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带领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目前,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会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其整体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对辅导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文章对辅导员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管理的弊端以及对策做出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够对辅导员管理队伍建设的改进与创新方法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 队伍建设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04-02
前言
辅导员是学校教育的特殊工作者,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教师,也是学生生活的管理者。近些年来,各大高校针对学生的管理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然而,在辅导员管理队伍工作的建设中,仍存在问题。例如,某些高校輔导员数量不够、质量不达标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尽快提出相应对策,来更好地促进高校及学生的发展。
1.辅导员管理工作创新的内在要求
辅导员队伍需要专业化、针对性的建设,即应制定相关政策与标准,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与能力。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其本身必须对自身职业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并不断学习,以其专业学科和管理作为其职业的有力支撑,使高校辅导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与重视,这是辅导员职业本身的内在要求,所以,提升辅导员专业化,并不断创新是当前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的弊端
2.1工作职责不明确
由于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不仅需要负责学生管理,忙于各类烦琐事务,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关学习、生活计划。不仅如此,不断学习是他们提升自己的有效方法,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管理学生及处理各项事务。所以,没有一个明确的分工是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一大弊端。
2.2没有归属感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负责人,又是学生各项工作的实施者,作为辅导员,很难对自身工作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辅导员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所以很难达到预想的目标,这对辅导员专业技能评定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长期进行繁琐的事务管理,无法得到晋升。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及发展空间较小,大多数人会对这一职业产生怀疑,因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辅导员对工作归属感的质疑。
2.3成就感不强
部分高校会将辅导员编制在学校的各学院来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安排工作,人事部负责人事管理等,导致辅导员处于一个被多人安排使用,而无人管理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对自身存在感的质疑。有些人对辅导员的工作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其工作过于虚化,久而久之便难以得到他人的认可。另外,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过于繁忙,会处理各式各样的事务,遇到突发情况也要从容应对,过于疲惫不堪而又没有得到他人的肯定,从而加深了辅导员事业上的无助感。
3.辅导员队伍管理模式的创新
3.1完善辅导员职业制度
要不断完善辅导员的职业制度,对于这一职业进行责任化管理,不断推进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必须将辅导员职业进行固定化,并由人事部对其进行分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划分。国家及各高校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入职制度和责任机制,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整体素质,突出其职业的重要性与相关技能。
3.2建立健全职称评价体系
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决策人,应不断建立健全辅导员职称评价体系。如加强辅导员有关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学习,不断创新专业化模式,创造条件使其与学生沟通交流起来更加方便。另外,将相关规定严格划入辅导员的评聘体系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对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有一个更好的促进作用。
3.3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
对于辅导员的培训是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辅导员培训是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工作,在注重理论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各项技能的培训,并结合辅导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培训。建立岗前培训与岗后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
结束语
针对以上阐述,辅导员管理队伍的建设需要国家、高校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共同努力,将辅导员管理队伍工作进行创新是一项长期需要坚持的工作,必须摆正姿态,正确看待辅导员工作的实质,将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并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刘钊.论辅导员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J].科技经济导刊,2016(17):132-133.
[2]李游,左飞龙.论辅导员视角下的留学生教育与管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4):142-143.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 队伍建设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04-02
前言
辅导员是学校教育的特殊工作者,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教师,也是学生生活的管理者。近些年来,各大高校针对学生的管理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然而,在辅导员管理队伍工作的建设中,仍存在问题。例如,某些高校輔导员数量不够、质量不达标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尽快提出相应对策,来更好地促进高校及学生的发展。
1.辅导员管理工作创新的内在要求
辅导员队伍需要专业化、针对性的建设,即应制定相关政策与标准,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与能力。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其本身必须对自身职业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并不断学习,以其专业学科和管理作为其职业的有力支撑,使高校辅导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与重视,这是辅导员职业本身的内在要求,所以,提升辅导员专业化,并不断创新是当前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的弊端
2.1工作职责不明确
由于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不仅需要负责学生管理,忙于各类烦琐事务,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关学习、生活计划。不仅如此,不断学习是他们提升自己的有效方法,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管理学生及处理各项事务。所以,没有一个明确的分工是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一大弊端。
2.2没有归属感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负责人,又是学生各项工作的实施者,作为辅导员,很难对自身工作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辅导员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所以很难达到预想的目标,这对辅导员专业技能评定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长期进行繁琐的事务管理,无法得到晋升。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及发展空间较小,大多数人会对这一职业产生怀疑,因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辅导员对工作归属感的质疑。
2.3成就感不强
部分高校会将辅导员编制在学校的各学院来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安排工作,人事部负责人事管理等,导致辅导员处于一个被多人安排使用,而无人管理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对自身存在感的质疑。有些人对辅导员的工作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其工作过于虚化,久而久之便难以得到他人的认可。另外,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过于繁忙,会处理各式各样的事务,遇到突发情况也要从容应对,过于疲惫不堪而又没有得到他人的肯定,从而加深了辅导员事业上的无助感。
3.辅导员队伍管理模式的创新
3.1完善辅导员职业制度
要不断完善辅导员的职业制度,对于这一职业进行责任化管理,不断推进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必须将辅导员职业进行固定化,并由人事部对其进行分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划分。国家及各高校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入职制度和责任机制,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整体素质,突出其职业的重要性与相关技能。
3.2建立健全职称评价体系
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决策人,应不断建立健全辅导员职称评价体系。如加强辅导员有关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学习,不断创新专业化模式,创造条件使其与学生沟通交流起来更加方便。另外,将相关规定严格划入辅导员的评聘体系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对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有一个更好的促进作用。
3.3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
对于辅导员的培训是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辅导员培训是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工作,在注重理论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各项技能的培训,并结合辅导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培训。建立岗前培训与岗后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
结束语
针对以上阐述,辅导员管理队伍的建设需要国家、高校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共同努力,将辅导员管理队伍工作进行创新是一项长期需要坚持的工作,必须摆正姿态,正确看待辅导员工作的实质,将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并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刘钊.论辅导员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J].科技经济导刊,2016(17):132-133.
[2]李游,左飞龙.论辅导员视角下的留学生教育与管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4):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