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分析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TU972.4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发展,特别是高层民用建筑.由于高层建筑特殊性,安全疏散设计成为高层建筑中重要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本文从高层建筑特点出发,分析高层建筑安全疏散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特点及安全疏散通道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求满足现代高层建筑对消防安全需要.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安全疏散楼梯;
  1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
  高层建筑能够发挥正常功能作用,除合理功能分区外有合理安全疏散和交通组织设计,特别是高层大型公共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由于高层建筑特殊性,安全疏散设计成高层建筑中重要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重视.高层建筑存在较大火险隐患,特别是在安全疏散方面问题突出,防火设计必须受到重视.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在满足《高规》规定基础上有严格和具体要求.高层建筑特点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发生火灾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快,增加安全疏散困难,电梯由于不防烟火和停电原因停止使用;人员集中容易出现混乱,拥挤情况且在疏散过程中人往往具有一种恐惧心理,往往是向熟悉路线疏散,向明亮路线疏散增加疏散困难.
  2对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规划设计
  2.1安全疏散路线的规划设计
  在布置疏散路线时力求简捷明便于寻找、辨别;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特别注意疏散楼梯位置,疏散楼梯靠近电梯布置恰当,发生火灾时人们首先考虑使用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路线迅速而安全疏散人员.防止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在火灾时会发生疏散人员与消防人员流线交叉和相互干扰有碍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
  2.2对疏散出口规划设计
  在建筑物中任何部位最好同时有两个或以上疏散方向供疏散.避免把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袋形走到致命弱点时只有一个疏散方向,火灾时一旦出口被堵人员很难脱险.在条件许可时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尽量靠近外墙设置.利用在外墙开启窗户进行自然排烟,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如条件限制将疏散楼梯布置在建筑核心部位时应设有机械正压送风设施以利安全疏散.
  2.3对疏散楼梯的规划设计
  由于是两个不同疏散方向安全出口避免将两个疏散出口布置在建筑物同一层平面相距很近一侧,发生火灾时避免人群拥挤而出现混乱,避免两个出口全被烟火封住,失去两个出口作用造成损失;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只设有一个疏散方向安全疏散出口不够安全,在建筑物或其每个防火分区走道端部或走道端部附近设置楼梯,形成不同方向安全疏散十分必要.由于建筑物类型不同,标准层面积和性质不同,一律要求高层建筑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双向安全出口,对一些塔式建筑和单元式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就有困难.《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对于平面面积较小民用高层建筑设置室内楼梯有困难可设置一座室外疏散楼梯或在面积较大的其他公共建筑设置两座及两座以上室外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优点是不占用使用面积,有利于降低建筑造价,良好自然排烟楼梯,比较安全.
  2.4对安全疏散门的规划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物底层公共疏散门,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能力,除与总宽度有关还与一个房间安全出口数有关,如果人员较多房间布置一两个宽大出口,平时通行不便,火灾时应急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人员较集中房间要考虑平时疏散方便又要满足紧急情况下需要在安全出口数量、分布、距离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2.5对避难层的合理设计
  设置避难层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时安全脱险一项有效措施.人员众多,紧急疏散是个大问题.设置避难层歧视高度,与当地拥有消防登高车作业高度和消防队员能承受最大体力消耗有关.目前某些城市登高、举高消防车,最大作业高度在30-45m,个别少数城市登高、举高消防车在50m左右.根据对消防队员实测,登高超过10层时心跳和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不适应扑救需要,会给灭火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3结束语
  高层建筑功能分区合理,交通路线通畅,人员安全疏散快捷,反映一个建筑物实用性和经济性,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性问题.对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从建筑及使用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建筑功能与消防安全合理关系.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攸关人员生命安全,要求高、难度大是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陈涛.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技大学,2004:45-48.
  [2]张培红,陈宝智,卢兆明.人员在紧急疏散行动开始前的決策行为[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2):180182.
  [3]谭建国.功能分区对安全疏散影响的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4,13(5):21-24.
其他文献
摘 要 :远距离供水过程中,由于用户分散,供水压力不均匀,需要在多级用户之间再次加压供水。本文详细阐述了通过软启动器控制电机自动向远程用户供水的设计方法和原理,说明了软启动器在供水系统中间加压泵房的应用,通过自动连锁启动设置实现无人值守运行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软启动器 直接启动 无人值守 加压供水  中图分类号:TM923.62  0. 引言  水厂生产的净化生活用水需要使用离心泵加压后,利
期刊
摘 要:电气试验中有关于屏蔽问题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屏蔽不仅能消除测量误差,还能更好的避免试品误判断的发生,特别是现在科学技术的发达难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还有就是试验数据超过标准的时候屏蔽都是重要的手段,探讨屏蔽问题对电气试验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是通过屏蔽在绝缘电阻试验以及直流泄漏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并且对屏蔽的电气回路原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试验;屏蔽;绝缘电阻  中图
期刊
摘要:介紹了二氧化氯的性质,详细介绍了二氧化氯在循环冷却水、医院污水、印染废  水、煤气废水和采油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二氧化氯 废水 处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X70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人们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发展经济的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特别是我国的水环境状况仍在恶化,中国的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
期刊
摘 要:后注浆是改善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桩侧泥皮固有缺陷的一项重要技术。介绍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工艺以及工艺参数确定,阐述了后注浆加固机理,归纳了注浆后土体物理力学性能研究、桩端后注浆灌注桩的理论基础和其承载力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变形特性,概括了后注浆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的主要方法,对今后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期刊
摘要: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本文以青霉素发酵生产为主线,简单论述了从种子的制备到扩大生产至发酵罐培养这一流程,说明了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各工艺点的控制,以及培养基的灭菌工艺。  关键词:青霉素 灭菌 生产流程 过程控制  【分类号】:TQ465.1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它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
期刊
摘要:根据哈大客运专线工程,对客运专线箱梁预制施工进行分析与探讨,包括施工准备工作,模板安装、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安装、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养生、移梁和存梁.  关键词:客运专线 箱梁预制 施工分析  【中图分类号】U448.21+3  概述  本梁场为太子河特大桥供梁.太子河特大桥起点里程改DK321+535.05,终点里程DK345+353.72.全桥孔跨布置为:1-(32+48+32m)+1-
期刊
中图分类号:TE35  近年来,油田安全管理按照“全员排查、分工负责、分级治理、风险受控、确保安全”的原则,“抓源头、重预防”,以“我能安全”活动为主题,从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明确各级、各岗位职责,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查找不安全行为,消除设备、环境隐患,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发挥值班长作用,实现了采油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  一、健全细化制度 开展培训和检查 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开展安全培训
期刊
【中图分类号】TD823.97  综采是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的简称;一般指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为创建高产高效矿井,最大限度提升矿井综合机械化采煤水平,大力发展机械化,优化工作面技术装备、引进全采高生产工艺,优化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设计,实现综合集中生产,建立与完善保障制度,引入竞争和精力机制,并且经过20多年的实践、完善以及提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已成为我国矿井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途径。  煤炭井
期刊
摘要:状态检修一直是电力系统研究的热门课题,随着微电脑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对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也成为可能。现在国内研究应用比较普遍都是针对电气一次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但对于一次设备实施监测、控制、保护的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研究应用则很少。本文主要分析了继电保护状态检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率、提高保护装置的运行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继电保护;状态检修;二
期刊
摘要:采用在变电所计量屏和电力大用户计量回路中加装“二次回路压降自动监测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实时监测二次回路压降,且能够通过微机系统的计算分析得到数表及曲线方式进行存储。借助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可以将处理过的数据在后台上可得到展示,为计量管理人员提供判断依据,通过电压降的变化情况判断电压互感器一次及二次回路是否断线,计量屏PT电压切换继电器触点是否氧化,二次电压回路端子接触是否良好,实现二次电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