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说与电影的改编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055-01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视听化的时代,尤其是电影得到了迅猛地发展,这些电影中有很大一部分改编自小说,罗兹玛改编的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以其注入其中的全新观念赋予我们一种时尚的感觉,一种思考的力量。而正是这种敢于挑战的力量,使电影不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而是导演生命的一次燃烧,是导演与观众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关键词:小说;电影;改编
  一、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可能
  百年来,电影这门古老而年轻的综合艺术从来没有和文学分开过,电影的拍摄必须要有文学剧本作为底本,电影文学剧本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也只有在声、光、色的摄像中才能全方位的实现其艺术价值。电影文学剧本或者是作家直接创作,或者是由一些小说作品改编而来,改编是电影文学剧本的一个重要来源方式。
  西格尔认为:改编是影视业的命根子,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影片有百分之八十五是改编的,在任何一年里,最受注意的电影都是改编的。[1]电影和小说都是叙事艺术,小说的叙事性使其成为最有可能改编成电影的文学样式。相对来说,一些散文化的小说文本则不易成为改编的对象。
  导演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不仅决定了小说能否被改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说改编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面貌。其实,不管一部小说的叙事性再强,首先得导演和编剧喜欢,他们才有改编的欲望,其次,才是导演根据个人喜好、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等对小说作进一步的改编。从《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影片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到导演想要表达的观念和个人经历的密切关系。电影自身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同样会影响到电影的效果。电影作为一种声像符号系统,它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一个故事讲完,或完成一个整体意义的表达,这就要求导演在改编时作出较大的改动。因此小说改编成电影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我们关注的只是改变的程度问题,以及改编后影片中所传达出来的新的想法。
  正是关注到这一点,杰.瓦格纳在论及美国电影改编时归纳出了三种改编方式:“移植式”即直接在银幕上再现一部小说,其中较少明显改动,就算改动,也是细枝末节的改动;“注释式”即对原著的某些方面加以改动,改变重点或重新结构;“近似式”即仅仅把原著作为出发点,而构成了另一部作品。[2]
  二、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表现
  1999年加拿大女导演兼编剧帕特丽夏.罗兹玛改编自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经典作品《曼斯菲尔德莊园》的同名电影则属于上述三种方式之一的“注释式”。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原著的主体情节,并保留了大部分角色,然而她别致的镜头和剪辑、明快的节奏和色调都给人以迎面而来的时尚感觉,更重要的是,全新的思想观念的注入赋予了这部古典名著现代性的内涵。
  这些新的思想观念包括女权主义思想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以及对人生感受的现代化阐释。归结为一点,就是反抗压迫以及在反抗的同时表现出来的对现代社会的困惑。最明显地是芬妮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一个自制、敏感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有人文气息的现代知识女性。随之而来的是她的爱情婚姻观的改变,她不再遵循当时社会流行的婚姻观,依靠“德行”获得幸福,而是追求平等、自由的婚姻。他会因为埃德蒙对她的不理解而在雨中纵马狂奔,这是对阶级压迫最强烈的反抗,她好像一团熊熊烈火要将一切不合理的存在化为乌有。
  而她对于殖民统治再也不是停留在最浅显的听故事的层次,她不再对托马斯爵士畏惧和顺从,她要质疑和谴责。尤其是当她在汤姆的病榻旁看到了那本令自己心灵震颤的素描画册时,她几乎疯了。她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世界上竟然还存在着如此残酷的血腥场面,他们的优越生活原来是建立在对这些奴隶的最野蛮和残酷的压榨之上,她以朴素的良知对人类的罪行发出了控诉。而影片中两次出现在芬妮眼前的一个宁静的港湾和贩卖奴隶的货船,将她与奴隶并举,意在表明她们都是被这个社会压迫的最底层的人。影片最后托马斯爵士将奴隶统治变为种植烟草,这其实只是微不足道的救赎而已,是另一种奴役方式。反抗的道路漫长而艰辛。
  由于导演所处的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普遍感到迷茫和困惑。这种现象反映在影片中就是他们都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二难境地。芬妮的“隔夜悔婚”一方面和作者奥斯丁本人的亲身经历有关,而更多的是“选择”的艰难。作品中的芬妮一心爱着埃德蒙,丝毫不为亨利的甜言蜜语所动,但在影片中竟然一度无法抵挡亨利的强烈攻势而答应他的求婚。她不再是那个冷静理智的芬妮,她也有柔软的一面。其实这样的人物才更真实,他们富有人性,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拉近了故事和现实生活的距离。
  三、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价值
  罗兹玛这个富于挑战性的改编引起了许多批评家的非议,认为它“不忠实于原著”,“违背奥斯丁精神”,“和小说不合拍”。其实文学作品与电影毕竟不是同一种艺术形式,文学作品是一个充满想象与诗意的文字符号系统,电影是直观的声像符号,文学与电影的相互翻译必然会碰上一系列问题。一切伟大的劳动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创造性。如果仅仅靠移植,那又何必耗费财力和人力去拍成电影,看文本更能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或认为它是一个学院派的作品,其中充满着导演的研究和理论,使小说显得太精致化了,不能更好地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其实拍摄一部电影首先是满足导演自己的意愿,表达她的想法,不能仅仅为了满足大众而任意强制地降低作者在电影中想要表达的内容深度。如果这样,那我们的文化事业就止步不前了。对于这种富于创造性的改编我们应该持有一颗包容的心,尝试着去接近它,理解它,并不是一味的指责。
  参考文献:
  [1]西格尔:《影视艺术改编教程》,苏汶译,见《世界文学》1996年第1期.
  [2]杰.瓦格纳:《改编的三种方式》,陈梅译,见《电影改编理论问题》第241页.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249-01  摘要: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肯开口,厌学、怕学的状况,本文提出寻找一套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势必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设计大量的任务型的游戏活动来实现
期刊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013-03  摘要:大众传媒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其在报道中必须坚持自由与责任并重。但是当代大众传媒却出现了价值危机,虚假新闻、节目媚俗化现象屡见不鲜。当代大众传媒伦理缺失的种种表现,揭示出传媒自由的价值理念偏离了
期刊
中图分类号:J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044-01  这是一个关于马的故事,是一个传奇故事,但它同时又不仅仅是关于一匹马的故事。这匹名叫乔伊的额前有白色花纹的马在他第一任主人阿尔伯特的照料下长大,他似乎一开始就不像其他马一样容易
期刊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021-03  摘要:歌德赞扬了奈瓦尔翻译的《浮士德》法译本,这是翻译史家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但是对奈瓦尔翻译该剧的具体细节,知道的人就很少了。本文从奈瓦尔厚厚的传记材料中,整理出他翻译《
期刊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045-02  摘要: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为人们理解消费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在网络消费日趋盛行的现代,网络消费时代和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中的消费时代相比,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又
期刊
中图分类号:K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026-02  摘要:辛弃疾,雄才大略,果敢粗豪,志在恢复,心怀天下,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干和卓越的军事才华,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英雄人物,却最终因种种现实原因只能在“可怜白发生”的悲哀
期刊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046-02  摘要:《傲慢与偏见》历来被认为是简.奥斯汀成名作之一。书中人物众多且都个性鲜明,同时小说涵盖面丰富,从英国当时的风土人情到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本文着重将关注点放在小说所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028-02  摘要:“灵感说”,一直是中西文论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试图对西方文论家论文艺创作灵感问题的主要观点略加概述,就“灵感说”在西方古代做大体的梳理,较清晰地显现出西方古典文论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039-02  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人生的成功,有三种不同的商数在起作用:智商、情商和魂商。这三种商数到底哪个最重要,三者是什么关系呢?  什么是智商(IQ)?智商是1904年美国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041-02  摘要:毛泽东的一生是破旧立新、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为革命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终成伟业。毛泽东青年时期就胸怀大志、刻苦努力,为挽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而四处奔走革命,历经千辛万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