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学物理课堂中实施有效提问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etyo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功能。问题是学习之始,提问在初中物理课堂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是质疑的开始,是思维的源头,是学生主体的具体实现。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有效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由表及里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启发思维、挖掘潜能,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下面笔者就研究的“十二五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谈谈个人见解。
  1课堂中有效提问的要点
  1。1实效性
  课堂提问能不能做到实效性,同问题是否确切真实息息相关,具体就是指课堂提问应当有针对性、有科学性。提问应当紧扣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问题设置要具备直观性,但是不能设置成为简单的一问一答形式,那样容易让课堂教学内容流于教师问问题、学生猜教师提问意图的形式,学生的不足之处非常容易被掩盖住,教师无法获取真实的回馈信息。还要注意提问的确切,应当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而不要超过学生的知识能力与认知水平。更不能使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问题,不然会造成课堂教学在提问环节出现停滞,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1。2适时性
  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与提问时机有很大关系,哪种设问可以放在哪一部分,要进行仔细的考虑衡量,要因时设问,讲究艺术性。同时更应该注意提问效果与提问次数并非绝对正比关系。过于频繁的课堂提问,容易使学生随大流,不做深入思考,增加了回答的盲目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课型的区别,设计提问时把握住恰当的时机非常重要。
  1。3分层次性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应当是一种知识信息有效传递的过程,若想促进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就一定要紧扣教材的内容,注意整体把握,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接受能力,展开分层次的设问,所提的问题依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从低到高依次进行。这样做,一方面符合由易到难的教学原理,另一方面也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2有效提问的策略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施有效学习的沃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问”引“问”策略。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一个“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引“问”策略,即“抛砖引玉”之意。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有效问题,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有效提问的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通过研究与实践,发现以下几种提问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3。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 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 列举[FL)]
  [CDH01155][FL(K2]和推敲的,写出某一个定义和不写某一项内容一定是有其道理和安排的,那么,作为使用教材的一线老师,就应该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学习,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可以留给学生思考,哪怕没有答案,总比直接告诉学生一个不合适的结论要好。
  第二、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和胆识。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在判断月亮是不是光源的教学过程中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但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我们老师自己要敢于质疑,对于教材和教辅的态度要为我所用,而不是完全服从,没有敢于质疑的老师,不可能培养出勇于批判的学生。
  第三、我们要不断学习,用课程的视角进行每一个物理知识的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出现,我们的课堂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出现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将是今后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作为初中的物理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适应这种变化,努力提高自己的课程能力和科学素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物理教学,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学生的疑问,用批判的思维对待现有的观点,其实,我们有很多的初中物理知识的教学都可以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探究的深度,如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关于夸克的教学;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等,不以经验下结论应该是我们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时刻提醒自己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鲜活和开放的,学生的思维才会真正打开。
  [FL(K2][HJ1。35mm]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笔者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例子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笔者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3。4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提问变得更具艺术性非常有必要,科学的提问设计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怀疑能力,更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优良的课堂组织结构,提升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戴森公司是无叶风扇的发明者, 这种风扇与传统风扇的工作原理具有根本性的区别.它没有高速转动的扇叶,由底部的无刷式马达吸入空气,并通过涡轮增压器与喷气式引擎的结合技术,在环形孔中将气流加速,从而卷入和放大机器周围和后方的空气.透过环形孔,可以清楚看到电扇后的景象,甚至把手伸进环形孔也没有问题.这也使得无叶风扇与传统电扇相比,有着众多优点,比如没有震颤感、安全性高、能耗低、噪音小、易清洁.  1 独特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分为不可度量和可以度量两类,我们把可以度量的物理概念称为物理量.物理学是以物理概念量化和物理规律公式化为特征的,如果说整
期刊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本节内容一是概念多,易混淆。如焦距、物距和像距,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等概念;二是规律多,难掌握。如在不同的物距条件下所成像的性质不同、应用不同等。这些会造成学生不易掌握,形成教学难点,易出现教学两极分化现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本节教学难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人语“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鱼”是知识、是目的,“渔”是方法、是手段,“渔场”就是学习场景、是教学环境。  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渔场”,即创建有趣的问题情境,构建激活学习兴趣的“引力场” ;创设真实的物理场景,构造探究学习的“电场” ;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师生情感的“磁场” ;创设和谐的交流气氛,构成合作学习的“电磁场” 。  1创设
期刊
问题解决图式是主体对于某一类题综合性质比如类型、结构以及解题方法的概括性表征,它是有组织的知识结构.问题解决的过程实质上是知识识别与应用的过程即以自己长时记忆中已储存的知识对外部信息的识别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这种识别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已有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必须高于所要识别的外部信息.图式的形成往往是在模板基础上形成的,像运动学这类题有许多变式,每解一道题,模板就会被不断的加工和改变,随着模板的积累就会逐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本质性教学行为,实验是一种探究,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的传统模式,向知识的探究过程的模式转化,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方向转化。新物理课程希望通过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过程,养成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物理教学本应该传授给学生系统性的认识,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以
期刊
本刊2014年第9期《高中物理图象探讨》文中例4给出的解答,市面某些资料也见类似推断,笔者认为存在一个隐性错误,特提出讨论.  题目 某同学将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输出功率P出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1中a、b、c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反映Pr变化的图线是c  B.电源电动势为8 V  C.电源内阻为2 Ω  D.当电流I=0.5 A时,外电路电阻为6
笔者常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物理“研究性”学习,试图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研究的方法,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时应于实际,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在自主研究中拓展知识面,培养迁移和创新意识,提升学习和思维能力.  有一“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在实验室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时,看到了实验室中老式摆钟,于是萌发出一个研究课题,就是“摆钟的钟摆究竟是如何摆动的?”他们查阅了一些教辅资料,发现对“摆
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石,没有概念的理解就没有物理知识的大厦建构。但物理概念教学的理论重要性,并不能代替物理概念教学的实际被忽视的情形。初中物理概念由于其基础性、“简单性”,又因为对概念的考查往往比较直接,因此实际教学中概念构建的过程被忽视的情形并不鲜见,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生疏,以及对物理概念的错误认识。其中尤以后者的危害为大,比如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常常说“我最讨厌记概念、考概念”,其
期刊
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有难度的,大部分学生怀有恐惧感,尤其是部分女生更是谈物理色变.究其原因,无非三点:第一困难来自物理知识本身较为抽象难懂,第二学生本身的基础薄弱、方法欠当,第三来自教师教学方法欠缺.一句话,物理知识难造成学生难学、老师难教.有没有好的学法引导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有没有好的教法更大地提高成绩,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学好物理的三字诀,即爱、懂、通.  1 让学生明白学习经历的过程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