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rmghgw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同时,很多学校开始开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并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数学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数学教学在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同时,其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教学也因与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整合而得到优化。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寻找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点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叠加,而是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增加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一、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信息技术的选择与运用,其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形式上的多样化而失去教学的方向。用信息技术可以产生丰富的视听效果,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有些教师制作的数学课件,背景画面复杂,几何图形变幻莫测,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所以我们要牢记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2.主体性原则。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由于其自身具有传输的网络化,信息呈现的多样化,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数学教学设计得以实现。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得师生关系发生转变,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认知工具,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发展,而这种活动是出于学生自身的需要,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无奈的,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
  3.活动性原则。从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着数学活动课的形式转变。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做数学,这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学生更喜欢听故事、做游戏、做实验、搞课题研究以及上网查资料、上机操练等形式。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方法,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数字化教学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知识建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4.开放性原则。网络的广泛使用促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占性的。而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基础上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条件充足、答案确定的封闭题而言,开放题由于自身的特点,使其更易实现上述的教育理念。
  
  二、目前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刚刚起步,各方面条件还不是十分成熟,在计算机网络、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整合的因素,这些因素成了制约整合的瓶颈。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上交互缺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与学具有共时性,需要随时交互,才能促使学习产生效能。由于缺乏交互的即时性,大大削弱了网络学习的效能。
  2.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时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不少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对计算机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津津乐道,教学中不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甚至一节课完成过去两节或三节课才能上完的内容。表面上看课堂信息量大,实际上则出现“讲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现象,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
  3.教学时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严格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不加选择、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上课成了执行既定程序,学生是否适应,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计算机操作能否跟上,他们无暇顾及。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配套的解说和分析,整节课只要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就算了事。他们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然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势不可挡,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完成培养世纪人才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金友良.谈谈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职业教育研究,2005.6.
  [2]侯建军.谈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研究,2006.5.
  [3]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张庆林.高效率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从数学课堂教学出发,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进行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的研究,从而使数学课堂在数学的教学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 课堂 有效 思维 改革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年轻教师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教师满怀信心地上课,但课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总是效果不佳。为此,数学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数学学习方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但存在的问题很多,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几个案例分析,从教学内容、小组健全和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数学基础扎实,但对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问题的解决情况令人深思,故培养创新意识应成为数学教育的一大重任。设想是数学上很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的成败往往系于设想是否大胆和合理,设想是分析过程中不断获得新势头的动力。因此,设想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思维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创设问题,合情推理    大家都知道等差、等比数列都有求和公式,现在的问题是数列1 ,2 ,…n ,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尝试着进行了以下几种训练:    一、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阅读,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    低年级课文插
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用方法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小学数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新课标的中考数学试题都有立足基础、突出能力、体现创新意识等特点,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概括、合情推理以及创新训练,从而达到“求改”、“求新”的复习目的。下面就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情况谈几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理解概念,加强训练    理解概念是解题的基础,复习时要根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概念系统化,并注意概念在各部分知识中正确运用。中考试题中有许多考查概念的基本运算题
在以往应试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虽然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能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从而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
凹凸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定义为:若函数f(x)在开区间I有定义,且对任意的x ,x ∈I,t∈(0,1)均有f[tx +(1-t)x ]≥(≤)tf(x )+(1-t)f(x )成立,则称f(x)在区间I上是凹(凸)函数。函数凹凸性的判定常用如下定理:设f(x)在I内二阶可导,则f(x)是I上的凹(凸)函数的充要条件是f″(x)≤(≥)0,(x∈I)。若f(x)在I上是凸函数,则-f(x)在I上为
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逐渐认识到,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而且应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传授知识要紧密结合培养能力。教师这样做,不仅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落实,并为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从而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教师来说是多方面的。但是抓好读书能力和研究(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带有根本性的。读书是汲取前人创
a在函数的三要素中,定义域和值域起决定作用,而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共同确定的。研究函数的值域,不但要重视对应法则的作用,而且要特别重视定义域对值域的制约作用。确定函数的值域是研究函数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帮助考生灵活掌握求值域的常用方法。  1. 观察法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得到。  例1.求函数y= 的值域。  解:∵x≠0,∴ ≠0  显然函数的值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