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知识比重一直有增无减。掌握好阅读的技巧无疑会成为同学们在语文成绩上取得进步的突破口。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抓住重点词句、段落阅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机会,利用各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朗读,让学生多读多练,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味语言文字的优美,由“会读”到“乐读”。让学生读懂、读活,通过读悟情明理。
一、从整体看课文的“眼”
切忌一拿着课文就逐段讲读,更不要孤零零地抓词和句的理解,要从整体出发去理解词、句、段,理解词、句、段要为理解整篇课文服务。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比较深刻的理解课文。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是要把读书、思考、交流、练习集中起来,使学生学到更多东西。
(一)积累词语。
如:《柳笛声声》中“我俩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声中,向回家的方向走去。”“清脆悦耳”这个词还能换个什么词?又如教学《千变万化》让学生思考并比较石匠与商人的行为,通过俩人行为对比,理解石匠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句话的道理,从而正面引导和教育学生对待周围的人应有“以德报怨”的传统美德。
(二)句子理解。
教学《胖乎乎的小手》时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描写妈妈、爸爸、姥姥这三个自然段中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学生找出:写姥姥的这段多了“眯了眯眼睛,看了看”。我就出示句子作比较:姥姥拿起画说“这双小手,还帮我挠过痒痒呢!”姥姥拿起画,眯起眼睛看了看,说“这双小手,还帮我挠过痒痒呢!”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句子明白了:姥姥年纪大,看东西费力。用上这些词组很形象,通过阅读就好像看见自己的姥姥看东西费神费力的样子。既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句子的优美,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仿写练笔。
如:课文中排比突出主题;会用过渡段;如何刻画课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如:《桂林山水》学习“总分总”的写法,指导仿写课文。在课文的内容上展开想象,对教学突破点进行补白。既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句子的优美,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俗话说得好:“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阅读课切忌面面俱到,应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点,贯穿全文的一两个词。一连串关键的句或文中重点语段。通过解析词义引导学生重点推敲达到读得入情入境。以此带动全文的阅读,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校:蓉莞)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抓住重点词句、段落阅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机会,利用各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朗读,让学生多读多练,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味语言文字的优美,由“会读”到“乐读”。让学生读懂、读活,通过读悟情明理。
一、从整体看课文的“眼”
切忌一拿着课文就逐段讲读,更不要孤零零地抓词和句的理解,要从整体出发去理解词、句、段,理解词、句、段要为理解整篇课文服务。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比较深刻的理解课文。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是要把读书、思考、交流、练习集中起来,使学生学到更多东西。
(一)积累词语。
如:《柳笛声声》中“我俩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声中,向回家的方向走去。”“清脆悦耳”这个词还能换个什么词?又如教学《千变万化》让学生思考并比较石匠与商人的行为,通过俩人行为对比,理解石匠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句话的道理,从而正面引导和教育学生对待周围的人应有“以德报怨”的传统美德。
(二)句子理解。
教学《胖乎乎的小手》时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描写妈妈、爸爸、姥姥这三个自然段中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学生找出:写姥姥的这段多了“眯了眯眼睛,看了看”。我就出示句子作比较:姥姥拿起画说“这双小手,还帮我挠过痒痒呢!”姥姥拿起画,眯起眼睛看了看,说“这双小手,还帮我挠过痒痒呢!”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句子明白了:姥姥年纪大,看东西费力。用上这些词组很形象,通过阅读就好像看见自己的姥姥看东西费神费力的样子。既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句子的优美,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仿写练笔。
如:课文中排比突出主题;会用过渡段;如何刻画课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如:《桂林山水》学习“总分总”的写法,指导仿写课文。在课文的内容上展开想象,对教学突破点进行补白。既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句子的优美,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俗话说得好:“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阅读课切忌面面俱到,应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点,贯穿全文的一两个词。一连串关键的句或文中重点语段。通过解析词义引导学生重点推敲达到读得入情入境。以此带动全文的阅读,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