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即作品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m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个 80年代末出生的文学菜鸟,知道作家柳青先生的时间并不长。
  就在一两个月之前,蒋建伟老师说他刚写了一首新歌《啊,柳青先生》,说来惭愧,我看到这个名字时脑袋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的那个江湖朋友,开酒楼的那个柳青。这当然不可能,所以我马上百度了下“柳青作家”,柳青,生于 1916年,于 1978年逝世。那是一个我完全陌生的年代,我看着简介就和我读历史书一样。我当时对蒋老师的那首歌是这样说的:“我特别喜欢民谣啊,对于这类型的歌没什么接触。 ”我没觉得这歌打动到我了,我听歌有一个毛病,歌词是第一位的,曲调无所谓。换句话说,对这歌词我没法有共鸣。冷暖知民心”留“一笔一口气,“为了一群人,下一颗心,倾盆大雨哭不够啊,黄土埋先生”“您是灯塔,给我们光明,光明的人啊一生都在追梦……”我只觉得这语气大得很,无法撩动我的心。然后蒋老师说:“去网购一本《创业史》看下。 ”这是一个月前的事。前些天,蒋老师电话里问我:你知道柳青先生他“小雯啊,多伟大吗? ”电话这头的我没有回答,我知道蒋老师不是为了问我,而是要继续告诉我,让我这个 80末的人,能够和他感同身受,或者说能够把柳青先生这座精神灯塔也引领给我们这一代人。后来,他又发了篇文章给我看,是基石先生的《柳青,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直到昨天,我再去看蒋老师的这首歌词,我的内心终于认同了:嗯,就是这样的,一点儿没错!《创业史》就是他“一笔一口气”写的,他的人生,就是他的杰作。
  我是一名老师,教朗诵也教写作,侧重于儿童诗歌教育方面。10月底,在第二届全国儿童诗歌教学研讨会上,何夏寿老师说:“儿童诗歌教学要有音乐、有画面。 ”文学都是相通的,关于音乐和画面感这一点我在《创业史》“在苍苍茫茫的夜色中,里感受最深刻。高增幅独自在黑乎乎的麦地里灰色的小径上回家。他想到自己心上的人,长眠在丈二深的土地里,又想到好像一块什么东西似的,被丢在草棚屋炕上的可怜才才。他想到两户中农不愿入他的互助组的冷情,想到半月以后没有粮食吃的苦境。他鼻根一酸,眼珠被眼泪罩了起来。但是他咬住嘴唇,没有让眼泪掉下来。他眨了几下眼皮,泪水经鼻泪管到鼻腔、到咽喉,然后带着一股咸盐味,从食道流进装着几碗稀玉米糊糊的肚囊里去了。 ”看这一段时好似我的眼泪也跟着他流到肚子里了。且不管各自都是什么原因,我们都有过像高增幅这样眼珠被眼泪罩起来,眼泪从鼻泪管流到嘴巴里的时候。我之所以被这一段打动,是因为高增幅这样一个当爹又当妈,兼具柔情与粗糙的庄稼汉形象。这样一个深情的庄稼汉走在苍茫的夜色中的麦地里,边走边想,边想边哭,被粮食、被饥饿逼迫到这样辛酸的境地。而像高增幅这样的境况不是个例,这是当时整个中国的现状。我不止一次听我奶奶说起,她有四个孩子,挖树根啃野菜,所有能吃的都扒来吃了……
  《创业史》中这种强烈的画面感文段比比皆是。我越读《创业史》,便越想讲故事。一个故事,越有画面感,它便越是生动。儿童诗歌教育也是。所以,我带孩子去树下捡一些有小洞的树叶,拿着這样的树叶念一念“小虫写信给蚂蚁,它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表示我想你”。在教学上喜欢场景化,即便孩子们长大后忘记了诗歌,他们或许也能恍惚中感受到那一天的阳光和微风,以及树叶清晰的脉络。写作或者教学的场景化有这样的好处,我们看见的画面,不仅仅只是眼睛看见了,我们还能听见、闻到、尝到。我不仅能尝到眼泪的咸盐味,还能听见高增福肚囊里发出饥饿的“咕噜”声。
  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在物资富足的年代,但精神的富足却不是什么年代能给予的。不管是在物资匮乏还是富裕的时代里,我们的精神都是平等的,唯有追求精神上的不朽才是真正的富足。就如柳青先生说的:他们最终“我们都有一颗纯洁的革命良心,只能毁灭我的身体,却毁灭不了我的思想、我的精神、我的信念……我对我所从事的事业,从来没有怀疑过,动摇过。没有这个信念,我的精神支柱就垮了。有了这样一个信念,我就敢于牺牲自己的一切! ”要问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向柳青先生学习什么?我想说:“我要有一颗纯洁的对待生活的良心,岁月只能摧毁我的身体,却毁灭不了我积极热忱的心。生活的苦难并不能让高贵的灵魂低头。我们要用全部身心来对待我们这平凡的日子,勾勒一幅幅理直气壮的人生画面。 ”如果你的人生不能行万里路,那就多看几遍《创业史》吧!
其他文献
大家用微信聊天时,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表情。如果把不同的微信表情“翻译”成古代诗词或者文章中的句子,会是什么样子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笑   性格豪迈奔放的李白接到进京任职的诏书,完全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我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趣评:看到了吧?我们的“诗仙”就是这么自信!  大哭   我们敬爱的“诗圣”杜甫在
乙未新秋,蟋蟀在野。余三定先生寄来了他的大作《南湖藏书楼纪事》,爱书之人的一片冰心,给炎炎之日送来了阵阵清凉。  《南湖藏书楼纪事》一书由书画家李凌烟先生题名,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设计精美,装帧细致,内容也极具分量,忠实地再现了南湖藏书楼由建立到发展壮大之路。其中最能体现楼主余三定先生读书、藏书思想的是第五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七篇文章,多角度地阐述了自己的治学和藏书思想,体现
那一年,秋收以后,母亲花了30元买回来两匹布料,让村里孙裁缝给我和妹妹各做了一套新衣。新衣做好以后,一直挂在母亲的衣柜里。母亲只准我们看,却不让我们穿,甚至都不允许我们去抚摸。母亲告诉7岁的我,穿新衣的日子还没有到来。  母亲是二姨一手带大的,所以,母亲嫁给父亲以后,每年二姨的生日那天,我们必定举家去看望二姨。我和妹妹的新衣就是为去二姨家而准备的。  一天,我看着漂亮的新衣,再看看日历上被母亲圈起
何金海老师的这组散文,内容涵盖面非常廣,写了人物故事、乡村生活、地方美食、童年趣事等诸多主题。于我而言,总想探探他的童年是怎样的,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印象最深刻的,是《打栗的日子》一文,名为“打栗”,实则“偷栗”,为何要偷栗呢?因为那个年代板栗属于公家的财产,不可以私自采摘,各家各户想吃栗子,只能等到“生产队组织的人打下、捡起,挑到村里的大会堂,等全部打完后,再按人口分配给各家各户”。平时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小学一(3)班 胡妍煜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在上大学时就入党了,至今已有十多年党龄了。我的爸爸是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妈妈是一名心内科医生,他们在同一家医院工作。他们在医院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赢得了病人的尊重和称赞。  2020年年初,一场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了。爸爸和妈妈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千里之外的武汉抗击疫情。爷爷奶奶说:“
再说说王国维。  他比章太炎小九岁,而在文化成就上,却超过了章太炎。如果说,章太炎掌控着一座伟大的文化庄园,那么王国维却在庄园周边开拓着一片片全新的领土,而且每一项开拓都前无古人。例如,他写出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戏剧史》,对甲骨文、西北史地、古音、训诂、《红楼梦》的研究都达到了划时代的高度;而且,他在研究中运用的重要思想资源,居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康德。由于他,中国文化界领略
谁都不要告诉,  好吗?  清晨,  庭院的角落里,  花儿  悄悄掉眼泪的事。  万一这件事  说出去了,  传到  蜜蜂的耳朵里,  它会像  做了亏心事一样,  飞回去  還蜂蜜的。   (选自《365夜故事:秋》,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
1998年春天的某一天,我写了一个短篇小说的开头。起因是,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听说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女人上集市买了一块猪肉,回家的时候她上了一趟厕所,把肉挂在厕所的竹篱笆上,出来一看没有了,从此就天天站在自家屋后骂偷肉的贼,后来把自己骂疯了。  这里面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时间:写的是70年代初物资匮乏的年代。第二是厕所:当地人不叫“厕所”,这样叫法太洋气了。大家都叫厕所为“茅坑”或“茅厕”。这种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在省直国企上班,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个狭小的玻璃笼子里,像街头小贩一样卖卤菜,因而被同事戏称为“卤菜王子”。  毕业前,我实习的岳阳单位为了留下我继续在总经办工作,不惜许诺分给我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可我依然选择了服从学校分配。我承认,是省城长沙和省商业厅的名气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在我离开实习单位时,慈祥的总经理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张呀!你当真决定了要留在长沙工作?你可知,长
1961年7月,我初中毕业后,应征人伍。  临走前几天,哥哥问我有对象了没有?我红着脸说,我才十九岁,哪有什么对象?哥哥又问真没有?我说真没有。他说那好,明天去给你找一个。  哥哥是我们兄弟姐妹们六个中的老大(我是老二),年长我十岁,不但是生产队里的会计,还是全家的顶梁柱,在家里从来都是说一不二,我们敢不听父母的,却不敢不听他的。  当听到他要给我“找一个”时,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他的眼神——既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