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往今来,教育始终在不断地变革、创新、和发展,并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使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教育和学习,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阶段乃至退休之后也持续学习,学习逐渐覆盖终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市是推动城市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城市;城市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众多国家和城市热切关注和付诸实践的一项重要命题。在我国,党的十八大之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建学习型城市,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必然是一个以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习型城市。”积极搭建一个有利于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让每一个层次,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适合自己需要的学校或学习组织。学习所产生的直接作用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各种能力的提升又可以逐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所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践行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使城市居民普遍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对推动城市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生活品质有着决定性的促进作用,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一、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现代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直被视为教育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教育的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现代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以彰显教育的积极作用,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热点。在特点上,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终身教育的理念正在主导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强大的创造性和时代性。
“终身教育”的概念是到20世纪初才出现的,但是教育应该贯穿人生的整个过程,或者说人的一生都应该接受教育的思想却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曾指出:“终身教育这一指导思想在古希腊罗马、伊斯兰思想中以及在中国、印度的古老哲学中早已经出现了。”①
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了著名的“泛智论”,他认为:“就像整个世界从亘古至今都是人类的课堂一样,人生从摇篮到坟墓也都是课堂。人生在任何阶段都要学习,人生除了学习之外再无其他目的。”②法国大革命期间著名的教育家孔多赛,曾在一份教育提按中这样表述:“若认为教育仅仅是现定于儿童和青年人的活动,那绝对是社会的偏见。”③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终身教育思想也有着广泛的传播。例如,自古相传至今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格言,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我国古代伟大的的教育学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说的是教育对象不分类别,自然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孔子还结合自身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理念,“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④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通过党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得以积极推进。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更明确了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把建设学习化社会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刚刚过去的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从十六大报告中的“构建”,到十七大报告中的“建设”,再到十八大报告中的“完善”,终身教育正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前方。这说明,终身教育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终身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决心,同时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理念相近,只是观点不同。终身教育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一生的教育与活动的持续性与整体性。而终身学习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个人学习活动在一生当中的持续发生和对人生做有意义的安排。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教育和学习,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阶段乃至退休之后也持续学习,学习变成了终身的事业。面对我们工作中的新困难和新问题,终身学习是最好的解决路径,它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新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终身学习作为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一个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化社会的建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⑤
二、 向学习型城市迈进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生学习。
自从十七大将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党建战略性首要任务,“学习型”便被大众熟知并接受。应运而生了不少“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这反映了“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正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不仅仅是职业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思想层次、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品味的需求。
从欧洲到美洲,从德国到韩国,从伦敦到东京,乃至中国的北京、上海……全球范围内已有多座城市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学习型城市。显然,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构成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趋势。
上海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阶段,广大市民迫切的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来调整知识结构、提高就业能力、谋求新的发展,构建惠及全体市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城市已经成为上海人民的共同愿景。
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1999年,在上海迎接21世纪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徐匡迪市长率先提出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把上海建成适应新时代的学习型城市”的号召。由此,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浪潮在全市范围内蓬勃展开。2001年,上海市教委发布“十五”规划,重申“要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学习型城市”。2006年,上海市委、市府2号文件明确提出,到2010年上海应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共识,多数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007年,上海市教委设立了终身教育处,并成立了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2011年,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重组了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三年行动计划》。 经过十五年不懈努力,上海在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的进程中越发稳健、成绩斐然。相信在不仅的将来,上海终身教育体系终将完善,学习型社会建设也终将到达理想的彼岸。
三、 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21世纪将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组织、一个人,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很多世界知名企业已变成经济发展进程中陨落的流星,究其原因,与没有建立学习型企业密切相关,被瞬息万变的市场所淘汰。在未来,成功者将是那些在竞争中更擅长学习的组织。企业如此,城市亦是如此。
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曾在会议中强调:“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必然是一个以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习型城市。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实际和发展方向,举起学习型社会这面旗帜,使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在上海蔚然成风,进一步打造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城市软实力,不断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⑥
就上海而言,创建学习型城市就是旨在为建成“四个中心”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创新能力。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也要在学习型城市的打造过程中不断加强“软实力”的建设。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使广大市民参与到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中来,形成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等各类学习型团体,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提高市民服务社会的本领。
创建学习型城市最本质的初衷就是提升城市群体的学习力。实践证明,提升城市群体的学习力,最能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当今世界极具竞争力的著名公司,如苹果公司、微软公司、沃尔玛公司等无一例外都是成功的学习型组织的范例。上海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综合竞争力已位于全国之首,在这种情况下,上海要增强的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竞争力,而是国际竞争力,要把竞争对手转向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目前正处在投资推动向创新推动的过渡时期,创新的意识已经有了,但是并没有落到实处,当地企业研发能力还不够,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并不多,在这种局势下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的进程,形成“人人都要学习,人人都想创新”的良好的机制,推动企业、科研、教育机构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学习力转化为自主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
学习型城市实质上就是培养城市群体创新能力的大熔炉。坚持终身学习,依托终身教育体系,不仅有利于城市群体的知识更新、能力提升,而且可以通过营造有利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人文环境,吸引和聚焦人才精英。人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备要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生产劳动是人之所以成其人的根据。正是由于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意识来支配自身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自我、认识环境,所以要解决一切问题都要从解决人的问题开始。人类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学习可以完善人性、增进理智、升华精神。把人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首先应该通过学习型家庭、社区的建立,全面提高市民的受教育年限、道德水准、精神风貌,保证城市发展有一个广泛而深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其次我们要重点在大企业、科研、教育机构创建学习型组织,致力于提高科研、教育、管理和技术部门的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使人才专业、特长、分布与上海经济社会结构相协调、相匹配。
“人才”是城市发展不竭的动力,学习是使“人”成为“才”的基本途径。要想成为真正的、不被时代所淘汰的“人才”,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会学习是我们一生都要修的课程。
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征程上,我们大步向前。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努力将使上海这座城市更具时代魅力,我们将用终身学习的决心真正撑起学习型城市这片蓝天!而这份决心也会使上海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变得更加文明进步、开放包容、自信谦和,更富创造性、民族性和国际性。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1996年版。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2000——教育的权力:走向全民终身教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
[3]志村镜一郎译:《法国革命期的教育改革构想》,日本明治图书,1972年版。
[4]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年版。
[5]刘雅丽:《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现代思考》,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董强:《打造城市“软实力” 创建学习型社会——上海市委书记:充满活力的城市必是学习型城市》,人民网,2005-11-23。
[7]何齐宗:《教育的新时代——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注解:
①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1996年版,第135页。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2000——教育的权力:走向全民终身教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53页。
③志村镜一郎译:《法国革命期的教育改革构想》,日本明治图书,1972年版,第182页。
④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⑤刘雅丽:《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现代思考》,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⑥董强:《打造城市“软实力” 创建学习型社会——上海市委书记:充满活力的城市必是学习型城市》,人民网,2005-11-23。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城市;城市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众多国家和城市热切关注和付诸实践的一项重要命题。在我国,党的十八大之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建学习型城市,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必然是一个以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习型城市。”积极搭建一个有利于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让每一个层次,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适合自己需要的学校或学习组织。学习所产生的直接作用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各种能力的提升又可以逐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所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践行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使城市居民普遍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对推动城市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生活品质有着决定性的促进作用,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一、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现代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直被视为教育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教育的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现代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以彰显教育的积极作用,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热点。在特点上,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终身教育的理念正在主导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强大的创造性和时代性。
“终身教育”的概念是到20世纪初才出现的,但是教育应该贯穿人生的整个过程,或者说人的一生都应该接受教育的思想却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曾指出:“终身教育这一指导思想在古希腊罗马、伊斯兰思想中以及在中国、印度的古老哲学中早已经出现了。”①
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了著名的“泛智论”,他认为:“就像整个世界从亘古至今都是人类的课堂一样,人生从摇篮到坟墓也都是课堂。人生在任何阶段都要学习,人生除了学习之外再无其他目的。”②法国大革命期间著名的教育家孔多赛,曾在一份教育提按中这样表述:“若认为教育仅仅是现定于儿童和青年人的活动,那绝对是社会的偏见。”③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终身教育思想也有着广泛的传播。例如,自古相传至今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格言,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我国古代伟大的的教育学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说的是教育对象不分类别,自然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孔子还结合自身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理念,“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④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通过党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得以积极推进。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更明确了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把建设学习化社会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刚刚过去的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从十六大报告中的“构建”,到十七大报告中的“建设”,再到十八大报告中的“完善”,终身教育正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前方。这说明,终身教育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终身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决心,同时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理念相近,只是观点不同。终身教育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一生的教育与活动的持续性与整体性。而终身学习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个人学习活动在一生当中的持续发生和对人生做有意义的安排。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教育和学习,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阶段乃至退休之后也持续学习,学习变成了终身的事业。面对我们工作中的新困难和新问题,终身学习是最好的解决路径,它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新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终身学习作为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一个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化社会的建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⑤
二、 向学习型城市迈进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生学习。
自从十七大将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党建战略性首要任务,“学习型”便被大众熟知并接受。应运而生了不少“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这反映了“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正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不仅仅是职业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思想层次、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品味的需求。
从欧洲到美洲,从德国到韩国,从伦敦到东京,乃至中国的北京、上海……全球范围内已有多座城市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学习型城市。显然,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构成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趋势。
上海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阶段,广大市民迫切的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来调整知识结构、提高就业能力、谋求新的发展,构建惠及全体市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城市已经成为上海人民的共同愿景。
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1999年,在上海迎接21世纪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徐匡迪市长率先提出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把上海建成适应新时代的学习型城市”的号召。由此,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浪潮在全市范围内蓬勃展开。2001年,上海市教委发布“十五”规划,重申“要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学习型城市”。2006年,上海市委、市府2号文件明确提出,到2010年上海应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共识,多数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007年,上海市教委设立了终身教育处,并成立了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2011年,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重组了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三年行动计划》。 经过十五年不懈努力,上海在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的进程中越发稳健、成绩斐然。相信在不仅的将来,上海终身教育体系终将完善,学习型社会建设也终将到达理想的彼岸。
三、 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21世纪将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组织、一个人,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很多世界知名企业已变成经济发展进程中陨落的流星,究其原因,与没有建立学习型企业密切相关,被瞬息万变的市场所淘汰。在未来,成功者将是那些在竞争中更擅长学习的组织。企业如此,城市亦是如此。
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曾在会议中强调:“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必然是一个以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习型城市。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实际和发展方向,举起学习型社会这面旗帜,使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在上海蔚然成风,进一步打造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城市软实力,不断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⑥
就上海而言,创建学习型城市就是旨在为建成“四个中心”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创新能力。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也要在学习型城市的打造过程中不断加强“软实力”的建设。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使广大市民参与到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中来,形成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等各类学习型团体,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提高市民服务社会的本领。
创建学习型城市最本质的初衷就是提升城市群体的学习力。实践证明,提升城市群体的学习力,最能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当今世界极具竞争力的著名公司,如苹果公司、微软公司、沃尔玛公司等无一例外都是成功的学习型组织的范例。上海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综合竞争力已位于全国之首,在这种情况下,上海要增强的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竞争力,而是国际竞争力,要把竞争对手转向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目前正处在投资推动向创新推动的过渡时期,创新的意识已经有了,但是并没有落到实处,当地企业研发能力还不够,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并不多,在这种局势下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的进程,形成“人人都要学习,人人都想创新”的良好的机制,推动企业、科研、教育机构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学习力转化为自主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
学习型城市实质上就是培养城市群体创新能力的大熔炉。坚持终身学习,依托终身教育体系,不仅有利于城市群体的知识更新、能力提升,而且可以通过营造有利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人文环境,吸引和聚焦人才精英。人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备要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生产劳动是人之所以成其人的根据。正是由于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意识来支配自身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自我、认识环境,所以要解决一切问题都要从解决人的问题开始。人类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学习可以完善人性、增进理智、升华精神。把人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首先应该通过学习型家庭、社区的建立,全面提高市民的受教育年限、道德水准、精神风貌,保证城市发展有一个广泛而深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其次我们要重点在大企业、科研、教育机构创建学习型组织,致力于提高科研、教育、管理和技术部门的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使人才专业、特长、分布与上海经济社会结构相协调、相匹配。
“人才”是城市发展不竭的动力,学习是使“人”成为“才”的基本途径。要想成为真正的、不被时代所淘汰的“人才”,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会学习是我们一生都要修的课程。
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征程上,我们大步向前。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努力将使上海这座城市更具时代魅力,我们将用终身学习的决心真正撑起学习型城市这片蓝天!而这份决心也会使上海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变得更加文明进步、开放包容、自信谦和,更富创造性、民族性和国际性。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1996年版。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2000——教育的权力:走向全民终身教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
[3]志村镜一郎译:《法国革命期的教育改革构想》,日本明治图书,1972年版。
[4]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年版。
[5]刘雅丽:《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现代思考》,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董强:《打造城市“软实力” 创建学习型社会——上海市委书记:充满活力的城市必是学习型城市》,人民网,2005-11-23。
[7]何齐宗:《教育的新时代——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注解:
①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1996年版,第135页。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2000——教育的权力:走向全民终身教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53页。
③志村镜一郎译:《法国革命期的教育改革构想》,日本明治图书,1972年版,第182页。
④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⑤刘雅丽:《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现代思考》,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⑥董强:《打造城市“软实力” 创建学习型社会——上海市委书记:充满活力的城市必是学习型城市》,人民网,200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