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诗词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在李清照短短七十一年的创作历程中,她创作了数量颇为可观的诗词,并在词中运用了诸多的意象。文章对李清照诗词创作体系中几种最为常见的意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读者更好地把握漱玉词的深刻内涵,感受李清照波澜壮阔的一生而提供了相当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创作意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一、漱玉词与漱玉词中的诸多意象概述
作为“婉约派”诗词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李清照所创作的诗词,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其风格特色上,不仅与其从安逸到飘零的人生际遇相衔接,而且恰到好处的与两宋时期的政治背景相吻合,表现出了漱玉词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别具一格的创作特色[1]。李清照诗词创作的一大特色,就是她在诗词中运用了大量的的“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使得漱玉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更加直接、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在某一首词中所要表达出的丰富的情感,正是由于这些意象的运用,才成就了漱玉词不朽的艺术魅力,成为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词创作的千古典范!
所谓意象,主要是指诗人或词人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为了充分、直接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精心选择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寄托其情感的主要物质载体[2]。意象的运用,是中国古代文人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中所必经的一个环节,事实证明,李清照的诗词之所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发读者的共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于其诗词中丰富的意象!
二、李清照诗词创作中的几种典型意象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李清照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中运用了三十余种意象,范围涵盖了动物、植物、静止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囿于篇幅的限制,要想对每一种意象都做分析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里,笔者仅就李清照在诗词创作中运用最多和最典型的几种意象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把握李清照诗词创作中的神韵!
“花”意象,是李清照在词创作中使用的最为频繁的意象,在其整个意象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参照王人初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收录的四十多首词,其中有35首都可以寻觅到“花”的踪迹。在这35首写花的词中,直接提到花的名称的就有28首,包含有“荷花”、“梅花”、“桂花”、“菊花”、“梨花”、“海棠”等等诸多花名。在漱玉词中,各式各样的花和词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十分特别的象征关系,词人借助于这些绚烂多姿的花朵表现出了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记述了李清照少女时代一次郊游的情境,词人将“溪亭”、“藕花”、“鸥鹭”等诸多景物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鲜明生动的《日暮划舟游湖图》,表现出了作者卓尔不群的情趣。诚然,词人可以享受此乐趣,与其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对开明、自由的家庭环境使她可以从容的走出家门、寄情山水之间,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享受到寻常百姓家闺女所不能享受到的乐趣。
在漱玉词中,“月”所承载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通常情况下诗人们所赋予的内涵,它不再仅仅局限于表达“思乡”之情,而是更多的表达一种“思夫盼团圆”与独守空房时的空廖、凄清的心境。对“月”意象进行扩展,可以派生出“星桥”、“中秋”、“花影”等等意象,这些意象有的是一提到“月”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的,有的是与“月”有关的,不管怎样,这些与“月”有着种种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意象,共同为词人抒发情感提供了寄托。回到漱玉词,前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后有“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怨王孙•春暮》),前者作于李清照与丈夫离别前,后者作于与丈夫离别后,二者共同指向的主题就是不忍与丈夫分离。我们知道,李清照和赵明诚在婚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可以说,李清照与赵明诚二人的感情,丝毫不逊于被后人千古传唱的梁祝和李杨。如此深厚的感情使得哪怕是一会儿分别都会让李清照痛苦不已,所以每当分别时,词人便会将对丈夫的深情厚谊寄于月亮之上,从而表达对丈夫的深厚情感个无限思念。
“江”意象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后的诗词创作中所使用的一种较为频繁的意象。对“江”意象进行扩展,可以派生出“双溪”、“舴艋舟”、“轻舟”、“池塘”、“千帆”等等意象。在李清照南渡后所写诸词中,化用“江”意象最好的一首词,则当数《武陵春•春晚》。这首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三月初。首句写“花已尽”与题目中的“春晚”二字相结合,表现春天即将逝去,继而暗指词人的“春天”也已过去。当时李清照身在金华,作词的时候,对李清照人生转变有着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国破、家败、夫亡都已经成为现实,词人春天不再,故内心愁苦之极。全词的重心在于抒发词人的主观感受,尤其是下阕“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更是侧重于揭示作者内在情绪的波动起伏。作者将满腹的愁思化为有分量的形象,表现出词人在遭遇了种种不幸后的悲苦心情。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后人会有“境界凄婉劲直,动人悲怨之怀”的感叹。
雨,总是给人一种凄凉、阴湿的感觉。对“雨”意象进行扩展,可以派生出“风雨”、“细雨”、“雨疏”、“黄梅雨”等等意象。从整体上来看,李清照在词创作中使用“风雨”意象无外乎三种情况:用女性的细腻去感受大自然的风雨;用女性的柔弱去承受感情的风雨;用女性的坚韧去承担社会的风雨[1]。如李清照作于赵明诚亡故后的宋高宗建炎三年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这首词表面看起来是一首咏梅词,实际上它所表达的是对亡夫的悼念之情。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到,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感情十分深厚,仅仅是在分别时李清照便已经有了“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闺思》)的感叹,就更不要说二人在生离死别的时候了。亡夫的风雨不停地击打着词人的身心,悲愤之余,词人吟出了“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的绝望悲情,让读者也止不住落泪。
参考文献:
[1] 杨帆.楼前月下赏花乐,江畔雨中梦雁飞——漱玉词南渡前后核心意象初探[D].济南大学.2013.
[2] 吴慧媛.李清照词的意象体系[J].时代文学.2011(6):186-187.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创作意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一、漱玉词与漱玉词中的诸多意象概述
作为“婉约派”诗词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李清照所创作的诗词,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其风格特色上,不仅与其从安逸到飘零的人生际遇相衔接,而且恰到好处的与两宋时期的政治背景相吻合,表现出了漱玉词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别具一格的创作特色[1]。李清照诗词创作的一大特色,就是她在诗词中运用了大量的的“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使得漱玉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更加直接、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在某一首词中所要表达出的丰富的情感,正是由于这些意象的运用,才成就了漱玉词不朽的艺术魅力,成为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词创作的千古典范!
所谓意象,主要是指诗人或词人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为了充分、直接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精心选择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寄托其情感的主要物质载体[2]。意象的运用,是中国古代文人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中所必经的一个环节,事实证明,李清照的诗词之所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发读者的共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于其诗词中丰富的意象!
二、李清照诗词创作中的几种典型意象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李清照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中运用了三十余种意象,范围涵盖了动物、植物、静止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囿于篇幅的限制,要想对每一种意象都做分析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里,笔者仅就李清照在诗词创作中运用最多和最典型的几种意象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把握李清照诗词创作中的神韵!
“花”意象,是李清照在词创作中使用的最为频繁的意象,在其整个意象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参照王人初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收录的四十多首词,其中有35首都可以寻觅到“花”的踪迹。在这35首写花的词中,直接提到花的名称的就有28首,包含有“荷花”、“梅花”、“桂花”、“菊花”、“梨花”、“海棠”等等诸多花名。在漱玉词中,各式各样的花和词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十分特别的象征关系,词人借助于这些绚烂多姿的花朵表现出了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记述了李清照少女时代一次郊游的情境,词人将“溪亭”、“藕花”、“鸥鹭”等诸多景物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鲜明生动的《日暮划舟游湖图》,表现出了作者卓尔不群的情趣。诚然,词人可以享受此乐趣,与其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对开明、自由的家庭环境使她可以从容的走出家门、寄情山水之间,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享受到寻常百姓家闺女所不能享受到的乐趣。
在漱玉词中,“月”所承载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通常情况下诗人们所赋予的内涵,它不再仅仅局限于表达“思乡”之情,而是更多的表达一种“思夫盼团圆”与独守空房时的空廖、凄清的心境。对“月”意象进行扩展,可以派生出“星桥”、“中秋”、“花影”等等意象,这些意象有的是一提到“月”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的,有的是与“月”有关的,不管怎样,这些与“月”有着种种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意象,共同为词人抒发情感提供了寄托。回到漱玉词,前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后有“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怨王孙•春暮》),前者作于李清照与丈夫离别前,后者作于与丈夫离别后,二者共同指向的主题就是不忍与丈夫分离。我们知道,李清照和赵明诚在婚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可以说,李清照与赵明诚二人的感情,丝毫不逊于被后人千古传唱的梁祝和李杨。如此深厚的感情使得哪怕是一会儿分别都会让李清照痛苦不已,所以每当分别时,词人便会将对丈夫的深情厚谊寄于月亮之上,从而表达对丈夫的深厚情感个无限思念。
“江”意象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后的诗词创作中所使用的一种较为频繁的意象。对“江”意象进行扩展,可以派生出“双溪”、“舴艋舟”、“轻舟”、“池塘”、“千帆”等等意象。在李清照南渡后所写诸词中,化用“江”意象最好的一首词,则当数《武陵春•春晚》。这首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三月初。首句写“花已尽”与题目中的“春晚”二字相结合,表现春天即将逝去,继而暗指词人的“春天”也已过去。当时李清照身在金华,作词的时候,对李清照人生转变有着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国破、家败、夫亡都已经成为现实,词人春天不再,故内心愁苦之极。全词的重心在于抒发词人的主观感受,尤其是下阕“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更是侧重于揭示作者内在情绪的波动起伏。作者将满腹的愁思化为有分量的形象,表现出词人在遭遇了种种不幸后的悲苦心情。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后人会有“境界凄婉劲直,动人悲怨之怀”的感叹。
雨,总是给人一种凄凉、阴湿的感觉。对“雨”意象进行扩展,可以派生出“风雨”、“细雨”、“雨疏”、“黄梅雨”等等意象。从整体上来看,李清照在词创作中使用“风雨”意象无外乎三种情况:用女性的细腻去感受大自然的风雨;用女性的柔弱去承受感情的风雨;用女性的坚韧去承担社会的风雨[1]。如李清照作于赵明诚亡故后的宋高宗建炎三年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这首词表面看起来是一首咏梅词,实际上它所表达的是对亡夫的悼念之情。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到,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感情十分深厚,仅仅是在分别时李清照便已经有了“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闺思》)的感叹,就更不要说二人在生离死别的时候了。亡夫的风雨不停地击打着词人的身心,悲愤之余,词人吟出了“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的绝望悲情,让读者也止不住落泪。
参考文献:
[1] 杨帆.楼前月下赏花乐,江畔雨中梦雁飞——漱玉词南渡前后核心意象初探[D].济南大学.2013.
[2] 吴慧媛.李清照词的意象体系[J].时代文学.2011(6):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