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作文教学可以将原有教学模式完全打破,把作文教学的内容、时间、形式、批改和讲评变活。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内容变活 时间和形式变活 批改和讲评变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70-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的一篇习作不仅能体现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能体现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表现出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说,作文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割裂开来,也不能把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而要综合培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要灵活运用,随时随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当然,这里说的作文教学也包括有侧重作文能力培养的说话、写话等。
我就如何教好作文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如下:
一、把作文教学的内容变活。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与思考,或者出一些命题作文,限制学生在多少时间内完成作文,忽视了写什么的问题,学生或者闭门造车,或者抄写别人习作,或者言之无物,如此种种都是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没有把作文的内容变活。那么,怎样把作文的内容变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走出课堂,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让学生写一次活动,就有计划地组织一次爬山呀,拔河呀,赛跑呀都可以,让学生活动完了再去想想活动时的情景,经过实实在在地接触,学生自然有话可说,就不愁没什么可写了。
2.要学生写自己最熟悉的。比如,山里的孩子没有见过大公园,硬让他们写公园,打死他们也写不出精彩的作文。如果不让他们写公园,就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山沟沟、草洼洼,他们自然就有话可说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命题时灵活一些,不要命死题。
3.不限文体。小学生作文,应该让他们看到什么写什么,想的什么写什么,只要能把意思表达明白就行,不要限定什么要素,什么结构,只要写得通顺,写得明白就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因内容、文体的限制而胡编滥造。
二、把作文的时间和形式变活。
就是说,不要总是把学生作文限定在某一堂课上,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出习作,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根据训练的要求,随时随地的用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等多种形式完成作文。
比如让学生每天晚上听记一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新闻,第二天一到校就讲给同学们或老师听,学生对这种训练方法有新鲜感,都很踊跃,长期这样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记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完全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方式吧?
再比如,教《小马过河》(二年级)一课后,让学生说说“小马如果去问蜜蜂,蜜蜂会怎么说呢?”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连成一段话写在纸条上,比比谁写得好,这也是一种作文教学吧!
综上所述,好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文教学,但这种练习不受时间和形式的限制,学生有新鲜感,能及时捕捉作文内容,我认为实际是一种更为简洁灵活的作文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能力当然会提高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这也符合教学大纲“应该发挥学生潜能,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的要求。
三、把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变活。
批改和讲评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因此,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应当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来进行。我认为精批细改是不可取的,这就好比妻子生孩子差点疼死,你要问丈夫有什么感受的话,他可能一点都没有。教师付出大量心血批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只看一下成绩的大概十有八九。因此批改和讲评的形式和方法也要改一改,我在作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自读批改,个别讲评。
这种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当着老师的面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老师先听,听后当场指出这篇作文的利弊得失,要求学生马上修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就能发现不通顺的句子,有些学生读到不通顺的地方,自己就读不下去了,当然要修改了,直到能流利的朗读自己的习作时,语句方面的毛病也就解决了。老师听后再提出一些关于文章条理、开头、结尾、内容具体与否等方面的意见让学生修改,修改后再读,直到能够流利的读完自己的文章为止。这样一来,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哪些地方做了修改,为什么这样修改,效果要明显好于教师精批细改了。
2.集体批改,集体讲评。
每次书面作文完成后,教师从中挑选一篇中下水平的、带有突出的普遍性问题的作文,印发给学生或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默读一遍,再朗读一遍,然后提出修改意见,并说明修改原因,教师归纳整理,一共要修改多少处,每一处为什么要修改,怎么修改最好,然后一处一处师生共同修改,作文修改完了,讲评也完成了。
3.先讲评,再改写。
在学生作文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作文开头、结尾都好,选材也不错,中间空洞无物,没有具体内容。比如有个学生写的一篇习作《赶牛》,开头写景,重点突出麦苗的长势很好,接着写牛跑到麦田吃麦苗,他怎么赶牛,结尾写怎么教训牛:“我把它拴在一棵大树上,抡起皮鞭,劈头盖脸的一顿乱打,嘴里还不住的骂着:‘叫你跑,叫你跑,看你还敢不敢吃人家的麦子!’打得它哞哞直叫……”结尾写得很不错,可是中间赶牛的过程写得很简单:“牛跑进麦田就吃起来,我一边追一边骂,就要抓到缰绳了,它又跑到那边去吃。一位叔叔跑过来,帮我拉住了牛。”
我把作文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先说说题目的重点词是什么?(赶)然后问学生:“怎么赶牛的?写得具体吗?你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或者经验,写得更加生动、具体些吗?”学生兴趣很高,都想露一手,结果有好多同学写出的赶牛过程非常生动。记得有一个同学这样写:“我蹑手蹑脚向前挪,眼看就要抓到缰绳了,便猛扑上去,谁知小牛低着头,眼睛瞪得圆圆的直向我冲来,一头把我撞了个仰面朝天,它却一蹦一跳的又跑到前面直盯着我看。”
以上做法,教师似有偷懒之嫌,但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其实,教师的付出远不在精批细改之下。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内容变活 时间和形式变活 批改和讲评变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70-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的一篇习作不仅能体现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能体现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表现出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说,作文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割裂开来,也不能把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而要综合培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要灵活运用,随时随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当然,这里说的作文教学也包括有侧重作文能力培养的说话、写话等。
我就如何教好作文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如下:
一、把作文教学的内容变活。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与思考,或者出一些命题作文,限制学生在多少时间内完成作文,忽视了写什么的问题,学生或者闭门造车,或者抄写别人习作,或者言之无物,如此种种都是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没有把作文的内容变活。那么,怎样把作文的内容变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走出课堂,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让学生写一次活动,就有计划地组织一次爬山呀,拔河呀,赛跑呀都可以,让学生活动完了再去想想活动时的情景,经过实实在在地接触,学生自然有话可说,就不愁没什么可写了。
2.要学生写自己最熟悉的。比如,山里的孩子没有见过大公园,硬让他们写公园,打死他们也写不出精彩的作文。如果不让他们写公园,就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山沟沟、草洼洼,他们自然就有话可说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命题时灵活一些,不要命死题。
3.不限文体。小学生作文,应该让他们看到什么写什么,想的什么写什么,只要能把意思表达明白就行,不要限定什么要素,什么结构,只要写得通顺,写得明白就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因内容、文体的限制而胡编滥造。
二、把作文的时间和形式变活。
就是说,不要总是把学生作文限定在某一堂课上,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出习作,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根据训练的要求,随时随地的用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等多种形式完成作文。
比如让学生每天晚上听记一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新闻,第二天一到校就讲给同学们或老师听,学生对这种训练方法有新鲜感,都很踊跃,长期这样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记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完全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方式吧?
再比如,教《小马过河》(二年级)一课后,让学生说说“小马如果去问蜜蜂,蜜蜂会怎么说呢?”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连成一段话写在纸条上,比比谁写得好,这也是一种作文教学吧!
综上所述,好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文教学,但这种练习不受时间和形式的限制,学生有新鲜感,能及时捕捉作文内容,我认为实际是一种更为简洁灵活的作文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能力当然会提高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这也符合教学大纲“应该发挥学生潜能,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的要求。
三、把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变活。
批改和讲评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因此,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应当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来进行。我认为精批细改是不可取的,这就好比妻子生孩子差点疼死,你要问丈夫有什么感受的话,他可能一点都没有。教师付出大量心血批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只看一下成绩的大概十有八九。因此批改和讲评的形式和方法也要改一改,我在作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自读批改,个别讲评。
这种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当着老师的面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老师先听,听后当场指出这篇作文的利弊得失,要求学生马上修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就能发现不通顺的句子,有些学生读到不通顺的地方,自己就读不下去了,当然要修改了,直到能流利的朗读自己的习作时,语句方面的毛病也就解决了。老师听后再提出一些关于文章条理、开头、结尾、内容具体与否等方面的意见让学生修改,修改后再读,直到能够流利的读完自己的文章为止。这样一来,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哪些地方做了修改,为什么这样修改,效果要明显好于教师精批细改了。
2.集体批改,集体讲评。
每次书面作文完成后,教师从中挑选一篇中下水平的、带有突出的普遍性问题的作文,印发给学生或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默读一遍,再朗读一遍,然后提出修改意见,并说明修改原因,教师归纳整理,一共要修改多少处,每一处为什么要修改,怎么修改最好,然后一处一处师生共同修改,作文修改完了,讲评也完成了。
3.先讲评,再改写。
在学生作文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作文开头、结尾都好,选材也不错,中间空洞无物,没有具体内容。比如有个学生写的一篇习作《赶牛》,开头写景,重点突出麦苗的长势很好,接着写牛跑到麦田吃麦苗,他怎么赶牛,结尾写怎么教训牛:“我把它拴在一棵大树上,抡起皮鞭,劈头盖脸的一顿乱打,嘴里还不住的骂着:‘叫你跑,叫你跑,看你还敢不敢吃人家的麦子!’打得它哞哞直叫……”结尾写得很不错,可是中间赶牛的过程写得很简单:“牛跑进麦田就吃起来,我一边追一边骂,就要抓到缰绳了,它又跑到那边去吃。一位叔叔跑过来,帮我拉住了牛。”
我把作文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先说说题目的重点词是什么?(赶)然后问学生:“怎么赶牛的?写得具体吗?你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或者经验,写得更加生动、具体些吗?”学生兴趣很高,都想露一手,结果有好多同学写出的赶牛过程非常生动。记得有一个同学这样写:“我蹑手蹑脚向前挪,眼看就要抓到缰绳了,便猛扑上去,谁知小牛低着头,眼睛瞪得圆圆的直向我冲来,一头把我撞了个仰面朝天,它却一蹦一跳的又跑到前面直盯着我看。”
以上做法,教师似有偷懒之嫌,但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其实,教师的付出远不在精批细改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