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教材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因此,我们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的精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它着意于数学思想的渗透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即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课本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情境,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与满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学生产生进取心。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充分挖掘例题的发散性、变通性,启迪并引导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从多角度看问题,挖掘各个不同层次上的数学材料的潜在功能,在变化和引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学习知识和获取创造力统一起来。
  
  三、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利用新教材中多次出现一题多解的例子,让学生积极参与对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思想的探索。
  例如:八年级上册“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让每位学生做出边长分别为a, b的两个正方形硬纸板和两个长为b,宽为a的长方形硬纸板;做一个拼图游戏,引导学生用这些硬纸板拼成正方形,把学生引入了“形”与“数”的结合学习之中,建立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型。学生在经历“形”与“数”的结合过程后,发现(a+b)2=a2+2ab+b2并且知道(a+b)2≠a2+b2再用整式的乘法运算证明这一结论,得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上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了数学学习所要经历的过程与方法:“问题情境引用——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知识——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学习过程。
  
  四、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讨论”具有全员参与、优势互补、扩大交流、互启互鉴、主动探索、解疑破难、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科学设计课堂讨论,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具有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所必须的竞争精神、合作精神,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新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变万化,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也正隐藏在这多彩的画面里、变化的情景中,教师把握问题的实质,及时发动讨论,就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完成下列计算:
  1+3=?
  1+3+5=?
  1+3+5+7=?
  1+3+5+7+9=?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另外,教师也可以相机点拨,如列出如下点阵,以使学生从数与形的联系中发现规律:
  


  1+3=4=22
  1+3+5=9=32
  1+3+5+7=16=42
  1+3+5+7+9=25=52
  进而鼓励学生推测出1+3+5+7+9+…+19=102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推广到一般情形,推出1+3+5+7+9+…+(2n-1)+(2n+1)=n2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五、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因此,教学时努力让数学走入生活。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例如 :有一则广告声称:“有75%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你听了这则广告有什么想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讨论这个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知道对广告中的75%这样的数,要应用统计的观念去分析。比如,样本是如何选取的,样本容量是多大等。若该公司调查了4个人,其中有3个人用了这个产品,就说“有75%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这样的数据显然不可信。因此,应对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提出质疑。
  在新课程理念下,新教材不仅密切了数学与自然界与社会的联系,而且把学生推到了活动的最前面,更加侧重于数学主体地位的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把新理念、新思维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135102吉林省辉南县辉南二中)
其他文献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班主任的敬业精神外,再就是得法。转化虽无定法,但应得法。得法而事半功倍,不得法则劳而无功。笔者从事后进生转化工作多年,总结出“加、减、乘、除”这四个字,现谈一谈认识。  “加”:教师作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其根本任务是教好书育好人。对待“后进生”除要有正确的态度,多看到他们的长处,确信他们经过教育能够变好外,还要多关心和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史》这一专业课的教学实践研究,探索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并行应用,希望通过这一研究,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课的魅力,从心底开始喜欢历史进而研究历史,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为现今经济服务。  【关键词】中国经济史 历史教学 实践    《中国经济史》在经济类大专院校中的许多专业都有,特别是与“经济学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史”三门课程构成“
期刊
随机管理,是相对常规管理而言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对于被管理者来说具有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在随机管理中我们更能够发现一些真实的甚至是隐蔽的问题。因而随机管理是常规管理有效的、有益的补充和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恰当的运用这种管理方法,将对班级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随机管理的主动性    在很多学校,对班主任的评价往往采取量化的方式,规定
期刊
【摘要】 分析骨髓外造血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了5例中型地中海贫血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地中海贫血组的胸腰椎体、髂骨、股骨上段骨髓信号均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均匀性、弥漫性降低, 信号改变不明显。5例脊椎附件增粗、变形,骨皮质连续性中断;1例见到胸段椎管内外多发软组织肿块,压迫脊髓或硬脊膜囊,手术证实为髓外造血组织,另一例表现为左肾及肝右叶肿块,经随诊15个月,左肾
期刊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班级是初始化的社会群体。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观念,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新世纪人才。那么,如何进行班集体建设,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呢?笔者以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一、以人为本的概念及其在班级管
期刊
一次语文课上,要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活动的习作。为了上好课,让学生把这次习作完成好,课前我做了充分设想:准备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班内活动--做“传口令”游戏,然后让学生根据此次活动进行习作。在我的想法中,游戏是儿童们喜欢、感兴趣的,学生又都亲自参加了活动,应该能写出很好的作文。于是活动开始了,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意犹未尽,游戏结束后我问:“同学们能不能把刚才的活动用笔写下来?”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回答:“
期刊
阅读了《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一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方法,觉得启发很大,现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谈“无为”教育艺术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作用。    一、无为教育艺术的理论基础     撐尬獢管理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撐尬獢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撝鞯肌⒅魈鍞理论的有机结合。   撐迶与撚袛,撝鞯紨与撝魈鍞各是一对对立的哲学范畴。柳宗元的名文《种树郭橐传》中以种树讲哲理,种树高手“能使树活得长
期刊
戴维.奥苏贝尔(David.P.Ausubel.191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一方面在尖锐批评了他之前的行为主义者或联结主义者生硬地将实验室里动物心理研究直接搬入学校,从而将动物的心理简单地等同于人类心理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他又创造性地吸收了同时期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同化理论和结构理论思想,于1963年在其最重要的著作《有意义言语学习的心理学》中提出了他最重要的学习
期刊
《阿Q正传》,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阿Q的形象已超越阶级、民族、时空,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  1.主人公为什么叫“阿Q”?这个问题,作者在第一章序言中已经作了交代,但我总觉得先生有言犹未尽之处。Q是一个封闭的圆加一笔。那个圆就是中国近代封闭文化的怪圈,圆下的一笔是外界伸进的一条腿,或是从内部突出的一条胳膊。这个圆,还可以是当时闭关锁国的中国,那圆下的一笔可以是外国势力的侵入,也可以是仁人
期刊
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变,千千万万,各有所长。但是,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情感”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由社会需要而引发的情感,即心理学中的“高级情感”,它既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又对人的社会行为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是人的情感生活中的主导因素,更应该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那么,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如何贯穿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