紧提醒他们,并带着男生一起往下唱,接下来大家完全被激励起来,第三段、第四段,声音越来越好,圆润动听,情感真挚,仿佛还没有听够、唱够,音乐就结束了。
小结这一轮的演唱时,笔者问男生:“第二段的开头一句为什么没唱出来?”这时候大家激动地说:“老师,你唱得太好听了,我们只顾着听你唱歌,忘了自己唱了。”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看,咱们班有个同学哭了?”笔者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个女生的脸上带着泪,原来是想起了小学时的好朋友。音乐,有着如此强的感染力,给学生带来如此美好的情感体验!这一刻,笔者内心是多么的愉快啊,经典的音乐让师生间传递交流的情感如此纯真、畅快,音乐课堂如此精彩,这是深入学生心灵的启迪,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并铭记于心呢?
2 深入发掘教材,精心设计,抓住音乐作品的风格特色进行教学
指导学生唱出音乐作品的风格特色,是音乐教师至高教学境界之一。唱会一首歌曲容易,而唱出味道就不那么简单了。
如何抓住作品的风格特色进行教学呢?在一次音乐教学研讨会上,笔者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跟我一起玩转音乐”,感受颇深。在课的开始,这位教师巧妙设计,用课件播放了印度经典歌曲《吉米来吧》,并要求学生学跳印度舞热身,很好地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在学习新课时,她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先是播放歌曲《印度国风光》,从听觉上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然后播放印度传统乐器演奏视频,启发学生关注西塔尔和塔布拉的演奏及音色,并感受装饰音和变化音在歌曲中的表现。这一环节的问题设计打开了学生对印度音乐旋律风格的关注。接下来教学生演唱了歌曲《流浪者之歌》,教学中她紧紧抓住印度音乐的风格特色,运用对比的手法,让学生体会并唱准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变化音,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速度歌唱,表达一个既乐观又忧伤的流浪者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了作品的艺术内涵。最后在欣赏中国流行歌曲《神奇》中让学生寻找其中蕴藏的印度音乐元素,从而引导学生悟出印度音乐的特点——浪漫唯美,特点鲜明,器乐独特,底蕴厚重,博大精深,值得每个人欣赏。
这节课要想教学生唱会《流浪者之歌》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唱出印度歌曲的风格特色,这是在歌曲学习中的高层次目标,对培养学生感受与表现音乐的能力十分有益。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抓住了印度音乐的风格特色进行教学,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他们饶有兴趣地思考、欣赏和演唱,参与热情溢于言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激趣入境,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
十二三岁的孩子性格天真活泼,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己,喜欢亲近老师,这是对学习音乐有利的方面。但在面对歌唱教学统一音色时,学生个性突出也会令教师遇到小小的麻烦。如何既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声音训练,又不让他们感到困难呢?笔者任教的六年级一班学生个性十分张扬,他们热爱音乐,性格既热情活泼,又带着些顽皮浮躁。一唱起歌来,那可是音色各异,个性十足。声音的不均衡成了一个难题。笔者常常善意地提醒那些大嗓门的男生,要与大家的声音保持一致,并不是自己声音越大歌就唱得越好,整齐、统一、均衡才是班级合唱美的标准。虽然他们心里也知道,可是多年来的演唱习惯使他们一唱起来总难以控制。后来,有一首歌,让这种声音的散乱失衡现象得到了改善。那就是舒伯特的《摇篮曲》。这首歌,歌词细致隽永,曲调柔和抒情,旋律就如母亲温暖的双手抚摸孩子的额头,深深打动着每一位歌者。
在学唱歌曲时,笔者巧妙设计,先不告诉大家乐曲名,也不范唱,只是将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学生听,让他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的旋律、节拍、速度、情绪,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完后,学生纷纷举手,畅所欲言:“音乐十分轻柔”“感觉有一种浪漫的色彩”“好像妈妈在哄小宝宝睡觉,妈妈对孩子的爱是很深的”。笔者真是惊讶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接着,笔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燃起他们心底美好的情愫:“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是妈妈把我们带到人间,我们都在妈妈爱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宁静的夜晚,是妈妈陪伴在我们身边,哼着歌曲陪我们入睡。”笔者又和大家一起带着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朗读歌词,由于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柔美温馨,他们读起来的声音是那样柔和深情,统一均衡,就连平日里的“大嗓门”也在大家爱的感召下柔声顺从。
此时,冬日的暖阳正透过明亮的窗照在身上,笔者以一个母亲的温柔深情地注视着每一位学生,传递爱意,感受音乐的美好境界,大家的声音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自然、和谐,这不正是笔者期望达到的歌唱效果吗?没有繁复的训练说教,没有板起面孔的不满苛责,一首《摇篮曲》带学生走进了统一音色、优美歌唱的艺术境界。
歌声一直伴随着笔者与学生的交流,这点点滴滴的往事,汇成生命中最美丽的感动。通过以上案例进行反思:什么是有效的音乐课堂?笔者想所谓有效性,就是指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并保持音乐的兴趣,享受音乐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活跃思维、载歌载舞、张扬个性、创新发展的青青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