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烂泥滩” 迈向新生活

来源 :宁夏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b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月的涵江村,青贮玉米籽粒饱满,牛羊膘肥体壮,人们忙着收割庄稼,腌制饲料。
  涵江村原名“烂泥滩村”,位于宁夏西吉县偏城乡东南5公里处的山坳里,3条沟壑交错勾勒出村庄轮廓,7个自然组在沟畔、山坡上有序排列。
  4年前这里还是一副憔悴模样。
  “2017年之前,涵江村因山高、路陡、无水,水土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贫困发生率超过18%,是名副其实的‘烂泥滩’。”涵江村第一书记秦振邦说。
  近年来,涵江村借扶贫政策和闽宁对口帮扶东风,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种草养畜,完善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短短几年,把一个困中之困、贫中之贫的烂泥滩村变成相对富裕的村落。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870元,比2016年增长了7070元,村党组织由一星级提升为四星级党组织。
  “9月27日,西吉县发布2020年脱贫人口公告,其中涵江村仅剩的13户24人全部脱贫退出,标志着涵江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8.2%降为零。”涵江村第一书记秦振邦开心地说,“这一天,对涵江村村民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
  这几年,涵江村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烂”字着手 激发内生动力
  “村里问题多,上访严重,生活在大山深处,看不到希望。”2017年初,秦振邦被西吉县委派驻偏城乡烂泥滩村担任第一书记,来到村部时,只见大门紧锁,院子里长满蒿草,鸟雀垒窝,办公档案空白。
  “全村农业户籍人口423户16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375人。”秦振邦走访发现,由于贫困,大多数村民外出谋生,村里常住户只有123户502人。
  “精准扶贫不养懒汉,给金山银山不如转变观念,给票子不如换脑筋。”秦振邦立足村情,决定从“烂”字着手出谋划策,帮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2017年年初,涵江村争取闽宁对口帮扶示范村建设资金100万元,同时捆绑农业农村、交通建设等项目资金,用于修建村综合服务中心。
  “建设服务中心,村民看到了久违的改变,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涵江村新村部建成投入使用第一天,村委会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敞开大门邀请全体村民共同商议大事小情,建立村民微信群,宣传惠民政策、培训致富项目,张榜公示各种评选结果,接受大家监督。
  “让群众全程参与精准脱贫全过程,不仅提高了村民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积极性,还增强了村‘两委’为民服务能力,提高了党组织凝聚力。”秦振邦趁热打铁,因地制宜推出“党建+金融+产业”帮扶模式,提出的“强组织亮新村、以金融兴产业”的脱贫新思路。
  “秦书记说到村民的心坎上,想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了。”今年73岁的建档立卡户苏维俊曾担任过涵江村党支部书记,对秦振邦的所作所为尤为赞赏。
  涵江村通过采取一系列提振精气神措施,村民的思想观念转变了,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大增,全村呈现出“人人谋发展、戶户要发展、全村要脱贫”的良好氛围。
  从“难”字入手 发展致富产业
  农村脱贫致富,党建引领是核心,产业发展是关键。
  “没有产业,一切都是虚的。”涵江村在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从“难”字入手,拔穷根;在产业上下功夫,挖掘 “造血”潜力。
  “涵江村5200多亩耕地全部是由3条沟形成的山坡地,没有一亩平地。村民以种植小麦、马铃薯等传统作物为主,靠天吃饭,农作物没有保障,遇到大旱,温饱都是问题。”
  发展什么产业,产业如何发展?
  “养牛养羊收入稳定,受外界因素影响小,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种植业结构调整要向发展养殖业倾斜,种的粮食作物够吃就行,剩下的土地多种青贮饲草,保证牛、羊有草吃。”秦振邦深入调研后,带着发展的账本,动员家家户户发展草畜产业,“养1头基础母牛,通过母产母,3年变成5头牛,比种植粮食强。”
  贫困户发展产业,需要资金支撑,但是涵江村村民贷款较少,无法满足养殖业发展需求。尤其在2016年之前,涵江村村民贷新款还旧账,从银行拿回来的只是纸条。
  “到金融机构查询,村民已经贷款,不能再贷。”就此问题,秦振邦一边和村民协商清还旧款,一边争取人民银行西吉县支行支持,在政策范围内增加贫困户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增量。
  2017年,涵江村建档立卡户金融扶贫贷款达到570万元,户均贷款达到6.47万元,养殖示范户贷款增加至10万元,扶贫贷款覆盖率91%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种、养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
  得到金融扶贫资金支持,涵江村探索建立“党建+金融+产业”三位一体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并以“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为突破口,推动草畜产业发展。
  建档立卡户马智才从银行拿到贷款第一时间,购进5头基础母牛,当年产了3头牛犊,至第二年变卖收入4万元。尝到养殖甜头,他又贷款5万元,增添5头基础母牛。就这样滚雪球发展,马智才从最初2头耕牛发展到现在的70头牛,养羊80只,种植草料100多亩,年保守收入30多万元。
  “大家体会到养牛的好处,看到了希望,逐年扩畜增量。”如今,涵江村牛存栏量由2017年年初的88头增加至900多头,羊存栏量1200余只,养鸡2万余只,种植玉米4200多亩,实现了养殖产业全覆盖,户均养牛7头、人均2头以上,户均种植青贮玉米20多亩,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产业“造血”。
  紧接着,涵江村根据产业发展,不断调优产业结构,种植以青贮玉米为主的饲料作物,建菊芋种植生产基地、艾草种植示范基地,促进了农户稳定增收。
  从“基”字出发 改善民生福祉
  “2016年之前,道路难行,老百姓养毛驴驮粮食、驮水吃。”马智才回忆,当时村里没有网络信号,大多数村民没有手机,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生活用水是泉水和沟道水。
  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出行靠走、说话靠吼”成为涵江村早期的村情。
  随着产业发展,逐渐富起来的涵江村,从群众最关切的基础设施抓起,打造适宜村民生存、生产、生活的环境,不断改善民生福祉。
  2017年,涵江村借助示范村建设契机,建网络、客车招手站、文化广场,通自来水、广播电视、农村客车,在路边植树造林,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改变村容村貌。
  “光伏路灯建成使用,让多年来夜晚漆黑的小山村亮堂起来,村民心里也亮起来了。”苏维俊说。
  用了两年时间,涵江村7个自然组实现通硬化路、通自来水、通互联网,村里建起了村级幼儿园、光伏发电站、电信基站、综合服务中心、村金融便民服务站、农村电商,一切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实现了农户安全饮水达100%,安全住房全覆盖、网络全覆盖、太阳能光伏路灯全覆盖。
  村民富了,基础设施完善了,人的精气神更足了,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为了满足群众需求,涵江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优化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环境建设,对136处危房、危墙进行了无补偿拆除,美化公路两侧墙体,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民族团结、村规民约等新时代文化墙,建成村史馆,形成整洁有序、主题鲜明、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效果。
  2018年,为纪念福建省涵江区对口帮扶,烂泥滩村更名为涵江村,彻底撕掉贫困的标签。
  如今,涵江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村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脱贫致富走在西吉县前列,一幅“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美丽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其他文献
夏日灼灼,在草木葱郁的永宁工业园区,无论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还是紧张忙碌的生产车间,都能令人强烈地感受到这里奋力发展的铿锵步伐。  宁夏永宁工业园区成立于2006年3月,109国道、京藏高速贯穿其中,是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银川市重要工业基地。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该工业园区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全力以赴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永寧工业园区是自治区循环
期刊
宁夏西吉工业园区是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其前身宁夏(西吉)闽宁产业园是以闽宁协作对口帮扶为平台,支持建立的工业企业发展集聚区。2012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托寧夏(西吉)闽宁产业园建设发展基础,批准设立宁夏吉德慈善产业园,后更名为宁夏西吉工业园区,并持续加强闽宁协作,同福建省莆田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交流共建、友好帮扶合作关系。  园区位于西吉县吉强镇水泉村和袁河村,规划占地面积3123亩,目前已完成
期刊
宁夏泽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注冊资本5000万元,是集艾草等相关中草药种植、加工、销售及出口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依托西吉县优质的艾草条件和良好的艾草生产条件,新建成种苗繁育基地2000余亩,在各乡镇保有艾草种植基地6000余亩。公司现有生产线6条,可生产艾灸贴、艾条、艾柱、艾饼、足浴包、艾草养生贴等六大类66种产品。在将台堡镇西坪村和偏城乡上堡村建设扶贫车间2座,就近吸纳建
期刊
2019年以来,西吉县依托劳动力资源优势,借助闽宁协作平台,引进了天之涯服饰、吉强服饰、源升服饰、天菲服饰、贤明服饰5家服装加工企业,利用标准化厂房10栋(面积1.44万平方米),安装各类设备1100余台(套),初步形成以服装加工为主的轻工产业发展格局。5家服装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36.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360.2万元;吸纳劳动力就业622人(建档立卡户460人)。  闽宁产业园服饰加工
期刊
西吉县文杰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养蜂专业户和农户自发成立的互助合作组织,成立于2016年5月,注册资金100万元。目前合作社社员共31人,车间2000平方米、办公室300平方米,展厅500平方米、仓贮1150平方米,县级经销部1个、电商展示厅2处,注册“西蜂堂”商标品牌,配套设施齐全,基本实现了集养殖、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信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  2019年合作社投资400万元建成“50T天然
期刊
西吉县勇兴三粉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于2015年4月入驻西吉工业园区。注册资金500万元,总投资4800多万元。目前已建成年产20000吨马铃薯水晶粉皮、粉条、粉丝生产线1條,马铃薯主食化方便粉丝产品生产线1条。  公司着力于研发生产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水晶粉条、粉丝、粉皮、马铃薯方便粉丝等系列休闲食品,是一家以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公司生产的“塞上
期刊
2020年,西吉县着力打造全县的五大产业优势区,在红耀、新营、田坪等西部乡镇着力打造马铃薯产业优势区;在兴隆、什字、马莲等乡镇着力打造草蓄产业优势区;在硝河、将台堡、马莲等乡镇着力打造冷凉蔬菜产业优势区;在兴平、震湖等乡镇着力打造中药材产业优势区;在偏城乡涵江村、硝河乡新庄、将台堡镇深岔村等17个乡镇24个村,加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着力打造无籽粒玉米区。  2020年的丰收,对于西吉来说,无疑有着
期刊
近年来,西吉县把金融扶贫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先后建立了担保及投融资平台、村级信用协会,开展了“互助信贷”“千村信贷”等多种金融扶贫形式,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的叠加效应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为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保驾护航。  雪中送炭  提起新营乡甘井村的王学仲,村民评价不外乎老实人、耳根软、面情薄。  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王
期刊
当晨曦的阳光照亮将台堡镇时,这里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前已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人们缅怀英烈,用铮铮誓言表达着传承和弘扬好伟大长征精神的决心。  在兴隆镇的卫生院里,明亮、温馨的病房里有专业的医生、护士穿行其间。附近的村民可以不紧不慢地在医院里看病、检查。  马建乡马建村的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民宅,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房屋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自来水、淋浴器、冲水卫生间……这里已没有了昔日
期刊
2020年的盛夏时节,西吉县的农副产品直播迎来了“高光”时刻。7月1日~3日,西吉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组织举办了为期3天的“西吉县首届扶贫助农直播节”。西吉将台堡游客中心成为此次直播活动的主会场,分会场则设在了北京和福州,同时,又在西吉龙王坝村、勇兴三粉加工有限公司、泽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不同分会场,分别进行西吉整体推介、招商引资推介、特色农产品推介。本此活动意在通过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
期刊