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口语能力的状况及应对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ra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师,时常感觉到农村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远远不及城里学生,亟待提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应试教育的影响,陈旧观念的影响,学校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教材设计的影响。
  为了改变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真正理解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所必备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只谈读写,不顾听说,实为一病”,“听、说、读、写应该同样,都要让他们受到最好的训练”。口语教学是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口头表达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美国著名演讲家卡耐基认为:“一个获得事业成功的机会,取决于15%的技术知识,85%的人类工程——人格和领导能力。而后者又主要表现在他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和激发他们热忱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站在更高的高度,加强语文口语的教学,为学生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口语教学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语言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是先有口语后有文字。人们学习语言也是先学说话后学会写文章,说是写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出口成章,那么下笔自然成文。
  二、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要求,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积极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 中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堂发言积极性越来越低。因此教师应尽力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要从教材实际与学生认识之间找出“引爆点”,激发学生的发言欲,使他们的说话之苦变为说话之乐。
  2、精心设计说话训练 现行教材初中阶段的口语训练有复述、讲故事、讲话、讨论、讲述见闻、介绍事物、发表意见等,教师可根据这些说话训练的内容,精心科学地设计每一学期的训练方案,把所说的与所学的结合起来,还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口语能力 初中课文大部分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为学生树立说话的典范。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问答、朗读、复述、讨论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1)问答 师生之间的问答是说话训练的第一步。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克服学生不敢说或不愿说的心理障碍,努力激发学生答问的兴趣。设计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难易适度。同时在答问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某问题进行较长时间的有分析、有判断的发言,学生回答之后还应对内容正误、表达技巧等作出评价,促使学生时时不忘说话能力的提高。
  (2)朗读 在朗读中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句式,而且可以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并逐渐养成准确、流畅的说话习惯。当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加以指导,如发音、速度、停顿、语调等,做到切实中肯,避免笼统空洞。
  (3)复述 复述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连贯、较长时间的说话能力。训练可采用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形式。
  (4)讨论 讨论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应用口语的能力。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畅所欲言,有话可说,还要指导学生发言时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加强小组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
  4、在作文教学中培养说话能力 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经常性的口语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作文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形式主要有口头作文、先说后写等。口头作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说话训练方法。它要求边想边说,且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因此难度较大,训练时应采取逐步增加难度的做法。如初一年级训练内容可以是一幅图画、一个人物肖像、一座建筑物、一种民俗、一种复习方法、一次课外活动等。另外采用先说后写的做法,能够把说和写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其他文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作文,往往都会有一个绝妙的开头,而开头好的作文,一般都不会差的,因为阅卷老师很可能会先入为主,因作文的开头好而对它另眼相看,即使后面有些许瑕疵,也往往瑕不掩瑜,会对它格外开恩,打分的时候,网开一面,笔下留情,多给那么几分是很正常的事。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毕业班学生的作文得分,就必须训练他们写好作文的开头段落。如果能够让老师在紧张地改卷过程中眼前一亮,于千万篇作文中认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课堂上,看到学生的活动和讨论的次数及时间越来越多,这虽然是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和合作的机会,但在讨论的同时,也为部分学生滥竽充数,浑水摸鱼提供了方便。从有效教学的角度,需要审视我们的课堂讨论,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学会讨论,笔者观察认为,当前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乱成一团,毫无成效  在听一位老师执教《我的叔叔于勒》公
期刊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在新的形势下结合生活,综合语文的一个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从它大张旗鼓地出现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但是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上,如何学,却是伴着它的诞生一直在困扰着每一个语文老师。中三了,复习,考试才是最主要的,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加之对综合性学习本身的困惑,我打算不做这类尝试了。但是,我的师傅们,她们却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勇敢地去尝试着
期刊
古诗文之美,美在意境,不论是抒情的,还是叙事的、议论的皆然。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领悟诗文中的意境,并进而做出审美判断呢?怎样形成师生间可以进行知识、思想、感情交流的审美关系呢?怎样使学生从消极被动的古诗文词义句义的讲解对象,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审美主体呢?笔者认为,吟咏入境和激活联想,是实施审美教学的三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在图乐背景中吟诵入境,感受美  学习古诗文,
期刊
史良高的《水乡的日子》是一篇寄意深远、情文并茂的散文。用满含深情的笔调回忆了宁静、恬淡而富有生趣的水乡生活。由于这篇文章思想内涵的丰富,情感意蕴的多样,语言特色的繁多,特别适合发挥学生的个性阅读。  一、优化预习环节 尊重个性体验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语文文本教学中,预习的地位举足轻重。我
期刊
在进入高年级学习以后,很多情况下需要学生搜集作家生平、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用于课堂交流和学习。现实是,有不少学生无法从海量信息中提取需要的、精华的内容,更无法利用这些信息表达和运用。可见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势在必行,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足够的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正当其时,当今社会,碎片化阅读成为潮流,具备非连续性文本解读的能力的人更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可见更应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
期刊
通过对鲁迅《雪》按本人设计的教案进行课堂尝试,现本人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所获进行如下小结:  一、教材分析  《雪》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心灵之声为专题,意欲通过本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案例力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把学生的个性阅
期刊
课前准备:  1.学习《黔之驴》,第一课时解决课文的字词落实,文本内容分析。  2.要求:学习过《黔之驴》之后,大家了解到驴本是个“庞然大物”,声音洪大,但只是个外强中干的家伙,“无异能者”,“技止此耳”,最后不得不被老虎吃掉,但是驴子自己觉得很冤枉,它觉得自己不应该被吃,被吃掉后,它把老虎告上了法庭;老虎觉得自己吃驴子是天经地义,该吃;于是老虎与驴子法庭对质。  3.全班六组,1、2、3组为原告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的语感。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把握朗读的技巧,创设意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的魅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情感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朗
期刊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科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一次深刻的技术革命。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感悟到: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境引趣,愉悦心灵  新课程观认为课堂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场所,而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地方。学生参与课堂的多少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能跨越时空、回放历史、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