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无法经常陪伴孩子时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l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我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一个公益亲子活动。活动刚开始,我发现有一个小女孩独自玩耍,臉上非常不开心。小女孩的母亲就在身边,只顾低头看手机,和女儿没有一点互动。
  我主动走到小女孩身边,问她为什么不开心,为什么不愿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小女孩开始对我倾诉,为了对她的母亲有所触动,我故意让她当着妈妈的面说。
  小女孩今年6岁,到9月将上小学一年级,基本上是由外婆外公一手带大的。她的父母开了一家公司,业务非常繁忙,只能偶尔在周末抽空看看孩子。
  小女孩讲她一个人玩玩具,一个人对着洋娃娃说话。她对漂亮的洋娃娃说:“小青,为什么爸爸妈妈一点也不关心我?我多么希望他们能多陪陪我啊!”
  一旁的母亲听到这里,不禁流下了眼泪。
  我和这位母亲交流后,得知她和丈夫这些年做生意非常不容易。他们一度把钱赔得精光,差点把房子都抵押出去。幸好后来他们走出困境,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大,可是这也意味着他们变得越来越忙,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
  为了参加这次亲子活动,这位母亲推掉了一个重要的业务洽谈。但是,她又不放心,在电话里反复叮嘱注意事项。其实孩子与他们不亲,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也许这就是80后、90后小家庭的常态,小两口忙于在外打拼,把孩子交给长辈照料。时间一长,孩子自然不可能与父母贴心、亲近。
  陪伴代表爱,一个得不到爱的孩子,注定会对周围人产生不信任感,更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负起责任。这种人格上的缺失,会让孩子在今后的事业、感情上遭遇种种问题,后果严重的可能诱发犯罪。因为犯罪分子大多有一个不幸福、没人关心的童年。
  有些家长不陪伴孩子,原因是主观上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总能找出种种理由离开孩子,比如赚钱养家、给孩子提供舒适的生活,以为这样就算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职责。
  这种观点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会更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当你告诉孩子,离开孩子是为了去赚钱,孩子就会产生这个观念: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不如挣钱重要。这种被抛弃感,即便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挥之不去。
  当然,也不是让父母完全放下手头工作,一直陪在孩子身边。毕竟父母有养家糊口的重任,少了经济基础,孩子的童年同样会不幸福。
  那么,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经常陪伴孩子,父母该如何抚慰孩子呢?
  其实这也不是无解的难题,父母要想尽办法让孩子知道:你心里有他,他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首先一定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这个时间不需要很长,可以是早上或晚上的碎片化时间。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工作的情况,不需要特别专业,至少让孩子知道你在做什么。特别要突出工作中对于他人、对于社会的帮助,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在为社会做贡献,树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通过讲述自己的工作,让孩子明白父母出去工作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这样就会改变孩子心目中被抛弃、不被重视的观点。
  其次要在一些特定的时刻,用某种合适的方式表达出对孩子的爱。亲子关系需要仪式感,比如一次野餐、一次郊游、一封充满爱意的亲笔信,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让孩子懂得,他永远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最后,有限的陪伴时间中,陪伴必须是高质量的。
  每次参加亲子活动,父母不该仅仅是一个端水、拍照、拿衣服的角色。亲子活动要父母一起加入,一起体验。
  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不应该在陪伴孩子时心不在焉。我曾经看到父母在陪孩子时联系工作,如刷朋友圈、微博,这样一心两用的做法很不可取。孩子的观察力很强,他能从你的举动中,察觉到他在你心中的分量。
  陪伴孩子的最大作用,就是让他感受到爱,树立起自信心。正如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所以,亲爱的家长们,你们知道怎么做了吗?
  【编辑:潘金瑞】
其他文献
每年9月底到10月底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总会有一个牵动全国2800多个县域的排名榜发布,这就是每年一届的全国百强县。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已发布了9届。按照排列顺序,2007年发布第十届百强县。    从9月初开始,全国各地就有多家媒体按照“常规动作”,对百强县进行了前瞻性报道,同时,各地的网络论坛上更是展开了“帖子大战”,围绕百强县的各种争论纷纷登场。实际上,最关心新一届百强榜结果的还是地方
杜兆泽川是公认的小天才:3岁认识1000多个汉字,开始自学英语;4岁自学初二生物课,开始在长城给外国人当导游和翻译,节假日从不间断,经常有大学生和即将出国的留学生找他练习英语口语;6岁入学,跳级读二年级,同年自学完成三年级的所有课程;7岁读小学三年级,已经熟练掌握英语,并自学西班牙语和法语……但是一路陪伴他成长的妈妈赵菊英女士却说:“我发誓他绝对不是天才,如果是,我相信每一位母亲都能培养出天才。”
女儿从小就是傲娇公主,  带刀上学吓坏母亲  那天,董女士带着女儿晓晓如约来到咨询室。晓晓身材高挑,面容俏丽,一直沉默不语。据董女士介绍,晓晓上初二,是个“学霸”,每次考试都名列年级前十。可不知为什么,近段时间晓晓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她和晓晓谈心,晓晓却闭口不言。  让董女士没想到的是,前两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晓晓竟然带着水果刀上学,还声称要戳人。班主任听班里的学生报告后,非常紧张,把晓晓的刀没收
2019年在韩国举行的第27届世界跆拳道HANMADANG大赛中,代表中国参赛的12岁女孩周小涵勇夺金牌,陪她参赛的妈妈孙会英摘取两金,成为该项大赛举办27年来唯一一对母女世界冠军——  为了练好劈腿动作,被妈妈按着肩膀往下压,她疼得杀猪般号叫  今年13岁的周小涵,出生在山东泰安,爸爸开了一家跆拳道馆,妈妈孙会英是一所学校的体育老师,业余时间在馆里做跆拳道教练。  同很多女孩的家长一样,爸爸想把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是家长们头疼的问题。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1.父母做榜样,不做“低头族”  家长要以身作则,主动放下手机,一起读书,在书中去寻找乐趣和美好,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家长应该多花一点时间陪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可以进行体育运动、做手工、画画、表演话剧等。  2.鼓励孩子和手机做个“约定”  堵不如疏,家长应想办法通过正面引导,使孩子们懂得依赖手机的危害,消除手机游戏对孩
问:女儿上初中后,老公和孩子都说我越来越唠叨了。以前我不是一个唠叨的人啊,为什么现在我变唠叨了呢?  韩美玉   答:我罗列几点父母唠叨的原因,供您自我反思和改正之用。  1.自身原因  一般软弱和紧张型的人容易唠叨。由于不放心,才一次次地重复。软弱和紧张型的人看到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话做,就以为别人没有听到自己说话而重复说。  2.思想原因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这不仅会让
无预算,不消费  汪佳琦(8岁男孩的妈妈):我家不算富裕,但我儿子从来不缺零花钱,因为我们家族很大,有许多亲戚,除了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还有好几个叔叔、舅舅、姨妈、姑妈。我们差不多每个周末都相互走动,长辈见了晚辈,都会多少给点零花钱。手里有了钱,我儿子渐渐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如果钱不够,他就会向我借。说是借,其实从来没有还过,妈妈怎么能向儿子催债?儿子摸到了门道,再要钱就更无所顾忌。我发现,他花
20年没人抽烟的房间里,还可以在灰尘和墙板里发现烟草的主要致癌物——亚硝胺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让人看了心头一紧。  沈阳一家人,先是林女士的丈夫因肺癌去世,半年后林女士被查出也患上了肺癌。两年后,他们的女儿也被发现患上了肺癌。  难道肺癌传染?电视台为弄清真相,仔细查询患者病史,发现林女士的老公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两三包烟。由于房屋的密封性好,即使丈夫已经去世,妻子、女儿还是被屋里残留的三手烟给害
现在的高中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在父母之下,这或许是好事。但是,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心中有错误的执念,又能引经据典,会让父母十分抓狂。小庄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摊上一个罪犯爸爸,我这辈子算完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秦老师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全班同学观看电影《银河补习班》。影片讲述了学习成绩不佳又爱惹事的中学生马飞,在刑满释放的爸爸辅导下逆袭成为年级第一的故事。  第二天早自习,全
屡教不改的虐待狂  他是一个5岁男孩,名叫宝宝。他长着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翘翘的鼻子,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帅哥,但在他的爸爸卢先生看来,宝宝简直是一个杀气腾腾的大魔头。  “我没有冤枉他,我干吗要冤枉一个5岁的孩子?”卢先生没好气地说,“去年暑假,我见小区门口有卖鸡仔的,满满一箩筐,毛茸茸的,非常可爱,忍不住买了两只。本来是想让宝宝长长见识,知道鸡蛋孵出的小鸡是什么样子,没想到两天就被他折磨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