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彼得潘吗?那些永远长不大的成年人

来源 :职业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huaji1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彼得潘》又名《不会长大的男孩》(Peter Pan: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Iames MatthewBattle)最为著名的童话剧作,讲述了彼得潘,一个生活在“永无国”(Neverland)拒绝长大的会飞的男孩的故事,他具有所有小男孩共有的心理特点:害怕上学,拒绝长大,热衷冒险,行侠仗义,纯洁无邪,有绅士风度,有傲气、勇敢无畏。一天夜里他飞进一个很会讲故事的9岁女孩温蒂的家,把她和她的两个弟弟带到了“永无国”。那里有着孩子们心目中所有有趣的、刺激的、神秘的人物:仙子、印第安人、海盗、美人鱼……每天没有无聊繁琐的生活,只有快乐的游戏、听故事、讲故事……彼得潘经常和凶狠狡诈的胡克船长斗智斗勇,孩子们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而又冒险刺激的生活。然而,温蒂没有在Nervedand留下来,她说服了所有的孩子回到自己父母身边,去长大成人,只有彼得潘说:“I want always to be aboy,and to have fun”。
  “永远也不想长大”的这一群体,不愿意以成人的标准看待要求自己,感兴趣的大部分是游戏、卡通动漫、和朋友游玩聚会,着装以清新甜美的KAWALL“装嫩”风格为主,对个人的前途、婚姻设想得很少,根本就没有长远打算。
  谁创造了“彼得潘”?
  心理专家表示,“彼得潘”大多是由家庭教育环境造成的,家庭中的“爱过度”和“爱缺失”,都是造成孩子成为“彼得潘”的主要原因。家长过分溺爱,总认为应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少让他们肩负起责任,从而给孩子造成错觉,以为生活永远只是由玩具、零食和游乐场组成。慢慢地使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公主”的优越心理,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照顾是理所应当的。而“爱缺失”同样会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童年缺乏父爱、母爱或受过虐待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会比较冷漠,对人充满敌意,不近人情,有的则表现为消极避世、依赖心重、胆怯、没有安全感。儿童时期的成长问题导致他们难以自我成长,心理、行为方式“晚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凯利在《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一书中也谈到:“彼得潘”始于童年期,在11-12岁开始表现出来,在23岁左右则非常明显。他们与母亲之间的问题是:想摆脱母亲的影响,但每尝试一次都会觉得内疚。年轻一点的会用博得母亲同情的方式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尤其是金钱。他们也会愤怒地与母亲争吵,然后又道歉。与父亲之间的问题是:渴望亲近父亲,但认为自己永远不可能得到父亲的爱和认可。
  这些在80后、90后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的外表和内心的一些观念、想法,比同龄人差很多。依旧习惯随心所欲,在生活中一旦不如意,他们就很难接受适应,情绪波动明显,甚至还在以幼稚的撒娇耍赖的方式寻求父母帮助,很多独生子女工作后还在“啃老”,伸手向父母要钱要东西、撒娇撒气。这类人渴望永远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愿成为父母,有的人结婚甚至生了孩子,心理上也没有断奶,常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难以承担家庭责任,变成了父母和配偶的负担。他们在职场或人际关系中也极易受挫,与单位领导、同事关系也相当紧张,总觉得遭到团体排斥,面对社会的剧烈竞争和残酷倾轧,越来越喜欢以“装嫩”的方式逃避问题,以期望总是得到关注、照顾,故也频繁调换工作,没有责任心,行事孩子气。
  带“彼得潘”离开Nevenand
  扮相Lolita、穿娃娃装、用奶瓶喝水、“卖萌”、“啃老”,都在暗示着拒绝、不愿长大的信息。然而对于这一现象,现实中的“彼得潘”们并不以为意:“我们不是不要长大,只不过是想晚点儿长大”、“我只是暂时还不想过独立的生活”、“有谁规定到了多大年龄就一定要做什么事?”、“我觉得‘大人’的生活实在太累太无趣”……
  因为成年后的“彼得潘”人群心理类似于依赖型人格,所以可以运用对于依赖性格心理的方法重建患者心理:
  如果你是彼得潘
  我们要在成长中逐渐学会承担责任和压力,毕竟成长都是需要经历阵痛的。虽然大部分患者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主动寻求解决,心甘情愿沉浸在自己幻想的“美好童年”梦境里不愿醒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生活的困难终归会找到你。在它们来临之前,你必须做好准备——长大成人。
其他文献
此次被邀请赴韩国拍摄的欢岛(Joy Island)是一位时装摄影师,她是“Hight Light City高光城市”摄影项目创始人。采访中性格活泼开朗的她会让人毫无距离感,但在工作中,她却有种不甘重复的态度。喜欢在工作中充当“总导演”角色的她,在工作中对自己和作品效果都有很高的要求。作为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和创作人,欢岛身上不乏独创精神,她也不断地寻找自己最满意的工作状态,这使
期刊
日本为促生育放大招给女性冷冻卵子提供补贴  为了提高生育率、逆转人口减少的趋势,日本政府近年来频出新政策。首都东京附近的浦安市政府宣布设立“冻卵补贴”,帮助暂时不想生育的女性居民冷冻卵子,以便她们在日后仍然能生育自己的孩子。  根据这项补贴计划,浦安市将在2018年3月前花费9000万日元(约合514万元人民币),为当地女性居民提供冷冻卵子的补贴。  按当地政府的说法,通常情况下,每名女性完成冷冻
期刊
当华特·迪士尼在83年前,将第一份授权许可证以300美元颁发出去时,恐怕连他自己也无法预料到,迪士尼打造全球娱乐行业最长产业链条的第一步,就此迈出。今天迪士尼面对的消费群体已经不仅仅包括婴幼儿、儿童和少儿,还包括那些寻找快乐的成年人。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迪士尼,那就是“梦工厂”。这个梦工厂不仅能够让孩子享受梦幻般的玩乐体验,同时也给大人带来实现孩童时梦想的可能。  迪士尼公司由华特-迪士尼与罗伊-迪士
期刊
有了电视就有了动画。对于80后、90后而言,那些青葱岁月都是由一部部有趣的动画片陪伴走过的。虽已长大成年,对动画的情结依旧深刻,就好像心中有动画,我们的童年就不会消失。动画是一种艺术,面向全人类,不分国界、年龄、性别……能引起全人类的情感共鸣,以巨大的正能量催人奋进,以深刻的故事给人启发,以美好的画面净化人心。  传统观念里的动画就是给儿童看的,似乎简单易懂就是固有模式。其实,动画并不全是幼稚的,
期刊
让童话照进现实  很多人最早认识阿狸是在网络表情包里,阿狸活泼,有点萌、还很Q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是阿狸爸爸hans在读高中时无意间在作业本上创作出来的,伴随hans成长至今。  阿狸绘本的文字脚本,立足于对爱的坚持,挖掘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坚强,围绕着梦想、成长、亲情、爱情、友情等主题,风格温暖,有着发人深省的力量。  Hans说_“我们相信物质的丰富弥补不了精神的匮乏,只有爱才是最终的归宿。不管
期刊
李国庆自己都不记得他到底有多少玩具了。如果谁要是向他提起某个玩具,他会立即对大脑进行一番搜索,然后发现这个玩具自己也有一个。朋友给他算命,说他天生就是个大玩家,想不玩都不行。但他挺讨厌自己玩啥最后都玩出了逼格。十多年前他玩过的黑胶唱片,现在都回潮当红了。后来迷上了玩具,也玩成了藏家级别的。他自认为一直在玩中成长。  这不是一个玩具  在他收藏玩具的盒子上,通常都会有一句英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这
期刊
真爱=舒适而不尴尬的沉默  《职业女性》:讲讲你们认识的经过。  谭昙:我和老公的相识过程很戏剧化。早在2003年我们就认识了,那个时候纯粹是一起玩的朋友。一大帮年轻人,在北京非典肆虐的时候都没什么事情做,常常凑在一起谈理想、谈人生,消磨时间。我们俩那时候接触不多,他有女朋友,我也有男朋友,但是说句有点触动道德神经的话,我们那时候还真的是挺欣赏对方的,在心里。  后来我去香港读书和工作,一走4年,
期刊
飞来飞去,拒绝长大的彼得潘带给我们的不只童年记忆,还引领了一股俏皮复古风悄然来袭。或甜美乖巧,或俏皮可人,小小的彼得潘领带给你不一样的卖萌体验。
期刊
想在讲规则的职场穿着中有所突破,又不想奢华浮夸,实穿主义的“Normcore”适合想要在职场中坚持我行我素穿衣态度的你。  以Oversize为主的宽松外套或是围巾式长裙为主的穿着方式,自然主义的棉麻面料,不张扬的大地色系,整体营造出想要做“独立、尖锐、大女人”范儿的你。  这种我行我素的穿衣态度,不需要在穿着中刻意显露身材,反而满足了当下提倡健康运动的生活方式,没有潮流感十足的单品,也没有耀眼浮
期刊
“我的志愿是做一个校长,每天收集了学生的学费之后就去吃火锅,今天吃麻辣火锅,明天吃酸菜鱼火锅……”这只可爱的小粉猪——麦兜的形象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创造出这个形象的就是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的漫画家麦家碧。她与丈夫谢立文合作创造出了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麦家碧说话很慢,说普通话尤其慢,速度几乎和麦兜差不多。麦家碧的性格就像她笔下的麦兜一样,“呆萌呆萌的”,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但与麦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